高职毕业生就业能力培养的策略及途径

2012-04-12 09:38黎维红
山东社会科学 2012年1期
关键词:毕业生职业高职

黎维红

(眉山职业技术学院,四川 眉山 620010)

高职毕业生就业能力培养的策略及途径

黎维红

(眉山职业技术学院,四川 眉山 620010)

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高职的培养目标主要是针对不同的职业或职业岗位培养面向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级应用型技术人才。只有通过客观、科学的调研,确定影响高职毕业生就业的因素,用人单位确定和录用高职毕业生的就业能力标准以及随着就业环境与工作要求的不断变化,用人单位对高职毕业生就业能力的要求调整和变化,才能帮助管理者、职业院校及学生个人根据实际情况做出理性决策,促进高职学院毕业生就业的良性发展。

职业教育就业;能力培养

高职教育是培养面向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企业是接纳高职学生最大的“蓄水池”,所以企业对高职学生就业能力的评判和就业需求情况对于我们研究和培养学生就业能力来说是一个极其关键的指标。为了研究分析用人单位对高职毕业生就业能力的要求,课题组先后到成都、重庆、上海、江苏、北京、乐山、甘孜、凉山、阿坝以及广东的广州的佛山、顺德、中山、东莞、珠海等地对2008—2010届毕业生组织了一次高职毕业生市场需求和社会评价情况调查。

一、企事业单位对高职毕业生能力需求分析

从调查显示,用人单位认为目前大部分高职毕业生在言行上存在较大差距,企业往往在培训方面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学生在追求较高报酬的同时,往往忽略了对等付出和多一点奉献的思考,不安心工作,跳槽频繁,不辞而别的现象越来越多。整体团队合作精神和人际交往能力较差,角色转换滞后,对岗位要求和各种人际关系的适应和协调能力还需要进一步提高。学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对学生发展影响较大,学生素质差异明显,在调查的过程中,了解到在培养模式上采用校企合作,走工学结合之路的专业的学生工作能力和岗位适应性都较强。如我院的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进入单位后的工作、能力、处事等方面大部分都得到用人单位反映也很好,评价也很高,而其它专业的学生普遍相对而言却有较大差距。学生的挫折教育与个性化发展教育不够,部分学生对自己的期望过高,承受挫折的能力较弱,相当数量的学生吃苦耐劳精神较差。

(一)强化学生职业素养,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让每个学生都能健康成长、成才,是保证毕业生顺利就业的根本保证。学生就业能力强不强,关键是看他的综合素质高不高。企业最为看重的高职毕业生“工作态度”、“思想道德水平”、“团队合作精神”以及“沟通协调能力”往往成为其就业中的“短板”。这表明,高职毕业生的工作态度、职业道德和职业操守以及人际关系的处理等,即海克曼教授所指出的,“非认知技能的培育问题是当前高职教育的一个突出问题”。在培养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同时,高等职业教育要加强职业精神、协作精神和诚信教育,培养他们高尚的道德情操。既要注重改进和创新道德教育中的课堂理论教学,更要重视道德教育中的实践体验;既要形成教书育人、管理育人和服务育人的职业道德教育氛围,更要通过教师的人格魅力传递职业道德的精神力量,为高职学生今后的职业生活奠定坚实的道德基础。

(二)围绕职业能力要求构建课程体系

职业院校应主动适应劳动力和人才市场需求变化设置专业,培养市场急需的人才和紧缺人才,特别是地方经济发展所需的人才。对一些相对饱和的专业及时调整,对市场有需求,但需求量不大的专业进行压缩,新设置一些社会急需的专业,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适销对路的人才,学生才有出路,学校才有生命力。

1.应加大畜牧兽医、园林工程技术、酒店管理、机电一体化、建筑装饰工程技术、市场营销专业的建设,加大招生宣传力度,使之做强做大。

2.对优质就业率较低的专业如计算机类、财务管理、师

二、高职毕业生就业能力培养的对策与策略

范类专业应适当控制规模,注重内涵建设,办出特色。

3.结合眉山经济发展特点,重点打造食品加工、农产品加工、化工以及第三产业相关专业群建设,从分发挥地方院校在地方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三)围绕职业能力要求加大课程的改革力度。

课程是实现高职教育目标的途径,高职教育每个专业的课程如何设置,直接关系到所培养的学生离校后能否具备直接上岗和后续发展的能力,是本专业教育质量的关键所在。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从职业能力分析入手,以学生职业能力为主线,精选教学内容,注意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的有机结合,构建课程结构,形成有本专业特色的课程体系。

1.淡化高职理论课程的系统性和完整性,“以必需、够用为度”,形成适应并服务于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课程设置模式,以人才市场职业能力需求为主线,以素质教育为核心,作为高职课程设置取舍的标准。

2.课程内容实行综合化,高职的课程有些相近知识分开两门课,浪费了学生在校学习的宝贵时间,把内容相近的科目综合成一门课程,挤时间让学生多学习专业课知识和进行实习训练,对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提供时间保证。高职课程内容综合化主要指专业课的综合,即将专业理论课的知识渗透到专业技能训练课中,将纯理论的知识转化为技术性知识。这样既降低了理论知识的难度和坡度,又符合高职学生强势智能学习的实际。

3.课程实施情景化、活动化,是指课程的实施要建立在一定的情景中,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通过“做中学”“动中学”来实施课程。传统高职课程的实施没有脱胎于普高教学模式,仍然是“黑板上开机器”、“教室里种稻田”、“教师讲、学生听”,教学犹如一潭死水。这既不切合高职教学要求,也未能体现多元智能理论教学思想,教学效率极为低下。随着高职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高职课程实施情景化、活动化已是大势所趋。

4.课程评价多样化,课程评价多样化是包括评价内容要多方考查、评价方法要多样运用、评价主体要多元参与。多元智能理论告诉我们,评价主体上要采用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相结合,重视自评的作用,加强各类评价主体之间的互动,使评价信息的来源更丰富、更客观,从而使评价结果更全面、更真实。因此,高职课程评价主体上要有教师、师傅、同学、本人,甚至还要有家长和其他相关人员共同参与评价。这样的评价也更有利于促进被评价者的自知自省智能及交往交流智能的发展。

(四)加强实践性教学,强化动手操作能力培养

人的能力是在实践中形成的,是实践实现了由知识到能力的转化。在实际工作中,要做到实习计划层级化、实习组织多样化、实习资料系列化、实习考核经常化、实习评价制度化,从而达到实践教学的高效化。首先,教师必须更新思想观念,重视技能训练课的实践性,使学生对每一项技能操作要领理解到位。训练过程中,能用实物演示的,不用模型,能让学生动手操作的,不单靠演示。能让学生深入社会实践的,应指导学生亲自参加社会实践。其次,要改革实验教学内容,增加综合性实验。第三,推行观察性实习实训,积极开展实践锻炼活动。第四,组织学生开展各种专业技能竞赛,促进教学与实践紧密结合。第五,搞好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增加实习环节,为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创造良好的实习环境。通过分阶段实习实训教学,使抽象性的知识变成实际操作技能。抓好教学实习的各个环节一是走出去,根据教学的特点,让学生到现实中掌握第一手资料。二是请进来,把有关专家、企业家请来,现身说法传授成功的经验,使学生得到最实际的具有操作性的知识。三是实行校企合作,四是充分利用学校的模拟实验。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同步进行,把先学习后模拟实习的做法改为边学习边实践,边操作,即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技能训练同步进行。这样可以确保实践课的顺利进行,也可取得较好的实践成果。通过第二课堂,锻炼各种能力,第二课堂是课内教学的延续和补充,是一种育人模式的新探索。学生入学后,分阶段进行学习动机教育、人生观、价值观教育、,职业理想教育等。成立各种学习小组,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的开展活动,培养学生的参与能力,组织各种活动的能力。建立各种学生组织,使之成为锻炼学生能力的主阵地。学生组织围绕学校中心工作开展各种活动参与学校管理,使学生在实践中提高组织管理协调能力。

(五)加强引导和教育,形成正确的择业心态

高职毕业生在择业时经常会出现一些不良的择业心理,突出表现在期望过高、定位不够合理,高职毕业生在薪酬预期、就业地域、企业规模等通常都会出现高估的情况,这也是目前国内外所有的研究都获得的一致的研究结论。高职院校应通过就业课程等多种途径,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岗位的重要性和工作的目的、意义;在选择职业岗位时将个人的兴趣、爱好、专长与社会实际需要有机统一起来,努力寻求社会需要与个人追求的交汇点。积极与企业联手,帮助学生找到合适的社会实践平台,积极推动高职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为他们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创造条件、提供舞台,使他们对国情、民情、社情有清晰的了解,从而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缩小他们自主认知与社会需求之间的差距,在实践中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

G642

A

1003-4145[2012]专辑-0257-02

2012-05-18

黎维红(1968—),男,重庆石柱人,眉山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英语及职业教育管理;

本文系2010年眉山市社科联《高职毕业生就业能力培养研究》立项课题

(责任编辑:宋绪芬)

猜你喜欢
毕业生职业高职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伤心的毕业生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职业写作
我爱的职业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最“叛逆”的毕业生
“职业打假人”迎来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