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盐酸莫西沙星输液速度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

2012-04-12 23:00金梅
实用药物与临床 2012年11期
关键词:西沙输液盐酸

金梅

盐酸莫西沙星是第4代氟喹诺酮类抗菌药中活性最强者之一[1],抗菌谱广,对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菌、厌氧菌、抗酸杆菌,支原体、衣原体、军团菌等致病菌均有较强作用,尤其增强了对难治性β-内酰胺类耐药菌的疗效[2],临床应用非常广泛。随着临床应用范围的日益扩大,有关莫西沙星不良反应的报道也呈增多趋势[3]。为了全面了解盐酸莫西沙星所致的不良反应,现对我科2010年12月-2011年12月应用盐酸莫西沙星注射液静脉输液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案例进行统计分析,以供临床用药时参考。

1 资料来源及方法

1.1 资料来源 选择2010年12月-2011年12月我科应用盐酸莫西沙星注射液静脉输液患者210例,男102例,女108例,年龄38~72岁,平均41岁。肺炎102例,慢性支气管炎86例,咳嗽20例,鼻窦炎2例。将210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05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静脉血管本身的情况、淋巴循环情况、营养状况、药物用量及用法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1.2 方法 两组均使用盐酸莫西沙星氯化钠注射液(商品名:拜复乐,德国拜耳公司生产)治疗。用法:拜复乐,规格为0.4 g/支,成人用量为每次0.4 g,1次/d。材料:输液器为山东威高集团医用高分子制品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一次性输液器及7号头皮针,20滴=(1.0±0.1)mL,两组均采用手背浅静脉穿刺输液。对照组静脉输液速度按照说明书要求,90 min滴完,即55滴/min;实验组要求120~150 min滴完,即33~42滴/min。观察两组患者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

1.3 观察方法 建立静脉输液巡视卡,观察患者有无头晕、面色苍白、心悸、呼吸困难、胸闷、皮肤红肿、瘙痒等不适反应。一旦发现,随时记录。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对照组有9例发生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其中4例出现中枢和外周神经系统症状:头晕、抽搐、震颤;3例出现交感副交感神经系统症状,面色苍白、多汗、心悸、呕吐;1例出现呼吸系统症状:胸闷、气促。1例滴注5 min后出现过敏反应,患者出现胸闷、心悸、呼吸困难、面色苍白,血压80/50 mmHg,心率120次/min,立即停止输液。实验组中2例发生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其中1例同时发生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头晕、头痛;1例呼吸系统损害:胸闷、气促。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χ2=4.701,P<0.05。

3 讨论

盐酸莫西沙星是一种新的高效、强力抗菌剂,抗感染效果好,不用作皮肤过敏试验,不必等待溶解,不含糖,直接静脉点滴,半衰期达12 h,患者易于接受。但拜复乐注射液在静脉滴注过程中常出现不良反应,其中中枢和外周神经系统损害(17.4%)居ADR的首位,其次为交感副交感神经系统损害(11.8%)、呼吸系统损害(10.4%)[4],静滴速度过快是导致不良反应最主要的原因。有报道,莫西沙星消化系统ADR可能与剂量有关,静脉给药时与滴速密切相关,在减慢滴速或减少剂量后,ADR症状可缓解,同时,滴注速度与其血药浓度之间并不呈线性关系,采用快速注射(≤1 h)时其QT间期延长无明显变化,但应用莫西沙星时仍应注意静滴速度避免过快[5]。该注射液要求每瓶250 mL的滴注时间为90 min,不大于55滴/ min,但却未说明最佳的滴注时间及速度。通过临床观察,控制滴数可降低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按照药品说明书推荐输液时间90 min输液,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输液反应,将输液速度控制在120~150 min,即33~42滴/min。结果显示,控制盐酸莫西沙星输液速度,可以减少临床不良反应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1] 李秀敏.氟喹诺酮类药物的进展与临床应用评价[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03,3(2):83.

[2] 李炜,李立民.莫西沙星与加替沙星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疗效比较[J].中国药房,2007,18(32):2527.

[3] 陈国英.莫西沙星药物不良反应分析[J].中国药业,2011,20 (5):58.

[4] 欧阳小青,蔡德,林燕.盐酸莫西沙星致不良反应44例文献分析[J].中国药房,2010,22(4):324.

[5] 胡明礼.国内莫西沙星不良反应文献分析[J].药学服务与研究,2007,7(4):281-283.

猜你喜欢
西沙输液盐酸
盐酸泄漏
盐酸氨溴索在慢阻肺合并肺部感染的临床应用
自灸也能预防输液发热反应
六合丹防治输液性静脉炎的Meta分析
在为老年患者静脉输液时应用留置针改良固定法进行输液的效果
“鹰击”护西沙
合成盐酸芬戈莫德的工艺改进
颈枕输液袋
砗磲采挖对珊瑚礁生态系统的破坏——以西沙北礁为例
西沙必利在新型键合手性柱上的拆分及其在血浆中的含量测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