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药库管理的实践与探讨

2012-04-12 23:00徐建东江海平
实用药物与临床 2012年11期
关键词:药库药品医院

李 莹,徐建东,江海平

医院药库管理是医院药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2011年10月11日制定的《医疗机构药品监督管理办法(试行)》[1],强调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健全涉及到药品购进、验收、储存、养护等环节的药品质量管理体系。而卫生部办公厅2011年11月25日印发的《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2011年版)》[2]中对医疗机构药事管理中规范采购、储存,有效控制药品质量,保障药品供应等方面也制订了相关规定及考核指标。加上现代物流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对医院药库管理有了更高的要求。本文结合我院药库管理的工作实践,对药库管理工作进行总结与探讨。

1 加强药品购进管理

1.1 规范药品采购管理

1.1.1 加强对供货公司的资质审核 为保证药品的质量,我院加强对供货公司资质(包括营业执照、药品经营许可证、药品GSP证书、所销售药品的批准证明文件等相关证明文件及销售人员的授权书和身份证等)的审核,并对与供货公司签定的药品质量保证协议书及集中招标采购药品的买卖合同进行整理归档,列表记录各资料的效期,以做到到期及时更换。

1.1.2 规范新药、临时药购进程序 根据临床用药需求,新药经临床科主任填写《新药申请表》,药库人员对新药资料(包括营业执照、药品生产许可证、药品GMP证书、药品注册批件、药品质量标准、药品说明书、省级政府部门公布的物价批件及销售人员相关资质等)进行严格审核,并注明本院同类或拟似药、医保信息、是否为国家基本药物等信息,上报药剂科主任,经医院药物治疗与药事管理委员会进行讨论并投票通过后方可采购。

对于本院药品目录中没有的临床急需药品,需临床科主任提出申请,填写《新药临时购进申请单》,经医务科、药剂科主任及分管院长批准后,从有资质备案、信誉度高的供货公司购买。

1.2 药品采购工作的探索 一方面,列入《药品处方集》和《基本用药目录》中的药品做到有适宜的储备,以保证药品供应。另一方面,合理控制药库库存量,以减少药品积压,提高药品周转率,也是完善药库管理工作的重要一环。

随着医院的发展和现代物流“高效率、低成本”的理念的深入,诸如零库存模式(是指商品在提高资本增值率、降低积压风险的前提下,以少量库存形式存在,大部分则处于周转状态[3])、ABC管理法(是将管理资源中的重要因素和内容进行分类管理[4])、JIT模式(即现代物流技术,是以需定供,即供方完全依据需方要求将货物运送到指定地点[5])等也渐渐融入到了医院药库的管理工作中。我院在药品采购时结合本院的实际情况,根据药品特点将医院基本药品采购目录分为不同类型,寻找与库存管理中的零库存模式、ABC管理法、JIT模式等的切合点,灵活应用,取其所长。如参考ABC管理法,对贵重药、新药、急救药、麻醉药、精神药、高危药等重要而少数的药品做重点管理;借鉴零库存模式,对于单部门使用品种,在相对稳定的时间里用量稳定、供货正常的品种实行药库零库存,以降低药品储存成本,盘活流动资金,节约空间;借鉴JIT模式,对临床使用面窄、价格昂贵、积压风险大的药品采用临用临买的方法,在保障药品供应的同时,降低资金积压与滞销的风险。同时,通过计算机管理系统设定药品库存上、下限,以便及时做出备货计划,并及时发现和干预库存过多药品。通过以上措施的实施,在保证药品供应的同时,基本上满足了《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中提出的85%以上药品库存周转率少于10~15 d的标准。

2 规范药品入库验收与出库核对程序

对入库药品进行验收时,除对药品名称、规格、数量、批号、效期等进行核对外,还验收当批次的药品检验报告书;进口药品验收进口药品注册证;对需冷藏的药品检查是否符合运输的标准;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由双人开箱验收清点,验收到最小包装。对验收发现有药品外观质量异常、包装较差、破损等情况及有效期在半年以内的药品拒绝入库。验收合格的药品及时建立完整的药品入库验收记录。

药品验收后将药品信息按发票信息准确录入计算机。在医院药品电子采购模式下,可使药品采购与发票入库更加快捷方便。药品采购时,将采购计划单上传至公共药品交易信息平台;各供应商从公共药品交易信息平台上下载采购信息,并通过专用数据接口直接将医院的采购计划单信息转换成发票信息,处理后将发票信息上传至公共药品交易信息平台;药库从平台上下载药品发票信息,然后将其导入到医院信息系统医院药库管理中,对发票信息进行核对修改后确认入库。至此完成整个采购与发票入库的过程,从而实现了医院信息系统-公共药品交易信息平台-企业资源规划全流程信息自动化,减少发票入库的处理时间并提高入库信息的准确性[6]。冯洁等[7]亦根据现代物流理论,设计开发了医院与供货商的信息双向互动平台-发票数据采集系统,从而提高了药库管理效率,推进了信息化进程。

药品出库严格按照“先进先出,近期先出,按批号出库”的原则,认真核对药品名称、规格、生产厂家、数量、批号、有效期、包装等,保证出库药品的质量。麻醉药、第一类精神药严格执行双人发货制度。出库单复核后签字留存。

3 加强药品的在库储存、养护及质量监测与跟踪管理

3.1 加强药品的储存与保管 我院按照《医疗机构药品监督管理办法(试行)》及《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2011年版)》的有关规定,严格药库药品的储存与保管。设置常温库、阴凉库、冷藏库。中药饮片、“毒、麻、精”药品、易燃易爆、强腐蚀性等危险性药品等分别设库,单独储存。化学药品、生物制品、中成药分别储存,并按外用药、内服药、注射剂等剂型分区储存,各剂型按药理作用分类定位存放,同种药按批号效期放置,并进行了明确标识。过期、变质、被污染等药品放置在不合格区。同时对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及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高危药品等特殊药品设有警示标志。对包装相似、听似、看似等易混淆药品,一品两规药品或多剂型药物实行了色标管理。

3.2 加强药品养护与质量监测 药库药品的存放严格按药品说明书标明的条件,并采取必要的控温、防潮、避光、通风、防火、防虫、防鼠、防污染等措施,以保证药品质量。每日两次监测和记录储存区域的温湿度,使温度控制在规定范围,湿度保持在45%~75%,发现温湿度超出规定范围,及时采取调控措施。同时加强对储存药品的养护和质量检查。对于易变质、有效期较短及近效期等药品进行重点养护与监测。并完善了药品召回管理制度与处置流程,以保障药品安全。

3.3 加强药品的质量跟踪管理 对药库药品实行批号跟进管理是医药行业质量管理的重要项目之一,要求在药品入库验收、入账、出库、盘点、退药等环节做到药品批号、效期、数量上的账物相符,是进行质量跟踪的重要指标[8]。

为了实现药品来源可追溯、去向可查清,建立覆盖药品购进、储存、出库、调配、使用全过程质量控制的电子管理系统,如实行条形码管理,是现代医院药库的发展趋势。沈烽等[9]通过实施基于供应链管理平台的物流信息化管理,实现了药品条形码扫描验收与出库,从而使药品管理有可追溯性,达到了药库药品效期和批次自动管理。赵庆国等[10]也将条形码管理系统成功应用于药品的入库、出库与盘点,为医院药库的信息化、科学化管理探明了一个新的发展方向。这也是医院实行电子药品采购模式后的努力方向。

4 保证药品信息的实时性,发挥药库信息系统的优势

4.1 及时更新药品信息与制度 我院药库人员加强对政府网站的信息跟踪,通过上网收集国家发改委、卫生部、国家及省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医疗保险信息网、物价局的相关文件,对药品的医保和价格信息进行维护和更新,以确保药品信息的准确性与及时性;通过信息收集对相关规章制度进行完善和更新,以保证各项制度的实时性;同时保持良好的市场敏感度,保障临床必需药品的正常供应。

4.2 完善药库信息系统 医院信息系统是现代医院提高医疗质量及综合管理水平必不可少的工具[11],药库人员积极参与医院信息系统的流程设计工作,并提出合理化建议,以使药品信息管理系统更加完善,进一步提高药库的工作效率和信息化功能,使药库管理更先进、更科学。除对药品名称、所属分类、规格、剂型、厂家、价格、医保支付比例及医保药品编码等药品基本信息进行规范化设置与维护外,还对麻醉、精神、毒性、高危等特殊药品、抗菌药物、贵重药品等进行分类标记,及对药品储存条件进行设置,以方便查询和管理;对中标药品批次、药品批准文号及有效期进行维护,便于通过计算机系统及时查询统计到期信息并予以更新;设置药品库存上、下限,对药品进行定额和数量化管理。此外,还通过对使用前需做皮试药物、有医保限制的药品进行维护,以提示医生加以注意,促进临床合理用药;对本院进入国家基本药物目录的药品进行维护,以使医生知晓本院国家基本药物品种,从而促进国家基本药物的优先使用。

5 加强与相关部门的信息沟通

药库建立一个流畅的沟通渠道和信息反馈机制可有效地保障药品的及时供应、推进药品流通、减少药品积压,对于药库管理有着显著的促进意义[12]。

5.1 与配方部门的沟通

5.1.1 加强反馈信息的处理 每季度1次固定时间由各配方部门提交书面滞销药品目录,药库对有效期超过1年的滞销药品进行退库处理,以便药库更好地集中对多部门滞销药品进行整理,通过协调配方部门的内部调剂、退医药公司等方式更好地处理医院近效呆滞药品;同时对出库后在药房和病房的使用过程中发现的诸如胶囊破损、空壳,内包装空盒、空粒,标签脱落,针剂色泽不均等药品质量问题进行统一处理,处理结束后将反馈信息和处理结果备案,以便进行进一步汇总分析和持续监控。

5.1.2 完善信息沟通流程 将医院药品缺货、到货、调价及新药等信息以电话和书面形式及时通知给各配方部门负责人,以保证医院内部药品信息沟通;每月与各部门沟通后建立固定工作时间表,使各部门的领发药时间相对固定,在使工作程序流畅的同时提高了药库的工作效率;完善有质量问题或需召回药品、临床应急药品等的信息沟通流程,尽量做到与各部门无缝隙衔接。

5.2 与供货公司的沟通 建立供货信息交流平台,定期与商业公司沟通,就彼此工作和物流运作上存在的问题和有待探讨的事项进行沟通,提出改进意见,以提高药品供应的效率,保证药品的质量等;与各供货公司的业务代表在规定的接待时间就药品配送、断货、滞销与不合格药品退货、药品包装变更等业务工作进行及时反馈与处理;日常出现具体配送、缺货、临床应急药品送货等情况时第一时间以电话或短信形式告知,以使临床药品供应得到保障。

5.3 与临床科室的沟通 每季度通过药物通讯为临床提供新药、淘汰药、质量不合格药品等药物相关信息;将滞销药品及近效期药品信息通过医院信息系统发通知、电话告知、定期深入临床科室等形式做到与临床科室的及时沟通,以减少滞销与近效期药品的积压。

6 结论

总之,我院根据国家有关医院药库管理的最新法规及标准,加强药品采购、验收、储存、养护等环节的管理,同时发挥了药库在收集药品信息上的即时性及与相关部门进行流畅的信息沟通等优势,进一步保证了药品质量和药品的及时供应,使药库管理水平进一步规范化、科学化。并努力利用现代物流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优势,以推进药库管理的现代化,提高工作的准确性和高效性,力争把药库管理推上一个新的台阶。

[1]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医疗机构药品监督管理办法(试行)[Z].国食药监安[2011]442号,2011.

[2] 卫生部.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2011年版)》的通知[Z].卫办医管发[2011]148号,2011.

[3] 张智艳,严自强.特殊药品的库房管理模式探讨[J].药学服务与研究,2009,9(3):233-234.

[4] 赖春玲,李敏,李蔚,等.ABC法在医院药品管理的应用[J].现代医院,2005,5(12):61-62.

[5] 顾苏俊,单文治,陈宜鸿.现代物流技术在医院药品管理中的应用分析[J].首都医药,2007,14(4):24-25.

[6] 沈烽,张健,王兰珍,等.药品采购计划单及发票自动核销系统在药库采购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药房,2006,17(15): 1140-1141.

[7] 冯洁,裴保香,袁兆霞,等.发票数据采集系统在药库使用前后的效率对比[J].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2010,7(2):103-104.

[8] 傅德同,李凤艳,苑姜.关于医药流通过程中药品批号管理的建议[J].中国药业,2001,10(9):101.

[9] 沈烽,张健,杨传敏,等.我院药库物流信息化管理实践及体会[J].中国药房,2009,20(31):2429-2431.

[10] 赵庆国,韩晋,何惠芳,等.条形码辅助管理系统在医院药库的应用[J].药学实践杂志,2009,27(6):465-467.

[11] 宁华,闫建民,丛春玲,等.应用医院信息系统完成药学管理的实践[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8,28(7):573-574.

[12] 王璐华,宋钟娟.探索适合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药库的实际管理模式[J].药学服务与研究,2010,10(2):159-160.

猜你喜欢
药库药品医院
是不是只有假冒伪劣药品才会有不良反应?
医院药库管理中应用精益管理的应用研究
药库管理中精益管理的有效运用分析
药品采购 在探索中前行
萌萌兔医院
带领县医院一路前行
药品集中带量采购:谁赢谁输?
综合医院药库相对零库存管理研究
一种基于角色的医院药库管理系统设计
为县级医院定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