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湖州毛竹低产林升级的调查分析

2012-04-13 01:00杨倩倩章德友陈建明钱银才朱志建
世界竹藤通讯 2012年4期
关键词:年产值毛竹林低产

朱 炜 杨倩倩 王 波 张 建 刘 政 章德友陈建明 钱银才 朱志建 杨 健

(1 湖州市林业科学研究所 湖州 313000 2 浙江省林业厅信息中心 杭州 310020 3 浙江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杭州 310023 4 长兴县林业局 长兴 313115 5 湖州市吴兴区妙西镇林业站 湖州 313025 6 湖州市吴兴区埭溪镇林业站 湖州 313023 7 湖州市林业局 湖州 313000)

竹产业是湖州林业的一项重要支柱和优势产业,在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建设中国美丽乡村、增加林农收入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和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发展,竹产业生产力水平低下、生产成本持续走高的形势,竹产业发展面临着新的挑战。在这种现实条件下,如何加速竹产业发展,尤其是推进毛竹低产林升级,是摆在山区林业工作者面前的现实课题。

1 毛竹林经营的现状与存在问题

湖州市现有竹林面积12.67 万hm2,其中毛竹林面积10 万hm2,立竹量216 株/667m2,总立竹量3.24 亿株。竹林主要分布在西南、南部和西北低山丘陵地区。

1.1 毛竹林经营现状调查

据调查,目前大部分毛竹林仍以粗放经营为主,年产值低于300 元/667m2的面积占总面积的32%,年产值在300~500 元/667m2的面积占总面积的21%,年产值500~800 元/667m2的面积占的14%,年产值在800~1 200 元/667m2的占22%,年产值超过1 200 元/667m2的占11%。调查结果表明,年产值低于500 元/667m2的占53%,面积5 万hm2,主要集中在立地条件差、坡度较大和交通不便的地区,经营模式均为自然生长的材用林,靠砍竹卖竹为收入来源。年产值500~800 元/667m2的毛竹林,主要是地势相对平坦、立地条件有一定基础的笋竹两用林,其中部分竹林是由笋用林退化演变为两用林的。年产值800~1 200 元/667m2的毛竹林,主要是地势平坦、交通便利、土层深厚的笋用林,以吴兴区为主要代表。年产值在1 200元/667m2以上的丰产毛竹林,分布在现代毛竹园区等基础设施完备、技术支撑力度大、集约化经营水平较高、一产与三产结合度较好的核心区。

1.2 毛竹林经营存在的问题

从调查结果分析,制约当前竹产业发展最突出的主要矛盾是占竹林面积半数以上,年产值500 元/667m2以下的低产林,受自然等多种复杂因素的影响,长期以来经营状况没有得到改变。分析原因主要有:一是经营模式粗放,管理水平低下,基本处于自生自灭、靠天收的状态;二是生产方式及生产工具落后,生产力水平低下,生产成本走高,竹农在万般无奈之下不得不放弃管理;三是劳动力结构发生变化,现在从事竹林经营的劳动者,年龄普遍在50岁以上,40岁以下的劳动力几乎为零,许多经营者很想管,但实在力不从心,不得不任其自然。

2 毛竹低产林升级的现实基础与技术条件

按照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要求,惠民富民,建设中国美丽乡村,努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坚持“抓两头、带中间”发展思路,突破低产瓶颈,已具备一定的现实基础和技术条件。

2.1 生产关系改善为低产林升级提供了政策保障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生产关系的调整和发展。“山定权、树定根、人定心”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为山区经济的稳定和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山区广大林农的积极性进一步高涨,靠山吃山,生态富民的理念在林农中得到普遍的提升。通过林地流转和抵押贷款等方式,自给自足的单独经营正在逐步向规模化、集约化经营转变。同时,党中央采取了一系列惠民富民的举措,为林农发展经济注入了无限生机和活力。因此,生产关系的发展,为低产毛竹林升级提供了坚实的政策保障。

2.2 基础设施完善为低产林升级提供了硬件保障

进入新世纪以来,党和政府为促进山区经济社会发展,加强了山区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自安吉县率先开展林区道路建设以来,市、县(区)政府高度关注,加大投入,至“十一五”末,湖州市林区道建设已超过3 000 km2,基本完善配套,部分毛竹主产区林道已硬化,并试行建立长效的管护机制。在此基础上,通过现代毛竹园区建设的示范带动,辐射效应初步显现。

2.3 集成技术发展为低产林升级提供了技术保障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随着首席专家制等林业推广体系的建立与完善,以毛竹丰产、免耕施肥、覆盖高效可持续经营等技术的普遍推广应用,毛竹林培育经营技术已由过去单独、个别及局部逐步向集成化、综合化应用发展,并通过电视、报纸、网络平台等媒体的科普宣传,已连续举办7次林业科技周活动,建立省、市级重点林业科技示范户,聘任农民专家,实施农民素质提升工程,制定出台《毛竹笋用林无公害栽培技术标准》、《毛竹笋用林有机笋地方标准》等综合措施,高效丰产栽培集成技术条件日渐成熟,加上湖州市还创办了农民学院,开设相关林业专业,使现代林农素质提升有了新平台,也为低产林升级拓宽了新路子。

2.4 新型机械开发为低产林升级提供了工具保障

2008年11月只2011年4月,笔者受组织委派在吴兴区妙西镇关山村担任了2年半农村工作指导员。为促进毛竹低产林升级,努力增加林农收入,在与竹农的广泛接触交流中,提出了开发毛竹蒲头电动粉碎机的构想,得到了浙江省林科院和市农办、市科技局的大力支持,大胆尝试,破解难题,勇于创新,获得成功。该机械为第一个毛竹林经营工具,是传统林业向现代林业发展的一个助推器。至2012年6月底, 1个发明专利、2个外观专利、3个实用新型专利已获国家知识产权局正式授权。机械推广应用的区域性试验已全面展开。目前,毛竹采伐机械进入开发试验阶段,其他机关机械开发框架性方案基本形成。

3 毛竹低产林升级的主要措施及对策

3.1 加速机械化的推广应用,促进经营模式转变

由传统林业向现代林业转变,必须实现机械化。竹蒲头粉碎机开发成功后,已于2011年底在吴兴区埭溪镇莫家栅村村民傅校友的毛竹林制作竹蔸施肥、蓄水等跟踪观察样地574 m2,对比样地180 m2。样地应用机械粉碎毛竹蒲头153只,每个竹蒲头未彻底打穿,粉碎量在2/3以上,1个月后在竹蔸施入硫酸钾复合肥、碳酸氢铵、未腐菜饼、鸡粪砻糠等4种肥料。观察结果表明,一般竹蔸蓄水量在500 g左右,大的竹篼蓄水量在800~1 000 g左右,存水时间可达45 天以上。2011年春季特大干旱,1—5月份平均降水量比常年同期少55%,总雨量仅为2010年同期的38.4%,是1965年有历史水文资料记录以来同期降水最少的年份。出笋成竹期间,近40 天没有下雨,部分山头地块新竹因严重缺水退竹,有的地块全军覆没。样地由于竹篼有水,新竹成竹108 支,仅有1支退竹;挖出春笋23 支计51.5 kg;对比样地180 m2新竹只有16 支,未挖春笋,2支退竹。平均按667 m2计算,粉碎样地新竹119 支,对照地块新竹59 支。每支毛竹按12 元均价计算,试验样地可增加效益720 元,加上春笋103 元,每667 m2毛竹林年实际可以增收411.5 元。

运用机械作业,不仅省力省时又省钱,而且突破了传统挖掘竹蒲头的经营模式,在解决林地空间问题的同时,科学地解决竹林旱季补水的大难题。同时,竹蒲头粉碎机、毛竹采伐机、钩梢机等机械的开发应用,必将引发经营模式的变革,为集约化、规模化经营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3.2 开展林地土壤调查分析,推进经营水平提升

湖州林业,竹子占半壁江山。在单一物种长期经营之下,林地土壤条件发生了极大变化,特别是土壤肥力和微量元素状况,也是制约高效可持续发展的难点问题。2012年初,浙江省林科院在吴兴区毛竹林采集土壤样本8 个点32 个样本。经测定,各地块氮、磷、钾及微量元素均存在较大差异,妙西镇及周边毛竹林地块缺磷情况已相当严重,部分地块微量元素已近临界点。低产毛竹林升级改造,可以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对林地土壤进行一次系统的调查分析,真正摸清土壤情况,分门别类,为配方施肥提供可靠依据。通过科学施肥、平衡施肥等技术手段,节省肥料成本、减少面源环境污染,提高经营水平,达到增收增效、产业升级的目的。

3.3 积极探索发展林下经济,引导经营机制创新

立体经营、复合经营,是现代林业发展的新课题。毛竹低产林除历史形成的传统经营模式之外,其一家一户、单一性经营机制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现实问题。探索发展林下经济,由单纯砍竹向多种经营、立体经营、复合经营转变,既能增加林农的经济效益,也能增加生态效益。在浙江省林科院等科研院所的支持下,创新攻关团队,从市场需求出发,积极推广应用毛竹林生态养殖技术,探索实践毛竹材用林食用菌培育、西洋参套种、绞股蓝种植等中药材栽培新技术,取得重大进展,为低产竹林发展林下经济,产业升级奠定了技术基础。

发展竹林林下经济,不仅是一个经营机制的转变与创新,也是林业满足社会生态需求的一个新途径。这对于防止单一物种高强度过渡经营,避免发生大规模生态灾难将产生积极影响。在低效毛竹林中种植耐阴、抗逆性强、具有原生态及经济价值的植物,修复生态,增加效益,是惠民富民增收的又一条新途径。

总之,转变经营模式、提升经营水平、创新经营机制,引导、促进毛竹低产林升级,是千百万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增收多的民心工程、富民工程,是我们服务基层,真心实意为老百姓谋利益的价值取向和应尽之责。毛竹低产林升级,还能增加林地单位面积的固碳量,也是林业应对气候变化、服务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又一个新贡献。

[1]陆志敏,褚余庭.毛竹笋用林三笋高产高效技术研究[J].竹子研究汇刊,2011,20(3):73-78.

[2]金爱武.竹笋高效益生产关键技术[M].北 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

[3]萧江华,我国竹叶发展现状与对策[J].竹子研究汇刊,2000,9(1):1-8.

猜你喜欢
年产值毛竹林低产
自然封育条件下毛竹林内凋落物及土壤持水能力变化研究
渔药年产值8亿元,41家兽药GMP企业!凭借“渔药名片”,今年临猗有哪些改变?
低产枣园如何改造
投资6800万扩建生产车间,年产值高达4个亿! 这家老牌动保企业要发大招了
年产值5000万!这位专注养殖30余年的“金鲳鱼王”,为何敢在行情难料之时,养殖增量25%
毛竹林经营投入产出关系与经营效益的相关性研究
成龄低产梨园改造丰产栽培技术
不同坡位对毛竹林小气候及地上生长的影响
低产“金丝4号”小枣密植园的改造
低产低效井排水采气工艺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