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习支教管理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机制研究

2012-04-13 03:34黄晓农方江振
海南热带海洋学院学报 2012年6期
关键词:支教师范生政治

黄晓农 方江振

(福建省漳州师范学院实习支教指导中心,福建 漳州 363000)

一、实习支教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实习支教期间,师范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问题主要来自于三个方面:①实习支教点较多,而且主要分布在农村或者偏远地区,实习支教学生地域分布较零散,且距离高师院校路途遥远,校本教育存在时空错位,传统的集体管理逐步转变成动态管理,具有较大的不确定因素;②实习支教学生踏出校门,处于相对独立和分离状态,而且实习学校的参与和来自社会的各种因素,使教育主体多元化的影响及相互作用,给思想政治教育的“合力作用”和教育效果提出新的挑战;③实习支教本身是一项带有奉献性的实践活动,又是在较为艰苦的环境下工作,奉献性与当前社会市场经济中有偿劳动的价值观存在冲突,艰苦的环境又让大多是独生子女的师范生面临严峻的考验。上述问题既包括客观因素,例如师范生实习支教地域的分散性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师资力量大大加强;也涉及到主观方面的因素,例如支教学生对支教重要性认识不到位,为支教学生服务的相关部门工作效率不高,相关的配套制度不完善,管理人员配备不够,经费投入有限等不利因素都给支教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不利影响。

二、强化五大机制建设,是解决实习支教期间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出路

(一)思想导向机制。实习支教管理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最基础的一个环节是对参与实习支教学生的思想动员,使学生明确实习支教的目的、意义。一方面需要我们不断提高学生的主观意识,注重舆论与思想导向引领。通过教育形势宣讲和舆论宣传,树立师范生“不怕艰苦、不贪享乐、服务基础”的奉献意识;通过“感恩于心、回报于行”的倡议和优秀实习支教学生典型事例表彰、宣传,激发广大师范生贡献才智、奉献教育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感。同时,通过共青团组织、号召广大青年发扬“五四”精神,为祖国基础教育分忧解难,到教育最基层去实践、锻炼自己,为基础教育均衡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在实习支教点设立临时党支部,通过支教网络平台针对在不同地域支教学生建立qq群,及时掌握支教学生思想动态,加以引导,将有些问题解决在萌芽阶段。营造师范生实习支教的文化氛围,使广大师范生认识到实习支教是一名合格师范生的必修课,以“润物细无声”的方法达到学生思想的统一,为持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奠定基础。

(二)管理机制。实习支教的管理机制包括高等师范院校行政领导下的组织管理体系,以及支教学生在实习支教期间作为“准教师”在思想道德和言行举止等方面的约束和规范的管理体系。

学校成立实习支教指导中心,各系也成立实习支教领导小组,加强对实习支教工作的组织领导和协调,不断健全实习支教管理机构,做到责任明确,保障实习支教工作的顺利开展。实习支教指导中心、教务处、校团委、宣传部等部门紧密围绕实习支教工作细化分工,周密谋划,形成思想政治教育的“合力”。聚众人之智,举全校之力,使实习支教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处于“多元聚焦”之中。

针对师范生实习支教期间的校外管理,我们注意发挥地方学校的主动性。在与实习支教学校的领导和指导教师交流、充分协商的基础上,拟定实习支教学生的管理办法,形成以实习支教学校为管理主体,实习支教指导中心、系级实习支教领导小组紧密配合的三元校外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模式。

(三)保障机制。实习支教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做到切实有效,必须建立与实习支教工作特点相切合的保障体系,即:参与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相关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从而发挥其保障功能的运行规则。”[1]思想政治教育的保障机制涵盖面极其广泛,一般说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组织保障。加强支教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强化“党委统一领导、党政群齐抓共管、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大力支持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2]。对于实习支教中师范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在学校党委的统一领导下,建立与实习支教工作相适应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机制。首先要统一思想认识,明确分工,调动各方积极性,形成以学院党委总负责,院系党支部主抓落实,团支部紧密配合的思想政治教育机制;其次,开展深入细致的调研工作,结合实习支教工作的特点,使思想政治工作适应新形势、新问题、新环境的要求,努力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落到实处。

其二,制度保障。实习支教工作“为实习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的载体,同时也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形成新机制提供了新的平台。”[3]必须规范实习支教师范生的教育和管理,逐步形成系统、有效的规章制度。如在实践中探索、总结,学校制定并逐步完善了《漳州师范学院实习支教指导中心工作职责》、《漳州师范学院关于校外实习安全管理的暂行规定》、《漳州师范学院实习支教手册》、《漳州师范学院教育实习生守则》、《实习支教指导教师管理办法》及各相关管理办法。对实习支教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做出了明确、细致的要求,确保思想政治教育贴近实习支教师范生的教育、教学和生活实际,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持续开展。

其三,队伍保障。实习支教工作要形成长效机制,良性运作,离不开一支强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队伍。这支队伍包括高校实习支教管理者、学生所在系党政领导、辅导员、实习支教学校指导教师等。最基层的实习支教学校的指导教师,他们处于实习支教指导工作的第一线,是“最易接触”的具体指导者,也是师范生专业技能提升和专业情意发展的引领者。思想政治教育要贯穿于实习支教的每个环节,确保无盲区、不缺位、有实效。思想政治教育在培养合格师范生的过程中真正起到“思想指导、方向引导和心理疏导”的作用。

(四)评价机制。建立实习支教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全方位、多层次的综合评价体系,使实习支教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实施效果通过科学、有效的评价机制来衡量与反馈。评价体系主要包括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内容、组织机构、操作实施、绩效反馈等四个方面。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突出参与评价主体的多元性:包括组织部门、思想政治工作领导者的管理层面的评价;包括所在实习支教学校的领导和指导教师的评价反馈;另外,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实习支教师范生的自我评价也是一个重要方面。高师院校要密切联系实习支教学校,发挥协调作用,充分调动地方学校的主观能动性,使他们积极性参与到综合评价体系,共同商讨以实习支教学校指导教师为导师,针对实习支教师范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可行性操作程序。

建立顺畅、及时的评价反馈渠道。相关部门对所搜集的评价资料及时整理、汇总、分析,形成描述性终结评价并向决策者汇报。决策部门要通过信息共享机制及时将评价结论在一定范围内公示,并与被评价对象适时沟通,听取他们的反馈意见,以便为今后进一步完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运作体系,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式、方法积累第一手资料。

(五)激励机制。建立激励机制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形成持续、长效机制,以激发参与实习支教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相关组织、个人的积极性、能动性和创造性。激励机制包括三个层次:物质激励、精神激励、发展激励。物质激励是最直接、最现实的物质刺激;精神激励,是通过开展各类型的评优、表彰以激发思想政治教育的各方参与力量的精神动力,挖掘其潜能,增强其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的自豪感和荣誉感;发展激励是最根本的激励,是最能激发主动性和创造性的激励方式。激励机制应与评价机制有机结合,优势互补。在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的基本前提下,应该大力倡导发展激励。要建立健全发展激励的相关文件和政策,发挥对实习支教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表现优秀的参与者在培训、进修、入党等方面倾斜的导向作用,形成长效机制,以增强其工作成就感、价值感和职业归属感,从而形成“反拨效应”,使实习支教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良性循环的前提下得以不断深化。

三、结语

高等师范院校实习支教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在此系统中,导向机制、管理机制、保障机制、评价机制和激励机制必须协调配合,形成有利于培养师范生职业理想与情操的“合力杠杆”,实现师范生从“校园人”到“职业人”的转变。高等师范院校必须主动出击,发挥各方参与力量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实习支教师范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不断丰富内容,创新方式、方法的基础上更加扎实、深入、及时、有效、持久。

[1]周艳.构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保障机制新探 [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9,7(中):43-45.

[2]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 [EB/OL].http://www.baidu.corn/index.php?tn=1in7163862.2010-10-20.

[3]郝秀芬,许秀文,黄金辉.思想政治教育机制在顶岗实习中的应用研究 [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 (教育科学版),2011(4).

猜你喜欢
支教师范生政治
重视首因效应,引导支教初见
重视首因效应,引导支教初见
构建“两翼三维四能”师范生培养模式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我在印尼的支教之旅
略论师范生儿童文学核心素养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粮储扶贫 支教圆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