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承惠治疗慢性泌尿系感染经验拾萃*

2012-04-13 09:47盛梅笑陈继红江苏省中医院肾内科南京210029
陕西中医 2012年6期
关键词:知母太子参枳壳

江 燕 盛梅笑 陈继红 江苏省中医院肾内科(南京 210029)

江苏省著名中西医结合专家、百年金陵名医余承惠主任医师,从事中西医结合肾病临床研究四十余年,医术精湛,在中药辨证治疗慢性泌尿系感染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笔者作为首批江苏省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有幸跟师侍诊,耳濡目染,收获颇丰,现总结如下,供同道参考。

1 病因病机 关于泌尿系感染的发病机理,《诸病源候论》云:“诸淋者,由肾虚而膀胱热故也……肾虚则小便数,膀胱热则水下涩,数而且涩,则淋漓不宣,故谓之淋”,认为淋证的发病是因为肾气亏虚,湿热下注膀胱,气化不利所致,而“劳淋者,谓劳伤肾气而生热成淋也”。余主任推崇此说,认为“劳淋”病位在肾与膀胱,与下焦湿热有关,而肾虚,气化不利,一旦遇劳或感外邪引动,就容易复发。在病程中,肾虚是本,一则肾虚卫外不固,邪易入侵,二则感邪后,难以彻底驱邪外出。近来的研究也表明,肾虚大多表现为免疫机能低下,而机体全身及局部免疫机能低下是尿路感染反复发作的重要因素[1~3];湿热为标,湿热可由外邪侵入,亦可由脏腑功能失调内生,因其粘滞,难以排除,容易阻滞气机,产生瘀血,三者相互影响,恶性循环,使病情迁延难愈。

2 辨证论治 2.1 益肾固本 扶正为先 肾为水火之宅,一身阴阳之根本,“肾虚”是本病反复发作的内在因素,治病求本,只有加强肾脏的气化、封藏功能,才能使未入之邪不得侵入,已入之邪难以滞留,此正所谓“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余主任认为湿热长期蛰伏体内,耗气伤阴,加上反复抗生素治疗,进一步加重气阴损伤,临床常见腰酸、乏力、口干、小便淋漓涩痛、舌淡或红、脉细或细滑,因此扶正当从补肾气、养肾阴入手,选药宜平和,常用黄芪、太子参、杜仲、川断、山萸肉、女贞子、墨旱莲、黄精、怀牛膝、益智仁等。余主任尤擅长应用黄芪,常与太子参配伍。黄芪性甘、微温,归脾、肺经,李杲谓之“益元气而补三焦”,张锡纯言其“又善利小便”;太子参始载于《本草从新》:“大补元气”,“其力不下大参”,其养阴生津力强,以清补见长,参芪配伍健脾而不燥,滋肾而不腻,益气养阴无助湿生热之弊,实为补肾第一药对。

如果肾阴不足兼有湿热,舌苔厚腻,需权衡正邪轻重,滋清并用,以免滋补不当,闭门留寇,或清利太过,阴伤更甚;如果病久阴损及阳,出现腰部冷痛、四肢不温、夜尿次频、便溏、舌淡胖、脉沉细等,确为肾阳亏虚,加用淡干姜、乌药、益智仁等补气温阳,注意剂量不宜过大,中病即止。

2.2 清热通淋贯穿始终 《证治准绳》认为“淋病必有热盛生湿,湿盛则水液浑,凝结而为淋”,《医方考》“下焦之病,责之湿热”,湿热粘滞,患者在病程中大多有轻重不等的尿频尿急、小便短赤、淋漓不尽等症状,因此,余主任认为应将清热利湿通淋贯穿治疗始终,常用知母、黄柏、石韦、冬葵子、蒲公英、白头翁、鸭跖草、白花蛇舌草、萹蓄、瞿麦、水蜈蚣等清热解毒药,并喜欢将其组成药对,交替使用,如知母-黄柏、白头翁-蒲公英、萹蓄-瞿麦、白花蛇舌草-鸭跖草等。知母和黄柏,名曰“坎离丸”,知母滋肾阴,黄柏降相火,两药配伍,补水泻火,滋阴清热;萹蓄、瞿麦二味皆苦,入膀胱经,长于导湿热下行,以溲黄短赤,尿道涩痛最为适用;白头翁、蒲公英、白花蛇舌草、鸭跖草都是寒能清热,苦可燥湿之品,合用其抑菌作用较单味药更强。现代药理也证实,清热解毒药物具有抗菌抗病毒作用,对大肠杆菌、变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常见尿感致病菌均有抑制作用;并能增强白细胞的吞噬能力,促进细胞和体液免疫功能[4]。

因清热解毒药物大多苦寒,用之热虽清,湿常留,故余主任常配合茯苓、车前草、薏仁、泽泻等淡渗利水,使湿邪自去。对湿邪顽固,尿路感染反复发作,尿液浑浊者,配合防风、虎杖等一、两味疏风之品,借风药助化湿之力,所谓风动而地干也。余主任还善用桔梗配合清热利湿药,对难治的尿路感染往往效如桴鼓。

2.3 行气活血 疏通肾络 《临证指南医案》云:“初病湿热在经,久则瘀热入络”,《丹溪心法》:“血受湿热,久必凝滞”。湿热蕴结,阻碍三焦气机,气机不畅,瘀血内生,气滞、瘀血互为因果,既是病理产物,又是使病情迁延难愈的因素。对于病程日久,出现腹胀、小便淋漓、舌紫黯、镜下血尿等表现,余主任常在清利湿热同时配合行气活血治疗,尤其见于中老年妇女,有明显的尿路刺激症状,但尿检常阴性,一般称尿道综合征,常因尿路局部损伤、刺激或过敏所致,也可因尿路松弛致尿路动力学功能障碍或焦虑、神经官能症而引起。余主任选用乌药、苏木、枳壳、王不留行、柴胡、陈皮等调理气机,增强膀胱气化功能,有助输尿管蠕动;丹参、川芎、当归、赤芍、郁金、紫珠草、地锦草等凉血活血。其中枳壳、王不留行为余主任经验药对,言枳壳通上窍,王不留行通下窍,两者配合,使气机通畅,炎症得除,正如《临证要诀·小便血》所说:“若用药不效便宜施以调气之剂,盖津道之遂顺,皆一气之通塞”。现代临床也观察到,理气药可通过调节尿道平滑肌的舒缩,改善膀胱刺激征,消除残余尿,防止致病菌在泌尿道上的黏附;而活血化瘀可以改善肾脏血液循环,提高局部抗菌药物的浓度,促进炎症病变组织恢复[5]。

2.4 固护中州 减少复发 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机体有赖于水谷精微的不断充养,汤药亦赖脾胃吸收发挥作用,故“善治病者,惟在调理脾胃”。临床上,因湿邪易困遏中焦,或因病情反复,烦躁焦虑,壅滞脾土,或因长期服用抗生素、清热利湿中药,戕伤脾胃,均可影响脾胃运化功能,出现纳差、乏力、面色无华、苔腻等症状。余主任常选用藿香、佩兰、荷叶醒脾和胃;怀山药、白术、陈皮、法半夏、白及等运脾健胃,从而增强体质,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减少复发。

3 典型病例 患者,女,58岁,2011年3月就诊。既往尿路感染反复发作10余年,间断服用抗生素。最近再发2d,尿频,小便灼热刺痛,小腹胀,腰酸,舌黯红,苔薄黄腻,脉细弦。尿常规:白细胞+++,白细胞计数243U/L,上皮细胞39U/L,红细胞33U/L,比重1.015。证属湿热蕴结下焦,治以清热利湿通淋,药用:知母、黄柏、苏木、枳壳各10g,石韦、茯苓、王不留行、白头翁、蒲公英、紫珠、地锦草、萹蓄、墨旱莲各15g。每日一剂,水煎服,14剂。二诊时排尿不适症状明显减轻,腰酸,易疲劳,舌黯红,苔薄,脉细。尿常规:白细胞计数26U/L,上皮细胞8U/L,比重1.015;患者湿热渐去,正气受损,前方加黄芪、太子参各15g,白术、川断各10g,14剂后复诊,尿常规转阴,后辩证调治,酌减清利药物,持续就诊3月,巩固疗效,停药后至今未复发。

[1]贾乐文.反复发作尿路感染免疫功能分析及治疗对策[J].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05,6(6):365-366.

[2]徐万纹,陈星华.三金片对女性复发性尿路感染患者免疫状态的影响[J].疑难病杂志,2009,8(1):23-25.

[3]涂 晓,孙建实.益肾补气法防治反复发作性尿路感染的临床观察[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02,12(7):441.

[4]张 丽,胡月玲.浅谈清热解毒药的药理作用[J].实用中医药杂志,2004,20(7):391.

[5]陈 晨,刘 倩,高 华.活血化瘀药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中国药事,2011,25(6):603-605.

猜你喜欢
知母太子参枳壳
太子参品种栽培特性及其高产配套技术研究
Systematic review of robust experimental models of rheumatoid arthritis for basic research
ICP-MS法测定不同产地知母中5种重金属
知母中4种成分及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作用
清江枳壳高产栽培技术
知母多糖治疗糖尿病大鼠
枳壳及其炮制品色差值与化学成分的相关性
枳壳快速切割器
枳壳快速切割器
正交设计优化太子参ISSR—PCR反应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