扑救森林火灾中安全接近火场对策研究

2012-04-13 11:24
关键词:火线逆风林火

杨 锡 梅

(黑龙江省森林消防总队,哈尔滨 150001)

从国内外的直接扑救森林火灾中的人员伤亡案例上看,接近火场这一环节,无论是发生伤亡的次数还是人数都是最严重的,极易发生扑火人员群死群伤事件。在灭火战斗中,受不利天候、复杂地形、大量易燃可燃物等因素影响,火情瞬息万变,随时会对灭火人员构成威胁,必须高度警惕,争取主动,避开险情。各级扑火指挥员在组织指挥或带领扑火队伍接近火场时,应遵循以下原则,避开危险环境,确保参战人员安全。

1 避开危险风向

在接近火场时,要避开逆风接近火场。在大风天气条件下,逆风接近火场是十分危险的。一是逆风接近火场就意味着扑火队伍将要正面接近火头,而火头是整个火场中,火墙最厚,火势蔓延速度最快,火强度最高,破坏性最大,扑救最困难,扑火最危险的部位。二是在大风天气下,火场不能形成对流柱,因此,扑火队伍对火场的距离和位置很难做出准确的判断。三是大风还会把大量的烟尘,顺风送往扑火队伍方向,造成能见度降低,使扑火队伍无法观察火场情况。四是在大风的作用下,火焰会向顺风方向偏转,降低火焰的相对高度,使扑火队伍看不到火焰,不能准确判断火线的具体位置。五是接近火场时,林内的树木、灌丛及杂草都会影响透视距离。因此,当扑火队伍盲目逆风接近火场时,会遇到大火的突然袭击,极易造成人员伤亡。1996年2月13日广东省大埔县,在扑救湖寮镇下老屋的森林火灾中,由于2人盲目逆风接近火场,受到火头的突然袭击,造成2人当场死亡。

2 避开危险地形

高山林区地形复杂,一定水平距离内垂直高差较大,林内可燃物分布广、载量大、种类多,火势发展变化也不尽相同,致使火线时断时续,形成多条互不相连的火线或若干个火头。其主要成因是阳坡植被干燥,林火推进速度较快,阴坡或沟谷部位相对潮湿,可燃物含水量较大,林火推进速度慢,因而火势主要蔓延方向就会出现多条“U”形或“W”形极不规则的火线。当火场小气候出现“火旋风”时,火场局部地段林火蔓延速度快,火势变化迅速,安全隐患大。林区地形复杂,山风和谷风交替作用明显,形成较强的空气对流,造成“风无定向,火无定势”现象,当林火蔓延至狭窄山脊、单口山谷、鞍部,并在可燃物立体分布明显,有针叶林、幼树林和灌木丛广泛分布的地段燃烧时,均为危险火环境。指挥员要果断指挥扑火人员避开这些危险地域,采用间接手段灭火,有效防范危险发生。在接近火场时要避免由山上向山下,接近上山火。林火向山上燃烧时,由于受地形的影响热辐射和热对流,会向上坡可燃物快速传播热量,使其迅速达到燃点,加快向上坡燃烧速度形成冲火。如果此时扑火人员处在冲火的上方区域时,极易造成人员伤亡。为此,扑火队伍在接近火场时,不可翻越山脊线及鞍部,由山上向山下运动,接近向山上燃烧的冲火。1989年3月29日辽宁省锦县,在扑救果园南山的森林火灾中,扑火队伍在翻越山脊线上的鞍部由山上向山下接近上山火时,造成9人死亡的严重后果。

3 避开危险可燃物

在接近火场时,要避开茂密灌丛及宽大草塘。森林中的灌丛生长茂密并易燃,人员在灌丛中行走困难而迟缓,易出现险情。宽大的草塘中的可燃物为细小可燃物,其燃点低、载量大,加之通风条件好,火的蔓延速度快,释放能量迅速,火强度高,极易发生伤亡。因此,扑火队伍在接近火场时,特别是上午10时至下午18时,要避开茂密的灌丛及宽大的草塘。遇有必须通过的危险可燃物环境时,指挥员应预先组织开设安全避险区域,争取紧急避险主动权,要注意清除避险区域内所有可燃物,包括地表可燃物和危险可燃物(站杆、倒木等),以确保避险区域内无燃烧条件。开设避险区域要在战斗展开前完成,并将避险区域的使用时机、方法和撤离路线、位置及相关要求通报部(分)队,同时派出观察哨,及时通报火场发展态势,遇有情况,迅速按预案有条不紊地实施紧急避险。2003年3月28日陕西省佛坪县,在扑救袁家庄镇塘湾村的森林火灾中,部分扑火人员到火头前方,欲开设隔离带拦截火头时,由于开设隔离带的地域内草本可燃物载量大,火头在大风的作用下,突然烧入欲隔离区域,造成10人死亡。

4 结语

根据以上火场环境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在扑救森林火灾的诸多环节中,接近火场这一环节是整个扑火过程中最危险的环节。森林发生燃烧时,在通常情况下,火头会沿风向顺风向前蔓延,为此,扑火队伍不可逆风接近火场。林火受火行为的影响,向山上燃烧时,坡度越陡其蔓延的速度越快,坡度每增加10度,火的蔓延速度就会增加一倍。火向山上燃烧时,无论是火的蔓延速度,还是强度都有明显增加。因此,在接近火场时,不可由上向下接近火场。可燃物载量的大小及分布状况,会直接影响火强度高低和燃烧状态。因此,扑火队伍在接近火场时,应避开大载量细小可燃物区域和垂直可燃物分布地带。扑火队伍到达火场后,在火线上打开缺口时,应遵循以下原则:选顺不选逆,就风向而言,扑火队伍应在火线的下方选择有利位置打开缺口,不可在火线上方实施;选疏不选密,就森林的郁闭度而言,应选择疏林地打开缺口,不可在密林地实施;选小不选大,就可燃物载量而言,应选择可燃物载量小的区域打开缺口,不可在大载量可燃物地域实施。

猜你喜欢
火线逆风林火
无锡惠山区坚持“六抓六强” 构建林火防治铜墙铁壁
林火监测系统在森林防火中的应用与发展
穿越火线之协同作战(上)
在防控“火线”践行初心使命
逆风的人
半边天
逆风中畅快凌乱的我们
蒋方舟:逆风成长
穿越火线之我是连长
逆风飞扬谋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