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规模养猪场推行健康养殖技术体会

2012-04-13 06:19李兆奎山东省莒县洛河畜牧兽医站276534
山东畜牧兽医 2012年12期
关键词:种猪养猪粪污

李兆奎 (山东省莒县洛河畜牧兽医站 276534)



农村小规模养猪场推行健康养殖技术体会

李兆奎 (山东省莒县洛河畜牧兽医站 276534)

目前,莒县养猪业整体状况良好,但是由于健康养殖观念淡薄,以及饲料和养殖过程等环节缺乏有效控制措施等因素,导致药物残留问题比较严重。同时,近几年随着养猪业的快速发展和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人们过多的追求了利润,而忽视了粪污的无害化处理,给猪场周边环境带来严重的环境污染。调查显示,畜禽养殖产生的污染已经成为我国农村污染的主要来源,严重影响了周边环境和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因此,积极推行健康养殖方式,重视养猪全过程的健康无害化生产,实现猪场粪污无害化处理和资源的有效利用,通过农林牧结合,实施生态农业是实现养猪可持续发展的正确方向。对此,根据本地农村小规模养猪场的现状,结合国家标准化猪场的建设要求,推行了健康养殖技术的开发和实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 加强猪场场址选择的科学性及猪场标准化配套建设

科学选择场址,使所处地区的地理生态环境,大气质量、饮用水源的质量、土壤有机物构成等需要符合无公害生猪生产条件的要求,为猪只的生长提供良好的环境,更能充分发挥其生产潜能。建设必须按照国家标准化猪场的建设标准进行,猪舍建筑、生产设备等硬件要规范合理,便于控制和管理。通过采用科学的通风保暖措施来控制猪舍内小气候环境,抑制病原微生物的繁殖;通过污物排放、无害公处理、场内外生态绿化隔离等措施的实施将有效净化、隔离、杀灭病原微生物,降低病原微生物数量,减少疫病的传播。实践证明,按照标准建设的猪场生猪疫病也大大减少,生产效益比传统养猪的效益明显提高。

2 建立生物安全体系和强化疫病净化措施

生物安全体系是猪场管理的策略,通过它尽可能的减少致病性病原的引入,并从环境中去除病原体,是一个系统的、连续的管理方法。建立生物安全体系是为保证猪只健康安全而采取的一系列疫病综合防制措施,是最经济、有效的疫病控制手段。主要内容包括:场址的选择要科学、实行封闭式管理、控制运输车辆、定期全面消毒、严禁与其它畜禽混养、加强防鸟和灭鼠工作、隔离圈舍和无害化处理设施的配套、定期进行疫病的检测、商品猪采用“全进全出”制的生产模式等。同时,做好疫病的净化工作。根据本地生猪流行病学的特点和猪场的情况,制定猪场疫病净化方案,选择净化的疫病和净化路径及净化的方法,彻底消除疫病带来的隐患。通过以上措施的实施,可有效防止生猪疫病的发生和传播。

3 严格按照种猪引种程序进行引种

引进种猪时,应从具有种猪经营许可证、获得无公害生(种)猪生产许可证的种猪场引进,并按照畜牧兽医部门的要求进行检疫。引进的种猪在入场前必须进行隔离观察饲养,经被确定为健康合格后方可入场。严禁从疫区引进种猪。同时实施自繁自养,培育优良健康种猪是生猪健康养殖的基础。抗病害、抗应激能力强的种猪,不但能减少病害发生机会,降低养殖风险,增加养殖效益,同时也可避免大量用药对环境可能造成的危害以及对人类健康的影响。因此,应选择适合本地生长条件的具有高生产性能、抗病力强、来自非疫区或无隐性传染病并能生产出优质后代的种猪品种。目前,本地饲养的生猪主要包括杜洛克、长白、大白以及本地黑猪,经过长期培育,已建立起优秀的种猪繁育体系。

4 科学配制全价饲料,严禁违禁兽药的使用

饲料是养殖生产中占比例较大的成本投入,是猪只充分发挥生产潜力的重要物质保障。饲料质量的好坏和饲料投喂技术是否科学合理将直接影响猪场养殖效益和环境生态效益。精选饲料、科学配方、提高饲料加工工艺与科学饲喂是解决猪肉产品无公害和降低养猪生产对环境污染的重要手段。因此,猪场应自主研发新型绿色饲料及饲料添加剂,从源头保证饲料及饲料添加剂的安全性,严把原料质量关。科学筛选优化饲料配方,通过应用理想蛋白模式,添加必需的限制性氨基酸。对原料进行膨化处理,提高消化利用率。精确加工,生产优质的颗粒饲料。广泛筛选有促生长和提高成活率又无毒副作用的生物活性物质,生产核心料添加剂。科学使用无公害高效添加剂,调节肠道菌群平衡和提高畜禽消化率等措施,即保证了营养需要,又能促进生猪生长,改善猪肉品质,降低废弃物排出,以减少兽药、抗生素、激素的使用,减少疾病的发生。实践证明,推行新型绿色饲料及饲料添加剂将有效提高饲料利用率,减少养殖成本。

5 科学使用药物和制定适宜的疫病免疫程序

制定科学适宜的防疫措施和用药程序,定期监测猪群的抗体水平,根据监测结果制定免疫程序。应用安全高效疫苗,实行程序免疫与科学用药。根据兽药种类、成分及致病微生物对药物的敏感合理使用,对症下药,不滥用药物。严格遵守休药期规定,不在用药期、休药期内销售生猪。建立用药台账制度,按照药物使用情况做好记录。

6 加强粪污对环境污染的控制

当前人们已逐渐认识到了粪污对环境污染的严重性,并开始探索新的养猪模式、研究新养猪技术,减轻环境污染。如通过减少饲料中蛋白质和有机磷等,减少粪污的污染。其次,从生产工艺上进行改进,实行粪污干湿分离,从而实现污水量及污水中污染物含量的减少。干清粪工艺是实现减量化的最佳方案,并可使固体粪便的肥效得以最大限度地保存和便于处理利用。再次,对污水进行发酵处理。可以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条件和地理优势,利用附近废弃的沟塘、滩涂,采用投资少、运行费用低的自然生物处理法以达到利用要求。目前,本地养猪场对猪场污水进行三级沉淀发酵后用于农田的办法可行,沉淀物又成为很好的有机肥,即减少污染,又减少资源浪费,实现生产的生态良性循环。

总之,在新的形势下,针对我国农村生猪饲养占有一定比例的国情,全面推行健康养猪技术,势在必行。这对于保证猪产品安全、控制疫病发生、减少环境污染等具有重要意义。

(2012–09–21)

S828.4

B

1007-1733(2012)12-0022-02

猜你喜欢
种猪养猪粪污
2022年中国种猪信息网全年计划
冬季养猪防病四注意
部分地区种猪跌破2000元/头
猪场每天利用粪污发电1.8万度
天邦股份种猪事业部
常用畜禽粪污清理收集设备简介
养猪
2020年种猪进口或创历史新高
规模化养殖场粪污无害化处理技术
“环保税”来了,养猪不知道这些你就亏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