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经方从痰饮论治高血压性眩晕104例

2012-04-13 12:11
世界中医药 2012年2期
关键词:真武汤痰饮论治

赵 琳

(北京市顺义区中医医院神经内科,北京市顺义区双兴南区40-4-701,101300)

眩晕为高血压病常见症状。临床多责之肝火上扰或肝阳上亢,治法以清肝泻火、平肝潜阳为主。偶有从痰论之,又以风痰居多。笔者通过运用经方从痰饮论治高血压性眩晕患者104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高血压性眩晕患者104例,均为门诊患者。初诊时血压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血压在145~180/90~110mm Hg(1mm Hg=0.133Kpa)之间,均有高血压病病史。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高血压性眩晕诊断标准确诊。

1.2 临床表现 发病时患者头晕,目眩,血压升高。或伴恶心,呕吐,以至不能站立,甚至有欲仆之候。本组患者均以血压升高,眩晕,平素畏寒,舌质淡红,舌体胖大,苔白腻为主症。

1.3 疗效标准 治愈:眩晕及伴随症状消失,血压趋于正常范围。好转:眩晕基本消失,血压稍高,能坚持工作或能胜任家务。未愈:症状无改变,血压下降不明显。

2 治疗方法

参考痰饮病的经方治疗,总以温化为法。视其兼症,择方而治。如兼见胸胁胀满,气上冲胸者,予苓桂术甘汤;兼见小便不利,畏寒,心下悸,四肢沉重,尿蛋白阳性者,予以真武汤;兼见小腹胀满,小便不利,呕吐涎沫,予以五苓散;兼见呕吐严重者,予以小半夏加茯苓汤;血压居高不下者,予泽泻汤。

3 结果

104 例患者中,治愈65例,好转29例,未愈10例。有效率为90%。患者服药时间最短1周,最长12周。

4 典型病例

某,男,78岁,2010年1月12日初诊。患者间断眩晕10余年,加重1年,规律服用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替米沙坦,小量氢氯噻嗪。近1年血压居高不下。就诊时血压180/100mm Hg。伴下肢浮肿,面色晦暗,神疲倦怠,四肢乏力沉重,尿少不畅,尿蛋白(++),肾功能正常。舌胖,苔白腻,脉弦大无力。该病治疗难点在于患者病情缠绵,服用多种降压药物而血压控制不理想,眩晕反复发作。但剖析其病情乃因脾肾阳虚,气机运化失健,痰饮内停,水湿不化,上犯清窍所致。抓住其辨证要点:下肢浮肿,面色晦暗,神疲倦怠,四肢乏力沉重,尿少不畅,尿蛋白(++),辨证为脾肾阳虚,痰饮内停。患者脉虽弦大,但中空无力,仍为阳虚之象。故以真武汤温振肾阳,健脾利湿。服7剂后患者头晕好转。但血压仍高,后方又加泽泻加强利湿作用。服药2个月,患者血压维持在140/80mm Hg,下肢浮肿减轻,尿蛋白阴性。

5 讨论

通过临床观察,发现高血压性眩晕患者属于痰饮辨证者并不少于肝火,肝阳上亢者。因此临证须谨慎诊察,具体分析。《伤寒论》和《金匮要略》记载不少关于痰饮病眩晕的条文,如“心下有痰饮,胸胁支满,目眩,苓桂术甘汤主之”“太阳病,发汗,汗出不解,其人仍发热,心下悸,头眩,身瞤动,振振欲擗地者,真武汤主之”等,《金匮要略》也提出了关于痰饮的治疗:“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以上论述为高血压性眩晕从痰饮论治提供了理论依据,故临床应用才能效如桴鼓。

猜你喜欢
真武汤痰饮论治
真武汤合血府逐瘀汤治疗冠心病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观察
从“肾毒”论治慢性肾脏病
真武汤合当归芍药散治疗持续性姿势-知觉性头晕验案
从痰饮、血痹论治眩晕医案2则
从肝郁论治失眠
从“痰饮”辨治感染后咳嗽
真武汤加黄芪联合西医常规疗法治疗心力衰竭合并频发室性期前收缩的临床观察
从“风”与“血”论治月经疹
“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的病机与治法探讨
中医痰饮致悸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