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刮痧》为切入点探析中西方面子观*

2012-04-13 16:38
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年4期
关键词:西方人刮痧集体主义

杨 文 莉

(武汉交通职业学院 公共课部, 湖北 武汉 430065)

《刮痧》是一部著名的电影,它是反映中西方文化差异的经典作品之一。国内很多学者曾经都以《刮痧》为参考对象,研究中西方文化的差异。笔者通过万方数据库搜索,看到很多相关的论文。这些论文都从《刮痧》入手,对中西文化进行了细致的分析。但是,没找到一篇以该作品为切入点,分析中西方面子观差异的论文。本文以该影片为依托,探析中西方面子观的差异。

《刮痧》中有这样一个情节:在得知自己的儿子丹尼斯打了老板昆兰的儿子后,徐大同立刻要求儿子向对方道歉。丹尼斯不但没道歉,反而当着老板夫妇的面向对方吐口水。见此状,徐大同打了儿子一巴掌。从后面的情节可知,徐大同打自己的儿子是为了尊重昆兰,给昆兰面子。然而,昆兰对此无法理解。当时,昆兰说了一句话:“什么乱七八糟的中国逻辑,打孩子怎么能说是给我面子!”徐大同的这一举动在中国人看来是很好理解的,但是,在西方人的眼里是难以理解的。由此可得出,在面子问题上中西方的理解相差很远。他们要是都知道中西方面子观的差异,也就不会产生种种误会。因此,了解中西方面子观的差异及其原因,有利于中西方交际活动的顺利进行。

一、“面子”的定义

中西方对面子有很多不同的定义,笔者只谈几个颇有代表性的定义。

(一)中国人对“面子”的定义

面子研究最初是由中国留美人类学家胡先缙女士(1944)带入中国社会科学领域探讨的。她将面子观分为“面”和“脸”两个不同的层面。“面”是指个人的声望。“脸”是指个人的道德品质被社会或团体尊重的程度。她指出:“面子代表一种社会重视的声誉,这是在人生经历中通过成功、步步高升而获得的名声,也是经过个人努力和聪明才智积累起来的声誉。”[1](P45-46)贾玉新(1997)将面子定义为:“交际事件中的参与者所相互给予的、相互协同的公共意向。”[2](P5)他提出:中国人的面子观包括关系性、社会性、等级性和道德性这样四个特点。

(二)西方人对“面子”的定义

在西方,同样也有很多探讨面子的学者。美国社会学家Erving Goffman (1967) 指出:“面子是在特定的社会交往中,个人成功地获得并得到他人认可的社会价值。”[3](P213)美国人类学家Brown和Levinson (1978) 在礼貌理论中指出:“面子是每个社会成员想为自己赢得的‘公共个人形象’。” 他们认为,面子包括积极面子和消极面子。积极面子是指希望自己得到他人的认可和赞同;消极面子是指自己希望独立和自由,不希望自己的权利受到他人的干涉。[4](P30-36)

二、中西方面子观差异

纵观上述中西方“面子”的不同定义,我们不难看出:中国人的面子观归根到底是人们希望自己的身份、行为和社会地位被认同,体现的是个人从属于社会的价值观。要解释面子的功能需借助于社会中的人际关系。在中国文化中,交际的主要功能在于维持人们现有的关系,加强群体内的和谐。由此可见,中国的面子文化更加强调积极面子。面子是基于人的情感之上的,照顾他人的面子能促进人际关系的和谐发展;面子是检验公众对个人是否符合社会准则的标准。中国人关注他人的面子,关注是否为他人保留面子。 在中国文化中,人们常常贬低自己以抬高他人,有时甚至以牺牲自己的尊严为代价,达到尊重他人、给他人面子的目的。影片中,徐大同在得知自己的儿子打了老板的儿子后,动手打了自己的儿子,这一举止在中国人看来是一目了然的。在中国,有句老话是这样说的:“什么都能丢,面子不能丢。”这说明,中国人很爱面子。在中国人眼里,讲面子的最终目的是希望得到他人及社会的认可。因此,人们在做事情时,往往优先考虑他人的感受,害怕丢情面,从而影响与他人的关系。在生活中,反映中国人面子观的例子比比皆是,如称谓语在中国的使用:人们喜欢用 “‘老’+ 姓氏” 去称呼长者以示尊敬,充分考虑到对方的积极面子,体现出人们之间和谐融洽的关系。面子观在课堂上也体现得淋漓尽致。在中国课堂上,有些同学不愿意回答问题,因为他们害怕回答错误而遭到同学取笑,有失颜面。

影片中,徐大同对昆兰说,自己打儿子是出于对昆兰的尊重,这是昆兰无法理解的。在西方人的眼里,徐大同的行为是不得体的,是虐待孩子的行为。很显然,西方人的面子观和中国人的面子观在此处大相径庭。西方人绝不会以牺牲自己为代价来达到给他人面子的目的。西方的面子观归根到底强调的是个人行为的自由和个人愿望的满足,个人需求、隐私和生活方式等得到社会的尊重和保护,体现的是以个人为中心的价值观。他们不喜欢把自己的观点强加给别人。也就是说,西方的面子文化更加强调满足交际对方的消极面子。在西方人看来,贬低自己本身就是一种愚昧无知的行为,怎么能说是尊重别人的表现呢?他们对中国人的面子观是难以理解的。因此,影片中,当徐大同表明打孩子的用意时,昆兰的回答是:“什么乱七八糟的中国逻辑,打孩子怎么能说是给我面子!” 在生活中,能体现西方人面子观的例子也很多。例如,在西方文化中,英语称谓语常将个人名字用得比较泛化,对长者也可以直呼其名,这在中国文化中被视为对长者的不尊重;又如,客人在主人家就餐时,主人常会说:“Help yourself !” 因为他们尊重的是他人自由选择的权利。

三、中西方面子观差异的原因

回顾历史,中国长期处于封建统治之下,中国文明是以农耕经济为基础的,一代代的农民被羁绊于土地上,除饥荒及战争等原因外,他们几乎不会迁移,所以中国人的群体关系是非常紧密的。由此,中国的集体主义价值观也随之产生。集体主义价值观重视的是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和谐,突出的是个人应该受制于群体和社会。中国是个集体主义国家,人们看重的是自己在集体中所处的地位和所起到的作用。在集体主义社会中,人们讲“面子”的常用方式是贬低自己而凸显他人或群体。此外,受传统的“天人合一”思想的影响,人们认为万事万物是相互联系的,人与自然应该是和谐共存的,因此,人们在交往时强调人际关系的和谐发展。这就导致了中国人群体的价值观取向。在人际交往中,人们常常卑己尊人,极其重视集体利益。当自己的言行得到集体认可时,人们会觉得“有面子”;当自己的言行不被集体所认可时,人们会觉得“没面子”。中国人讲面子的方式还与中国是个关系社会有关。无形的关系网在人们的社会生活中无处不在。田玉川(2001)说过:“在社会关系这张错综复杂的大网中,每个人都建立了自己的一张小网。人在网中,网在人中,网网相连,网网相依,网网相争,网网相生。”[5](P214)为了更好地维系这种关系网,中国人在交往中有时甚至牺牲个人利益或尊严,来满足他人或群体的需求。影片中徐大同打儿子的行为可以说是个典型的例子。

西方的面子观正好相反,它是以个人主义为核心的。其产生原因如下:(1)西方文化深受古希腊传统文化的影响。古希腊传统文化强调民主精神。近代以私有制为基础的资本主义制度在西方确定后,人口频繁流动,这样不易于形成稳定的群体关系。所以,人们追求自我实现,强调个人奋斗精神;人们高度重视个人价值的实现。(2)宗教思想对西方人有着根深蒂固的影响。《圣经》中提到:“上帝面前,人人平等。”因此,宗教思想也提倡人们重视自己。(3)受“天人相分”的宇宙观影响。西方人认为,宇宙间的万事万物是分开的,是独立存在的个体;人与自然是分开的,不相联系的,人是自然的主人。因此,人们的价值取向以个人主义为主。他们尊重个人权益,向往个人自由。西方人讲面子是以个人主义为基础的,他们重视个人言行的自由,强调个人愿望的满足,所以,他们不会以贬低自己去满足他人的需求。

受历史文化的影响,中西方面子观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中国的面子观是以集体主义为基础的,中国的面子文化更加强调积极面子;而西方的面子观是以个人主义为核心的,西方的面子文化更加强调消极面子。探析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中西方面子观差异及其形成原因,有利于促进中西方交际活动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 胡先缙.中国人的面子观[J].美国人类学家,1944,(1).

[2] 贾玉新.跨文化交际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3] [美]Goffman E. Interaction Ritual[M]. Garden City, NY: Doubleday,1967.

[4] [美]Brown G, Levinson S. Universals in Language Usage: Politeness Phenomena[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78.

[5] 田玉川. 面子!面子![M].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01.

猜你喜欢
西方人刮痧集体主义
关于将集体主义引入经济理论的思考
刮痧疗法在干眼症治疗中的应用
循经刮痧法治疗功能性便秘的临床观察
头痛不用愁 刮痧来解忧
为什么刮痧要避开脖子这个区域
浅析中西方英语交际失误
浅谈西方人绘画中的东方人物形象变迁
亭台楼阁
The inhibition effect of Chlorpromazine against theβ-lactam resistance of MRSA
论戏剧《耻辱》在西方人眼中的穆斯林文化定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