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实验教学队伍建设的探索与改革

2012-04-13 16:55孙大贵刘仁龙李泽全谢昭明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2年11期
关键词:队伍实验室岗位

孙大贵,刘仁龙,李泽全,谢昭明

(重庆大学 a.化学化工学院;b.资产与后勤管理处;c.人事处,重庆 400044)

高校实验教学队伍建设的探索与改革

孙大贵a,刘仁龙b,李泽全a,谢昭明c

(重庆大学 a.化学化工学院;b.资产与后勤管理处;c.人事处,重庆 400044)

对高校实验教学队伍建设中的历史状况和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结合重庆大学对实验教学队伍建设采取的一系列改革措施,对进一步巩固改革成果,稳定实验教学队伍,提高实验教学人员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提出了相关建议,以期进一步提高高校实验教学质量,更好地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应用型人才、复合型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的需要。

实验教学队伍;历史状况;改革措施

最近,教育部、中宣部、财政部、文化部、总参谋部、总政治部和共青团中央联合颁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强调: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是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贯穿于国民教育全过程,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大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必然要求。实验室是高校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基地[1]。高校实验技术人员承担着实验教学、科研、对外服务等工作,是高校教师队伍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2]。

随着“211工程”和“985工程”的实施,一批批国家级、省部级重点实验室以及国家级、省部级实验示范中心建设任务的完成,高校实验室的装备不断更新,先进的仪器设备大量增加。但由于观念、体制、机制等方面的原因,实验技术队伍建设相对滞后,已成为制约高校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的瓶颈。因此,如何加强实验技术队伍建设、稳定实验技术队伍、提高实验技术水平、保障实验室高效运行,已成为国内各高校广泛关注和研究探索的重要课题[3~4]。

一、高校实验教学队伍建设的历史状况

高校实验教学队伍包括从事与实验教学有关工作的教师、工程技术人员、实验室管理人员。长期以来,在“重理论,轻实践”传统观念的影响下,对实验教学队伍定位不准确,被视为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的辅助队伍,高校实验教学人员被定位为“教辅人员”,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实验教学人员的定位不明、角色多样、工作繁杂、地位较低,导致实验技术人员产生自卑感,使得一些实验技术人员,尤其是具有较高学历的人员不能安心于实验室工作[5]。致使实验教学队伍不稳定,许多实践经验丰富、技术过硬的骨干相继离开实验教学岗位,转向教学科研岗位,实验教学队伍出现青黄不接,严重断层现象。新进人员也把实验教学岗位作为进入高校工作的跳板,通过考研、考博转到教师岗位或管理岗位。

二、我校对实验教学队伍建设的探索和改革

近年来,我校针对实验教学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在建设和管理一支业务能力强、素质高、结构合理、人员稳定的实验教学队伍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和改革。学校十分重视实验教学队伍建设与发展,制定了发展规划并将其列入议事日程,相关职能管理部门互相配合,协同工作,为调动实验技术人员的工作主动性和积极性,采取了一系列举措。

(一)配备好实验教学队伍的带头人

配备好高水平的实验教学队伍带头人是实验教学队伍建设的保证。选聘学术水平高、科研能力强、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经验丰富,热爱实验教学工作,管理能力强,在实验教学和实验基地建设领域具有长远的发展战略眼光和独立见解的教授担任实验教学中心主任。他既是学科带头人,又是实验中心的管理者和实验教学队伍的组织者。实验教学中心主任由学校任命,有利于其站在更高的层次上有效管理,充分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领导实验教学中心及实验教学队伍的健康发展。

(二)提高实验教学人员整体素质

近年来,通过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坚持“引进、培养、稳定、提高”的队伍建设方针,不断深化教师聘用制度和人事制度改革,不再选留和调入本科以下学历的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鼓励高职称、高学历的教师承担实验教学任务,鼓励现有实验教学人员通过在职学习和进修提高自身学历和能力。同时从“985高校”及海外留学回国人员中引进了一些优秀人才进入实验室工作,使实验教学队伍的学历层次大大提高。以基础化学教学实验中心为例,现有专职人员20名,其中教授1名,副教授、高级实验师6名(高级以上职称的占35%),讲师、实验师10名,助理实验师2名,技工1名。具有硕士学位的3人(其中2人在读博士)、博士学位的8人(具有硕士、博士学位的占55%)。年龄50~60岁的6人,占30%;40~50岁的3人、,占15%;30~40岁的3人,占15%;30岁以下的8人,占40%。年龄结构合理,形成了很好的年龄梯度。可见,经过几年的努力,实验教学人员的学历结构和年龄结构得到很好的改善,整体素质得到提高。已基本形成了一支老中青相结合、学历层次高、科研能力强、业务水平较高的实验教学队伍。

(三)根据实验教学人员的工作特点,制定岗位聘任、职称晋升标准

实验教学人员既要进行实验教学,又要辅助科研,同时还要承担实验室的日常管理,其工作内容非常繁杂,因此,长期以来,对实验教学人员定位模糊,缺乏合理的考评标准。在聘任时采取两个极端,一是完全不做区分,统一聘任“教辅”岗位,导致同等条件(相同学历、职称、工作年限)下,实验教学人员的岗位酬金远低于教学、科研人员,而在实验教学人员内部岗位酬金分配平均化,吃大锅饭。二是将实验教学人员纳入教师、科研岗位进行聘任、考核,考核重点是科研论文、科研项目、科研成果,而由于实验教学人员的工作性质和内容与理论课教师、科研人员的工作有很大的区别,实际上很难完成岗位聘任考核任务的要求,增大了他们的思想压力和工作压力,不利于调动实验教学人员主动提升自身能力和水平的积极性。

随着实验教学人员整体素质发生质的变化,实验教学队伍已不完全是传统的教辅人员。因此,学校根据实验教学人员的工作特点,对岗位聘任、职称晋升条件标准进行了改革。岗位聘任实行教学、科研、实验技术岗位津贴统一标准,为教学、科研服务的工程、实验技术及其他教学、科研辅助工作的岗位,参照教师岗位聘用,而考核标准则根据实验教学人员工作性质和内容的实际情况分别制定。着重考核完成实验教学任务、指导学生创新实践、承担实验室建设与管理、仪器设备管理、实验教学基地建设、实验技术研究的工作情况。职称评审实现全校实验专业技术职称指标单列、独立评聘,根据教学实验人员工作性质和内容的实际情况,制定职称评审标准,不片面强调论文和科研成果,而主要考察完成实验教学任务,教学效果,对实验仪器设备的维护维修及管理工作情况,注重主持新开设高水平的实验项目、教学实验仪器或实验装置的研制开发,大型精密仪器和设备的引进、验收、安装调试,实验室建设的规划、管理的工作成绩。

(四)采取有效措施,激励实验教学人员的积极性

实行激励机制能充分地挖掘高校教师的潜能,极大地调动高校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提高工作绩效,增强高校实验室凝聚力,还可以实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保证高校实验室的可持续、健康发展[6~7]。

我校鼓励实验教学人员通过参加科研工作和学术活动,了解本专业(技术)前沿发展的动态和趋势,将取得的科学成果应用于实验教学,不断地丰富和更新实验教学内容、更新实验教学手段、提高实验教学质量、提高实验室管理水平。在实验室建设、实验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方面更好地发挥自身的潜能。

我校每年除了在创先争优活动中表彰一定名额的实验教学人员以外,还专门对实验室先进集体与先进个人进行表彰,设立了“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先进机组”、“实验室工作先进集体”、“实验教学管理先进个人”、“仪器设备管理先进个人”、“大型仪器设备管理优秀机组”等奖项。另外,实验室及设备管理处还有“大型精密仪器设备使用效益奖”,教务处有“优秀实验教材(讲义)”、“实验指导奖”等。以激励实验技术人员,充分调动其积极性,更好地为实验室建设做贡献。

三、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经过近几年的努力,我校实验教学队伍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积累了宝贵经验,使实验教学人员的工作条件和工作环境有了很大的改善,在学校中的地位也有所提升。但实验教学队伍的维稳工作仍然存在薄弱环节,实验教学人员本身的素质与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要求仍有差距,还不能适应我校创建高水平研究型综合大学的需要。

现行实验技术系列没有设正高级职称,实验技术人员的晋升发展空间受到限制。学校对长期从事公共课、基础课类教学的理论课教师,制定了符合教学工作特点的晋升教授基本业务条件标准。职称问题对实验教学队伍的稳定影响很大,特别高学历、高层次人员一旦有机会就想离开。因此,学校可考虑制定符合实验教学工作特点的晋升实验教学教授的基本业务条件标准,为长期从事实验教学人员晋升正高级职称创造条件,进一步调动高学历实验教学人员的积极性。

建立和完善实验技术人员培训制度,是当前队伍建设与管理面临的迫切问题。虽然实验教学人员的学历结构和年龄结构得到了很好的完善,整体素质有所提高,但实验教学人员不但要熟悉本专业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术,要对实验仪器设备进行安装、调试、操作、维修,还需掌握一定的物理、机械、电气、电子等专业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术,实际上对实验教师能力的要求不低于理论课教师。实验教学人员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的提高非一朝一夕之功。建议学校进一步建立健全实验教学队伍的进修培训制度,制定长远的培养目标,实现中青年实验教师培养培训常态化、制度化。

“十二五”期间继续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教育部等部门对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才能充分发挥实验教学人员的积极性,高校实验教学队伍才能科学发展。只要学校各级领导重视,进一步深化改革,政策合理,措施得力,就一定能将我校实验教学队伍建设成一支综合素质高、结构合理、队伍稳定、可持续发展的生力军,更好地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应用型人才、复合型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的需要。

[1]钟杰,仇念文.加强实验教学队伍建设 促进学校又好又快发展[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0,(3):134-136.

[2]徐勇,王正聪.实验技术队伍建设研究的内容分析及其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9,28(11):213 -216.

[3]徐洲.加强实验技术队伍建设的探索与举措[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7,26(3):16 -19.

[4]向东,王青,段平忠,涂波.高校实验技术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28(6):204-207.

[5]刘思亮,田传军,邱炜韬,等.高校实验技术人员职业幸福感缺失影响因素的分析及对策[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2,29(1):178 -180.

[6]王福泉.转型期高校教师激励存在的问题及思考[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5):62 -63.

[7]阮彩群,任毅.基于激励机制的高校实验技术队伍建设[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0,(3):132 -133.

Exploration and Reformation on Team Construction of Laboratory Teaching Staff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UN Da-guia,LIU Ren-longb,LI Ze-quana,XIE Zhao-mingc
(a.College of Chemistry & Chemical Engineering;b.Department of Assets and Logistic Management;c.Department of Human Resource,Chongqing University,Chongqing 400044,China)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status and existing problems in construction of experiment teaching team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Based on the measures of Chongqing University in the experimental teaching team,this paper gives some suggestions about how to further consolidate the reform achievement,stabilize team of experimental teaching and improve experimental teaching professional skills and comprehensive quality in order to further improve the experimental teaching quality and better fulfill the demand of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for applied and compound talents as well as outstanding creative talents.

laboratory teaching staff;historical situation;reformation measures

G642

A

1001-7836(2012)11-0043-03

10.3969/j.issn.1001 -7836.2012.11.019

2012-10-17

重庆市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重点项目(0825056)

孙大贵(1954-),男,四川凉山人,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物理化学实验课程负责人,从事电化学反应工程、催化工程、环境化学和环境工程等研究;刘仁龙(1966-),男,四川成都人,处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从事人力资源管理、资产资源管理研究。

猜你喜欢
队伍实验室岗位
在保洁岗位上兢兢业业
走进“90后”岗位能手
张晓东:倒在岗位上
还剩多少人?
“五老”队伍大有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