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途径探析

2012-04-13 16:55杨学丽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2年11期
关键词:价值体系价值观核心

杨学丽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黑龙江大庆 163319)

90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途径探析

杨学丽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黑龙江大庆 163319)

大学生是青年中的精英群体,是党和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当前90后大学生逐渐成为学生的主体,他们正处于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且思想具有较强的可塑性,因此要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断增强90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使高校真正成为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实践人才的基地。

90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

大学生作为社会中的精英群体,是国家事业兴旺的宝贵人才资源,他们肩负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任,他们的价值观关系到民族的希望和祖国的未来。当前90后大学生逐渐成为高校学生群体的主体,他们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是当代思想最活跃的群体,并且他们的思想观念具有较强的可塑性,因此,针对90后大学生的自身特点,探索科学的教育途径对于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相关概念解析

价值观是社会中居统治地位、起支配作用的核心理念,也是社会必须长期遵循的基本价值准则,具有相对稳定的特点,如引导性、统领性、崇高性、政治性、联系性和恒久性[1]。所谓核心价值观是在社会价值体系中起支配作用和主导地位的价值观,是社会制度长期普遍遵循的基本价值准则,是整个价值体系中最核心的部分,体现着价值体系的基本特征和整个价值体系的基本价值倾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基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考量一切事物或现象存在的意义及能否满足社会主义发展需要的最根本的立场、观点和态度[2]。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首次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问题,《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指在社会主义的基本价值理念中,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道德规范,是在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的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密不可分。一方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和前提,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和发展的必要条件;另一方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和最高抽象,体现社会主义的价值本质,决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特征和基本方向,引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表现出来[3]。

二、加强90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根据2008年11月《中国青年报》发表的我国首份90后大学生新生调查报告显示,90后大学生自信心十足,但缺失理想信念;张扬自我个性,但缺失团队意识;乐于接受新事物,但缺乏甄别能力;敢于冒风险,但心理抗压力弱。他们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形成的关键时期,虽然思想观趋于成型,但具有较强的可塑性。加强对90后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具有鲜明的时代意义。

(一)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90后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需要

一方面大学生作为富于理想、充满活力的优秀群体,需要正确的思想引领,他们对党的理论创新成果接受快、领悟深,对共同遵守的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能够起到率先垂范的作用,因此,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引导教育大学生,是实现培养人才的重要抓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科学的、正确的,其内容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影响力,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必要的思想保障。

另一方面,受当前社会环境的影响,在经济体制变革、社会结构变动、利益格局调整、生活方式变化、思想文化碰撞的今天,给大学生们的思想观念带来了影响,造成部分学生价值取向扭曲的状况。在这种形势下,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有利于增强90后大学生立志成才、报效祖国的意识,为他们的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思想氛围。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战略任务,强调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党的十七大报告进一步指出,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并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为广大社会成员所感知、所认同、所接受、所掌握,将其转化为人民的自觉行为[4]。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学生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课程,对大学生的思想道德、行为方式起着主导作用,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二)思想政治培育的过程迫切需要加强90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虽然高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流是积极、健康向上的,但在面对多元价值观并存的格局时,一部分学生往往容易做出不正确的判断,形成错误的价值观,发生个人本位倾向及知行背离现象。部分90后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的认同感不深,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受美国等资本主义国家政治制度、意识形态的影响,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中的指导地位在一些90后大学生中出现了动摇,各种非马克思的思潮致使一些学生产生了信仰缺失的现象。部分90后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信仰淡化,一些大学生自我意识日益凸显,凡事从自我需要出发,习惯满足于现实的主观感受,沉浸于网络的虚幻的空间中,加上西方一些腐朽文化的影响,导致政治信仰出现淡化和迷茫化的倾向。部分90后大学生对民族精神及时代精神的追求弱化,西方思潮的不良影响,造成爱国主义、集体荣誉认知缺失现象,学生的优良传统观念也出现不同程度的弱化,在学习生活中安于现状、循规蹈矩,缺乏求知意识和创新意识。部分90后大学生对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认知不清,受西方个人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等负面思想的影响,在当代大学生中出现了一些道德滑坡现象,诚信缺失,考试舞弊,是非、善恶观念淡化,甚至出现违法行为。

三、加强90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途径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要牢固确立人才培养在高校工作中的中心地位,着力培养信念执着、品德优良、知识丰富、本领过硬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5]。学生是学校的主体,是教育的根本,现代教育的基本价值体现在教育要以学生为本,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做到尊重学生、理解学生、鼓励学生,以学生为本,加强人性化教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指导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使高校真正成为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人才的基地。

(一)“以境育人”,优化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环境

良好的社会环境有助于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效果,能够更有效地将社会主义价值观运用到社会问题的解决中,帮助大学生解决现实性、直接性的困惑。良好的社会氛围,有助于大学生培养社会公德心,自觉遵守秩序、维护社会稳定。

要积极加强校园环境建设,打造优美和谐的校园景观文化,将价值观教育融入物质文化环境中,其主要在于校园景观文化积淀了学校发展的历史、传统、文化及社会价值,蕴含着特殊的教育意义,能够达到以物质文化形态感染心灵、陶冶情操的作用,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中引到促进作用。

良好的家庭环境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水准,有助于当代大学生成为社会良知和公平正义的形象代表,有助于维系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纽带。因此要努力建立统一的环境系统,形成教育合力,构建政府、社会、学校、家庭四位一体的教育体系,共同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二)夯实理论基础、增强主渠道传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效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德育课,是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因此要注重探索两课教育对90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和传播作用,寓教于乐,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领悟价值观的真谛。

以“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为主线,思想教育注重人文关怀、与思想影响相结合,贴近学生成长,贴近学生心灵、贴近学生生活。价值观的形成过程寓于学生成长的全过程,要引导学生不断地思考人生的价值,必须坚持从广大学生的实际出发,教育方式适应于学生当前“以问题为中心”的现状,尊重学生、关爱学生,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正确处理学习、交友、心理、择业等生活中的具体问题。让学生真切体会到校园生活的阳光,感受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感召力,使共同的理想、民族精神、时代精神和荣辱观成为90后大学生自愿遵从和维护的社会价值观念。此外,要发挥专业课课堂的力量,在专业课教学中渗透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课时间长、载体多、有着其他课程无可比拟的教育优势,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接受、内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三)以实践活动塑造时代精神,引导90后大学生在实践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胡锦涛总书记在北大师生座谈会上曾讲到:“要在提高实践本领上狠下工夫,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向人民群众学习、磨练意志、增长才干。”[6]

通过暑期三下乡、进社区等志愿服务,让学生深入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通过深入基层锻炼、亲临贫困环境、接触弱势群体,体验生命的价值所在,增加社会阅历、提高动手能力,进而增强社会责任感。近年来,高校普遍重视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已充分认识到社会实践对于学生成长的教育作用,应该将社会实践形成全员参与的模式,可将社会实践纳入教学计划内,成为学生在校期间的必修课程,使社会实践更加规范化和制度化。

(四)以校园文化为载体,打造校园文化精品,增强90后大学生的民族精神

培养大学生爱国爱党爱人民的情怀,以重大节日和纪念日为活动契机,加强红色文化教育。通过参观纪念馆、规划馆、伟人故居等活动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大局观念,增强民族自豪感。利用五四青年节、党的生日等历史纪念日开展党史、革命史教育;通过大学生文化艺术节、科技节以及学生举办的各类学术研讨会、学科报告会、知行论坛等活动,营造学生乐于表达思想的宽松氛围,在思想的碰撞和观点的思考中把握价值观的指引性。

同时,充分发挥校园广播的积极作用,大力宣传新时期的先进人物、宣传身边的优秀学子和突出事迹,激励和鼓舞广大学生。激发服务人民、报效祖国的热情,将个人的远大理想与社会需要紧密结合起来,把实现自身价值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任紧密结合起来,努力成长为信念坚定、本领过硬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此外,以社团活动为载体扩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影响力和辐射面,建设“学习型”社团。学校应该为学生社团学习及活动的开展提供经费支持和环境保障。使学习型社团健康发展,成为90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效内化的载体。

(五)重视网络文化建设,发挥网络文化的价值

网络文化作为一种广域文化,使任何思想、任何观点、任何民族的文化得以呈现,随着网络时代的快速发展,90后大学生已成为网络思想的拥护者,他们往往更容易接受网络信息、传播网络信息,但网络营造的虚拟环境、虚假信息,尤其是一些不良的网络文化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不容忽视。因此,一方面要适当采取屏蔽网络不良信息的方式,保证网络环境的健康性,把握网络对大学生思想政治引导的主动权;另一方面要积极建设有利于培育和提升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校园网络专栏,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渗透到网络环境中。利用网络工具营造精神家园,建设校园红色网站,用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鼓舞学生,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导大学生的日常行为,以发挥网络文化的传承作用和导向作用。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下,通过一系列的教育活动,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潜入到学生的思想深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成型和内化必将成为90后大学生自愿遵循和维护的行为准则。

[1]曹和修.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浅析[J].党史文苑,2007,(11).

[2]余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管窥[N].理论导报,2009,(11).

[3]戴木才,田海舰.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核心价值观[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07,(2).

[4]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EB/OL].2010.

[5]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EB/OL].2006-10-12.

[6]胡锦涛.在北京大学师生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08-05-04.

Exploration on the Cultivation Methods of Post-90s University Students'Core Value of Socialism

YANG Xue-li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Heilongjiang Bay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Daqing 163319,China)

University students are the elite group of young adults and the human resource of the Party and country.At present,the post-90s university students gradually become the main part of students.They are in the critical period of forming values and flexible in thought shaping,so it is imperative to stick to the core value of socialism to guide their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continuously strengthen the appropriateness and effectiveness of the core value of socialism education for post-90s university students and make universities truly become the base to cultivate talents for the construction and practice of socialist cause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post-90s university students;the core value of socialism;cultivation

G641

A

1001-7836(2012)11-0107-03

10.3969/j.issn.1001 -7836.2012.11.043

2012-05-03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教研课题(NDJY11214)

杨学丽(1980-),女,山东冠县人,讲师,硕士,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和教学管理研究。

猜你喜欢
价值体系价值观核心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青花瓷艺术品价值体系建构》摘要
价值观就在你我的身边
核心价值观 要害在核心
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青少年
1995—2010年间俄罗斯规范价值体系的发展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