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绘画疗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2012-04-13 16:55赵玉婷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2年11期
关键词:疗法绘画儿童

赵玉婷

(重庆师范大学应用心理学重点实验室,重庆 401331)

国内绘画疗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赵玉婷

(重庆师范大学应用心理学重点实验室,重庆 401331)

绘画疗法(Drawing Therapy)是以绘画活动为中介的一种心理治疗形式。绘画疗法在国外已经发展得相当成熟,但在中国绘画疗法在概念的界定和操作上还存在一些问题。鉴于此,研究概述了现阶段国内绘画疗法的主要应用领域及其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以期有利于促进绘画疗法在中国的推广与应用。

绘画疗法;应用领域;问题;对策

科学的绘画艺术疗法确立于20世纪40年代,绘画疗法主要是以分析心理学中的心理投射理论和大脑偏侧化理论为基础,运用非言语的象征方式表达潜意识中隐藏的内容,宣泄患者的不良情绪,提升患者社交等多种能力。绘画疗法的研究最早源于对精神病艺术家作品的研究,后被尝试作为治疗精神病患者的辅助手段。近年来,该疗法的应用逐渐扩展到对特殊儿童和特殊群体的治疗、大学生心理健康干预以及灾后创伤心理处理等。

一、提出问题

(一)主要应用领域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运用艺术疗法的国家,但是真正科学的绘画艺术疗法的历史却不久远。目前,对该疗法的研究尚处于起步和探索阶段。在过去的十余年中,国内对绘画疗法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如下领域:

1.精神病性病人的治疗

研究表明绘画艺术治疗有助于精神科病人的治疗与康复。孟沛欣、郑日昌探讨团体绘画艺术治疗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生理、心理和社会功能康复的效果,结果发现,团体绘画艺术干预可以缓解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精神症状,促进患者自我概念和生活质量的提升[1]。

王红艳在《绘画疗法对慢性精神分裂症的康复效果》一文中得出结论:绘画治疗增强了精神分裂症病人的治疗依从性,提高了自知力,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治疗效果能长期保持,有效降低病人的复发率和再住院率,有益于精神分裂症病人的社会功能恢复[2]。

王燕萍、雷杰鹏探讨了绘画治疗在抑郁症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得出结论:绘画治疗能有效地促进抑郁症患者康复,恢复社会功能,改善生活质量[3]。

刘晋洪、刘文英对103例住院精神病患者实施书法绘画治疗,结果显示正规、系统的书法绘画治疗有助于患者的康复。

闰俊、崔玉华在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对5名患者实施绘画疗法的干预,发现集体绘画治疗可以帮助患者释放情感、反省自我[4]。

在国内的实证研究中,很值得一提的是孟沛欣的博士论文《精神分裂症患者绘画艺术评定与绘画疗法干预》,该论文以样本量大、干预时间长、对象病症典型和修订了两个绘画评定量表,填补了国内绘画疗法的空白。

2.特殊儿童和特殊群体的治疗

把绘画艺术疗法运用于特殊儿童与特殊群体的主要研究包括:

曹燕瑛进行了把绘画艺术治疗运用于低年级智力残疾儿童的研究,结果表明可以促进其相关能力的增长和改善;王万良介绍了艺术疗法在流浪儿童中运用的状况及其效果;周红着重介绍了绘画艺术治疗在特殊儿童教育中的应用状况,提出了具体的操作方法、应用状况和需要注意的问题;王丹介绍了艺术治疗在促进残疾儿童心理健康工作中的应用等。

周红在《美术治疗及其在特殊儿童教育中的应用》一文中提出,将美术治疗应用于特殊儿童时,需注意以下几点:构建安全的环境,提供合适的材料;给予无条件的支持与接纳,建立相互信任的关系;通过游戏引导美术创作活动;鼓励并尊重儿童自己对作品的解释[5]。

胡海兰硕士学位论文《绘画中的留守儿童——关于农村留守儿童的一项质性研究》,将绘画治疗运用于留守儿童[6]。

张雯在分析相关文献中自闭症儿童的干预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以自闭症儿童为对象的绘画艺术治疗干预方案。结果表明,绘画艺术团体辅导对自闭症儿童感知觉发展、思维能力提高、创造能力增强、情绪情感稳定发展、社会适应能力的改善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7]。

3.大学生心理健康

现今,大学生成为心理健康问题的高发人群之一,如抑郁症、强迫症等。研究结果表明,将绘画艺术疗法运用于大学生心理健康起到了良好的效果。汤万杰对31名不同抑郁水平的大学生被试进行了为期三个月共十次的以绘画审美的团体辅导,探讨了绘画审美治疗活动对大学生抑郁症状和总体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效应[8]。

尚晓丽、周颖萍提出绘画疗法不仅缓和学生的情感冲突,达到情绪净化的效果,又能带动学生以积极的态度去对待自己的心理冲突并在集体活动中感受成功,体验愉悦[9]。

牛振海,曹运华探讨了绘画艺术疗法改善肥胖女大学生抑郁情绪的有效性,为提高肥胖女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质量提供了依据。其结论是:绘画艺术疗法是干预肥胖女大学生抑郁症状的有效途径之一[10]。

曹运华、牛振海通过绘画艺术疗法,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结论表明绘画艺术疗法对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效果显著[11]。

4.灾后创伤心理

经历创伤事件的人,很多的灾难图景与情绪往往印刻在右脑中,而语言性的治疗方法一般是作用于逻辑、推理、演算、判断的左脑,创伤反应带来最严重的痛苦是情绪困扰,灾难性的画面透过视觉作用于人的情感,因此使用绘画疗法对右脑进行情绪调节则是一种有效的途径。因为情绪和绘画都是由大脑右半球控制,绘画治疗可以作用于右脑,直接处理图像信息,以视知觉进行思维。

康凯、刘凌分析汶川县漩口中学受灾学生具有代表性的绘画作品。通过对这些作品的分析,再结合绘画者的受灾经历,较为系统地把握了受灾学生当时的心理健康状况,为建立准确的学生心理档案提供了参考资料[12]。

石林、陈芝蓉、王玉凤在《艺术治疗:培育地震孤儿同伴交往意识的新尝试》一文中,对地震孤儿团体实施以同伴交往为主题的绘画艺术治疗,通过专家评分、作品分析和深度访谈,试图了解作品中空间表现的发展如何影响该地震孤儿的同伴关系发展[13]。

(二)研究存在的问题

1.概念的界定不清

绘画疗法与艺术疗法定义存在混淆不清的情况,在艺术疗法发展的早期,艺术疗法仅指绘画疗法。近年来,随着音乐疗法、沙盘疗法、心理剧等艺术疗法在中国的兴起与发展,艺术疗法的范围不断扩展,艺术疗法变成了一系列疗法的总称,而绘画疗法仅是艺术疗法的一个分支,但在现有的文献中没有对二者进行明确的区分。

绘画疗法与绘画测验概念混用:绘画测验和绘画疗法是怎样的关系,在许多论文中将之画等号,有的又将之区分开来。绘画测验(Drawing Test)是众多投射技术中的一种,其所依据的原理是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所依据的假设是绘画作品能够投射出个人的智力、行为、情感、人格、社会化等一系列心理特征[14]。绘画治疗是艺术治疗的方法之一,其原理是希冀透过绘画的创作过程,将混淆的思绪、困惑的感受,导入清晰、有趣的状态。也就是说,绘画活动提供一种具体而非语言的媒介,借此可传达创作者的意识或潜意识,且可作为治疗性改变的有价值的因素[11]。

2.实验上存在的问题

研究的被试主要是精神科病人、特殊问题儿童以及大学生,对中学生的研究较少。以往对于绘画艺术疗法研究的实验设计被试样本小,有的研究只有一个被试,或者两三个被试,30名被试以上的研究相对少见。这导致研究结果往往在统计上得不出显著性差异的证据,无法从统计上说明研究方法的有效性。研究采用前后测,缺乏对照,无法说明症状的改善是团体绘画治疗干预的结果[15]。

3.操作上存在的问题

在个案咨询中,对绘画的解释与评估,是仅由咨询师完成,还是交给其他咨询师进行评估,存在争议。部分学者认为由咨询师评估比较合适,咨询师对来访者的信息比较了解,有利于作出正确的评估;另一部分学者认为应交给其他咨询师,这样有利于避免受先前来访者信息对评估的影响。

绘画中,来访者的姓名应该写在纸质的正面还是背面也存在争议,日本广岛大学博士生导师、重庆西南大学心理学院客座教授吉沅洪女士,在四川师范大学第三届中日国际创伤案例研讨会中提出,绘画者的姓名与作画时间应写在图纸的背面,这样有利于保持画面的完整性,国内对绘画者姓名书写位置较随意,没有给出明确的规定。

4.灾后运用绘画疗法时机存在争议

汶川大地震发生不久,日本芦屋生活心理学研究所所长高桥哲在《现阶段不宜采用绘画疗法》一文中强调,因为目前距地震发生不到一个月,现在就让孩子绘画当时的情景,恐怖画面会在他们脑海里反复出现,导致二次心理创伤。目前还不适合采用绘画疗法对经历了汶川大地震的儿童进行心理辅导。这并不是说绘画疗法不好,而是时机把握不当。正确做法是,当孩子的生活安定后,再让他们回忆地震时的场景,才有助于释放内心恐惧情绪——而这往往需要一两年的时间。

康凯、刘凌在灾后的第一个儿童节,作为心理复建工作的一环,做了一次绘画疗法和团体辅导相结合的探索性工作。此次绘画疗法的应用是在地震发生后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在汶川大地震后对灾区学生进行绘画心理干预的尝试是有一定创新意义的,但在实施的时间、方式、反馈和效果等问题上,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二、分析问题

在西方,艺术治疗在20世纪40年代作为一个独立的学科与专业出现,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得到确立[16]。而绘画艺术治疗作为艺术治疗的一个分支也在此期间建立和发展起来。国内绘画艺术治疗真正的学术研究和应用却始于20世纪90年代,发展滞后于国外。

绘画艺术疗法是绘画艺术和心理治疗的结合,是对绘画艺术的心理学的应用。作为一种心理治疗方式和一门归属于心理学的科学,绘画艺术疗法是年轻的,对概念界定受不同地域、文化、民族等因素的影响存在着差异。

绘画作为一种治疗技术和手段,具有其积极的作用,但是绘画是特定文化的产物,绘画疗法是在西方和北美发展起来的,缺乏本土化的数据支持。目前,在我国绘画疗法还缺乏本土化的研究支持。在运用绘画疗法时,我们要注意东西方文化的差异,要结合东方文化的背景。

三、解决问题

现今,我国的绘画疗法尚处在起步阶段,随着研究的深入,绘画疗法将不断地完善。针对绘画疗法存在的问题,提出如下解决对策:

(一)绘画疗法的整合化。绘画疗法既能单独应用于咨询,也可以作为其他治疗方法的一种辅助手段,与传统疗法相整合。

(二)绘画治疗的系统化。针对绘画疗法在概念界定和操作上存在的问题,有必要建立系统化的绘画疗法实施步骤。

(三)绘画分析的标准化和本土化。针对绘画分析存在的不足,有必要对绘画分析进行标准化;考虑到绘画疗法起源于国外,由于不同的文化背景的限制,对同一图像的解释存在较大的差异,所以要加强绘画分析的本土化。

(四)绘画治疗适应范围的扩大化。现阶段该疗法的应用逐渐扩展到对智残儿童的帮助、大学生抑郁症的治疗及学校的心理咨询等。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随着绘画艺术疗法的不断发展,其应用范围将变得更加广泛。

(五)实验设计科学化。由于被试数量的问题,以及环境和时间的限制,本研究中重度抑郁水平被试的数量十分有限,因此也造成了一些结果归因的困难,建议在后续研究中扩大样本的取样。

(六)人员专业化。加强绘画治疗专业人员的配备,成立专业的绘画疗法协会,建立绘画疗法的专门教育机构。

[1]孟沛欣,郑日昌.精神分裂症患者团体绘画艺术干预[J].心理学报,2005,37(3):403 -412.

[2]王红艳.绘画疗法对慢性精神分裂症的康复效果[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0,18(12):1419 -1420.

[3]王燕萍,雷杰鹏.绘画治疗在抑郁症治疗中的应用价值研究[J].中国民康医学,2011,23(16):1974 -1976.

[4]闫俊,崔玉华.一次集体绘画治疗尝试[J].中国临床康复,2003,7(30):4160 -4161.

[5]周红.美术治疗及其在特殊儿童教育中的应用[J].中国特殊教育,2007,(5):68 -73.

[6]胡海兰.绘画中的留守儿童——关于农村留守儿童的一项质性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7]张雯.自闭症儿童多因素调查分析及绘画艺术治疗干预[D].太原:山西医科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8]汤万杰.绘画审美治疗对大学生抑郁症状影响的实验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9]尚晓丽,周颖萍.绘画疗法在大学生人际交往团体辅导中的应用与思考[J].济南职业学院学报,2008,(3):35-37.

[10]牛振海,曹运华.绘画疗法改善肥胖女大学生抑郁的实验研究[J].中国学校卫生,2011,32(5):558 -559.

[11]曹运华,牛振海.绘画艺术疗法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实验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杂志,2011,19(5):603-605.

[12]康凯,刘凌.绘画疗法在灾后的应用及作品分析[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09,9(15):2963 -2964.

[13]石林,陈芝蓉,王玉凤.艺术治疗:培育地震孤儿同伴交往意识的新尝试[J].南京社会科学,2010,(9):64-69.

[14]叶文晖.斯尔文绘画测验述评[J].中国特殊教育,2007,(2):46 -50.

[15]孟沛欣.艺术疗法——超越语言的交流[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

[16]高颖.艺术心理治疗[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7.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Domestic Drawing Therapy

ZHAO Yu-ting
(Applied Psychology Lab,Chongqing Normal University,Chongqing 401331,China)

Drawing Therapy is a form of psychotherapy which makes painting as an intermediary.At abroad,Drawing Therapy has developed quite maturely,but some problems still exist in the definition of the concept and operation in the Chinese painting therapy.The study provides an overview of the major application areas and its main problems in the stage of the domestic painting therapy,and proposes solutions to these problems in order to facilitate the promotion and application of painting therapy in China.

Drawing Therapy;application areas;problems;solutions

R395

A

1001-7836(2012)11-0112-03

10.3969/j.issn.1001 -7836.2012.11.045

2012-05-07

赵玉婷(1987-),女,重庆人,二级心理咨询师,发展与教育心理学专业硕士研究生,从事心理咨询技术学研究。

猜你喜欢
疗法绘画儿童
早泄的房中术行为疗法
放血疗法的临床实践
留守儿童
多联疗法治疗面神经炎39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