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英语网络教学生态化环境建构

2012-04-13 16:55李红梅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2年11期
关键词:生态化英语教学大学

李红梅

(江西财经大学外国语学院,南昌 330013)

大学英语网络教学生态化环境建构

李红梅

(江西财经大学外国语学院,南昌 330013)

剖析传统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模式的弊端,以及多媒体网络下大学英语教学环境的不足,提出大学英语网络教学环境与生态化环境整合的构想,以期进一步提高大学英语教学质量。

网络教学;生态化教学;大学英语;环境建构

引言

全球化促进了不同文化间的交流,英美文化冲击中国文化的同时,也对中国的大学英语教学产生了实质性的影响。我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只有顺应时代的环境和潮流,才能朝着教学理念“国际化”、多媒体教学“正常化”、课程管理“三级化”以及教育环境“生态化”的方向发展[1]。

自1869年黑格尔首先提出生态学[2]这一概念以来,各学科都从不同角度围绕生态学展开了研究。“生态意识”、“生态建设”成为热点词汇,在这种大环境下,追求自身的生态价值,创建可行的生态教学环境自然就成为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主导方向之一。

一、课堂环境

课堂环境既包括课堂的自然环境,即课堂所在的地理位置、气候条件、教学的物理环境等影响课堂的物质生态环境;也包括课堂的社会生态环境,即与课堂有关的心理环境、语言互动环境、文化环境、科技环境等。

著名的课堂教育环境研究问题专家沃尔博格在系统分析了课堂物理环境研究的基础上,在他主编的《教育环境及其影响》[3]一书中,以显要的篇幅对课堂和班级的社会心理环境对学者学习的影响(如竞争、合作、课堂教育气氛)等问题进行了详尽的阐述。

越来越多的大学英语教师开始将课堂的社会心理环境作为最重要的环境之一,将其纳入到影响教学效果的因素中,并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给予充分考虑。

本文将主要讨论课堂的社会生态环境。

1.传统的大学英语课堂环境

在传统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环境中,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主体,学生为从属。教学活动局限于课堂固定的时空里,阻碍了学生思维观念的发展、突破;教学内容圈定在固有的教材上,缺乏真实的英语语言学习环境,扼杀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严重影响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积极性;乏味单一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限制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充分发挥。教学理念受到英语四、六级考试的束缚,片面重视语言知识的传授,忽视了以人为本,忽视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大多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习好的学生给予过多的关注,忽视了其他学生的学习需求与心理需求,给学生造成较大的心理压力。前者竞争意识过于强烈,不能正确估量自己的能力,在脱离教师指导的英语学习中无法正视困难,忽略了自身的心理适应阈值;后者从心理到行为都或多或少存在自卑意识,并产生压抑感和心理闭锁。

不良的教与学的课堂心理环境削弱了英语学习的乐趣。教师、学生作为课堂中不可缺少的个体,相互影响、相互作用,英语课堂最终成为教师与学生的痛苦的情绪体验。

如此种种的诸多不足,降低了大学英语教学的有效性。没有形成良好沟通的英语课堂教学环境,也就无法完成教与学的输入—吸收—内化—输出,只能是从书本到书本,从教师到学生再到教师的封闭式的微循环环境。

2.多媒体网络下的大学英语课堂环境

科技的发展,信息技术的推广使用,信息技术设备的多元化,大大地改善了传统的英语教学。幻灯机、投影仪、语言实验室等电子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录音、人机对话等丰富的教学表现形式,视频、音频、电子文本等大量的网络教学资源,不仅从教学方式、教学手段、教学内容上促进了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而且完善了教学理念,提高了教学效果。信息技术在外语课堂教学上的应用深度和广度越来越大。信息技术的高效性、广泛性、多元性使得计算机在英语语言学习中的应用显得尤为重要。

然而,随着大学英语课堂网络教学力度的加大,教与学的矛盾日益突出。首先,为大学英语网络教学提供了良好教学环境的网络设备,在无形中将以往师生一体的空间分成了若干个部分,师、生的整体性受到破坏;其次,习惯了在课堂上播放、讲解教学课件的众多教师,一旦离开电脑,离开课件,就无法顺利完成教学,教师的主观能动性与课堂发挥能力被严重削弱;同时,由于电脑的信息装载量大,等量的教学内容在网络教室里所费时间比传统教室所费时间少得多,学生无法跟上课件翻页的速度,学生的积极参与性和学习成就感大打折扣,他们完全成为被动的听众和观众,课堂教学完成的仅仅是一个形式。

在听说课堂中,利用多媒体软件实现了学生的自主学习与个性化学习。音频、视频、人机对话也为学生提供了更为真实的语言环境。但是,过多地依赖现代化的计算机网络教学设备,而忽视师生之间必要的交流,人机互动的环境似乎变得比师生之间的互动环境更为和谐,这是大学英语网络课堂教学环境的错位,可能造成学生正常心理环境的扭曲,最终导致学生的情感缺失,不利于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

3.生态化的英语课堂环境

卢梭说过:教育必须顺着自然——也就是顺其天性而为,否则必然产生本性断伤的结果[4]。

英语教学生态课堂类似于一个小型的自然生态园,不仅要有绿色的围篱、宽阔的门户,还应有恰如其分的温度、湿度,肥沃的土壤,精心呵护的园艺师,自由呼吸的空气和足够的自然成长空间。持生态英语课堂教学观的学者指出,“以往英语课堂教学的根本弊端,就在于未能充分重视外界环境对外语学习者的心理动机、态度、策略、方法和学习成效的重要影响。”[5]

英语学习是一个既漫长又自然的过程。自然的即是和谐的,师生关系的和谐,教与学的和谐,教学目标、内容与教学方法、手段的和谐,促使师生在和谐中共同成长,教师的主导精神和学生的主体精神在自然的、生态的课堂中才能得以充分展现。

二、大学英语网络教学环境与生态化环境的整合构想

1.大学英语网络课堂环境下的教学生态观构建

网络课堂环境下的教学生态观应以改善封闭的室内微循环环境,远离“填鸭式”教学方法为目的,充分利用网络提供的丰富学习资源,提倡、鼓励学生采取自主学习的方式,逐步形成研究性和探索性的学习方式,最终帮助学生实现从个人独立学习的方式向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的转变。教师自身的角色要积极地从机械的灌输者转变为灵活的倡导者和引路者,为使学生由被动的教学信息接受者转变为具有创造性的学习者做好铺垫。

以大学英语写作教学课为例:教学设计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作文题目“The fight against air pollution”:

第一步,Discussion。利用网络教室辅助教学软件中的分组讨论,随机分组后,根据题目分析讨论文章的主旨,行文脉络、类型与段落结构,在此基础上拟出各段主题并确定各段的主要写作方法。

讨论结果:主旨——空气污染问题;行文脉络——首先提出问题,即城市空气污染严重,其次列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即产生污染的原因和解决办法,最后评价效果。写作类型——问题解决型。段落结构——三段论。

第二步,Statement。各小组作行文线索陈述:有害气体污染严重(表现在哪些方面)——列举原因,提出解决问题的手段、方法:关闭某些工厂,将一些工厂迁出,种树——人们对问题解决方法的评价。

第三步,Development。教师提醒学生行文时要紧扣主线,不能离题。文章应是议论文,采用典型的“提出问题—解决/应对问题—做出评述”的三段式结构。作文的三点提示实际上是三个段落中各段的要点所在,可据此要求学生课堂上拟出各段的主题句。

第四步,Analysis。选取两至三名同学的主题句写在黑板上,师生共同评述并润饰各个主题句,接着组织学生进一步讨论各主题句下面应包含什么内容,利用课本给出的提示词,引导学生选用既有说服力又便于使用的熟悉的词语和句型来表述内容。并根据各段内容讨论用什么样的写作手法,如第一段可用因果法,第二段可用举例法、列举法等。

第五步,Writing。布置学生课后完成该文章。

第六步,Modification。课堂上,利用投影,在黑板上显示一到两篇教师事先选好的学生作文(匿名),交由学生们讨论,与老师共同评议优缺点;共同修改错误,从内容到文字,从结构到篇章,从整体到细节,大家各抒己见,共同切磋,边评边改,对范文作global feedback和local feedback。最后老师择要点讲评,总结。

最后,Summing-up。对学生们的积极参与给予表扬,提醒学生们反思自己作文的优缺点,鼓励主动修改、完善。

如此的过程,虽然费时,但既帮助同学修改了作文,又从同学和老师的行文思路和推敲文字的手法中受到启迪;改的是他人的文章,却可以反思自己的类似毛病,同时又提高了自身的写作水平。

这样的课堂不仅是学生自主进行训练的场所,而且是教师智慧充分展现的场所,师生之间轻松自由的对话和各抒己见的激烈争论,教与学和谐的师生“协奏曲”,让学生们在生态的网络课堂里打破界限,自由驰骋。

2.网络课堂环境下的语言文化生态观构建

西方文化带给年轻学生的不仅是洋节、洋快餐,还有洋文凭、洋电影以及洋音乐。大学英语的学习及英语网络教学给学生们提供了近距离接触西方原生态文化的机会。许多专家学者告诫年轻人,要保持头脑清醒,在学习英语和借鉴西方文化精华的同时,要维护本民族原生态文化及语言的纯洁性[6]。诚然,在英语全球化带来的中西方文化的碰撞和冲突中,如何看待文化的本土化和全球化,如何引导文化健康和谐地发展,这是时代赋予每一位英语教师的重任。英语语言的全球化并不等于英语文化的全球化,世界上的文化多种多样,千差万别,文化没有绝对的衡量标准,文化行为也没有绝对的对错之分,要学会以平等、客观的态度对待异文化,合理调配语言资源,用设身处地的心态去理解异文化成员的文化行为[7]。大学英语教师要以这样的心态去对待每一个接触、喜欢西方文化的学生,给予他们宽松的英语语言学习的生态环境,有助于英语语言的接纳、吸收。

3.网络课堂环境下的情感生态观构建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上:第七章》)儒家的“仁爱”思想源远流长。在原始的情感生态中,学生对教师有着一份自然的、原生态的崇敬与热爱;作为教师,也理应怀有一份对学生的自然的、原始的爱,而不能因其学习的优劣,接受能力的强弱,对你尊敬与否区别对待。教师对于学生的爱,是英语课堂教学的灵魂。作为外族语言,英语学习带给学生不少的苦恼,苦于难以熟练掌握,苦于难以运用自如,让不少学生产生胆怯与畏惧心理。生态的英语课堂教学环境,就是要用爱支撑,鼓励学生。让学生有克服困难,勇往直前的勇气。

利用网络课堂,教师可以为不同水平的学生设计不同的学习方案,指导学生在学的过程中利用网络信息技术,根据自己不同的目标和需求搜寻不同程度的学习资料,采用不同的学习方法,进行大范围的语言输入。爱就像是阳光、雨露,无惧于网络课堂空间的变化,填满网络课堂的每一个角落,在教师和学生间构建一座无形的彩虹桥。

4.网络课堂环境下的知识传输循环过程生态化构建

英语是一门语言,应重在“使用”,而如何做到充分使用,就必须重在“模仿积累”、重在“参与交流”,重在“生产输出”。因此,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要遵循输入—吸收—内化—输出—修正—再输入这样一个循环的正生态过程。

多媒体网络教室的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给大学英语教学、尤其是语言的输出训练提供了良好的循环环境。利用网络设备,可以实现网络学习资料的跟读、复读、录音回放。有利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也可以创建随机讨论小组,弱化网络教室的分割性,充分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在自然的语言环境中促使他们养成良好的合作精神与交流能力。教师利用监听系统,督促、检查讨论效果。并通过录音回放,让学生们自己发现问题,在老师、同学的帮助下自己解决问题,即时收获成就感。

5.网络课堂环境下的教师—学生—课堂网络环境互动的生态化构建

大学英语的课堂教学,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良好沟通、积极互动成为课堂网络环境生态化建构不可或缺的部分。

网络计算机辅助英语教学模式能形成不同学生的定位,达到个性化学习的目的。通过网络设备,教师可以和学生共同学习,共同讨论,完全融入学生的语言环境中。

同时,网络计算机辅助英语教学模式可以帮助教师完成和单个学生或一组学生间的互动,其余学生监听。也可以与全体同学同时进行互动。课堂网络教学环境是教师完成传授知识,修正错误,对学生进行鼓励、表扬、安慰等诸多积极有效的与学生交流手段的场所。人性化的一对一互动模式在顾及学生心理感受的同时,也创建了安静的不受打扰的生态化交流环境。

结论

课堂是绿色的、有机的、生态化的,只要灌溉如涓涓清泉,让师生的主体性充分、自由、和谐、自然地发展,必将构建起一种新的教育情境,一种保持师生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动力且生动活泼的教育生态园。信息技术的高度发展,为大学英语教师提供了更为广阔的才华施展空间。而生态化课堂的构建让网络教学的优势得到充分的发挥与利用。因而,将生态化课堂与网络教学结合起来,构建更为和谐,更为自然的大学英语网络教学的课堂环境是大学英语教师不断努力的方向,也是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值得尝试的构想。

:

[1]陈坚林,谷志忠.要求更完善,方向更明晰——对07版《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的新解读[J].外语电化教学,2008,(1).

[2]王鉴.课堂研究概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3]H.J.Walberg(ed),Educational Environments and Effects,M-cCutchan Publishing Corporation,1979.

[4]卢梭.爱弥儿·论教育[M].北京:商务印书馆,1757.

[5]左焕琪.英语课堂教学的新发展[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6]李顺英.大学英语课堂生态环境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6).

[7]甘小亚.英语教学中的文化生态观[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0,(6).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n Network-based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LI Hong-mei
(Foreign Language College,Jiangxi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Nanchang 330013,China)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disadvantages of traditional college English classroom teaching mode as well as the deficiency of network-based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environment,and proposes the idea of integrating online environment and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n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in order to further improve the teaching quality of college English.

network-based teaching;ecological teaching;college English;environment construction

H319

A

1001-7836(2012)11-0183-03

10.3969/j.issn.1001-7836.2012.11.070

2012-07-15

江西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1年度课题(11YB394)“课堂的生态学研究与生态化大学英语课堂模式构建”的阶段性成果

李红梅(1970-),女,江西赣县人,讲师,硕士研究生,从事大学英语教学与教学研究。

猜你喜欢
生态化英语教学大学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生态产业化 产业生态化
科技园区生态化创新发展分析
Long的互动假说及其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语料库与生态化英语教学模式
生态化生存:“打群架”时代
高职高专公共英语教学中EGP+ESP模式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