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要处理好的三种关系

2012-04-13 17:31陈雅君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2年1期
关键词:老师课堂教学教师

张 璐,刘 威,陈雅君

(东北农业大学 园艺学院,哈尔滨150030)

2010年5月5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纲要》中明确指出:“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提高质量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基本要求。”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途径很多,课堂教学是完成这一任务的中心环节和主渠道。笔者根据近几年的观察和实践,觉得要真正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就要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水平,就要处理好课堂教学中的以下几种关系。

一、课堂教学的“两主”:教师和学生的关系

“教学是一种旨在引起学习的师生之间互感互动的系统活动”[1]。课堂教学“本质上是由教师组织学生进行的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和高效率学习的活动过程”[2]。教师与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互动构成教学活动的统一体。教师与学生关系处理得好坏,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效益的高低,关系着“教学产出”的多少。要处理好课堂教学中的师生关系,笔者认为应该注意以下两点:

1.认清各自的职责,摆正各自的位置,最大限度地使课堂教学有效顺利地进行。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是课堂教学的本质所决定的。教学效果与学生的参与程度有着直接的关系。在应试教育的年代里,人们错误地强调“教师中心论”。认为,“教育过程的主动性在于教师不在于学生,教师是整个教育系统的中心。”学生是无关紧要的“配角”乃至“观众”。表现为课堂上教师不顾学生的感受和反应,大搞“一言堂”。教学过程实际上变成了“老师讲,学生听”的学生被动接受的过程,这样极大地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且这种方式培养出来的学生缺乏怀疑精神,过分相信教科书及教师的经验,没有创新能力。也有一段时间,有些人又过分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以学生活动为教学的中心,使学生先于教师,这也使得不少教师无所适从,不知怎样教才好。其实以上两种情况都是有缺失的,教学过程都不会出现理想的效果,所以我们要认清师生各自的职责,摆正师生各自的位置。我们不但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更要明确教师的职责,帮助学生完成认知过程、实践过程,通过教师的启发引导,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创新思维能力,使学生真正参与到学习中来,真正成为课堂活动的主角,成为学习的主人。“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通过启发调动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让更多的学生在更大程度上实现有效学习,最终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2.构建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和学生是课堂教学中的两个动态因素,教学活动是以师生之间情感交流所形成的“情感场”为背景展开的。教师的教学必须通过学生的积极配合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如果师生感情交流受阻,必然会影响教学的质量。也就是说,如果师生关系和谐融洽,学生喜欢该老师,就会“爱屋及乌”,喜欢上这位老师的课,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会主动积极配合老师,课堂教学效果会好。相反,如果师生关系不和谐不融洽,学生不喜欢这个老师,就会对他(她)上的课有抵触情绪,就不会好好配合,甚至会故意破坏课堂教学秩序,课堂教学的效果当然就不会好。所以说,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注意构建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喜欢自己,并进而喜欢自己所教的课,以达到有效优质的教学效果。

二、课堂教学的气氛:“严”与“活”的关系

和谐的课堂教学气氛,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必不可少的重要一环。创设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就要注意处理好“严”与“活”的关系。

“严”是指严格、严肃、严谨、严明。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教师对自身要求的“严”;二是教师对学生要求的“严”。教师自身要求的严,主要表现在如下一些方面:一是教师的穿着打扮要合适、得体、大方,符合高校教师的身份,体现其内在的涵养。女教师不能着妆过浓,衣着太短、太露、太透、太异;男教师穿衣不能太随便,衣服不能太脏,头发不能留得太长,蓬头垢面,不修边幅。否则,学生的眼会散,心会乱,影响课堂教学的效果。二是教师要业务精通,作风严谨。刻苦钻研教材,认真备好每一节课,不放过备课中出现的任何一个细小的问题。认真设计教学内容,课堂教学的每个环节和步骤都尽可能做到一丝不苟。三是教师严格遵守课堂纪律,提前三分钟到课堂,绝不能迟到。尽量按时下课。课上不吸烟、不挖耳、不抠鼻孔等。

教师除了对自己严格要求外,更重要的是对学生要有严明的纪律、培养学生严谨的态度。一是学生上课要按时到,教师要坚持点名,对无故不到的学生要一查到底,并及时与辅导员联系,给予严肃的批评。二是上课听讲要认真,思考要积极,绝不能睡觉、交头接耳、做小动作、看与所教课程无关的书、谈情说爱、上网玩游戏等等。三是按时完成并及时上交老师布置的作业。四是考核要严,作为教学重要环节之一的考核,是全面了解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途径。通过严格的考试,督促学生在平时认真学习。在考试时,严格考试纪律,让平时课上得不全、听得不认真、学得不踏实、思考得不多、任务完成得不好的学生,得不到一个理想的成绩。

对学生的严格要求,是保证课堂教学顺利正常进行的重要条件。但要想让学生学得更好,学得更扎实,还得需要一个“活”字。

第一,教师讲课要有活力。任课教师要有亲切的面容,和蔼的态度,落落大方的教态,乐观向上的情绪。看到老师亲切的面容,学生心里才平和放松。听到老师磁性和蔼的声音,学生求知欲望才能得到更大程度的激发。在老师乐观向上的情绪包围下,学生才能增加更多的探究知识的勇气。教师的一言一行感染着学生,使学生油然生发出对老师的尊重、敬佩和信任,就更容易对老师的讲解产生浓厚的兴趣,“亲其师,信其道”,“学莫便乎近其人”(《荀子》)。同时,学生被激发出来的积极快乐的情绪也会感染老师,使老师心情更加愉悦,超水平地活动在课堂教学中。试想,如果任课老师死气沉沉,面无表情,说话含混不清,那学生怎么会有好的心情去听讲,学习的效果自然不会理想。第二,结合课堂教学内容,教师在讲授知识的同时,灵活地插入一些与教学内容有关的“闲话”。这些“闲话”可以是这个地方的人情风俗、科学的最新研究、某些有代表性的争论的观点、一些科学家的轶闻趣事等。因为这些“闲话”为一般的学生所不知,所以它的插入像夏天吹来的一股凉风,可以焕发学生的精神,集中学生的精力,激发学生的热情,开阔学生的视野,增添教学的情趣,活跃课堂气氛。例如,笔者在花卉学的讲授过程中,就讲到中国的国花之争,同时介绍了其他国家国花的确定过程,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另外,在课堂教学的适当时点,老师在传授知识或评价学生或其他插话中,偶尔使用一下目前网络媒体上频繁出现的“给力”,“神马都是浮云”、“杯具”、“鸭梨”、“蒜你狠”、“豆你玩”、“我爸是李刚”等新词,会让学生喜出望外,有耳目一新的感觉,会马上拉近学生与老师的年龄与心理距离,使课堂内外充满着快乐的空气。第三,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教学方法要活,例如,笔者在进行园林规划设计课程的讲授时,通过大量的图片演示,让学生对课程有了比较好的感性认识;通过分组讨论,活跃学生的思维,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案例分析教学可以为学生提供前车之鉴,使其少走弯路;通过项目教学,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避免眼高手低。问题设计要活,多设计一些开放式的题目,着重锻炼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要求学生的回答也不要千篇一律。第四,教学手段要灵活运用。利用规范化的板书、现代的多媒体教学手段、学术报告会、实地参观考察等方式,从多个角度、多个层次来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和能力。另外,还可以充分用图表和实物教具,给学生以直观的印象,例如讲授花卉学各论时,将所要学习的每一种花卉的实物,带到课堂上,让学生近距离地观察、触摸、感觉这些植物,充分发挥学生的视觉、嗅觉、触觉、味觉的作用,加深学生的印象,很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提高了教学效果。在讲授花卉的应用时,通过带领学生参观城市公园、街道等场所,既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乐趣,也使学生的理解更加深刻。

三、课堂教学内容:重点与一般的关系

课堂教学既要重点突出,难点突破,中心明确,针对性强,又要注意知识的系统全面,注意每节课所授知识间的相互联系。这样才能使学生既感到每节课都有收获,都有印象深刻的东西,又不会使所学的知识支离破碎,不成体系。这就要求教师要准确地把握并合理地安排好每节课的教学内容,处理好重点与一般的关系。这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条件。

怎样才能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呢?前提就是要备好课。对于教师来讲,蓄好自己的“一桶水”最为重要。怎样“蓄水”呢?就是教师要“沉下去”。要刻苦深入地钻研所教学科的内容,博览关于本学科不同版本的教材,大量涉猎一些与本学科关系密切的书籍。不厌其烦地查找前辈们在一些问题上的相关论述,并用自己的心细细地进行品味。多听听经验丰富的教师的课,不断地向他们请教。把学来的这些东西经过分析判断加工提炼,形成自己的“活水”。看得多了,听得多了,想得多了,“活水”积得多了,站得自然会高,看得自然会远,作出的判断自然会准确。对于很多高校教师来说,科研和教学是两项同等重要的工作,如果能够很好地将科研和教学结合起来,通过自己的科研实践,掌握第一手的资料、了解最先进的理论、方法和技术,自然就能掌握本学科的重点内容,这样就能较为清楚地分析出自己所教的每节课的教学内容在该学科、该章该节中的地位,准确地确定出每节课的教学重点和一般内容。对教学重点教师要在脑子里放放电影,力争用最准确、最通俗、最生动、最简洁的语言把它讲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对重点内容教师不但要精讲细讲,有时候还要变着法地讲,还要在语气语调上作出“标记”:放慢语速,加重语气,适当重复。这样才能讲明白、讲透彻,使学生印象深刻,牢牢记住。而对一般性的内容,则几句带过,有时让学生自己看看书就过去。例如在讲授花卉学各论时,对某种花卉的形态特征的介绍,需要将其特殊点作为重点内容进行介绍,同时将其与相近种类放在一起进行区分,而相似之处一句带过,这样才能使学生对识别特征有更清晰的认识、更深刻的印象。对于像园林专业这样的应用学科,市场需求也是影响教学侧重点的因素之一。作为培养专业技术人才的大学教师,应该深入市场一线,了解用人单位的需求,进而更改或重新制定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将市场上用人单位急需的专业技能作为讲授重点,而对于过于陈旧,已经被市场淘汰的一些理论、方法和技术,只需简单介绍即可。只有这样,我们培养的学生,在走向工作岗位时,才能很快适应工作单位的要求,更好地为社会服务。

总之,搞好课堂教学,对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而在课堂教学中,要处理好老师与学生、“严”与“活”、重点与一般等方面的关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这样才能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教育质量。

[1]王坦,于崇津.教学原理与策略[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1992.

[2]文喆.课堂教学本质与好课的评价问题[J].人民教育,2003,(Z1):15 -18.

猜你喜欢
老师课堂教学教师
最美教师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六·一放假么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
圆我教师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