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源县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分析及对策

2012-04-14 12:16杨树峰
山西水利 2012年10期
关键词:沁河总量供水

杨树峰

(沁源县水利局,山西 沁源 046500)

1 基本概况

沁源县位于山西省中南部,长治市西北部,地处太岳山东麓,系沁河发源地。全县辖5镇9乡,254个行政村。总人口16.1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4万,耕地面积1.33万hm2。境内山地、丘陵占总面积的95.7%,河谷、阶地仅占4.3%。年平均降雨量656.7 mm,水资源丰富,境内河流分属沁河、汾河两大水系,其中沁河水系占县境面积的84.3%,汾河水系占15.7%。沁河水系主要河流为沁河干流及其支流,支流有赤石桥河、紫红河、白狐窑河、柏子河、法中河、聪子峪河及狼尾河,汾河水系河流有龙凤河、静升河及仁义河。

2 水资源开发利用状况

据沁源县水资源评价报告,全县1956—2008年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24 690万m3/a,其中本地水资源总量24 581万m3/a,入境水量109万m3/a。本地水资源总量中:河川径流量为16 247万m3/a,地下水资源(即降水入渗补给量)为15 748万m3/a,二者重复计算量为7 414万m3/a,地下水资源量为15 820万m3/a。

1980—2008年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19 593万m3/a,其中本地水资源总量19 509万m3/a,入境水量84万m3/a。本地水资源总量中:河川径流量12 193万m3/a;地下水资源量(即降水入渗补给量)为14 306万m3/a;二者重复计算量为6 990万m3/a,地下水资源量为 14 361万 m3/a。

沁源县2011年总取水量为3 300.05万m3。按取水水源分类,地表水取水1 658.42万m3,地下水取水1 641.62万m3,二者分别占总取水量的50.3%和49.7%。按取水用途分类,沁源县2011年生产用水2 900.95万m3,其中:第一产业用水1 689.58万m3,第二产业用水1 181.36万m3,第三产业用水30万m3,三者分别占生产用水总量的58.2%,40.7%,1.1%。生活用水313.5万m3,其中:城镇生活用水160万m3,农村生活用水153.5万m3,分别占生活取水总量的51.0%和49.0%。生态用水85.6万m3。

由此可见,全县水资源利用中,生产用水所占比重较大,也存在着很多问题:生产用水浪费大,水的重复利用率低;生产用水集中在城镇,容易造成地下水局部超量开采;部分企业污水治理不到位,致使全县水污染十分严重,地下水也不同程度受到污染。

农村生活用水主要为水利工程供水。沁源县长期干旱缺水,为了改变农业生产条件,县政府十分重视水利建设,先后建成了一批蓄、引、提等水利工程设施,截至2011年底,沁源县供水工程共计823处,其中地表水源工程467处,地下水源工程356处。地表水源工程包括大型自流灌区1处、机电灌站54处,小型水利62处,饮水提引335处,其他15处。

3 水资源开发利用存在问题

一是水资源配置不合理。综合沁源县社会、经济等因素,结合生产、生活、生态所需用水量以及地表水与地下水开采量等现状,水资源配置不合理。二是供水能力低下。目前由于资金不到位等原因,新的工程难以上马,旧的工程老化失修,水利设施配套率低,主体工程和田间工程配套不同步,致使有限的水资源不能得到充分利用。三是管理水平低。现有的管理体制不适应市场经济规律,存在管理不活,效益不高,没有形成依法管水、依法治水的良好格局。四是水环境恶化。水资源尚未得到有效的涵养和保护,使本来有限的水资源难以得到充分利用。

4 几点对策

4.1 优化配置水资源

做好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坚持全面规划、统筹兼顾、标本兼治、综合利用、讲求效益的方针,按照先地表,再浅层,后深层和分质供水、优水优用的原则,使地表水和地下水做到合理高效的开发利用。

4.2 加强水资源管理

目前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宣传不够,普及面小,执法力度不强,造成水事纠纷不断增多,水质污染越来越严重,给水资源管理造成了诸多困难,因此要依靠法律、法规,规范水资源管理,关键要形成全民学法、懂法和守法的思想意识,依靠法律法规实现水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宏观调控;坚持“建设与管理并重、开源与节流并举”原则,综合运用经济的、技术的、行政的措施,加强水资源科学管理和有效利用。另外应尽快编制《沁源县供水水源规划》《沁源县井灌县规划》《沁源县水资源配置报告》以及《沁源县城市水文地质勘查报告》等一批指导性规划报告,为制定科学合理的水资源规划奠定良好的基础。

4.3 加快水利设施基础建设

沁源县地表水和地下水开发利用率均较低,为了保障沁源县经济社会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应积极开发新水源工程,优先利用地表水、边界水及雨水资源,合理开发地下水,把现有地表水供水工程统一管理,统一调度,建成地表水与地下水联合运用的现代化供水体系,实现水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沁源县经济中心区的供水能力。目前,永和水库项目已经开始新建,为进一步解决沁源用水提供了保障。

4.4 促进节水建设

应把节约用水作为沁源县的基本政策,建设节水型城市,发展节水型农业,调整工业产业结构,根据沁源县水资源的承载能力,确定经济发展方向,合理安排经济布局,搞好工业节水,把现有水资源充分利用好,发挥更大的经济效益。

4.5 保护水资源

要坚持把县内土质差、耗水高、效益低的耕地退耕还林(草),以达到保护植被、涵养水源、节约水量的作用。同时,应加强水资源的节约、保护和合理配置,加大水资源保护力度,坚决清除一批污染严重、扰民突出、治理无望的工业污染源,以保证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沁河总量供水
“十三五”期间山西省与10省签约粮食总量2230万吨
2020年全国农民工总量比上年减少517万人
神奇的沁河杨庄改道工程
论《明史·河渠志》对运河与沁河的记载
沁河
毗河供水一期工程
副省长贺天才在沁河巡河调研
为何化肥淡储总量再度增加
分区分压供水在雕鹗水厂供水中的应用
供水产销差的组成与管控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