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化县畜牧业发展思考与对策

2012-04-18 12:48俞宁宁福建省宁化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365400
福建畜牧兽医 2012年6期
关键词:獭兔肉牛畜牧业

俞宁宁 福建省宁化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365400

畜牧业是农业重要组成部分。《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提出“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大力发展畜牧业等优势产业”,宁化县畜牧业发展如何在新形势下抓住机遇,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加快转变畜牧业发展方式,调整和优化畜牧业结构,构建现代畜牧业体系,推动宁化县畜牧业生产又好又快发展,笔者根据宁化县畜牧业发展现状并结合多年工作实践,提出如下发展对策。

1 畜牧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宁化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畜牧业发展,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和畜牧业发展潜力,加快畜牧业结构调整,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一是以新农村建设为契机,转变生产方式,引导和发展适度规模养殖;二是以绿色健康型畜牧业为目标,发展优质、高效、生态畜牧业;三是以强化重大动物疫病防控为手段,实现零疫情,促进畜牧业发展。畜牧业成为宁化县农民增收重要途径和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

1.1 畜牧业生产发展势头强劲 宁化畜牧业实施“育龙头、建基地、优服务、兴科技”的工作措施,积极推进现代效益畜牧业,生猪、家禽、獭兔、肉牛养殖得到迅速发展。同时受市场价格因素影响和政府优惠扶持政策,农民科学养殖积极性提高,养殖效益明显,畜牧业生产发展势头强劲,近几年持续健康发展。2011年全县实现生猪年饲养量39.10万头,同比增长2.3%;牛年饲养量5.16万头,同比增长7.6%;家禽年饲养量369.67万羽,同比增长3.8%。肉蛋奶总产量达2.54万t,增长1.1%;畜牧业总产值达4.68亿元,增长4.2%。

1.2 畜牧业结构调整逐步优化 宁化畜牧业按照加快发展优质生猪业,稳定家禽生产和培育特色养殖业的思路,谋求畜牧业结构调整和调优。2006-2015年重点实施獭兔、肉牛产业规划,2011年重点实施生态生猪农牧园和绿色蛋鸡发展项目,经过几年的谋划和培育,畜牧规模养殖优势日显突出,畜牧业呈现规模养殖逐年递增、畜产品质量和养殖效益稳步提高的发展趋势,全县畜禽养殖逐步从传统农村散养为主向规模养殖占主导转变。据统计全县年饲养生猪100头以上规模场72个,其中年饲养生猪3000头以上规模场1个、年饲养生猪1000头以规模场5个;家禽饲养1000羽以上养殖场28个,其中饲养绿色蛋鸡1万羽养殖场1个;建立獭兔养殖基地1个,养殖种兔5000只;饲养100头以上肉牛养殖场4个。

1.3 畜牧业特色产业迅速发展 獭兔、肉牛养殖成为特色产业。经过几年的培育,獭兔、肉牛呈现出良好发展态势,特别是獭兔产业成为农民短平快致富好项目,县委县府把獭兔和肉牛产业作为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四大支柱产业之一来抓。2011年全县獭兔养殖26万只(其中种兔1.6万只),出栏商品獭兔15.2万只,加工肉制品84 t,獭兔毛皮粗加工14.9万张,实现产值2500万元。培育獭兔养殖户280户,开发8种具有地方特色的獭兔系列休闲食品;发展100个畜位以上肉牛养殖场4个,培育年饲养肉牛50头以上专业大户32家,发展肉牛养殖2300余头。

1.4 畜牧产业化经营水平提高 一是民间合作组织带动型。宁化畜禽养殖协会、獭兔产业协会、肉牛养殖协会、宁化金沙养猪合作社、宁化县客家绿园养猪专业合作社等民间合作组织相继成立,通过合作组织解决技术疑难、资金短缺、信息不灵、效益不高等制约畜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带动全县畜牧产业化经营。二是畜牧产业化龙头企业带动型。全县省级畜牧龙头企业1家,市级畜牧龙头企业3家。鑫鑫獭兔、翡翠湾生态园、恒祥农牧等一批实力雄厚、带动力强的企业形成群体优势规模优势,采取“公司+农户”产业化经营模式,促进规模养殖发展。如獭兔产业协会发展会员280余人,采取统一供种、统一技术指导、统一供应饲料、统一保护价回收獭兔养殖模式,形成獭兔良种繁育、兔肉制品系列加工、裘皮粗加工为一体的产业化发展雏形。

1.5 动物疫病防控力度加大养殖风险降低 县、乡、村动物防疫网络健全,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列入各级政府工作内容,县财政将动物强制免疫经费全部列入预算,各项防控措施落实到位。目前,全县建有国家级动物疫情测报站1个,配备村级动物防疫员210人,拥有64名畜牧兽医专业人员,其中高级职称5人、中级职称42人。动物疫病防控力度加大,畜牧业生产在一定程度上风险降低。

2 畜牧业发展存在困难和问题

2.1 养殖产业化程度低 宁化县传统畜牧业所占比重约80%,生产水平低,规模小、效益差、商品率低,进入市场能力弱。其次是畜牧龙头企业少且规模小,产业化推动乏力,尚未形成相互支持、相互促进、风险共担、利益均沾的利益共同体,农户利益得不到保障,其三是畜产品加工能力弱,品牌竞争力低,畜产品附加值低,发展后劲不足。

2.2 畜牧龙头企业优势不明显 宁化县畜牧企业普遍存在经营规模小、经济实力弱、科技投入少、科技含量低等问题,在畜产品加工、包装、营销、品牌管理等方面缺乏有力的技术支撑,大部分以初级产品参与市场流通,受市场制约,无法将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

2.3 畜禽产品质量安全让人担忧 近年来,政府对产品质量安全非常重视,工作多部门监管,但监督不到位,没有形成合力,在生产和管理环节缺少有效监管手段,非法使用瘦肉精、违禁抗生素、激素等现象时有发生。同时市场对畜产品需求量大,涉及检测成本高等原因,给生产、流通、加工等环节质量安全存在隐患。

2.4 动物防疫形势依然严峻 一是随着规模养殖的发展,畜禽疫病复杂,传染疫病非典型化、多病源混合感染及继发感染,旧的疫病尚未消灭,新的疫病又出现。二是畜禽和畜禽产品流通频繁,外界疫病容易传入。三是大部分养殖规模场的畜禽防疫都由本场自己负责,免疫病种随意性大,有的病种根本没有免疫,给动物疫病的发生、流行埋下隐患。

2.5 科学养殖技术含量低 农村传统养殖饲养时间长、经济效益低;养殖场养殖技术力量薄弱;政府对养殖新技术的推广和畜禽品种改良、引进等投入不足。

2.6 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力度不大 畜禽养殖户污染治理法律意识不强,大部分畜禽养殖场没有排污设施,畜禽的排泄物随意堆放和排放。

2.7 畜禽养殖建筑随意搭盖 养殖场建筑大部分属于临时简易房,办理用地审批等手续烦琐。据调查,全县105个畜禽养殖场,经用地审批2家、符合条件办理《动物防疫合格证》5家、通过环保评审5家。

3 加快畜牧业发展的对策与措施

3.1 发挥政府职能作用,支持和鼓励畜牧业发展

政府是调节市场的主体,政府的主要职能是提供市场制度和产业政策供给,是引导、示范、服务。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畜牧业的发展,先后出台《国务院关于促进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国务院关于促进生猪生产发展稳定市场供应的意见》等一系列扶持畜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解决畜牧生产基地建设、品种改良、疫病防治、保险体系建设、贷款担保、应急机制等方面的矛盾和问题,促进畜牧业发展。我县康源农业有限公司等6家畜牧龙头企业其生猪基地建设项目得到中央财政直接扶持。在发展我县畜牧业时,政府要以市场导向,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配置资源中的基础性作用;鼓励多元投入,积极引导社会资本投入畜牧业生产;要以发展工业和城市的理念,谋划畜牧产业,坚持“多予少取放活”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加强畜牧基础产业投入,科学规划养殖,出台优惠政策,制定扶持措施,建立畜牧业生产稳定发展的长效机制,大力发展健康养殖,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3.2 调整产业结构,重点发展生猪产业

3.2.1 依据区域资源优势,科学规划 宁化是山区农业县。结合我县养殖特点和资源优势整合,确定重点发展生猪产业,稳定家禽、肉牛生产,培育獭兔特色养殖目标。一是提倡适度规模养殖,建设标准化规模场,提高科技养殖水平,形成一定区域规模,逐步取代农村家庭养殖;二是规划规模养殖远离城市和生活区,向农村发展,向山上转移,利用农村山坡地、林内地、废弃地、荒地建设。

3.2.2 发展生猪主导产业 养猪业是保障食品安全的基础产业,具有“猪粮安天下”的战略意义。发展生猪主导产业措施,首先是优良品种的引进和推广,生猪产业重点培育二元母猪养殖,推广三元杂交猪生产,提高良种覆盖率;其次是宣传科学养殖,转变养殖方式,提高农村养殖效益;其三是以翡翠湾生态农牧园、龙腾养殖有限公司等生猪生产示范基地,带动农户养殖技术和效益提高,促进养殖发展。

3.3 转变养殖生产方式,加快畜牧产业化经营水平

充分发挥养殖产业链长,带动相关产业多的优势,把转变养殖生产方式,提高产业化经营水平作为推动养殖发展的突破口,改变传统畜牧业生产方式,改变过去农民利用房前屋后,千家万户的规模饲养方式,实现畜牧业的规模化、标准化、科学化饲养。一是抓规模化、标准化养殖。推广品种优良化、生产标准化、防控程序化、环境生态化、生产绿色化规模养殖,积极扶持养殖上规模上品牌,形成一批养殖企业集群。二是抓产业化养殖。以养殖基地为重点,积极推进产业延伸,着力建设以鑫鑫獭兔为主的獭兔产业、恒祥牧业为主的肉牛产业、翡翠湾生态园为主的生猪产业,把优势产业做强做大。三是创新养殖经营管理模式。积极引导协助畜牧龙头企业扩大规模,开发产品,拓展业务,发挥畜牧龙头企业辐射带动能力;利用畜牧业经济合作组织作用,采取多种形式把生产、加工、销售环节连接,形成稳定的产销和利益链。三是积极实施品牌战略,推广无公害生态养殖。

3.4 营造发展环境,促进畜牧业健康发展

3.4.1 强化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 把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列入政府工作议事日程,纳入政府公共卫生管理体系。坚持预防为主的防控方针,认真做好高致病性禽流感、牲畜口蹄疫、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猪瘟等重大动物疫病强制免疫工作,落实动物防疫目标责任制,确保免疫密度100%和免疫抗体70%以上。加强重大动物疫情监测预警预报,提高对重大动物疫病突发应急处置能力,建立和完善畜禽标识及疫病可追溯体系,严防重大动物疫病发生,从源头提高畜禽健康水平。

3.4.2 保障动物产品质量安全 强化质量管理,加大对畜产品质量的检测监控力度,开展“瘦肉精”、违禁抗生素、激素等药物残留检测;建立畜产品质量可追溯体系,强化畜禽养殖档案管理,全面实行养殖档案制度,养殖做到详细记录饲料、饲料添加剂、兽药等相关投入品使用情况和疫病防治情况,从源头上抓好动物产品质量安全,大力发展无公害、绿色、有机畜产品生产。强化动物产地检疫、屠宰检疫监督管理,严厉打击私屠滥宰及制售注水肉、病害肉等不法行为,确保流通环节动物产品质量安全。

3.4.3 发展和推广生态养殖 做好城市范围、饮用水区、旅游带、公路干线、江河流域等重点区域的畜禽禁建、禁养区规划,加强畜禽养殖业污染整治。抓好畜禽养殖粪尿沼气工程建设,推广畜-沼-菜、畜-沼-果等生态养殖模式,实现养殖业与种殖业、农村能源的有机结合,切实解决畜禽粪便污染问题。

3.5 强化科技服务,提高养殖科技含量

3.5.1 抓好良种繁育体系建议 重点推广生猪和黄牛品种改良工作,加快推广品质好、抗病抗逆性强、生产性能高的优良品种,提高畜禽良种化水平和生产性能,缩短养殖时间,降低养殖成本,提高养殖效益。引进和推广杜洛克、长白等优良种猪,开展猪人工授精技术,全县生猪饲养良种率达95%以上;引进和推广利木赞等黄牛优良冻精,淘汰本地劣势公牛,巩固16个冻精冷配点。

3.5.2 加强技术培训 加强县乡畜牧兽医部门专业技术人员的业务水平培训,提高专业技能和服务水平;利用畜牧部门、协会等组织,加强从业人员技能培训,提高整体科学养殖水平。

3.5.3 普及和推广实用技术 强化科技支撑,依托业务部门、协会组织提供技术咨询、指导服务,大力推广先进实用技术,及时解决畜牧科学饲养中的技术问题,重点推广动物疫病综合防控、饲料高优养殖、绿色无公害养殖、畜禽品种改良、畜禽科学养殖等技术,促进养殖效益提高。

3.6 发展合作组织,增强畜产品竞争力 畜牧产业化经营,是优化畜牧和农村经济结构、提高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之一。近年来,宁化县在生猪、肉牛、獭兔等畜牧产业相继成立协会或经济合作组织,发展以合作组织为代表的产业化经营方式,通过合作组织把分散养殖、经营的农户组织起来,发挥技术培训、技术推广、信息服务、集中销售的作用,促进畜牧产业结构优化。农民合作组织经营模式,是新时期提高畜牧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帮助农民抵御风险、增加农民收入、优化畜牧产业结构的新载体,在发展畜牧产业中具有十分重要作用。农村畜牧业养殖要突破分散经营的局面,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在家庭养殖和经营的基础上,通过市场经济,促进经济合作组织、专业协会、股份公司的发展状大,实现畜牧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的畜牧产业经营模式,积极引导农村发展与参与经济合作组织的管理,促进畜牧产业健康发展和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4 结语

大力发展畜牧业,要立足于市场需求和农民积极性,依靠科技力量和政府的宏观调控,增强抵御市场风险机制,提高产业化经营水平,才能适应发展的需要,才能促进畜牧业持续和谐发展。

猜你喜欢
獭兔肉牛畜牧业
冬季肉牛咋喂精料
秋季饲养獭兔要五抓
冬春如何提高肉牛采食量
映像畜牧业
肉牛口炎咋防治
畜牧业也要打好“翻身仗”
映像畜牧业
映像畜牧业
獭兔外生殖器炎症的诊断与治疗
獭兔养殖关键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