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酒消寒食 解愁悦清明

2012-04-26 09:03
生活文摘·养生版 2012年4期
关键词:冷食小酌杨柳风

所谓无花无酒不清明,倘无杨柳风中的花间小酌,岂不辜负了这生生不息中的良辰美景、快哉心境?

霜雪方去,柳燕新来,倏忽已是清明。“清明”这一节气,大约是在冬至后的第106天,此时数九寒冬已然过去,“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得名“清明”。

清明节是国人最看重的节日之一,甚至离家千里,都要返乡上坟。一家人于此时再度团聚,寒食、扫墓、踏青,是非常重要的宗族或家庭活动。明《帝京景物略》载:“三月清明日,男女扫墓……拜者、酹者、哭者、为墓除草添土者……哭罢不辞也,趋某树,择园圃,列坐尽醉,有歌者,哭笑无端,哀往而乐回也。”可见清明不仅要怀哀思故,更要郊游踏青、饮酒赏春,也难怪杜牧诗中那些乡愁百结“欲断魂”的“路上行人”,要“借问酒家何处有”了。

清明饮酒,其来有自。清明前一日,为绵延两千余年的民间第一祭日——寒食节。“子推言避世,山火遂焚身。四海同寒食,千秋为一人”,寒食节为纪念追求政治清明的介子推而设,当日不能生火做饭,要吃冷食,因此适量饮酒,在春寒料峭之际,温通行散,可以避免冷食伤伐脾胃阳气。上坟扫墓,感怀斯人已去、天人永隔,不免悲伤难抑,酒又能疏达气机,消解愁绪。而祭后的踏青,是收拾了沉痛的过去,换上了春日清新勃发的心境,重新面对崭新的生活,此时绿草成茵,繁花遍野,孩童在四周追闹嬉笑,醺然微醉于暖阳和风之中,不仅是人生一大乐事,也是暗含了中医春季养生的要诣。

由于正值冬去春到、季节交替的时节,清明便成为中医养生最重要的节气之一,此时天地万物的气机活动,由“水冰地坼”的闭藏转为“万物以荣”的升发,我们人体的活动,就要顺应这天地之气的变化,在春季注重生机的疏达条畅。须知养生的肯綮,就在“顺应”二字——顺应天时、顺应自然、顺应人文、顺应身体的需要,以及顺应自己内心的变化。民间千百年演化出来的寒食、扫墓、踏青、饮酒等习俗,大多契合了春季养生的要妙。

春季的膳食,与冬季有很大的不同,不论“五辛盘”还是春卷、青团,都是以植物嫩芽取食,轻清上行,强调顺应天地阳气的升发,这与冬季以动物性食物强调沉降滋补有明显不同;从烹调方式上看,也较少油焖炖煮,多用凉拌或其他快熟之法,以保全春升之气。此时饮酒也不再是为了祛寒求暖,更多是为了畅快情怀,也体现了中医春季养肝疏泄之法,因此酒的选择,应以温行不烈的黄酒为宜,若用元明之后的烧酒(即现在的白酒),则只宜浅啜,否则升散太过,伤戮生气,不能养肝反而害肝。至于清明的扫墓、踏青、荡秋千、放风筝、插柳戴柳,都是温和的户外活动,也是以舒发的特点,衔接冬日的闭藏与夏日的蕃秀成长,关键是人的心理活动,也就是中医讲的情志,便在草长莺飞中舒展开来,重拾了对人生人世的美好期望。

所以我理解的清明,不仅是凝重的伤逝,更是明媚的遐思与希望。一家人,轻车快马,荷食担酒,于墓前告白了对逝者的思念,便收捡了哀愁,欣欣然地奔入花海柳烟,奔向清新明快的新世界。

所谓无花无酒不清明,倘无杨柳风中的花间小酌,岂不辜负了这生生不息中的良辰美景、快哉心境?来来来,劝君驻马饮一杯,不负清明好时光!

猜你喜欢
冷食小酌杨柳风
闲品小酌
冬季适当吃冷食
夏季消暑别忘护肠胃
暮春喜雨后挚友小酌
夜品高陶九品赠侄
秋夜小酌
春天来了,你发现了吗?
拟人还是比喻?
从《杨柳风》谈语域对等理论在儿童文学作品翻译中的应用
英汉文学作品中词类感叹标记对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