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的思想教育

2012-04-27 02:18王勤刘顺太
学园 2012年7期
关键词:内容教材课文

王勤 刘顺太

教书育人,是教师最基本的职责。教师在履行自己的职责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语文教师更是责任重大。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特点是思想教育和语言文字训练的辩证统一。进行思想教育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语文教学的基本内容是教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语言是交流思想的工具,语文教材是由具有一定内容的一篇篇课文组成的。在语文教学中既要进行语文基本训练,又要进行思想教育。我近几年一直从事小学语文教学,深切体会到在渗透思想品德的过程中,不能进行空洞的政治说教或牵强附会,而是要在教学过程中,水到渠成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

一 在语文训练中渗透思想教育

语文教学要寓思想教育于语言文字训练之中,我个人认为,语文学科最突出的特点是思想性与工具性的统一、思想教育与语文训练的统一。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进行思想教育必须把思想教育与语文训练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语文训练必须渗透思想教育,思想教育必须通过语文基本功训练去进行。语文基本功的训练,不可能脱离文章的内容去孤立地研究它的语言形式,因为语言形式是不能脱离思想内容而孤立存在的,任何语言形式都是为表现思想内容服务的。阅读一篇文章,接受的不仅是语言外在的形式,同时也必须接受它的内部因素——思想、观点、感情。所以,学生学习语文的过程,绝不是一个单纯的学习语言文字的过程,同时也是一次受到感染、陶冶的过程。读了《卖火柴的小女孩》,能不对那个可怜的小女孩寄予深切的同情并从而对造成小女孩不幸遭遇的那种社会制度产生强烈的仇恨吗?那么,怎样在语文训练中渗透思想教育呢?从语言形式入手,就是从文章的字、词、句、段篇入手。以四年级下册《尊严》一文为例,这篇课文的思想内容是,石油大王哈默年轻时,以自己的言行维护了个人尊严,赢得了别人的尊重,从而改变了自己命运的故事。怎样引导学生理解这一点呢?首先,要让学生认真地读课文,然后抓住文章的字、词、句体会文章的思想内容。“这是一个寒冷的冬天,南加州沃尔逊小镇上来了一群逃难的人,他们面呈菜色,疲惫不堪。”

“只有一个人例外,这是一个脸色苍白、骨瘦如柴的年轻人。”“寒冷”指很冷的冬天,“面呈菜色”显然饿了很久了,“疲惫不堪”又是指很累很累。但是,年轻人却依然说:“先生,那我不能吃您的东西,我不能不劳动,就得到这些食物!”又饿又累的年轻人坚持用自己的劳动去换属于自己的食物,这说明当时的情况很是困苦难过。而在这样的条件下,年轻人仍坚持用自己的劳动换取食物来维护自己的尊严。就这样抓住文章的字、词、句,就不难理解文章的内容,人要有精神,要自爱、自强、自尊。

二 根据文章固有的内容进行思想教育

现行的语文教材中的思想教育内容是丰富多彩的,有助于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和伟大的民族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培养学生的生活情趣,提高学生识别真假、美丑的能力。在讲授某一具体课文时,要进行哪一方面的思想教育,要有这篇课文的内容来决定。如四年级上册的《长城》一课,文笔精彩,词汇优美,是教育孩子们热爱祖国、热爱长城的极好范文。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重点句,感悟长城的巍峨壮观,认识到它凝聚着我们祖先的血汗和智慧,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与象征,激发学生对中国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坚强意志、民族精神的敬佩和赞叹,培养学生的顽强意志。

二年级下册《雷锋叔叔,你在哪里》一文,通过对课文内容的分析和理解,使学生受到向雷锋同志学习的教育,课文中字里行间都流露出作者对雷锋精神的呼唤,对人类善念的呼唤,从而激发学生的奉献爱心、乐于助人的情感。每篇课文教学目的中思想教育内容要和文章所体现的思想内容一致。所以,语文教学中,不能生搬硬套或空洞地说教,还应该注意用含蓄的方法对人的心理状态和行为产生迅速的影响,帮助小学生理解文章的深刻含义,体会作品表达的思想感情,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效果。

三 在语文教学中进行思想教育

要恰如其分地引导学生联系实际。从实际出发,是语文教学中思想教育的基本原则。所谓的实际,一个是教材的实际,一个是学生的实际。从教材的实际出发,就是要“准确的理解教材,把握教材的思想内容”。从学生实际出发,就是要“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使思想教育切实有效。如新课标人教版第三册的课文《泉水》一文,反映的是泉水一路欢歌,一路走来,一路奉献,一路乐于助人,它告诉山里的姐姐泉水有很多很多,它让火红杜鹃花照镜子,它让果园里的果树大口大口地喝水,结出又大又红的果子,它为尽情歌唱的画眉鸟伴奏,泉水给人们带来了幸福生活。我在授课时分三步:首先,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引导学生第一次寻找“自己的生活经验与文本内涵”的挈合点,联系实际学生们展开热烈的讨论,纷纷说出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怎样帮助他人的,怎样地为身边的人去奉献。然后,研读课文,领悟课文的内涵,引导学生披文入情,深切领会泉水在奉献时的自豪感,使学生领悟到奉献的幸福。最后,通过学生合作学习,品读课文,理解“来吧,来吧!我的泉水很多很多,山上有一座天然水塔。”“照吧,照吧!我的水很清很清,像一面明亮的大镜子”“喝吧,喝吧!我的水很甜很甜,喝饱了,你们能结出更大更甜的果子。”“唱吧,唱吧!我的琴声很美很美,正好为你清脆的歌声伴奏。”把泉水的奉献、助人的品质嵌入学生们的灵魂,启迪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脚踏实地、实实在在奉献。教学实践证明,恰当地、自觉地联系实际,是优秀语文教师教学的主要特征之一。

思想性是语文这门学科固有的属性,是一种客观存在。正由于这样,在语文教学中进行思想教育要贯穿教材分析、教学过程的安排和教学各个环节。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任何一种教育现象,孩子们在其中越少感觉到教育的意图,它的教育效果就越大。在平时的课堂上,教师一张笑脸,一次表示赞许的表情示意,一个充满鼓励的眼神,都能鼓励学生潜心读书,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所以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的思想教育不能光靠教师的灌输和说教,而是要循循善诱,在教学时善于抓住最佳时机,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

在教学中灵活、充分发挥语文知识的思想教育功能,就要求教师提高自身的思想素质和教学艺术,在教学中如春风化雨露,润物细无声,从而取得高水平、高效率的思想教育效果。

〔责任编辑:李继孔〕

猜你喜欢
内容教材课文
教材精读
端午节的来历
背课文
源于教材,高于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