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彩写生教学中对色彩归纳的解读与研究

2012-05-03 09:57河南农业大学林学院艺术系郑州450002
名作欣赏 2012年29期
关键词:物象艺术设计装饰

⊙王 娜[河南农业大学林学院艺术系, 郑州 450002]

作 者:王娜,北京理工大学艺术设计学院硕士,河南农业大学艺术设计系讲师,主要从事图案设计及装饰艺术的研究。

色彩归纳不是一个新词,它是指绘画造型,特别是装饰造型中的一种表现方法。归纳二字并非指表现手段上的理顺、提炼、简化,而是一种宽泛的造型方法和造型理念,包容或涵盖了装饰造型的诸多内涵。在课程的分类上,色彩归纳写生仍属于色彩写生基础课的范畴,但又不同于常规性的色彩写生,它是对写实绘画的延伸或转化。其造型原则是不停留在对客观自然形态的再现性的“实对”,而是突破自然形态的束缚,着重于主管的“悟对”方面。

在色彩写生的教学中,色彩归纳力求对色彩写生造型多样性方面的探索和实践,以建立绘画与设计之间的联系。主要表现以下两个方面:

其一,作为一种绘画基础和装饰造型的写生训练,色彩归纳融合了打基础和培养创造思维两方面。这在过去,写生造型课和创作设计课是明确分开的,打基础与创作仿佛是教学中难以调和的一对矛盾。上基础课时,教师想方设法让学生养成打基础的心态;上创作课时又煞费苦心让培养学生搞创作,做设计的心态。然而,很难想象艺术的基础课能把“创造”分离出来而单独进行,或者说“基础训练”能为艺术创作和艺术设计创造过程中所需的基础事先打好,然后固定不变的直接受用。在色彩归纳的写生中,由于在目的、要求、课题和方法上,注入了设计或创作的内涵,基础和创造无法被分离开,而创造、创意本身也是一种打基础。在造型上,决定了“它不是对刺激物的被动复制”,“而是一种积极的理性活动(阿恩海姆语)”。不是简单、被动的描绘和再现,而是一种发现和创造的行为。归纳写生是以客观对象为观照物,到装饰造型到抽象形态的转化、演变的方法和规律。因而倡导个性、想象力和创新精神。同常规的色彩写生来比较,虽然同是描绘对象,其意义不仅仅在于启发学生如何表现、再现对象,而是以认识对象为途径,以协调专业为目的,来拓宽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主动积极的研究和探索造型的多种可能性。

其二,色彩归纳作为一种研究装饰造型的途径,具有其新的指向。在过去,装饰色彩造型的学习方法,一般是通过脱离写生过程的临摹或通过运用色彩美学原理和形式构成法则以理性化的色彩训练来进行。这些训练方式不涉及写生所必需的行为过程和思维方式,缺乏感性材料及其所引发的冲动。描摹的心理常因被动而表现出创造和想象的主动性不足。有些装饰色彩造型训练虽采取了归纳写生的方法,但大多只停留在只作为单纯的收集材料和形象,为以后的创作和设计提供素材的阶段。还不能通过较完整的途径去认识装饰色彩造型的更广阔、更深层的内涵,去把握在构图、构形、构色以及形式构成、表现手段等诸多方法。色彩归纳写生是一种面对客观物象的写生行为,其本身是一种复杂的心理活动过程。一方面,它注重形象思维中的感性材料及其所引发的某种激情和冲动,常常凭借某种情绪来引发创造思维的驰骋和深化。同时,又强调理性的深刻把握,强化主观感受,重视画面构成的完整性和形式美感。因而这种方式便于学生从多方位、多元化的视角来认识造型的丰富性。

归纳色彩写生教学应根据不同艺术设计专业的特点,在教学内容和方法上各有不同或侧重。在表现方法上,应掌握重点,了解一般,要求学生掌握一些归纳的方法:

一、写实性归纳

图1

图2

写实性归纳也叫明暗归纳,是相对于写实性绘画写生而言的。它是介于具象性绘画和平面装饰绘画之间的过渡形式。这一阶段要求对纷乱无章的物象进行秩序化、条理化的处理。与明暗素描、写实色彩写生方法相似,要领是对物象丰富的明暗变化采用减法进行归纳。办法是参照物象在光照下产生的受光部、背光部、受光面、侧光面、背光面、五大调子的明暗变化规律,根据需要选择一项进行明暗归纳,再结合物象形态、色彩、空间的归纳、提炼和程式化地处理。我们知道,一般的写实性色彩是以反映自然的光色现象为主旨的,它是光源色、固有色和环境色的真实记录,带有较强的客观性。写实性归纳是在不违反光色关系的前提下,对物象的明暗和色彩关系加以概括、提炼,在形式上遵循客观原形的基本形态,对复杂细微的色彩关系,明暗关系做一减法,使画面具有很强的立体感和装饰性(如图1、图2)。这种表现形式的画面效果,既有一定的光感、立体感和空间感,又富有一定的装饰意味,对于具有一定写实造型基础的学生,较为容易理解和掌握。

二、平面性归纳

平面性归纳写生是将客观物象排除光的干扰,不求光影的变化。同时弱化透视空间,把复杂的立体形态做平面化处理,从形态构造、体面转折着手,抓住物体轮廓线并分出大的结构转折面,注意物体固有色及其明度形成的整体对比关系,进行构形、构色、构明度及程式化的处理。将层次丰富的色彩做整色提炼。因此,同写实性归纳比较起来,更涉及到了在构图、构形和构色等方面全新的构成方法。平面性归纳可以分为两部分:其一是相对写实的平面归纳写生(如图3);其二是变形、变色的平面性归纳(如图4)。前者在对画面和形象求以平面化时,要求构图仍可依照物象存在的空间状态,形体不做过多的变形,色彩也不做过多的变色,给人一种较为写实的平面化效果;而后者要求在构图、构形和构色上,根据作者的主观想法和画面要求,采取移位、游动的观察方法,减少透视造成的物体与物体之间的重叠、遮挡,建立灵活自由的位置经营关系;形体处理采取夸张、变形的手法,改变客观形象的自然状态,使之平面化;构色设置可强化主观色彩,并多采用平铺的手法。画面不求自然客观的完整,而强调认为秩序和形式构成的完整和新颖。这种表现形式的画面,最具平面装饰效果。

图3

图4

三、解构性归纳

在解构归纳写生中,“解构”即为“分解重构”之意。表面上看是一种非常理性化的构成方式,但实质上是一种全新的写生方法。这种归纳不是一般性质的再现、模仿、复制,也不是一般概念的写生变化,而是透过对象的表层,深入其内部寻求本质的存在方式。因而,不仅要打破以自然形态为基准的平面化造型和整形变化的手法,而且要着重于追求在变形基点上的主观“变异”(如图5)。其造型的关键体现在对客观形态的抽象方面。解构性色彩归纳是一种全新的写生方法,通过对物象的形体与色彩进行提炼、精选、打散分解出美的、有对象特征的元素,然后再对分解出的新元素运用重叠、移位、错落、倒置、错接等表现手法和均衡、重复、节奏、对比、调和等形式法则来自由的重新组合,使之发生异变,构成新的具有抽象意味的形式画面。在设色上主观色倾向更加突出,表现手法也更加自如,它可以减去丰富的色彩层次,改变物象原有不合适的色彩,根据画面需要调整或添加出一些新的主观色彩,这种变色的手法强调面对不同客观物象的不同感受,创造出多样化的色彩画面。

四、意向性归纳

意向性归纳的关键是主体首先要有意象。它是主体通过对客观对象的认知所产生的一种心理现象。意向性归纳更强调主题对客观对象的充分感受,描绘中强化主观意念,表达形式上更趋于情绪化、意境化、表现化,更强调人的内在情感的外在表现,是将客观对象的形态与自己的主观心意状态相融合而形成的具体形象(如图6)。意象归纳更多地融入了意念、情感、个性等内在的因素,因此在形式风格和表现手法上呈现多样化。在表现形式上有写意性归纳、表现性归纳、寓意性归纳和抽象性归纳;在表现手法上对物象加以概括、夸张、变形等,凭借点、线、面创造出独特新颖的艺术形象,色彩上追求奇艳、独特的色彩之美,通过色彩引发人的情感。因此,从学习和训练色彩归纳造型的视点上讲,这也是一种打破习惯性思维,强调探索性思维的一种方法。在训练中,重点强调学生个性化的主观意念,尊重主体的审美经验、感情、理想、意趣。通过自我感情和审美判断的酝酿,引发种种创作构想,在寻求独特的形式和表现方式中,使作品展现出新颖的风格样式。

图5

图6

五、设计性归纳

所谓设计性归纳写生是在写生描绘中,预先设定一种设计对象,然后依照这一对象的功能特征以及材料工艺等方面的要求,进行有针对性的写生造型训练。这种归纳训练可以使学生逐步了解绘画造型写生与艺术设计的相互关系,在绘画造型与艺术设计之间建立起一座桥梁。在写生训练中,设计性归纳写生可拟定某种工艺材料的要求和特征来作为写生造型的先决条件,然后再有针对性地对构图、形态、色彩、质感以及形式构成和风格特征等方面进行合乎其材料工艺特性的造型研究。这种手法是遵循生产条件而设置的,可以让学生了解装饰造型的预期用途、生产技术工艺等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我们可以用材料工艺性较强的陶画、漆画、织物壁挂、木刻等作为归纳写生所拟定的对象,并在表现形式上体现出这种工艺材料的依赖性、适合性或被限定性(如图7)。

图7

由此可以看出,色彩归纳在色彩写生的教学中使学生不仅是掌握描绘形态的表现能力,而且是使学生认识视觉造型和装饰表现手法与规律。这种写生方式赋予学生的感性引发和新的思维方式,这会促使他们用新的方式去观察、分析和表现自然。此外,由于融入了创作和设计的成分,使写生变得较难模仿,这无疑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和创造潜能的开发,是衔接艺术绘画和艺术设计之间的一条必要的纽带。

[1] 蒋正根.色彩归纳[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5.

[2] 罗鸿.色彩归纳创意设计[M].南宁:广西美术出版社,2008.

[3] 陆红阳.装饰色彩[M].南宁:广西美术出版社,2003.

猜你喜欢
物象艺术设计装饰
从物象走向图像——以《自行车写生》为例谈基于视觉语言养成的儿童写生策略
湖南师范大学作品
物象几何——新艺美固整木展厅
如何与物象相处
记叙文构思之“物象法”
DIY装饰沙漏
书封与现代艺术
DIY节日装饰家
河北师范大学艺术设计学院
百花园地中的装饰雕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