缬沙坦氢氯噻嗪片治疗阵发性心房纤颤的疗效观察

2012-05-05 08:56宋江山
实用老年医学 2012年4期
关键词:临床疗效

宋江山

缬沙坦氢氯噻嗪片治疗阵发性心房纤颤的疗效观察

宋江山

【摘要】目的 探讨缬沙坦氢氯噻嗪片治疗阵发性心房纤颤的临床疗效。 方法 将118例阵发性心房纤颤患者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59例给予常规药物胺碘酮进行治疗,治疗组59例则给予缬沙坦氢氯噻嗪片治疗,比较2组的疗效和安全性,随访1年。 结果 2组在治疗后3月的窦性心律维持率无显著性差异,治疗后6、12月治疗组的窦性心律维持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6月,2组患者的左心房内径无显著性差异,但治疗后12月,治疗组的左心房内径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 结论 缬沙坦氢氯噻嗪片治疗阵发性心房纤颤的临床疗效显著,其临床用药既有效又安全。

【关键词】阵发性心房纤颤;缬沙坦氢氯噻嗪;临床疗效

阵发性心房纤颤(简称房颤)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其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加或伴有器质性心脏病而升高,并且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和致死率。基础和临床研究表明[1],房颤患者存在明显心房电重构、结构重构和神经重构,这种重构可导致房颤不易被逆转。因此,临床上积极控制阵发性房颤的发作,是有效治疗阵发性房颤的主要措施之一。而药物治疗仍为目前临床上治疗房颤的最主要方法,由于临床上的治疗药物有很多,如何从中选择安全、有效的药物已成为治疗的关键。我院2007年1月至2010年1月应用缬沙坦氢氯噻嗪片治疗阵发性房颤59例,旨在进一步探讨该药物治疗房颤的疗效和安全性。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共观察2007年1月至2010年1月期间由我院门诊及住院收治的阵发性房颤患者118例,所有患者均经询问病史、体格检查、普通心电图、Holter及超声心动图进一步检查证实。入选标准:(1)有反复性的房颤发作,每年发作次数>5次,每次发作持续时间<48 h,并且至少有2次为心电图或动态心电图证实;(2)心功能(NYHA分级)Ⅰ~Ⅱ级。进一步排除以下疾病:(1)左心房内径≥55 mm者;(2)由急性心肌梗死、扩张型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及心力衰竭所引起的房颤;(3)由甲状腺功能亢进、电解质紊乱所引起的房颤;(4)心功能(NYHA分级)≥Ⅲ级;(5)无严重肝肾功能损害、预激综合征、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将全部病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59例,其中男33例,女26例,年龄39~78岁,平均(58.5±6.2)岁;病程1~5年,平均2.9年;心功能分级:Ⅰ级34例,Ⅱ级25例;伴发疾病:高血压25例,冠心病22例,心肌病7例,特发性房颤5例。对照组59例,其中男35例,女24例,年龄38~76岁,平均(57.8±5.9)岁;病程1~5年,平均2.9年;心功能分级:Ⅰ级37例,Ⅱ级22例;伴发疾病:高血压24例,冠心病23例,心肌病6例,特发性房颤6例。2组在性别、年龄、病程、伴发疾病、房颤发作时间、心功能分级等方面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均给予规范的胺碘酮(商品名可达龙,杭州赛诺菲圣德拉堡民生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治疗,即第1周0.2 g,3次/d,第2周0.2 g,2次/d,第3周以后为0.2 g,1次/d;治疗组患者则给予缬沙坦氢氯噻嗪片(商品名复欣,山东鲁南贝特制药有限公司生产)1粒,1次/d。本组所有患者每月门诊随访1次,随访时间为1年。2组治疗期间均禁用其他抗心律失常药物,服药期间患者如果出现头晕、心悸、胸闷等症状立即与医生联系,并进行血压测量、普通心电图、Holter等检查。

1.3 观察指标 治疗期间观察2组患者用药3周内患者的房颤转复情况,治疗前后心率、心律、血压的变化,每2周检查普通心电图1次,分别于用药后的第1、3、6、12月对其进行Holter检查,以观察心律失常的房颤发作情况。利用超声心动图观察治疗前后左心房内径的变化。同时观察2组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5.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治疗后窦性心率维持率比较 2组在治疗后3月的窦性心律维持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6、12月治疗组的窦性心律维持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2组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1)。

表1 2组治疗后窦性心率维持率比较(%)

2.2 2组治疗前后左心房内径比较 治疗后6月,2组患者的左心房内径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但治疗后12月,治疗组的左心房内径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3 不良反应 治疗组在治疗期间出现胃肠道不适1例,低血压1例,窦性心动过缓1例;对照组出现咳嗽2例,低血压2例,窦性心动过缓2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1例,Q-T间期延长1例。2组均未出现心功能不全加重情况,并且2组治疗前后血压、肝肾功能、电解质均无明显变化。

表2 2组治疗前后左心房内径比较(±s,mm)

表2 2组治疗前后左心房内径比较(±s,mm)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 治疗前 治疗后6月 治疗后12月治疗组(n=59)35.6±1.7 35.2±1.8 33.5±1.4*35.9±1.6 36.1±1.9 38.3±1.8对照组(n=59)

3 讨论

近年来,临床上房颤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其中40%表现为阵发性房颤。阵发性房颤反复发作后就发展为永久性房颤,有引起血栓栓塞的风险[2]。而房颤发生的病理基础为心脏的器质性病变尤其是纤维化病变,左心房扩大等,导致心脏各部分的不应期极不均衡以及在此基础上的交感神经活动增强,使得心房的自律性增加[3-4]。房颤不仅影响了患者生活质量,而且还会使患者发生心脑血管事件和心力衰竭的危险性明显增加。此外,它也可能会使心功能不正常的患者病情进一步恶化。因此,临床上对房颤患者进行治疗时,除了治疗原发病外,用于转复和预防复发的药物有很多种治疗方案,但疗效不甚满意。

缬沙坦氢氯噻嗪为缬沙坦与氢氯噻嗪的复方制剂。缬沙坦为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目前有学者认为ARB降低房颤发生及复发的有益作用主要与其改善并逆转心房电重构及结构重塑有关[5],即减少了心房在持续高频电激动后心肌有效不应期的持续缩短,保持了正常的不应期频率的适应机制,避免或减轻了心房电重构的形成;同时,ARB可以显著降低心房结构重构的发生,其中以心房间质纤维化的抑制最为重要[6-7]。另外,缬沙坦通过多种途径阻止心房电重构和结构重构,进而缩小左心房内径[8-9]。而氢氯噻嗪为噻嗪类利尿剂,小剂量氢氯噻嗪与ARB联合使用可减轻心脏前负荷,降低心房压及血压,不影响尿酸代谢,不影响血钾和血糖代谢,有利于复律和预防房颤的复发[10]。

同时,ARB的轻度保钾作用又减少了氢氯噻嗪可能引起的低钾血症的发生,因此两者合用既加强了转复和预防房颤复发,又减少了药物的不良反应。另外,由于胺碘酮在治疗房颤时,患者易复发,治疗不彻底,而ARB可弥补此不足,能明显提高房颤的转复率。

本研究结果显示,2组在治疗后3月的窦性心律维持率无显著性差异,治疗后6、12月治疗组的窦性心律维持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这些表明缬沙坦氢氯噻嗪可以增加患者窦性心律维持率,从而抑制房颤的复发、减少永久性房颤的发生率。治疗后12月,治疗组的左心房内径明显小于对照组 (P<0.05),这些表明该药物还可抑制左心房扩大,具有防止心房结构重构的作用。同时在治疗期间治疗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这说明患者对缬沙坦氢氯噻嗪的依从性较好,安全性较高。总之,缬沙坦氢氯噻嗪片治疗阵发性心房纤颤的临床疗效显著,且不良反应较少,其临床用药既有效又安全。

[参考文献]

[1] 柯丹,许春萱,林亚洲,等.心房颤动患者心房纤维化分子基础的临床研究[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5,33(5):459-463.

[2] 杨健威,李玉冰,李海珍,等.心房颤动患者的危险因素分析[J].实用老年医学,2010,24(3):229-231.

[3] 诸宇.阵发性心房纤颤63例的临床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0,8(14):89.

[4] 傅坤发,胡健,任斌,等.倍他乐克对老年冠心病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P波离散度的影响[J].实用老年医学,2011,25(3):239-242.

[5] 周志宏,刘启明,陆士娟,等.胺碘酮联合缬沙坦治疗阵发性房颤疗效观察[J].山东医药,2008,48(37):96-97.

[6] 戚文航.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与心房颤动[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4,32(11):1042-1043.

[7] 陈彩云,史冬.缬沙坦、胺碘酮联合预防阵发性房颤63例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当代医药,2011,18(12):68-69.

[8] 刘新灿,苏便苓,毛峥嵘,等.缬沙坦联用胺碘酮治疗心房纤颤及对血管紧张素、醛固酮、C反应蛋白的影响[J].临床荟萃,2006,21(11):21-28.

[9] 王艳霞,刘微微,李波,等.醛固酮受体拮抗剂对阵发性房颤的作用[J].实用医学杂志,2011,27(14):2641-2643.

[10]胡大一,田新利.高血压治疗的策略与趋势——治疗指南与循证证据的启示[J].中国医刊,2007,9(42):2-3.

[中图分类号]R 541.71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3-9198.2012.04.021

收稿日期:(2011-08-01)

作者单位:453003河南省新乡市,新乡市第一人民医院心内科

Clinical observation of valsartan hydrochlorothiazide in the treatment of paroxysmal atrial fibrillation

SONGJiang-shan.Department of Cardiology,the First People’s Hospital of Xinxiang,Xinxiang 453003,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valsartan hydrochlorothiazide in the treatment of paroxysmal atrial fibrillation. Methods 118 patientswith paroxysmal atrial fibrillation were random 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The control group(59 cases)received conventional treatmentof amiodarone,and the treatmentgroup(59 cases)was given valsartan hydrochlorothiazide.The efficacy and safety of the two groupswere compared,and the follow-up timewas 1 year. Results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wo groups in the sinus rhythm maintenance rate after treatment for 3 months.While the sinus rhythm maintenance rate in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after treatment for 6 months and 12 months(P<0.05).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wo groups in the left atrium diameter after treatment for 6 months,while the leftatrium diameter in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after treatment for 12 months(P<0.05). Conclusions Valsartan hydrochlorothiazide is an effective drug with less side-effect for the treatment of paroxysmal atrial fibrillation.

【Key words】paroxysmal atrial fibrillation;valsartan hydrochlorothiazide;clinical effect

猜你喜欢
临床疗效
CRRT在重症胰腺炎中的应用及护理
核苷类药物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的效果研究
黄葵胶囊联合缬沙坦治疗糖尿病肾病临床疗效
探讨氯吡格雷预防冠心病介入治疗心血管的临床疗效
131碘治疗甲亢患者的后期随访效果分析
枸橼酸咖啡因治疗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临床分析
微创手术治疗胃溃疡42例临床分析
研究腹腔镜在早期卵巢癌分期手术中的临床应用
早期应用前列地尔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