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学数学和用数学的能力培养

2012-05-08 05:12耿亚飞
读写算·素质教育论坛 2012年27期
关键词:能力培养数学

耿亚飞

摘要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只是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景,引导学生开展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等活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愿望。教学中要多挖掘生活素材,寻找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有机联系的切入点,让数学内容生活化,提高学生学数学和用数学的能力。

关键词 数学;用数学;能力培养;数学新课标

一、让学生在有趣的情景中体验数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发展思维能力的巨大动力,是促进学生乐学的先决条件,如果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感兴趣,就会自觉的主动参与学习,集中注意力,积极思考,去发现去探索新的知识,从而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小学生好奇心强,喜欢新鲜事物,创设他们感兴趣的情景,要引导他们去观察、思考、操作、交流,从而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例如,在教学第一册教材(人教版)“0的认识”时,我先出示三幅表情各异的猴子图,然后编了一个“猴子吃桃”的故事,让学生观察,操作:第一幅,盘子中有2个桃,学生用2来表示,举数学卡片“2”;第二幅,盘子中1个桃,学生用1表示,举数学卡片“1”;第三幅,空盘子,教师问:“桃子都被猴子吃光了,盘子中什么也没有,我们可以用一个数来表示,你们知道这个数吗?”同学们踊跃抢答:“这个数是0”。教师启发:“你们还能用身边具体事务表示0吗?”有的学生马上领悟到什么,举起拳头说:“有一根手指也没有竖起来,这是我指頭的个数表示0”。有的说:“0不仅可以表示没有,还有其他的意义。我在天气预报上见过0,爸爸说0表示水结冰的温度”。还有的说:“我在尺子上见过0,妈妈说0表示新的起点。”“我在……”学生在教师创设情境中联系身边具体、有趣的事物思考问题,在宽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知识。

又如,在教学“时、分”的认识时,我首先引导学生观察时钟,认识分针,接着说明分针走一小格的时间就是一分钟,在通过分组活动,体验一分钟有多长:播放一分钟长的音乐背景,第一组做口算;第二组自由呼吸;第三组用笔写数字;第四组测脉搏。最后分组回报一分钟你所做的事情。这样学生通过听、写、测等活动,亲身体验一分的持续时间,有利于初步建立一分钟的时间观念。

二、引导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学习数学

俗话说:“手是脑的老师”,“眼过百遍不如手做一遍”。动手操作能丰富儿童的感性认识,建立清晰的表象,是理性认识的基础。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摆一摆、折一折、画一画、剪一剪、拼一拼等形式,做到动手、动脑、动口的有机结合,是学生在操作中分析和研究,让学生去探索和尝试,成为获取知识的探究者,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全身心参与,不仅智力因素参与,非智力因素也参与;不仅思维参与,其他感官也参与。由此培养了学生敢想、敢说、敢问、敢做、敢争论的精神,促使学生积极自主探究,逐步理解和掌握知识,发展能力。

如:在教学《三角形面积计算》这课时,课前让每个学生自己准备完全一样的钝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锐角三角形个一对及几个平行四边形进行摆一摆、拼一拼、移一移、剪一剪,看看能不能通过拼、摆、移、剪成以前学过的什么样的平面图?通过自己动手去寻找和推到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方法。有的同学用一对三角形拼成了平行四边形、长方形和正方形;有的用一个平行四边形剪成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也有的只用一个三角形通过割补方法,也能转化成长方形或正方形。老师引导学生观察,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与三角形的底和高有什么关系?通过观察、动手操作实验,发现平行四边形的底相当于三角形的底,平行四边形的高相当于三角形的高,推导出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这样,在教室的启发、引导下,学生自己通过一步步的探索,边操作、边观察、比较、讨论、总结,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以旧引新,发现规律,获取新知识。

三、培养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应用数学

数学离不开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知识源于生活而最终服务于生活。《数学课程标准》要求: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让学生更深刻的体会到学习数学的重要性。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第五册教材“有多远”之后,我让学生自己测量、算出:你家里到学校大约有多远,这是上学路上的数学问题。农村大部分学生离学校不远,每天是不行到学校来回走两次,但是他们却不知道家到学校之间的距离有多远,也很想知道这段路程。现在,课堂上学了测量知识——步测。能够通过自己亲自测量、算出家到学校有多远,学生个个兴趣盎然,他们马上找来尺子量出自己一步有多长,在数数从家到学校走了多少步。有个学生是这样测算的:第一次1989步,第二次1992步,第三次2001步,第四次1994步,然后求出平均数每步是50厘米,那么家到学校的距离就是1994×50=99700(厘米)=977(米)。其他学生也用不同的方法算出了从家到学校的距离。这样,通过学生自己测算,把课堂上学的知识与现实中的事物联系起来,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是学生深刻体会到数学应用的价值。

“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学数学和用数学的能力,应从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出发,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主动性,让他们做学习的真正主人。

猜你喜欢
能力培养数学
我们爱数学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