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语课堂合作学习能力培养点滴谈

2012-05-08 05:12吕杰
读写算·素质教育论坛 2012年27期
关键词: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学生

吕杰

摘要小组合作学习是目前普遍采用的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学习方式,也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所提倡的一种很有意义的学习方法。本篇通过对小组合作学习的一些基本认识,提出相应的适合学生的教学策略,从而使语文课堂教学更加生动,更加符合学生的需要,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

关键词小组合作学习;学生;教师

合作的意识和能力,是现代人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未来社会越来越注重个人能否与他人协作共事,能否有效地表达自己的见解,能否概括与吸收他人的意见等。小组合作学习是目前普遍采用的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教学理论与策略体系。从教学心理学情感理论来看,学生进行愉快和谐、富有成效的合作学习,自然会产生快乐有趣的情绪气氛。这种学习氛围一旦形成并保持下去,必会给学生带来高涨的学习热情,有利于知识技能的积累和智商的发展。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将会促进学生主体性的发展,培养学生探索创新的精神,同时又为培养能与人和谐共处通力合作的时代公民打下坚实的基础.根据小组合作学习的五方面教学策略,在小班内采取小组合作学习语文中,发现小组内学生参与热情很高,积极性强。小组合作教学给他们提供了自主参与表现的机会,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在操作中,我们注意时刻把握时机,在语文课堂的不同环节充分运用小组合作学习。

一、民主教学,为合作营造和谐的氛围

民主教学,即教师和学生就学生应该学什么、怎样学以及教师应该如何评价学生等问题,共同商讨,作出决定。这样,教师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使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体。

(1)建立和諧的师生关系、生生关系,让学生看到合作的希望。在教学中,以平等的态度热爱、信任、尊重每一位学生,能唤起学生对教师的信任,激发学习的兴趣及积极性。

(2)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突出学生在合作中的主体地位。在课堂上,师生间的地位应当是平等的,而且应努力使学生成为教学的主宰。教师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经纪人,为学生的学习做好筹划和管理工作。尊重学生学习主体性的教学具有勃勃的生机。

(3)允许学生“出格”,提倡学生对老师和学生说“不”,培养学生的批判精神。在现代社会中,注重外表也是对他人的尊重。做人,就要努力追求心灵美与外表美的统一。在这一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对如何为人处世又有了更深的认识。

二、角色互换,为合作提供有力的保障

语文教学中,要多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考虑他们的学习现状,设想他们所面临的学习问题。同时创造条件,让学生进入教师的角色,在角色的互换中实现师生的合作。

1.身体力行,学会从学生的角度设计教法

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要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教师就先做表情范读;要学生完成的练习,教师就事先做一做,明白其中的重点与难点,明确指导的门径;要学生完成的习作,教师就事先“下水”练笔,获得规律性的认识,给学生以“最有益的启发,最切用的经验。”这样教师才做到了教是为了学生的学服务的。

2.创造条件,促使学生与教师的角色换位

在教学中,适时设置让学生尝试当老师的环节,让学生替代老师去质疑问难、指导朗读、操作演示、设计板书、布置练习等,使学生感到既新鲜又富有挑战,能极大地发挥学生学习的兴趣及潜能。

三、学习新课阶段,营造小组自主学习的和谐氛围

这阶段,是激发学生动机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让班级内几个小组学生轻声自读或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做到眼到,口到,心到,找出自己不理解的词句,提出自己不理解的问题。 这时,教师一方面要提供充足的时间,让每个学生充分地读书,另一方面,要深入各组,及时了解个体差异的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对个别的学生给予指点。尤其是在解决重点,难点时,培养小组成员质疑问难的能力。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现代心理学表明,激发学生疑问能使大脑由抑制转达为兴奋,学生把知识的学习作为一种自我的需要。因此,要培养学生质疑释疑的能力。越是教学的重点,难点,越要通过小组讨论,根据重难点提出心中的疑问,在小组讨论中解决问题。

(1)读书找疑点,乐于探索。“学贵有疑,小疑时小进,大疑时大进。”这个疑是学生知识的断层,能力的缺陷和思维的空白,不是老师提醒,而是学生主动探索发现的。从个体的需要为出发点,与被动的接受相比,学生更乐于做这样的探索。

(2)互相质疑,合作筛选。这是学生把自己的疑难问题在小组中提出来,将个体的转入集体学习的环节。此时各小组在组长的带领及老师的点拔下将五花八门的问题进行筛选,得出有讨化价值的问题。

四、某一问题可能有多种答案或者留有空白时,引导学生讨论

有些课文往往在精彩处戛然而止,设下悬念,这就是我们所说的“留白”,这是训练学生想象力的好时机,我们就在这时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在想象的天地里自由驰骋。如《穷人》一课,最后一句是:“桑娜拉开了帐子。”丈夫会有什么表现呢?他们今后的生活会怎样呢?这一问题很快打开学生的思路,对桑娜一家今后的生活进行补白,有的认为他们可能生活得更艰辛了,有的想象渔夫可能在一次捕捞时发了大财,从此他们过上了幸福的生活。有的认为桑娜夫妇为了养活西蒙的孩子,忍痛割爱地把自己的孩子卖掉了……教师要舍得花时间让学生深入讨论,为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提供空间。

五、学生容易出现认识或理解偏差的地方,可以引导小组讨论

小学生认识事物的能力是十分有限的,他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往往带有片面性。在实践中,我们就根据反馈信息准确地捕捉学生认识上的模糊点,设问引导,引发讨论,使他们走出误区。

小组合作学习赋予了学生相当充分的自由和相当宽松的气氛,为学生求异思维、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锻炼和提高机会,为学生个性得到充分的健康的全面的最优发展提供了保障。从教学心理学情感理论来看,学生进行愉快和谐、富有成效地合作学习, 自然会产生快乐有趣的情绪气氛。这种学习气氛一旦保持下去,必会给学生带来高涨的学习热情,推动他们孜孜不倦、锲而不舍的努力,有利于知识技能的积累和发展。

猜你喜欢
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学生
最美教师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学生写话
刍议初中地理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策略
圆我教师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