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曲康唑治疗甲真菌病35例临床分析

2012-05-17 01:21
中国卫生产业 2012年13期
关键词:真菌病伊曲康唑氟康唑

黎 明

华容县人民医院皮肤性病科,湖南 岳阳 414200

甲真菌病是由皮肤癣菌、酵母菌和非皮肤癣菌的丝状真菌引起的皮肤科常见病和多发病,其发病率约为2%~5%[1]。严重地妨碍了患者手指的精细操作,影响美观,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2]。2008年1月~2011年12月,我院采用伊曲康唑治疗甲真菌病患者35例,获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共70例,男46例,女24例,年龄18~74岁,平均43岁,病程6个月~13年,平均3.5年;其中全甲破坏型43例(61.43%)、远端侧位型27例(38.57%);受累指甲272个,趾甲94个;所有患者均结合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查确诊为甲真菌病。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2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观察组采用伊曲康唑治疗:200mg/次,2次/d,早、晚饭后立即口服,连续7d,停药3周为1个疗程,指甲真菌病服2个疗程,趾甲真菌病服3个疗程;对照组采用氟康唑治疗:150mg/次,每周1次,连续治疗16周。

1.3 疗效判定标准[3]

痊愈:临床症状完全消失,甲板光滑平洁、恢复到正常状态;显效:症状大部分消失,病甲消退程度>70%;有效:症状部分消失,病甲消退程度>25%但<70%;无效:临床症状无明显变化,病甲消退程度<25%。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PEMS 3.1统计软件,百分率的比较采用精确概率法和卡方检验。

2 结果

2.1 2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总有效率94.28%,对照组总有效率91.42%,2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χ2=0.0000,P>0.05),见表 1。

表2 2组患者近期疗效情况的比较[n(%)]

2.2 2组不良反应比较

治疗过程中,观察组发生不良反应2例(5.72%),对照组发生不良反应4例(11.43%),2组不良反应比较,无显著性差异(χ2=0.1823,P>0.05)。

3 讨论

甲真菌病俗称灰指甲,是由皮肤癣菌以及各类念珠菌、青霉菌、曲霉菌引起的甲板或甲下组织感染[4],主要由手足癣直接传染引起。致病菌通过破坏甲皮质而引起甲床下角质增生增厚,致使其色素由甲床远端开始逐渐改变,并逐步向近端蔓延而呈现带状。从而导致甲板肥厚浑浊、表面凹凸不平并逐渐萎缩、变色、脱落。

氟康唑是氟代三唑类的抗真菌药物,其作用机制主要是通过诱导细胞色素P450失去酶活性,导致真菌细胞膜的主要成分合成受阻,同时还通过抑制过氧化酶和色素氧化酶,引起真菌内过氧化物蓄积,导致真菌死亡。此外氟康唑还具有水溶性好,口服吸收完全,生物利用度较高,蛋白结合率低,半衰期长等优点[5]。伊曲康唑属于一种合成的广谱新型三唑类抗真菌药物,通过抑制真菌细胞色素P450的羊毛甾醇-14-α脱甲基酶的活性,导致真菌细胞膜变形而起到抑菌作用。同时伊曲康唑在皮肤内主要通过皮脂输送,皮肤内的浓度显著高于血浆内的浓度,从而有利于对指(趾)甲真菌感染的治疗,且不良反应轻微。

本研究中,两组患者均获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且不良反应轻微,但组间总有效率及不良反应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结果说明伊曲康唑和氟康唑治疗甲真菌病均能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1]廖芳堂.伊曲康唑治疗指(趾)甲真菌病96例[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19(16)∶2017.

[2]张立斌.氟康唑与伊曲康唑治疗甲真菌病疗效比较[J].中国医药导报,2010,7(1)∶72.

[3]周勇.特比萘芬与伊曲康唑治疗甲真菌病的比较研究[J].中国当代医药,2009,16(17)∶9.

[4]王泽芳.伊曲康唑治疗甲真菌病临床观察[J].中国当代医药,2009,16(14)∶68.

[5]黄伟.特比萘芬、伊曲康唑和氟康唑治疗甲真菌病疗效和安全性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4(5)∶154.

[6]佟盼琢,田珂,康美玉,等.甲真菌病患者生活质量及口服伊曲康唑间歇冲击疗法对其的影响[J].中国真菌学杂志,2009,4(4)∶221.

猜你喜欢
真菌病伊曲康唑氟康唑
HPLC法测定福司氟康唑含量及有关物质
氟康唑联合克霉唑栓治疗念珠菌性阴道炎的临床疗效分析
97例恶性血液病合并侵袭性真菌病临床分析
乳酸菌阴道胶囊联合氟康唑对阴道炎患者阴道分泌物IL-6、TNF-α、IL-8的影响
伊曲康唑的特性鉴定
流化床包衣工艺在伊曲康唑速释微丸制备中的应用
临床药师参与治疗1例马尔尼菲青霉菌肺部感染
甲真菌病激光治疗新进展
氟康唑注射液局部应用治疗耳鼻咽喉真菌病的效果观察
伊曲康唑与氟康唑治疗马拉色菌毛囊炎的疗效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