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非司酮在子宫切口瘢痕妊娠(CSP)治疗中的独立效果

2012-05-17 01:21汤晓逊
中国卫生产业 2012年12期
关键词:司酮瘢痕切口

汤晓逊

四川省内江市市中区妇幼保健院,四川 内江 641000

妇产科中异位妊娠患者较为常见,而子宫切口瘢痕妊娠相对少见,临床上将该病型简称为CSP,其症状表现及诊断依据为剖宫产中选择的切口瘢痕处恰好为妊娠部位,妊娠囊位置异常且四周包围完全,外围结构为纤维组织以及子宫肌层[1]。资料统计,CSP近几年的发生比例为0.45‰~0.82‰[2]。CSP常用的治疗药物为氨甲喋呤,该药物不但可能远期致畸[2],影响胎儿,还很可能致癌[2]。早期终止妊娠的常用药之一米非司酮的效果较好,应用广泛,无严重的毒副作用。因此,本文将分析临床治疗时独立应用米非司酮的效果,以探讨是否可将其作为氨甲喋呤的替代用药。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整理2008年12月~2011年12月间CSP患者资料,从中选取临床治疗中独立应用米非司酮的病例10例,患者就诊原因为伴有不规则阴道流血现象,均龄28.6岁(21~40岁),治疗时的孕龄周期为5~9周,实施剖宫产与此时妊娠的间距范围为7~153个月。HCG检测含量统计范围为1026~118134 U/L。超声检查中仅3例可明显观察到胎心搏动。

1.2 方法

针对超声检查中未观察到胎心搏动及孕龄周期为5周、氨甲蝶呤化疗未使HCG检测含量显著减小以及负压吸引术未使HCG检测含量减小、有残留妊娠组织患者应用米非司酮。口服剂量均为0.15g,3次/d。统计其用药前后的检测的HCG含量,以探讨其独立药效。

1.3 数据统计

统计HCG检测含量减小比例,并卡方检验不同应用方法间的差异性,α=0.05。

2 结果

HCG检测含量减小的病例有6例,占比60%,不同应用方法间存在差异性(P<0.05),卡方值为 3.16,具体如表1。

表1 HCG检测含量减小情况(%)

3 讨论

3.1 药物治疗的优势探讨

为了能够使CSP患者在治疗后仍然存在生育能力,临床一般会选择应用药物治疗,因此该方法是治疗的主要手段。该病症可见妊娠囊位置异常,恰好处于子宫切口瘢痕位置,与膀胱间距小,且血流量大,极可能存在切口器官粘连现象[3]。所以若选择手术方式如负压吸引、强行分离、刮宫等则有引发大出血的危险[2],同时可造成子宫破裂,相对来说药物治疗更安全。

3.2 米非司酮的应用分析

CSP常用的治疗药物为氨甲喋呤,临床使用中可作为术后辅助用药也可独立使用。该药物属于抗代谢药,不但可能远期致畸,影响胎儿,还很可能致癌,潜在危险性较高。因此,学者专家们都试图寻找其替代用药。早期终止妊娠的常用药之一米非司酮的效果较好,无严重的毒副作用,国内外研究证实该药可与氨甲蝶呤等配伍使用[2,3],在CSP的治疗中可获得较好效果。虽然有不少实验研究表明米非司酮应用于早期终止妊娠效果显著[4],但目前还没有关于该药在独立应用效果方面的报道。本文独立应用米非司酮后HCG检测含量减小的病例有1例,占比33.3%,表明在临床治疗超声检查中未观察到胎心搏动及孕龄周期为5周的患者时,可选择独立应用米非司酮,不过还应进行大样本试验证实。

[1]王英芬.剖宫产子宫瘢痕妊娠12例诊治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09,21(24):3485.

[2]葛小琴.米非司酮米索前列醇配伍氨甲喋呤子宫切口瘢痕妊娠引产的疗效观察[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8,18(3):219-221.

[3]李玉华.CSP的临床治疗探讨[J].中国妇幼保健,2009,21(24):37.

[4]韩彭伟.500例米非司酮独立治疗中孕引产效果分析[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8,21(5):263-265.

猜你喜欢
司酮瘢痕切口
手指瘢痕挛缩治疗的再认识
中药联合米非司酮及甲氨蝶呤治疗异位妊娠的护理干预
手术联合CO2点阵激光、硅胶瘢痕贴治疗增生性瘢痕的疗效观察
当子宫瘢痕遇上妊娠
立法小切口破解停车大难题
“小切口”立法:地方人大立法新风向
当子宫瘢痕遇上妊娠
米非司酮在妇产科的临床应用分析
自制小切口拉钩在腹腔镜手术戳孔切口缝合中的应用
小切口和标准后胸切口开胸治疗食道癌随机对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