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代人的电力情缘

2012-05-21 09:38王洪涛
河南电力 2012年10期
关键词:平武平顶山铁塔

/_王洪涛

历史总是耐人寻味,命运更像是注定了一样。

500千伏平武(河南平顶山——湖北武昌)输变电工程——中国第一条超高压输电线路,一个开启中国超高压电网元年的标志性工程;我的父亲,一个出生于上世纪50年代初,从深山坳里走出的农村娃儿。31年前,因了命运的交错,两者竟走到了一起,也就有了父亲那段颇引以为自豪的历史和难忘的回忆。

1951年初夏的一个夜晚,伴着油灯,当祖父抱着刚刚出生的父亲抚慰端详的时候,他无论如何都不会想到自己的孩子能够走出大山,成为一名光荣的电力工人。当然,他更不知道此时此刻外面世界所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直到19年后,从县城来了几名干部模样的人到村里组织招工,追着撵着告诉祖父说你的孩子够格,让他跟我们走吧,祖父却还是一脸的怀疑,问人家招工到底是干啥的。费了半天工夫,祖父才终于明白招工就是去外面干活。心想,也好,反正家里还有四个孩子呢。糊里糊涂中,祖父做出的这个决定,却真真切切地改变了父亲的命运,有了之后与“平武工程”的邂逅。

1981年,刚过完春节。作为当时平顶山市电业局线路工区的一名年轻职工,父亲还沉浸在十足的年味儿之中。然而,班长的一次谈话,却让父亲顿时紧张起来,再也没有了过节时的心情。谈话内容,父亲现在依然记忆犹新:“我国第一条超高压输变电工程——500千伏平武输变电工程平顶山段即将开始全面施工,局里要成立500千伏生产准备组,工区决定派你作为工程质检员参与工程建设。明天就到局里报到,提前要学的东西很多,要做好吃大苦的准备!”自己要参加500千伏输电线路的建设,而且还是国内第一条,自己能行吗?对于那时刚刚到电业局参加工作不久的父亲来说,别说不知道500千伏线路是个啥模样了,就连见过的220千伏输电线路也是屈指可数,实在可以想象父亲当时内心的忐忑。然而,父亲却告诉我,果断接下任务的那一刻他没有一点犹豫,相反却极是兴奋和骄傲。他说,反正自己年轻,不会的可以学,吃苦就更不怕了。之后的事实证明,父亲这样想,也正是这样做的。

这注定是一场气势恢宏的大决战,一部可以载入河南电力发展史册的协奏曲。在全长41.76公里500千伏平武输变电工程平顶山段战线上,来自河南、湖北、吉林等四家优秀电建队伍,500余人齐聚中原腹地,投入紧张战斗。

那时,父亲每月的工资是37块5毛钱。“平武工程”平顶山段施工之初,正是寒冷的季节,父亲作为工程质检员要天天盯在工地上,和施工队员们一起从早上到晚上一待就是一天。现场实在冷得没办法,父亲才狠狠心咬咬牙去百货商店花了4块5毛钱买了一套新棉衣。中午吃的饭是从驻地带的两个馒头和一壶水。冰天雪地里,等到吃饭的时候,馒头和水早已变得冰凉冰凉的。由于施工现场离驻地太远,所带的一壶水喝完了也就没有了,人只有强撑着。父亲和另外两名同事负责的是工程平顶山段南半部分,驻地在叶县县城的一个小招待所内。从1981年3月到11月,他们在招待所一住就是8个月,期间甚至两个月都不曾回过一次家。招待所的条件极其简陋,只有一床薄薄的被褥,房间内冬天没有取暖的火炉,夏天没有电扇。

工作服是清一色的灰色劳动布,施工现场只有一个帆布篷可以遮风避雨,施工车辆大都是解放牌或是跃进-51嘎斯车,天津吉普是当时见到的最好的车。参加平武工程让父亲经历了太多的第一次:“第一次见到‘牵张机’;第一次见到PVC安全帽;第一次见到混凝土强度测试仪;第一次见到那么详细、严格的质量检查标准……”

当问及在那样艰苦的条件下是如何度过时,父亲笑着说:“世上没有吃不了的苦,当你一门心思为了某个目标努力时,就不存在苦与不苦了……”

1981年12月22日,500千伏平武输变电工程正式投运。这一天,中国向世界宣布,没有超高压的历史已经成为过去。工程的建成投运使河南电网与湖北电网联络线路由220千伏升级为500千伏,跨省电力交换能力也由不足10万千瓦上升到40万千瓦左右。

我曾开车带父亲到当年他工作过的“平武工程”现场去看过。在姚孟电厂旁,500千伏平武输电线路2号铁塔前,父亲驻足良久,出神地凝望着铁塔。父亲告诉我,在这里他曾度过“一劫”:“那天,按照计划要检查2号铁塔至3号铁塔间的线缆。刚刚爬上93米高的铁塔顶端,还没来得及扣安全带,本来不是很大的风突然变得猛烈起来,塔身左右摆动的幅度足有一米多,脚下突然一滑,幸亏一只手抓住了一根角铁……”伴随着我们几个孩子的唏嘘声,父亲的思绪被拉回到现实。他感叹道,31年,变化真是太大了。原先这里除了电厂之外,周围全部是荒草湖泊,极少有人烟,输电线路和铁塔也只有那么两三条和几座。现在,周围到处都是高楼林立,不远处就是高速出口和立交桥,输电线路更是多不胜数,像是一张巨大的网伸向四面八方。

从现场回来时,我和父亲都陷入沉默。我知道父亲还在追忆那段逝去的曾经岁月,而我想的更多的却是未来。

作为一名电力新闻工作者,我见证了平顶山电网近年来的巨大变化:500千伏变电站从没有到现在的2座,变电总容量从258万千伏安到1028万千伏安,售电量从57.73亿千瓦时到106.88亿千瓦时。先后实现了主网架升级到500千伏、各县均有220千伏变电站、变电总容量突破1000万千伏安,输电线路总长度突破2000千米等重大突破。截至2012年8月底,平顶山电网35千伏及以上变电站达66座,35千伏及以上输电线路有189条,总长度达2461千米,成为全省第四家变电总容量超1000万千伏安的单位,500千伏变电容量跃居全省第二位。当年的500千伏平武线,此后被更名为姚武线,再到如今被剖接分为姚白线和白武线。这些,父亲以前是连想都不敢想的。

如今,坐在宽敞明亮的办公室里,夏有空调,冬有暖气,与父亲当年的施工环境相比何止是天壤之别。我一直在想,父亲与“平武工程”传奇般的邂逅经历赋予了那个时代生动的色彩,而我呢?我和这个时代又将创造出怎样的精彩……

平武线施工场景

猜你喜欢
平武平顶山铁塔
东方铁塔:氯化钾产品供应紧张
热烈祝贺《平顶山日报》复刊40周年(1982-2022)
平武:监督助力跑好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接力赛”
抚顺平顶山惨案纪念馆
非遗口述史系列之十六 平武剪纸的写意与传情
磁与铁的故事
平顶山诗群
音乐地理学视角下的四川平武白马藏族音乐
平顶山:第四支红九军诞生地
我在平武遇见你(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