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工业园的绿色物流运行机制

2012-05-22 07:56夏锦文
中国流通经济 2012年7期
关键词:副产品工业园废弃物

夏锦文

(江西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江西 南昌330013)

一、生态工业园与绿色物流的关系

生态工业园是依据生态工业理论设计建立的一种新型工业组织形态。它通过模拟自然系统建立产业系统中“生产者一消费者一分解者”的循环途径,建立园区内物质流动、能量流动的“食物链”和“食物网”关系,形成互利共生网络,高效分享资源,从而实现资源和能源消耗的最小化、废物产生的最小化,努力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经济、生态和社会关系。[1]生态工业园区有两层含义:一是生态工业园区需要由不同的企业组成;二是生态工业园区把废弃物或副产品作为潜在的原料在企业间相互利用。

绿色物流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才提出的一个新概念,目前还没有统一的定义。我国2001年版的《现代物流手册》对绿色物流的定义是:在物流过程中抑制物流对环境造成危害的同时,实现对物流环境的净化,使物流资源得到充分利用。[2]绿色物流是一个多层次的概念,微观上指企业的绿色物流活动,宏观上指社会对绿色物流活动的管理、规范和调控。按照绿色物流活动的内容来分,它既包括各项绿色物流作业(如绿色运输、绿色包装、绿色流通加工等),也包括实现废弃物循环利用的逆向物流。

生态工业园的运作遵循“3R”原则:用较少的原料和能源投入,尽可能减少废弃物的产生和污染排放;尽可能多次以及尽可能多种方式地使用资源;将废物资源转化成其他产品的原料等。从对绿色物流概念的分析可以看出,上述这些原则得以落实的重要保证是绿色物流。绿色物流过程的优劣,将直接影响生态工业园的有效运行。由此可见,生态工业园不能脱离绿色物流,绿色物流是发展生态工业园的必然选择,要大力推行生态工业园,就必须注重绿色物流的发展,而绿色物流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着生态工业园的进一步发展。

二、生态工业园绿色物流层次

1.企业内部的绿色物流

在企业内部,设计、采购、生产、包装等环节均要体现绿色化理念。企业在对产品进行设计时,要面向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即在概念设计阶段,充分考虑产品制造、销售、使用及报废后对环境的影响,使得在产品再制造和使用过程中可拆卸、易收回,不产生毒副作用及保证产生最少的废弃物。产品内部构成部件尽量标准化、通用化,以便于在产品消费后回收利用内部过程部件。产品材料尽量选用通用材料,避免使用稀缺材料;尽量使用环境友好型、废弃后能自然分解且能被自然界吸收的材料;产品应以较少的材料承载相同的功能,或以同样的材料承载更多的功能。在生产过程中,全面实施清洁生产,有效使用和替代原材料,改革工艺和设备,改进运行操作管理,从而实现节能、降耗、减污。产品包装功能应当单一,应避免过度包装,同时提高材质利用率,力争做到材料最省,废弃最少。

2.企业之间的绿色物流

(1)绿色物流链

在企业之间,围绕废弃物的相互利用,构成以企业为节点的链条。通常,将排放废弃物量最大的企业定位为绿色物流链的第一个节点,该企业就成为绿色物流链的上游企业;以这些废弃物为原料的企业是第二个节点,该企业成为中游企业;最后一个实现废弃物低排放的企业是链终端节点,该企业成为下游企业。[3]具体参见图1。

(2)绿色物流网

随着生态工业园规模的扩大和入园企业的增加,必然会不断产生新的绿色物流链。各条绿色物流链纵横交错,形成一个绿色物流网。网内各企业之间相互合作,借助废物交换、循环利用、集成管理等手段在最大范围、更多层面上实施绿色物流。

虽然企业内和企业间物流的绿色化对工业生态园整体绿色物流而言缺一不可,但本文重点从企业间废弃物和副产品交换的角度加以考虑,因此本文探讨的绿色物流运行机制具体指的是企业间绿色物流链/网的运行机制。

三、生态工业园绿色物流的运行机制

1.多元利益驱动机制

图1 生态工业园绿色物流链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以赢利为最根本特征,以追求利益最大化为目标。园区企业之所以能够组合在一起,并建立绿色物流链/网,实质上是以节点企业各自的利益为基础的。节点企业能否获得预期收益,是它们能否连接起来形成产业链/网组织系统的关键。事实上,每个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都是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来寻找与其他企业的联系方式的,它们之所以能够聚集在一起,是因为它们具有相互吸引对方的力量,能够在自己获利的同时,为对方创造价值。如果绿色物流链/网的正常运转需要企业为此付出经济代价,在没有外力的情况下,企业是不会参与的;在有外力的情况下,这种参与也是短暂的。即使已经成为了绿色物流链/网上的节点企业,如果绿色物流链/网运行过程中出现了意外,不再能保证自身利益,企业为追求利润最大化,也会选择破坏或退出绿色物流链/网。因此,获利是绿色物流链/网形成的必要条件。

生态工业园企业参与绿色物流的利益来源有以下几方面:

首先,在生态工业园中,企业可以共同享用道路、供水、供电、垃圾处理设备等基础设施,提高了公共设施的利用率,既可节约相关资源,又可相应降低每个企业所承担的成本。

第二,由于废弃物相对集中,可更为方便地进行分类处理,在废弃物—资源的互补利用中,使得利用先进设备进行垃圾处理成为可能,不但能提高垃圾处理的效率与程度,还可降低相关处理成本,

第三,企业原材料中有一部分来自其他企业废弃物的再利用,因而可以大大降低生产成本,增加收入。

2.企业耦合机制

生态工业园绿色物流链/网组织结构的合理性取决于节点企业之间的生态匹配。节点企业是否具备互补关系以及规模的配合与稳定性是影响绿色物流发展的重要因素。与自然生态系统相类似,企业之间不但要有定性的种类互补,还要有相互之间数量上的定量匹配。稳定合理的配合与共生关系是绿色物流链/网稳定发挥效率的关键,如废弃物和副产品的供求是影响废弃物循环利用的主要因素。如果供大于求,即废弃物和副产品的产量大于其他企业的需求,则会有一部分废弃物和副产品不能被消化或消化成本过高,废弃物和副产品减量化的目标就很难实现;而如果供小于求,则废弃物和副产品利用企业生产能力或园区内各种废弃物和副产品处理设施的处理能力就会被闲置,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因此,节点成员之间的匹配决定了生态工业园内绿色物流的生存与发展。

3.信息共享机制

生态工业园绿色物流的发展离不开充分的信息供给,信息成为决定绿色物流生存与发展的关键因素。比如,为实现企业间废弃物和副产品的循环利用,每个企业都要知晓自己如何使用其他企业的副产品以及自己的副产品如何成为其他企业的原材料。因此,有关废弃物和副产品产生时间、地点、数量等方面的信息必须能够共享,否则如何有效安排运输线路、运输工具以及选择合适的清洁生产工艺等都会成为问题。生态工业园内绿色物流信息共享机制的建立可从以下两方面展开:一是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建立起一个电子商务合作平台。在这个平台上,所有的企业都可以将自己的原材料需求意向、数量、价格,以及废弃物和副产品等各类信息发布出去,企业成员可借助这个平台进行交流与合作,依据真实可靠的信息来安排生产。二是必须实现物流信息的标准化。只有在对信息收集、存储、加工、传递、显示等方面有关技术、方法和规程进行标准化之后,才能确保企业信息在整个物流流程中快速通畅传输,才有可能真正实现组织资源的有效“共享”。

4.布局合理机制

生态工业园绿色物流不仅担负着企业间各种废弃物、副产品转入和转出的重担,而且在这个过程中,要尽可能降低成本,否则废弃物和副产品再利用产生的效益可能会不足以抵偿再利用成本,从而打击企业参与物色物流的积极性。为降低物流成本,从园区布局来看,最重要的是保持园区较高的空间通达性。为此,必须做到:

(1)园区内通道(包括公路、铁路、水路以及各种管道,如供电、供水出水、供散热、煤气供应管道等)的设计必须遵循方便、节约与发展的原则。方便原则指管道的设置应方便废物、废气、废水与能量的转移和循环利用;节约原则指在确保废弃物和副产品园内流转效率的前提下,尽量节约管道的建设成本(实际上是节约了各企业的成本);发展原则指在设计园区内各种管道之初,就应考虑到园区以后的发展,应留有一定的发展空间,以便园区以后进行拓展或缩减,避免发生今天填、明天又挖的情况。

(2)几个有着多方交换关系的企业在地域上邻近,并且具有很好的通达性,包括快捷的地面交通、管道运输和信息的通达性。

(3)废弃物和副产品在企业间流动时,应将那些对交换无用的少量废弃物和副产品分离出来并加以收集,这样将节约运输和分选成本,进一步提高绿色物流的运营效益。

5.政府协调机制

根据生态工业园的定义,生态工业园内企业生产管理的理念远远超越了不过度消耗、不以牺牲环境资源为代价的层次,生态工业园内企业的废弃物和副产品不仅不会直接进入自然系统,而且还要传输到其他企业,借助清洁生产等工艺将废弃物和副产品变为原材料加以利用,这实质上就是绿色物流。然而,由于企业的自利性,由于企业追求经济利益的本质特征,企业是否会主动参与绿色物流,还取决于成本和效益的对比。为降低企业参与绿色物流的成本,特别是为了让企业确信绿色物流环境效益的获取并不以牺牲企业经济效益为代价,主动参与绿色物流能够给企业带来经济效益,政府必须提供大力支持。政府可以通过使用各种经济手段使得参与绿色物流的企业获得更多的经济收益,从而引导更多企业参与其中。

(1)提供良好的绿色物流基础设施。政府直接投资于生态工业园绿色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为参与绿色物流的企业提供一个良好的运营基础。

(2)为企业提供政府补贴。当生态工业园绿色物流节点上的企业出现运营困难时,政府应进行适当的财政补贴,使之得以继续运营,以保证绿色物流链/网上的其他企业不受影响。

(3)给予精神上的鼓励。政府应对参与绿色物流建设的企业给予更多荣誉,使之在社会上取得良好的声誉,扩大企业的社会影响力,以利于企业不断开拓市场,获得更多收益。[4]

6.技术推进机制

技术是推进绿色物流的内在动力。技术的推动力体现在两个方面:技术的先进性和技术的协调性。如果没有先进技术的输入,绿色物流所追求的经济和环境等目标将难以从根本上实现。绿色物流的先进技术体系由五类构成,即替代技术、减量技术、再利用技术、资源化技术、系统化技术。

(1)替代技术。指通过开发和使用新资源、新材料、新产品、新工艺,替代原来所使用的资源、材料、产品和工艺,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轻生产对环境压力的技术。

(2)减量技术。指用较少的物质和能源消耗来达到既定的生产目的,从源头上节约资源和减少污染的技术。在绿色物流中,内部企业之间彼此利用废弃物和副产品,使企业之间形成一个封闭的系统,从而使物料消耗达到最小化。

(3)再利用技术。指延长原料或产品使用周期,通过多次反复使用来减少资源消耗的技术。

(4)资源化技术。指将生产过程产生的废弃物和副产品再次变成有用的资源或产品的技术。

(5)系统化技术。指从系统工程的角度考虑,通过构建合理的产品组合、产业组合、技术组合来实现物质、能量、资金、技术优化使用的技术,如多产品联产和产业共生技术。只有依靠科技进步,使各种资源得到合理配置,才能提高物流各环节运行质量,才能提高环境生产力和环保动力,从而降低环保成本。

除了引进先进的绿色技术外,生态工业园绿色物流的良性运行还存在技术的协调问题,其原因是绿色物流中某节点企业技术的变化,会对上下游企业产生很大的影响。具体来说,由于技术的变化会导致它的废弃物和副产品发生一些变化,那么其下游企业的技术也要随之变化,否则会产生不能利用上游企业供应物的可能;技术变化后,也会对其上游企业的供应物提出一些新的要求,这样上游企业也要调整自己的技术。因此,绿色物流中一个企业的技术变化所产生的影响是大范围的,如果其中一个环节不能跟上技术创新的步调,就有可能因为一个企业技术上的微小变化引起整个绿色物流链/网较大范围的紊乱并偏离平衡态,使绿色物流链/网的稳定性面临风险。所以,技术的协调性也是绿色物流顺畅运行的重要保障。[5]

7.公众参与机制

企业发展的关键在于能否扩大产品市场份额,产品能否得到消费者的认可。生态工业园区绿色物流构建问题的解决,必须从控制最终产品入手。为此,要大力提倡绿色消费观和价值观,使公众自觉自愿选择有利于环境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接受利用废弃物生产出的再循环产品。可以说,绿色消费意识的提高,是解决环境问题的基础。公众必须认识到,全球面临的资源消耗增速、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终将危害到人类自身的生存。公众对绿色物流节点企业的了解和支持,如自觉购买其产品,是促使生态工业园绿色物流发展的重要力量。

四、结语

生态工业园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绿色物流的支持,而绿色物流的良性运行又有赖于多元利益驱动机制、企业耦合机制、信息共享机制、布局合理机制、政府协调机制、技术推进机制、公众参与机制等各种机制的共同作用。从目前我国生态工业园绿色物流的运行来看,各种机制构建完善的程度不尽相同,其中企业耦合机制的构建较为完善。企业进驻生态工业园之前,有关管理部门就要对企业之间废弃物和副产品的种类和数量进行分析,只有那些能够吸收其他企业废弃物和副产品,且其本身所产生的废弃物和副产品也能为其他企业消化的企业才有资格入园。准入门槛的提高,为入园后企业彼此之间形成稳定的供需关系奠定了良好基础。从文中提到的几种机制看,实践中政府的协调机制尚不太令人满意,其原因在于,我国现行的经济制度尚存在政策缺陷。例如,我国现行税收制度中的企业增值税,对企业节约资源和循环利用资源起不到促进作用。由于循环利用资源的企业原材料成本较低,其成本中增值部分所占比例较高,因此按增值比例缴纳税收的增值税,会使循环利用资源的企业缴纳更高比例的税。总之,生态工业园的绿色物流运行机制不是某一种或几种机制,而是关系到企业、个人、政府等多个主体,涉及到信息、技术、布局等多项内容的大系统,任何一种机制的缺失或不完善都会导致短板效应,损失整体效益。因此生态工业园绿色物流的良性运行需要各种机制齐头并进,共同努力,共建和谐大系统。

[1]谢家平,孔令丞.基于循环经济的工业园区生态化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05(4):17.

[2]李爱彬,周敏,卞丽丽.循环经济的煤炭绿色物流系统研究[J].中国矿业,2007(10):20.

[3]钟书华.生态工业园区建设与管理[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126.

[4]王虹,叶逊.生态工业园中企业的动力机制分析[J].环境保护,2005(7):73.

[5]王虹,张巍,朱远程.资源约束条件下构建工业园区生态产业链的分析[J].科学管理研究,2006(1):30-31.

猜你喜欢
副产品工业园废弃物
制造了全世界三分之一废弃物的产业
地下工业园
地下工业园
新型医疗废弃物焚化舱
杨柳青年画的“副产品”——春宫图
电子废弃物
梅西耶天体
——彗星猎手的副产品
“食物将成为副产品”:爱尔兰农民创造环境友好型田地
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置管理的思考
杨柳青年画的“副产品”——春宫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