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直性脊柱炎并右髂骨骨软骨瘤一例

2012-05-24 11:55刘宪民项良碧
中国肿瘤外科杂志 2012年3期
关键词:髂骨强直性脊柱炎

白 夜, 刘宪民, 项良碧, 王 琪

1 病例资料

患者,张××,男,33岁,因强直性脊柱炎曾于2006年9月入住我院。治疗措施为静滴甲氨蝶呤3个月,至2006年12月停药;口服柳氮磺胺吡啶至今。2008年3月门诊复查骶髂关节CT:双侧骶髂关节边缘毛糙,呈“虫蚀”样改变,关节面密度增高,关节间隙变窄,髂骨未见肿物。2009年5月门诊骨盆CT复查,见右髂骨翼有一骨软骨瘤,大小约1.5 cm×1.0 cm,因较小,未予特殊处理,随诊。2011年5月,患者偶尔出现右髂部疼痛,可触及一硬性包块,遂于6月至我院复查骨盆CT,见瘤体较之前明显增大而收入院。查体:右侧髂骨后嵴可扪及大小约3.0 cm×2.0 cm不规则形肿块,质硬,边界清,无活动性,与皮肤无粘连;肤色正常,无红肿,皮温不高;无血管迂曲及怒张;右侧骶髂关节活动无明显受限。同月行骨盆正位X线检查:右髂骨翼可见外生病灶,菜花样骨性凸起,基底较宽,皮质与髂骨相连(见图1)。随后行骨盆CT三维重建:右髂骨后外侧可见一形态不规则、菜花样骨性隆起外生病灶,大小约4.0 cm×3.0 cm。病灶外层有软骨膜覆盖,局部钙化,内部呈不规则形斑片状低密度囊变影。双侧骶髂关节面骨质边缘毛糙,密度增高,呈“鼠咬状”,关节间隙变窄(见图2)。

鉴于本例肿瘤发生于髂骨,且生长较快,有恶变可能,故于2011年6月15日行手术切除。术中见:右髂骨翼外生病灶,基底较宽,宽约5.0 cm,皮质与髂骨相连,凸起呈菜花样,骨性,表面光滑,略有凹凸(见图3)。于病灶基底部完整切除。

图1 术前骨盆正位X线检查

图2 术前骨盆CT三维重建

图3 术中所见

术后病理示:(1)大体检查为骨组织,5.0 cm×3.5 cm ×2.8 cm,灰红色,质硬(见图4)。(2)镜下检查为纤维软骨骨帽及骨组织。(3)免疫组化染色结果为 Vim(+)、S-100(+)、CD68(-)、CD34(-)、Ki67(+)、P(-)。病理诊断为右髂骨骨软骨瘤,软骨细胞非典型增生。

患者术后1周出院。术后3个月、6个月遵嘱来我院门诊复查,无右髂部疼痛及不适,骨盆CT未见原病灶复发及转移。

图4 右髂骨骨软骨瘤术后大体检查

2 讨论

骨软骨瘤为骨骼系统最常见的良性肿瘤之一,又称外生骨疣,大多发生在20岁以下的青少年或儿童,可单发或多发。男多于女,男女比例为1.5~2∶1。该肿瘤由骨和软骨组织构成,仅发生于软骨化骨的骨骼,大多附着于长骨干骺端的表面,沿肌肉牵拉的方向生长,如股骨远端和胫骨近端;也可发生于关节囊内的股骨颈部;发生于扁骨、不规则骨少见,约占5%[1-3]。骨软骨瘤的病因目前尚不清楚,有人认为是发育性骨骺生长缺陷[4],也有报道说与遗传因素有关[5]。本例是否与患者患有强直性脊柱炎有关值得进一步探究。

骨软骨瘤一般因患者早期无疼痛,无压痛,不影响关节活动,生长速度较慢,故难以及时发现,发生于扁骨的更易被忽略,待发现时肿瘤往往过大,且恶变可能增加。本例患者因患有强直性脊柱炎,定期骨盆CT检查,故发现较早。据统计,多发性骨软骨瘤恶变率高达10%,单发性为1%[3]。因此对于多发性的,生长在骨盆、肩胛骨等扁平骨部位的,基底较宽、软骨帽较厚的肿瘤有必要积极切除。值得注意的是,仍有少数骨软骨瘤切除后可能复发或转移,因此术后需定期复查、随访。

[1]王经韬,梁启龙,魏进旺,等.髂骨后嵴骨软骨瘤1例[J].实用骨科杂志,2008,14(1):61-62.

[2]Unni KK.Dahlin's bone tumors:general aspects and data on 11087 cases[M].5th ed.Philadelphia:Lippincott Williams&Wilkins,l996:47-58.

[3]胥少汀,葛宝丰,徐印坎,等.实用骨科学[M].第2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3:1321-1324.

[4]庄玉宽,于家军,王绍清,等.髂骨巨大骨软骨瘤恶变1例报告[J].实用放射学杂志,1997,13(3):184.

[5]栾岚,王翠芳.右髂骨骨软骨瘤1例[J].沈阳医学院学报,2003,5(4):230-231.

猜你喜欢
髂骨强直性脊柱炎
双针双导管经皮骨成形术治疗髂骨翼病变1 例
强直性脊柱炎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最新研究进展
标准化管理模式对改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推拿联合督灸治疗强直性脊柱炎42例经验体会
强直性脊柱炎的部分影响因素分析
髂骨取骨术后继发髂前下棘骨折一例
髓芯减压术自体髂骨移植术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术联合治疗战创伤致早期成人股骨头坏死
髂骨与性别判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