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年人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50例临床分析

2012-05-31 06:45梅小妹
当代医学 2012年1期
关键词:舌下颌面部成年人

梅小妹

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是指口腔、颌面部和颌骨周围组织所发生的化脓性炎症,愈后差,可引起严重并发症,甚至导致死亡[1]。常规药物与手术治疗虽然可使大多数感染得以治愈,但临床上适应证把握不好,治疗中紧急事情处理不当,往往导致严重的并发症,造成严重后果[2]。为探讨成年人颌面部间隙感染的临床特点与处理方法,现对我科2009年2月~2011年2月收治的50例成年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和讨论。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科2009年2月~2011年2月收治的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50例,其中,男性30人,女性20人;年龄19~60岁,平均年龄50.6岁,都为成年人;病程7~21d。来我院前到诊所接受过不同程度的治疗,由于治疗方法的欠缺,患者面部感染未得到有效控制,患者面部肿胀明显,张口受限,不能进食。其中,颌下间隙感染15例,嚼肌间隙感染5例,口底间隙感染10例,翼下颌间隙感染10例,眶下间隙感染5例,颊间隙感染5例。病因见表1。

表1 50例口腔颌面部感染病因分类(n)

1.2 实验室检查

(1)白细胞计数:48例患者白细胞显著升高,介于13.5~14×109/L之间。其余2例白细胞计数低于3×109/L。(2)血浆白蛋白:40例患者血浆白蛋白均明显下降,在16~32g/L之间;(3)血培养10例阳性,分别为粪肠球菌和肺炎克雷白杆菌。

1.3 治疗方法

50例患者首先用抗生素治疗,其中40例用青霉素及甲硝唑治疗,其余10例选用头孢菌素及替硝唑治疗。在应用抗生素治疗的同时,有30例间隙脓肿形成患者在局麻下切开引流:(1)开髓引流术(20例):适用于牙源性感染、脓肿未形成者,主要是通过去髓、开髓术行减压引流。(2)脓肿切开引流术(10例):适用于炎症已化脓并形成脓肿的患者,对于多间隙感染应及时手术。

2 结果

经过治疗后,50例患者中治愈48例,无效转院2例,治愈率为96.0%,有6例患者术后出现并发症,发生率为12.0%,其中,败血症3例,边缘性骨髓炎3例,经积极治疗后均痊愈出院。

3 病例分析

宋某某,患者男,40岁。因左舌下肿痛1周入院。入院前1周口服抗生素无明显好转且有所加重。查体:左侧舌体抬高,左舌下口底黏膜处明显红肿,日常社会生活功能受限,心、肺、腹(-),一般状况欠佳。诊断:左舌下、颌下多间隙感染。首先给予青霉素及甲硝唑抗生素治疗,同时保持口腔卫生。次日在手术室局麻下行脓肿切开引流术,切口沿左侧口底舌下肉阜偏外弧形切开黏膜,长约3cm,分离脓腔,然后大量双氧水、生理盐水交替冲洗后内置橡皮引流条。术后继续给予有效抗生素治疗,术后1日症状明显缓解,1周后治愈出院。

4 讨论

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是指颌骨周围软组织化脓性炎症,本病多由根尖周炎和冠周炎引起[3]。由于牙及牙周组织与上下颌骨有着直接解剖关系,因此牙、牙周组织感染极易波及颌骨、颌周组织,在全身抵抗力下降时,根尖周炎、冠周炎等经常发作,最易并发颌面感染[4]。本组结果显示,牙源性感染占60.0%,腺源性感染占20.0%。

口腔颌面间隙感染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以成年常见[5]。感染多为厌氧菌引起的腐败坏死性感染,局部与全身症状较重,脓液稀薄、奇臭,可造成严重后果。也可为链球菌、葡萄球菌等引起的严重化脓性感染。局部可表现为肿痛,导致日常行为功能障碍,严重者如累及消化系统与呼吸系统,则出现呼吸、吞咽困难。伴有全身症状的患者可导致中毒性休克、电解质紊乱、窒息、昏迷等以致死亡。在发病机制上,可能与成年人免疫系统衰退,机体抵抗力差,易遭受细菌感染有关[6]。一般来说,口腔颌面部具有复杂而相互联系的筋膜间隙,内含疏松的结缔组织,抗感染能力低,上达颅底,下通纵隔,内含疏松的结缔组织,构成了化脓性炎症迅速蔓延的通道[7]。

治疗口腔颌面间隙感染应重视全身与局部治疗相结合,选用敏感抗生素,剂量足,疗程适当。50例患者均给予抗生素治疗,其中40例给予青霉素及甲硝唑治疗,其余10例选用头孢菌素及替硝唑治疗。30例间隙有脓肿形成患者在局麻下切开引流,其中开髓引流术20例,脓肿切开引流术10例。治愈48例,无效转院2例,治愈率为96.0%,有6例患者术后出现并发症,发生率为12.0%,显示了良好的效果。我们的体会是,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形成脓肿时,应及时切开引流。另外,所用器械必须严格消毒,防止因操作不当而致炎症扩散。

总之,成年人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起病急,病情重,多为牙源性或腺源性感染扩散所致,治疗中合理使用抗生素,同时积极采用引流治疗。

[1]张会芝.国内机械通气患者人工气道管理现状[J].实用护理杂志,2010,19(9):63-64.

[2]陈仙芝,丁小勇.颌面部间隙感染275例临床分析[J].临床口腔医学杂志,2010,20(2):9O.

[3]周吉武,李兵.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174例临床分析[J].当代医学,2009,15(1):90-91.

[4]吴国荣.88例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治疗体会[J].实用医技杂志,2006,5(9):147-148.

[5]陈旭兵.老年人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35例治疗体会[J].实用老年医学,2007,2(6):22-24.

[6]余彤,刘洪臣,李颖超.高龄老年人余留牙周情况调查分析[J].中华老年口腔医学杂志,2009,1(2):72-74.

[7]Sanderson PJ.Assessing the role of prophylactic antibiotics in clean surgery[J].J Hosp Infect,2009,42(1):7.

猜你喜欢
舌下颌面部成年人
成年人是如何渐渐失去朋友的
成年人爆笑日常
舌下片,舌下用
舌下片,舌下用
成年人的辛苦
舌下用药,避免“首过消除”
舌下免疫治疗尘螨变应性鼻炎的疗效观察
颏下岛状皮瓣修复颌面部软组织缺损
多排螺旋CT三维重建在颌面部美容中的应用
计算机辅助模拟技术在颌面部复杂骨折内固定手术治疗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