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娩镇痛降低剖宫产率的临床分析

2012-06-02 08:37张晓华刘一勤
中国实用医药 2012年16期
关键词:孕龄硬膜外产程

张晓华 刘一勤

目前国内一些医院剖宫产率高达50%以上,主要原因是由于产妇产痛而选择剖宫产终止妊娠,为降低剖宫产率应加大健康教育,产前检查时应做好全方位的宣传,对于绝大部分怕痛而不愿行阴道试产的孕妇,实施分娩镇痛是最好的方法。我院自2007年开展分娩镇痛以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大大增加了分娩量,降低了剖宫产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7年7月至2010年7月无分娩镇痛禁忌证,并自愿要求分娩镇痛的孕妇1100例作为镇痛组,年龄21~39岁,平均年龄27岁,孕龄36~41+3周,平均孕龄39周。同时选择同期未实行分娩镇痛的1100例孕妇为对照组,年龄20~39岁,平均年龄26.8岁,孕龄36~41+1周,平均孕龄39周,两组均为国内妊娠,单活胎,无妊娠合并症和并发症,两组孕妇年龄,体重,身高,孕周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1.2 镇痛方法 要求分娩镇痛产妇宫口开大2 cm入产房,建立静脉通道,宫口开大至3 cm,行人工破膜(未破膜者),羊水清,胎心监护OCT阴性,在L2-3椎间隙行硬膜外穿刺,向头端置管3~5 cm,注入1%利多卡因3~5ml,观察5min,无局麻药中毒及脊麻征象,将芬太尼0.1 mg+罗派卡因75 mg+生理盐水60ml混合后,抽出8~10ml经导管注入,15min后用针刺测定麻醉平面达到T10。将其余液体注入PCEA泵内,以6ml每小时速度持续输注,如产妇自觉镇痛效果欠佳时,可由产妇或助产士按下自控开关,直到镇痛满意为止。镇痛时持续监测产妇血压,脉搏,血氧饱和度,每隔1 h测1次麻醉平面,进入第二产程,根据产妇情况可关闭镇痛泵停止镇痛或继续开放,适时指导产妇用力。分娩结束后拔掉硬膜外腔管。对照组不使用任何镇痛药物。在产程中同时观察以下各项指标进展情况,产程,宫缩情况,胎心情况,产后出血等。

2 结果

2.1 分娩镇痛效果观察 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2),镇痛组的疼痛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

表1 两组孕妇疼痛程度VAS评分

表2 两组产程进情况比较

2.2 产程进展情况比较 镇痛组第一产程活跃期,总产程时间较对照组短(P<0.01),见表2。

2.3 两组分娩方式比较 镇痛组第一,第二产程剖宫产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2.4 两组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产后出血,发生率比较,镇痛组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产后出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

表3 两组分娩方式比较

表4 两组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产后出血,发生率比较

3 讨论

产痛可致产妇情绪紧张,焦虑,进食减少,能量大量消耗,而致宫缩乏力,产程延长,可致产妇过度通气或耗氧量增加,引起胎儿低氧血症和酸中毒,可致产妇儿茶酚胺释放增加,抑制子宫收缩,产程延长,子宫动脉收缩性胎窘等[1]。

分娩镇痛可使产妇疼痛明显减轻,可以更好地进食和休息,增加子宫血流量,改善宫缩,减少胎儿缺氧,可以改善肠胃蠕动,减少恶心呕吐,减少胎儿酸中毒,还可减少生产时的恐惧与产后的疲倦,进而增加产后体力恢复[2]。

综上所述,分娩镇痛可缩短产程,减少器械助产以及降低剖宫产率。

[1]徐铭军.分娩镇痛的现状和临床应用.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6:07-0548-03.

[2]候凌云,周颖,高艳,等.罗哌卡因与芬太尼自控硬膜外分娩镇痛的疗效观察.中国妇幼保健,2010:25-3625-02.

猜你喜欢
孕龄硬膜外产程
腰硬联合麻醉与持续硬膜外麻醉应用在全子宫切除术中的作用
双顶径估计孕龄对孕中期唐氏综合征筛查效果的影响
镇痛分娩会影响产程吗
8025例阴道分娩人群新旧产程管理下分娩及妊娠结局比较
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在双胎剖宫产术中的临床应用
喷他佐辛在剖宫产术后静脉镇痛与硬膜外镇痛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间苯三酚联合缩宫素在产程活跃期的应用效果
双顶径估计孕龄对孕中期唐氏综合征筛查效果的影响
硬膜外注射脉络宁配合手法复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复发70例
超声探查可估计孕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