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方法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疗效比较

2012-06-02 08:37苏作富
中国实用医药 2012年16期
关键词:开颅血肿组间

苏作富

高血压脑出血是临床常见危重症之一,临床致死致残率高[1-2];有报道显示[3],高血压脑出血在我国人群死亡原因中居于第二位。临床保守治疗疗效不佳,且后遗症较严重;故目前多采用外科手术治疗,以及时解除颅内占位,降低颅内压,避免脑疝出现[4-5]。临床常用外科手术治疗方式包括大骨瓣开颅术、小骨窗开颅术及微创血肿清除术等。笔者选取我院2008年5月至2011年10月收治高血压脑出血患者180例,分别采用大骨瓣开颅、小骨窗开颅及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临床效果显著,现报到如下,以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2008年5月至2011年10月收治高血压脑出血患者180例,均符合1996年全国第四届心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高血压脑出血临床诊断标准[6],同时排除合并肝肾严重疾病者。全部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即A、B、C组,每组各60例;三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出血量及出血部位等临床资料方面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 治疗方法 A组患者采用大骨瓣开颅术治疗;B组患者采用小骨窗开颅治疗;C组患者采用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采用专用血肿粉碎针穿刺进入血肿部位,首先抽吸液化状态血肿,之后注入氯化钠溶液反复多次抽出残留血肿,最后注入液化液留置3~4 h,放开引流管导出液化液。

1.3 观察指标 记录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等,同时进行治疗前后神经功能损伤缺损评分以及生活能力分级评定。

1.4 疗效评定标准 根据中华神经科学会《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1995年版[7]拟定临床疗效判定标准,分为优秀、良好、尚可及较差4级;治疗优良例数为优秀例数及良好例数之和。

1.5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三组患者临床治疗优良率比较 A、B、C组治疗优良率分别为为28.3%,36.7%,51.7%;C组患者治疗优良率明显高于A、B两组患者,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三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 三组患者治疗前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患者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优于A、B两组患者,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三组患者生活能力分级比较 C组患者治疗后生活能力分级明显优于A、B两组患者,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3。

2.4 三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住院时间比较 C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住院时间均明显优于A、B两组患者,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1 三组患者临床治疗优良率比较

表2 三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分)

表3 三组患者生活能力分级比较

表4 三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住院时间比较

3 讨论

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发病急骤,病情严重,进展迅速,临床残疾、死亡率较高,术后生活质量下降严重[8-9]。针对患者病情严重程度不同,临床多采用大骨瓣开颅术、小骨窗开颅术及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10]。大骨瓣开颅术手术视野清晰,可以直视下进行手术操作,血肿清除率高,颅内压降低效果明显[11],但是手术创伤较大,术中损伤严重,术后神经功能恢复不佳,适合于出血量较大,血肿位置较深及已形成脑疝者[12]。小骨窗开颅术手术操作简便,手术耗时少,创伤相对较小,术后恢复较快;但血肿不能完全清除,止血效果较差,手术过程中需注意避免牵拉脑组织及血肿部位过度电凝止血,适用于无脑疝或仅有早期脑疝形成症状,病情较平稳患者[13-14]。微创血肿清除术作为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新型微创外科手段,具有微创,快捷,血肿清除率高,不受血肿部位影响等优点,能够有效清除固态血肿,对于局部脑组织损伤较小,术后恢复时间短,预后良好。本次研究显示,A、B、C组治疗优良率分别为为28.3%,36.7%,51.7%;C组患者治疗优良率明显高于A、B两组患者,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患者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优于A、B两组患者,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患者治疗后生活能力分级明显优于A、B两组患者,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C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住院时间均明显优于A、B两组患者,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上所述,与大骨瓣开颅术及小骨窗开颅术相比,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临床效果显著,具有手术快速、微创、术后恢复快等优点,能够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体征,提高术后生活质量,可作为临床首选治疗手段。

[1]夏金城,林勇,李敏.早期小骨窗开颅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87例.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08,13(4):245-246.

[2]龚霁,晏斌.急性高血压脑出血两种治疗方法的比较.中国现代医生,2010,48(3):114.

[3]谌燕飞,杜建新,凌锋,等.高血压脑出血不同外科治疗方法的近远期疗效分析.山东医药,2008,48(21):48.

[4]谢云杰,刘兴波.高血压脑出血外科学治疗进展.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8,11(7):134-135.

[5]郭永平,于辉,刘强胜,等.老年患者高血压脑出血两种手术方法疗效的比较.中国脑血管疾病杂志,2004,1(7):328.

[6]中华神经科学会.中华神经外科学会.脑血管疾病分类.中华神经外科杂志,1996,29(6):376.

[7]中华神经科学会.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1995).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81-383.

[8]符宝敏,谭红文,马进显.高血压基底节出血局部病理对手术指征和方法的影响.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08,24(11):878.

[9]方德.软硬2种通道微创穿剌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比较.内科急危重症杂志,2011,17(1):30-32.

[10]朱成明,王富贵,褚先秋,等.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方法与疗效观察分析.四川医学,2008,29(2):152.

[11]傅小君,许信龙,陈再丰,等.不同外科手段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分析.浙江创伤外科,2008,13(6):523-524.

[12]麦晓,欧海荣,覃木秀,等.不同手术方法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观察.河北医学,2010,16(3):317-319.

[13]闫润民,李安民,张志文,等.三种微创手术方式治疗基底核区脑出血的效果比较.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2007,12(1):59-61.

[14]杨前进,张仁波,胡淑芳,等.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的三种不同治疗方案预后分析.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07,33(1):35-39.

猜你喜欢
开颅血肿组间
A case of conjunctiv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with spheroidal degeneration: a clinicopathological study
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应用于高血压脑出血治疗中的疗效
硬脑膜外和硬脑膜下血肿相关知识,你应了解吗?
小骨窗开颅高血压脑出血血肿清除12例的临床体会
复方血栓通胶囊对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局部血流及微炎症反应的影响观察
浅析标准大骨瓣开颅减压术在颅脑损伤治疗中的临床效果
穿刺颅内血肿消除术在基层神经外科临床应用
数据组间平均数、方差关系的探究
CT混杂征对脑出血血肿扩大的预测价值
要背沟,不要“虎背熊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