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矫治牙龈炎患者的临床分析

2012-06-02 08:37宋瑜
中国实用医药 2012年16期
关键词:菌斑指数牙龈炎菌斑

宋瑜

目前由于人们生活观念的改变,对于牙齿的美观要求越来越高,而牙齿固定矫治是改善牙齿美观的一项重要措施,但是在矫治后容易 出现一些新的问题,严重者可以发生牙龈炎。本文主要对84例进行固定矫治的病例进行观察,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对象主要为于2009年10月至2011年6月在本院进行固定矫治的84例病例,将其进行随机分组,分为观察组(n=42)和对照组(n=42),治疗组:男22例,女20例,年龄10~14岁,平均11.6岁,替牙晚期有21例,恒牙早期有23例;对照组:男23例,女19例,年龄10~13岁,平均年龄11.3岁,替牙晚期有20例,恒牙早期有24例。经比较,两组患者在年龄及性别方面基本一致,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病例进行固定矫治前仅进行常规的卫生指导,并不涉及口腔卫生行为;观察组病例进行固定矫治之前向患者说明正确保持口腔卫生的方法及口腔卫生的重要性,要求患者在早中晚都要进行口腔清洁,要勤刷牙,每天至少刷3次牙,每次时间不少于3min,同时告知患者正确的刷牙方法:采用竖刷的方式,将牙刷倾斜45度角,按照上下内外的顺序进行,加强患者的口腔卫生[1]。

1.3 评价指标 分别在患者配戴矫治器1和6个月后对患者的牙周进行检测,其检测的指标主要有牙龈指数(GI)和菌斑指数(PLI),其中对于菌斑指数的评价主要按照Silness提出标准进行,对牙龈缘周围的菌斑含量及厚度进行记录,主要有四个等级[2]:当患者牙龈缘周围没有菌斑时记录为0;当患者牙龈缘周围的菌斑很薄时记录为1;当患者牙龈缘周围可见有中等量菌斑记录为2;当患者牙龈缘周围有大量菌斑时记录为3。

2 结果

2.1 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牙龈指数(GI)和菌斑指数(PLI)比较:观察组的牙龈指数(GI)和菌斑指数(PLI)都好于对照组,两组间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具体结果见表1。

表1 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GI和PLI比较

2.2 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牙龈炎患病情况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后6个月,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发生牙龈炎的比率分别为:40.47%(17/42)和73.81%(31/42),观察组患者牙龈炎的发病率低于对照组患者,两组间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

3 讨论

固定矫治是目前进行正畸的主要手段之一,需要配戴1~2年时间的矫治器进行交织和磨合,而在此过程中患者的口腔卫生应用引起重视。有研究表明,在对患者进行矫治过程中或者在矫治器拆除前对患者牙龈进行检查,可以发现患者的牙龈出现不同程度的损伤,包括有牙龈炎、牙龈肿胀等,不仅对牙周健康造成了损害,同时对于患者进行矫治治疗的效果造成影响,造成这些损害的原因可能是由于矫治过程中导致患者口腔内菌群失调,使得一些致病菌变成了优势菌,从而引起了牙周一系列变化。

本次研究对于在本院进行固定矫治的84例病例进行观察,其结果显示在矫治前,对于患者进行特殊的口腔卫生指导,可以明显降低患者的牙龈指数和菌斑指数,同时也可以降低患者发生牙龈炎的概率,能够改善固定矫治对于患者的影响。

[1]傅民魁 .口腔正畸学.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266.

[2]郑永红.固定正畸中引发牙龈炎的因素及应对措施.咸宁学院学报(医学版),2009,21(2):152.

猜你喜欢
菌斑指数牙龈炎菌斑
大学生牙龈炎龈上菌斑的微生物群落
康复新液治疗口腔正畸慢性牙龈炎的临床疗效
探讨康复新液治疗口腔正畸患儿慢性牙龈炎的临床效果
益肾坚骨汤配合米诺环素与西帕依固龈液治疗局限型侵袭性牙周炎的疗效研究
牙周序列治疗在牙周炎患者正畸过程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牙龈炎 不起眼的“杀手”
延续性护理在牙周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口腔健康教育对幼儿园儿童刷牙情况的影响
龈下菌斑对慢性牙周炎患者种植体周围边缘骨吸收的影响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龈下菌斑中牙周致病菌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