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微量蛋白联合检测在糖尿病早期肾损害诊断中的价值

2012-06-02 01:21刘亚娟
中国实用医药 2012年16期
关键词:肾小管微量尿蛋白

刘亚娟

糖尿病肾损害是糖尿病常见并发症,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尿α1-微球蛋白、尿微量白蛋白、尿转铁蛋白、尿视黄醇结合蛋白更好地反映肾小球、肾小管的功能,也是诊断早期糖尿病肾病的重要指标。本文通过联合检测以上四种指标来研究其对糖尿病早期肾损伤的诊断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糖尿病组:选取2007~2010经临床诊断为Ⅱ型糖尿病患者200例,其中男112人,女88人,年龄在39~77岁,平均年龄58岁。健康对照组:体检正常没有糖尿病史82例,男46人,女36人,年龄在34~64岁,平均年龄49岁。排除急慢性肾损伤的各种因素和疾病。

1.2 方法 患者留取中段尿液,在生化分析仪上采用免疫比浊法分别测定α1-MG、MALB、TRF、RBP四项尿微量蛋白。

1.3 统计学分析 数据用SPSS 11.0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两组间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

2 结果

2.1 以血Cr、CYC、尿蛋白定性及四项尿微量蛋白的阳性率进行统计学分析,以MALB>25.0 mg/L,α1-MG>6.0 mg/L,TRF>2.0 mg/L,RBP>1.0 mg/L为标准,MALB阳性113例(56.5%),α1-MG 阳性 125例(62.5%),TRF阳性 116例(58.0%),RBP阳性 121例(60.5%),血清 Cr阳性 25例(12.5%),尿蛋白定性阳性35例(17.5%),CYC阳性32例(16.0%),阳性代表肾小球或肾小管出现病理性改变。

2.2 糖尿病组与正常组四项尿微量蛋白均值比较 见下表

注:与正常组比较△(P<0.01)△△(P<0.005)

3 讨论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患糖尿病人群正呈逐年上升趋势。微量蛋白尿是临床诊断糖尿病早期肾损伤的主要依据,能反映糖尿病患者肾微血管病变的广泛性[1]。患者微量蛋白尿若不加以控制,极易引发糖尿病肾病。糖尿病引起早期肾损伤主要累及肾小球和肾小管,肾损伤的早期白蛋白透过屏障,在尿中可检出微量蛋白。研究表明:尿RBP、尿α1-MG、尿TRF比尿MALB更敏感的反应糖尿病患者的肾脏功能。当肾小管受损时,导致尿α1-微球蛋白重吸收障碍,尿中排泄量增加,同时它在评估肾小球滤过率比肌酐更敏感,因此对尿α1-微球蛋白的检测同时反应肾小球滤过功能和肾小管重吸收功能[2]。TEF分子较白蛋白稍大,但所带电荷较少,负电荷越少就越易通过肾小球的负电荷屏障,因此当糖尿病患者的肾小球滤过膜上出现电荷改变时,尿TRF较尿微量白蛋白更容易从肾小球滤过,它的检出能敏感地反应肾小球电荷屏障的受损情况。

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发现糖尿病患者尿蛋白四项敏感性明显高于传统CR、CYC、尿蛋白定性方法,糖尿病患者尿微量蛋白四项阳性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过去临床上以尿微量白蛋白作为糖尿病早期肾病的诊断和治疗的“金标准”,但是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单项检测微量白蛋白不能全面反映肾小球、肾小管的功能,定期进行四项尿微量蛋白的监测,可以在未出现临床症状之前,尽早发现肾小球和肾小管的病理性改变,正确指导糖尿病患者的用药,控制糖尿病的病程进展,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避免病情加重,对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1] 王海燕.肾脏病学.第四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424-1425.

[2] 胡立平,陈树芳,吕良杰.血清胱抑素C、尿微量蛋白联合检测在2型糖尿病肾损害早期诊断中的临床价值.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0,(22).

猜你喜欢
肾小管微量尿蛋白
一种病房用24小时尿蛋白培养收集器的说明
微量Fe元素对氧化钨粉还原过程的影响
肾小管疾病能治好吗?
微量行程变大行程的模具调整结构
视黄醇结合蛋白在肾病综合征患儿血清及尿液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Characteristics of multiple nodules in a patient with pulmonary Langerhans cell histiocytosis:A case report
尿蛋白检测忽“+”忽“—”怎么回事
尿蛋白偏高如何诊断治疗
细胞因子在慢性肾缺血与肾小管-间质纤维化过程中的作用
微量滚转力矩天平测量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