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指导护理法在传染性肝病患者中的研究意义

2012-06-02 01:21齐雯俊
中国实用医药 2012年16期
关键词:转氨酶肝炎肝病

齐雯俊

传染性肝病是一种极为危重的肝脏疾病[1],患者肝脏呈进行性、弥漫性病变,易出现严重的肝功能损害[2],并发皮肤、心血管、消化系统、精神、胰腺等严重并发症,严重者可危及生命[3]。临床上常规对传染性肝病进行积极药物治疗外,科学的护理方法亦不可少[4],好的护理方式对控制病情及改善患者生活质量至关重要[5]。健康指导护理法是以常规护理为基础,针对患者对本病认识的欠缺,饮食的不当,营养的失衡,心理行为习惯等因素的不良影响,导致患者潜在并发症等问题出现,而实施的护理方法[6]。目前,我院对传染性肝病患者进行健康指导护理法干预,收到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09年1月至2011年5月本院住院传染性肝炎患者100例,男51例,女49例;年龄27~67岁,平均39.6岁。其中急性甲型肝炎20例、急性乙型肝炎41例、急性丙型肝炎39例,均经抗-HAV-LgM、抗-HBC、抗HCVRNA检验确诊,血清转氨酶高于正常3倍即为入选标准。排除病历:①血清胆红素>正常值上限2倍。②失代偿性肝硬化。③有自身免疫性疾病。④有重要器官病变(严重心、肾疾患,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或低下以及神经精神异常)。按纳入标准出现的先后顺序分为常规护理组50例、健康指导护理法组50例,两组年龄、性别、患病程度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制定实施目标,针对患者对传染性肝病了解的程度,饮食结构,营养问题,心理问题,行为习惯问题等一系列可引起合并症的问题,给予正确的护理指导条例[7]。

1.2.2 饮食方面 在尊重患者饮食习惯的情况下,以清淡为主,并保持足够的热量,蛋白质的摄入量1~1.5 g/(kg·d),适当补充维生素B、C;如果进食过少,可以肠外营养或肠内营养支持,减少高糖和低脂肪的食物。黄疸较重、恶心、厌油症状明显的患者,可用薏苡仁、赤小豆、绿豆煮粥或熬汤食用,以利退黄、健脾。有腹水者限制钠盐的摄入,并限入蛋白质。

1.2.3 心理方面加强护患交流 护患交流在心理护理中起着积极的作用,要应用积极性语言,鼓励患者,清楚解释病情,减少暗示性语言,尽量避免应用医学术语,切忌消极性语言沟通。传染病患者心理压力大,尤其是治疗效果欠佳时,要及时进行心理疏导,以宽容、同情、理解的心情与患者沟通,使患者清楚意识到情绪激动对肝病恢复不利,有门静脉高压者易诱发上消化道出血,帮助患者树立信心,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

1.2.4 生活起居 保持病房内空气流通、清新,开窗通风,保证睡眠质量及时间、不要熬夜以免降低机体免疫力,防止病毒复制加快不利于疾病的恢复。保持口腔卫生,定时口腔护理,饭后嗽口。病情轻的患者,可适当进行室外活动,增加机体免疫力,生活要有规律,活动要适度。

1.2.5 行为习惯护理指导 对有饮酒史患者,使患者了解酒精对肝脏的损害及损伤后并发症,讲明传染性肝病患者戒酒必要性,酒精在肝内分解代谢,被乙醇脱氧酶氧化为乙醛,直接损害肝脏,加速损伤肝细胞的变性、坏死,鼓励患者弃掉不良行为,做到自我护理,使病情尽快恢复。

1.2.6 肝脏护理 让患者了解传染性肝炎保健知识,指导患者在治疗期间所有注意事项,避免和减少应用肝细胞损害的药物。

1.2.7 消毒隔离 传染性肝炎具有传染性,必须做好消毒隔离,以防止传染,或使患者自身反复感染,严格而科学的执行措施是为切断肝炎病毒传播途径,控制和消灭传染源。要将患者的衣物、被子等在强烈的太阳光下曝晒4~6 h,可杀灭肝炎病毒。100℃煮沸15~20 min可将各型的肝炎病毒杀灭,煮沸1~3 min可使肝炎病毒失去活性和传染性,可用于食具、护理用具棉纺织品(如毛巾、浴巾、衣服等〕的消毒.肝炎患者的剩菜、剩饭也需用此法消毒后再弃去。各种食具和物品用含氯的消毒剂浸泡消毒,家庭实行分餐制或碗筷隔离。

1.2.8 出院指导 针对各年龄段及病情,给予不同的指导,介绍出院后的饮食、休息、活动、用药的注意事项、并发症的预防,定期复诊,保持良好的情绪。

1.3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用χ2检验,使用SPSS 11.5统计软件进行分析,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照两组治疗前后患者血清丙氨酸转氨酶水平、并发症发生率、进入恢复期时间,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各项指标比较(n、%、)

表1 两组患者各项指标比较(n、%、)

注:两组治疗前丙酸转氨酶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丙氨酸转氨酶水平、进入恢复期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组别 例数 并发症发生率(%)进入恢复期时间(d) 治疗前后 丙氨酸转氨酶(U/L)常规护理 50 6,(12%) 21±6 治疗前60±6 200±12治疗后 90±4健康护理 50 2,(4%) 15±4 治疗前 199±21治疗后

3 讨论

健康指导护理法对于传染性肝病患者来说非常重要[7],可以阻止传染性肝病病情复发,减轻患者思想负担,促进患者心理平衡,调节机体免疫功能[8],使传染性肝病患者对此引起高度重视,做到合理饮食,适当运动,乐观心态以利身体各部分的机能平稳,减少肝病引起的其他多种合并症[9],使疾病尽快康复。本研究显示两组治疗前酸转氨酶水平(t=3.12,P>0.05);治疗后转氨酶水平、进入恢复期时(t=5.23、9.21、P<0.05),并发症发生率(χ2=4.56,P <0.05)。因此证实有效运用健康指导护理法理论指导传染性肝病患者治疗,可使患者了解本病相关知识,并主动学习及配合护理方法进行,对增强患者和家属信心,改善病情[10],提高临床疗效有明显意义。

[1] 王宝恩,张定凤.现代肝脏病学.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547.

[2] 姚景鹏.内科护理学.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2008,(4).

[3] 杨克虎,田金辉.循证医学.第1版.兰州大学出版社,2007,1.

[4] 殷磊.护理学基础.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3).

[5] 中华医学会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分会,肝病学分会.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中华肝脏病杂志,2009,8(6):324.

[6] 叶朝.循证护理的实践现状.实用护理杂志,2003,10(1):26.

[7] 杨廷忠,健康行为-理论与研究.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266-268.

[8] 冯先琼,成翼娟,李继平,等.循证护理:护理发展新动向.实用护理杂志,2001,17(6):1-2.

[9] 宋敏,王鸿雁,王微.循证护理在临床的初步实践.实用护理杂志,2002,18(6):57.

[10] 蓝珍玲,岳建荣,曾积兰.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心理特征及护理干预.当代护士,2008,(2):72-73.

猜你喜欢
转氨酶肝炎肝病
献血体检时的“转氨酶”究竟是啥?
《世界肝炎日》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中医治疗
转氨酶高不一定是肝炎
世界肝炎日
世界肝炎日
无偿献血采血点初筛丙氨酸转氨酶升高的预防及纠正措施研究
胆汁酸代谢在慢性肝病中的研究进展
GP73在HBV相关性肝病中的水平及意义
转氨酶高与肝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