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情志护理对老年脑梗死患者负性情绪和康复护理依从性的影响

2012-06-03 08:23陈桂华刘惠茹付小芹刘晓星
护士进修杂志 2012年2期
关键词:情志神经功能依从性

陈桂华 刘惠茹 付小芹 刘晓星

(河北联合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内科,河北 唐山 063000)

脑梗死是当前危害我国老年人生命与健康的重要疾病,它除导致偏瘫、失语等功能障碍外,还常有抑郁、焦虑、紧张、恐惧等负性情绪,其中,焦虑抑郁症状是较常见的脑梗死后情绪障碍,这些可通过破坏人体阴阳平衡,扰乱脏腑气机,损伤脏腑精气而引发或加重脑卒中的病情、增加再发的几率,并直接影响患者对治疗、护理的依从性、延迟神经功能缺损情况的恢复[1-5]。本研究在中医基础理论和辨证施护原则指导下,以良好的护患关系为桥梁,应用情志护理方法对脑梗死患者进行干预,收到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科2009年6月~2010年10月住院的脑梗死患者80例,其中,男49例,女31例,年龄60~82岁,平均年龄71.2岁;文化程度:高中以上23例,初中35例,小学14例,文盲8例。纳入指标:所有的患者均为首次发病,且符合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6],并均经MRI或CT检查证实;无意识障碍;血、尿常规及肝、肾功能均正常;愿意接受各种量表调查和评估;排除有昏迷、失语、痴呆、耳聋、有精神障碍及其它器质性疾病的患者。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临床症状、体征以及病程等方面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均采取神经内科常规护理,观察组加用情志护理;入院时对两组患者的抑郁和焦虑评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进行比较;实施护理1个月时,对两组患者的抑郁和焦虑、康复护理依从性、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进行比较。

1.3 评定方法及标准 抑郁和焦虑采用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及焦虑自评量表(SAS),将SDS及SAS调查问卷积分乘以1.25分别得出各问卷总积分,积分越高,抑郁焦虑程度越重。康复护理依从性包括:(1)肢体功能训练依从性;(2)服药依从性;(3)改变生活方式依从性;(4)饮食依从性。各问题按0~3进行评分,依从性评分为问卷44个问题评分之和,评分高则依从性好。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应用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7](MESSS)进行评分。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焦虑以及抑郁情况采用均数±标准差的形式表示,以组间t检验进行比较,P<0.05为差异有显著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焦虑和抑郁评分比较(表1)

表1 两组患者焦虑和抑郁评分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焦虑和抑郁评分比较(±s)

组别 抑郁焦虑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59.23±8.86 45.75±6.70 49.67±6.74 40.86±5.28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58.95±8.73 52.42±7.35 50.29±6.58 46.84±6.59 P>0.05 <0.01 >0.05 <0.01

2.2 两组患者治疗依从性比较 观察组患者38例(95%)能较好的配合临床治疗和康复锻炼,而对照组仅有22例(55%)患者配合临床治疗,观察组患者治疗依从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

2.3 康复效果比较 观察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平均减少78%,显著高于对照组(42%),二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

3 护理

3.1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老年脑梗死患者具有易受暗示性心理的特点,护士的语言、情绪、行为、举止等都关系到患者的情绪变化,所以在患者入院时应热情接待,为其提供舒适安全的环境,主动介绍病区环境、科室主任、护士长、责任护士及自我介绍,并介绍同病室病友,详细解释各项治疗和检查的目的及注意事项,解除病人的陌生感。精湛的业务水平,优质的服务质量是建立良好护患关系的前提条件,在患者整个住院过程中,护理人员应及时、主动、热情地满足患者所需的护理,提供一流的技术,讲解与疾病的相关知识,并进行健康教育,使患者获得良好感觉,给病人以信任感。

3.2 健康教育 由于老年脑梗死患者对疾病缺乏正确认识,特别是伴有偏瘫的患者,易产生紧张、恐惧心理,根据患者不同的文化水平以不同言词讲解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发病机制、病程进展、治疗方法、治愈情况及二级预防等方面知识,说明情志对康复的影响,并讲解一些康复病例,用事实说明良好的遵医行为在疾病康复中的作用,使他们能够正确认识及对待疾病,解除思想顾虑,积极主动配合治疗。

3.3 用药指导 脑梗死的康复不可忽视药物作用,向患者讲解用药的目的、作用、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告知药物的副作用可能是短暂的,通过正规、连续使用,副作用可以减少,消除患者对药物副作用的疑虑,以取得患者和家属的理解和配合,提高服药的依从性。

3.4 肢体功能锻炼指导 入院当日,告知患者康复治疗进行越早,则对脑梗死的神经功能恢复越有利,可有效降低致残率并提高生活质量,以配合医护人员实施康复训练,提高康复训练依从性。根据患者不同的康复阶段,指导其掌握正常运动模式的每一个动作要领。(1)摆放良肢位:入院时就给患者摆放良肢位,告知患侧卧位可以增加患侧感觉输入、健侧卧位是最舒适的体位,应以侧卧位为主,尽量不取仰卧位,避免半卧位,每2h翻身一次,这样能预防压疮和偏瘫典型的屈肌或伸肌痉挛模式的出现和发展,故良肢位摆放要贯穿康复的全过程;(2)床上活动:生命体征平稳24h后即指导患者进行适量运动,对不能做主动运动的患者,教会家属正确被动运动的方法,并说明注意事项;能主动运动就让病人采取主动运动形式。告知患者早期的主被动运动可有效地促进肢体功能的恢复[8];(3)步态训练:要求患者保持立位姿势,并进行患腿的简单动作练习,如前后摆动、屈膝、伸髋、原地踏步等;可依据患者情况进行强化训练,如扶持步行、上下楼梯、训练手步行等;(4)平衡功能训练:训练躯干的平衡保持,如髋部前倾单腿负重、站起以及站立时重心转移等;(5)常规日常生活能力训练:如穿脱衣服、用餐、如厕及洗浴等,有意让患者做健肢的运动和进行力所能及的自理活动,告诉其健肢功能活动可以提高患肢功能恢复[9]。由于老年患者动作、反应迟缓,接受、学习知识的能力差,记忆力减退等,功能锻炼逐步进行,告诉患者发病后1~3个月是康复治疗和功能恢复的最佳时期[7],不能错过时机。

3.5 加强沟通,提供心理支持 多数老年脑梗死患者发病后产生悲观、恐惧、焦虑和自卑等严重的心理负担,这些不良的心理刺激,可导致机体的心理和生理反应,护士要随时与之交流以了解心理状态。交流时多用问候性的语言,适时地面带微笑,思想集中,认真倾听,目光注视患者,耐心解答病人的每一个问题,对出现的情绪障碍,及时给予疏导和启发,并进行语言安慰,消除其不良情绪,让患者感受到护士是在关心、爱护和尊重他们,使其心理上得到安慰、感情上得到满足。对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取得的进步给予肯定及鼓励,增强其治愈疾病的信心。同时做好家属的思想工作,在精神以及经济上给予其更多的关心和帮助,使其感受家庭的温暖,防止内心产生孤独、寂寞等消极心理,从而激励患者产生战胜疾病的信心。

3.6 气功调神 病情稳定后,指导患者应用气功调神方法进行自我调节。根据病情,病人采取不同的姿势(坐式、站式、卧式)后,指导其从自然呼吸开始,逐步过渡到腹式呼吸,然后把意念集中到丹田,每天20min。

3.7 辨证施食 根据不同证型,给予饮食指导。如风痰上扰型应食具有清内热,化痰湿的绿豆汤、大米山楂汤、莲子汤、豆浆、西瓜、梨等,蔬菜以甘寒的白菜、菠菜、芹菜、冬瓜、黄瓜等为主,避免油腻厚味、肥甘助湿助火之品;痰浊阻滞型以素食为主,多食山楂、冬瓜、芹菜、萝卜等。阴虚阳亢型多食养阴生津消火的米粥、绿豆米粥、莲子粥、鲜蔬菜和鲜果汁等,忌公鸡、猪头肉等。

3.8 行为干预 向患者讲解吸烟、酗酒的危害,但不勉强病人改变他们长期形成的习惯和嗜好,如每天可以吸烟5支、喝酒25g。晚睡前按摩涌泉穴20min。

4 讨论

脑梗死是老年人常见病、多发病,发病急、变化快,发病后常出现抑郁焦虑共病的负性情绪,还有些患者住院后情绪过于敏感、疑心重重、怀疑医生的治疗方案,甚至固执已见、从医行为不良等等,这些都严重影响了临床治疗和护理[10]及神经功能康复和日常生活能力的恢复。本研究实施早期情志护理干预1个月后,观察组患者抑郁和焦虑评分均明显小于对照组,护理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意义。

良好的护患关系可以减弱或消除患者因疾病而产生的不良心理反应,利于患者调节情绪状态[11],对提高病人依从性也起到重要的作用。在与患者建立良好护患关系、取得病人信任的基础上,因人而异、因病情而异,应用情志相胜、顺情解郁、移情易性、暗示疗法,言语开导等情志护理疗法,采取启发诱导式,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及用药指导。家属的关心与支持,解除了患者的思想顾虑,并应用气功调神的方法进行自我疏解负性情绪,使之积极配合治疗。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对抑郁焦虑症状的发生有明显影响[1]。早期对脑梗死患者进行肢体康复训练,可加速患者脑侧枝循环的建立,改善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和反应性,改善患者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早期神经康复治疗不仅可提高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程度,而且可改善其生活的自理能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增强生活的信心,由于情绪的改善提高患者康复锻炼的主动性。

[1]邓建中,齐进兴,赵彦玲,等.脑梗死后抑郁焦虑状态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0,13(2):26-27.

[2]方鸿.情志致病机制探讨[J].山西中医,2010,6(2):1-2.

[3]唐江萍,邹文华,王民主.脑卒中患者与正常人社会心理因素和负性情绪的对照研究[J].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2006,6(2):124-126.

[4]刘桂玲,申桂丽.健康教育干预对脑梗死患者护理依从性的影响[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9,12(16):80-81.

[5]蒋立勤.脑梗死后患者的抑郁状态及相关因素分析[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06,14(3):186-188.

[6]中华医学会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编年会.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81-383.

[7]南登崑.康复医学[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02-203,206.

[8]王金立,徐建新,赵宏.超早期康复治疗对急性脑梗塞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J].World Health Digest,2008,5(3):22-23.

[9]张辉,刘建华,李立.健肢功能活动对脑卒中偏瘫康复疗效的影响[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7,13(9):886-887.

[10]费秋红,卢昕.情志护理是老年患者康复的关键护理[J].辽宁中医杂志,2007,34(5):666-667.

[11]吴善凤.脑卒中后患者抑郁状态及其与社会支持的相关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09,24(1):10-12.

猜你喜欢
情志神经功能依从性
间歇性低氧干预对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调畅情志 远离悲秋
刘勰“文以明道”中的情志主体论
品管圈在提高手卫生依从性改善中的作用
提高手卫生依从性并改善感染控制指标的一项新技术
不同程度神经功能缺损的脑梗死患者血尿酸与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辛伐他汀对脑出血大鼠神经功能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探讨
脑卒中患者康复治疗依从性研究进展
移精变气法在情志病治疗中的运用探讨
中医情志护理在乳腺癌围术期的应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