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脐血血气分析的临床应用

2012-06-09 03:03曹利敏
中国医药指南 2012年17期
关键词:生期酸中毒动脉血

张 真 曹利敏

(河北省定州市人民医院,河北 定州 073000)

新生儿窒息是指出生时无呼吸或呼吸抑制,是新生儿死亡与伤残的主要原因。目前,根据国内外统计,新生儿重度窒息合并脑病导致的病死率和神经系统后遗症,仍占到的20%~30%,因此,新生儿窒息正确和规范的复苏直接关系到新生儿的预后。20世纪50年代,Apgar提出了新生儿窒息的分级方法,主要是根据患儿的皮肤颜色的改变、心率的变化、呼吸频率及肌收缩力量等判断方法,这五种方法总共评分为10分,每项2分,给予的分值越低,则表示患儿的窒息度越重;≤3分说明患儿是重度窒息状态;>3分而≤7分则说明患儿处于轻度窒息状态;>7分而≤10分则说明新生儿处于正常状态[1]。Apgar评分作为临床评估新生儿窒息程度的方法,及时对患儿进行复苏起着重要的作用,此方法较为简捷实用。但是随着科技的发展,除了心率其他项目并不容易进行合理的评分[2],因此评分有较多的误差。

缺氧酸中毒导致的各个器官组织器质损伤和功能不全引起患儿窒息[3],对脐动脉血进行血气分析检查是否是因缺氧而导致的酸中毒,便可了解新生儿当前处于的窒息状态,这就为临床提供了判断新生儿窒息程度的重要依据。现今,国内外刮起了一股对脐动脉血气进行研究的新浪潮。美国较多专家已经开始运用脐动脉血气分析对新生儿窒息进行分级[3]。现将我院246例足月新生儿脐血血气分析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至2011年来我院分娩孕妇产下的足月新生儿280例,孕妇年龄20~38(平均29)岁;初产妇212例,经产妇61例;分娩方式剖宫产82例,经阴道产198例;同时记录病人名字、体质量、年龄、怀孕次数、儿女人数、生产方式、联系方式、B超检查、NST评分、围生期情况;新生儿的临床表现、检查、诊断及做相应治疗和治疗后的效果。并且记录围生期的各种情况,如脐带位置功能异常、胎儿空间问题、羊水营养不足、产程过长、产力不足、胎盘问题、生产不足月、胎儿体质量过高或过低、高龄妊娠、妊高综合及伴有其他合并症。

1.2 方法标本采集

取检血液较为简单,在近胎端用钳子先夹取一段脐带,1mL肝素化的注射器取出所需血液,为使检查结果更加准确,应尽快在30min内检测完毕。因为脐动脉血最接近胎儿情况,因此若仅需要一个检测血样,则应尽量选择脐动脉血,然而胎盘的脐静脉血与脐动脉不同,它反映的是母体内酸碱状况与胎盘情况。

1.3 评分标准

给予新生儿Apgar评分,脐动脉血气pH值比较,新生儿出生1min Apgar 评分<7分,评定为新生儿窒息,脐动脉血pH<7.20,新生儿为酸中毒。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χ2检验,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统计学差异显著。

2 结 果

本组280例新生儿Apgar 评分,0~3分2例,4~7分18例,8~10分260例,脐带血pH值越低,Apgar评分越低,见表1。

表1 Apgar 评分与脐带血pH值关系

3 讨 论

3.1 检查新生儿是否窒息,脐血血气分析则是一个重要且有效的方法。若值根据Apgar评分来判定新生儿窒息的窒息情况,许多年来的临床经验告诉我们,这种方法只能提示新生儿的呼吸是否存在抑制,但找不出呼吸抑制的原因,新生儿窒息可以导致呼吸抑制可以使Apgar评分降低,但不足月产儿、神经肌肉发育不良、中枢神经系统影响、呼吸系统抑制、循环系统畸形、胎儿失血性休克、产伤、胎儿水肿、胎儿药物中毒等都可以使Apgar评分降低,针对性较低,因此把Apgar评分作为新生儿窒息的判断标准,则可能有较大的误差[4-5]。

3.2 围生期新生儿窒息定义为胎盘气体交换障碍导致的儿体损伤性的缺氧、代谢性酸中毒,故出生时脐动脉血气是围生期窒息综合诊断标准中不可缺少的。

导致新生儿窒息的主要原因是器官组织功能性及器质性缺氧酸中毒造成的损伤。脐动脉血气检验能够反映胎儿现在处于的血气状态,因此它要比Apgar评分更能针对的反应胎儿的状态。围生期窒息可以导致新生儿器质性或器官性损伤,一旦发现窒息情况,就可及时正确地进行治疗,避免或减少了窒息引起并发症的出现。对新生儿窒息的诊断,脐血气分析具有特别强的针对性,减少了Apgar评分的所引起的误差,二者之间进行有效地结合便能使结果更加准确。近些年来,AAP和ACOG把血气分析作为诊断脏器组织功能性或器质性损伤的标准。Thorp等学者对有呼吸抑制的足月新生儿进行脐动脉血气分析后,约80%排除了窒息。

综上所述,只要把二者有效地结合起来,就能减少对围生期新生儿的窒息情况的误诊,并可以尽早的对患儿采取措施,进行抢救治疗。我们在诊断新生儿窒息时以Apgar评分同时结合脐动脉血气分析结果才比较客观、科学。对新生儿预后的判断更有临床意义,可积极预防,大大降低新生儿围生期患病率,改善新生儿预后。

[1]宋志敏,房如珍,郑海霞.新生儿诊断学[M].3版.上海:中国卫生医疗出版社,2003:401.

[2]宋志敏,房如珍,郑海霞.新生儿诊断学[M].3版.上海:中国卫生医疗出版社,2003:402.

[3]薄希东.儿童外科学[M].6版.上海:山东医疗卫生出版社,2005:99.

[4]Taeusch HW,Ballard RA,Avery S.Disease of the Newborn[M].7th ed.Beijing:Science Press,2001:319-333.

[5]张庆功.探讨新生儿窒息的治疗方法[J].中华医学妇科与产科杂志,2003,19(6):321-322.

猜你喜欢
生期酸中毒动脉血
中西医结合治疗牛瘤胃酸中毒
助产士围生期一体化护理对提高初产妇分娩质量的影响分析
磁共振血管造影在颈部动脉血管中的应用
勘误声明
奶牛亚急性瘤胃酸中毒的发生及饲养对策
奶牛瘤胃酸中毒的发病特点、临床表现和治疗措施
围生期抑郁女性心理求助行为研究进展
NIPPV联合噻托溴铵吸入治疗对慢阻肺合并慢性呼衰患者肺功能以及动脉血气的临床效果分析
世界家庭医生组织(WONCA)研究论文摘要汇编——爱尔兰全科医生对围生期心理健康的观点:一项定性研究
为什么要抽动脉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