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创穿刺术与小骨窗开颅术治疗中等量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比较

2012-06-09 03:04许英男
中国医药指南 2012年17期
关键词:穿刺术开颅血肿

许英男

(辽宁省沈阳市苏家屯区中医院,辽宁 沈阳 110101)

高血压脑出血是神经外科常见急症,病情进展迅速,致残率和病死率均较高。为了探讨微创穿刺术与小骨窗开颅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差异,现将我院近年来收治的20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择2008年1月至2011年10月我院收治的20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均经CT或核磁共振检查证实,符合1995年全国第4届脑血管会议脑出血的诊断标准[1]。其中,男149例,女51例,年龄38~79岁,平均56.4岁;所有患者均有明确的高血压病史,出血量:30~60mL,平均46.4mL;出血部位:基底节区99例,脑室69例,脑叶32例;入院时意识情况:意识清醒45例,意识模糊139例,浅昏迷16例;发病至手术时间:6~70h,平均33.4h;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将患者随机分为2组,微创穿刺术组100例,小骨窗开颅术组100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分析,P>0.05,无明显差异性。

1.2 方法

微创穿刺术组100例患者,以CT所示血肿中心做穿刺点标记,确定进针方向,尽量避开大血管和重要功能区。术前头颅备皮、消毒,局部麻醉后,选用长度适宜的YL-1型一次性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在电钻驱动下直接穿透颅骨和脑硬膜,然后拔出针芯,更换钝头塑料针芯推至血肿中心,拔出针芯后,接侧管引流,用5mL注射器缓慢抽吸血肿液态部分,直至出现明显阻力时停止抽吸,置入针形血肿粉碎器,并反复用血肿冲洗液冲洗,待冲洗液颜色变淡,4h后开放引流管。每日2次冲洗、注药、夹管、引流。定期复查CT,确定拔针时间。

小骨窗开颅术组100例患者,全麻后,根据头颅CT扫描结果进行头皮切口定位,尽量避开大血管和重要功能区。头皮做长4cm的直切口,全层切开,用乳突撑开器张开切口,颅骨钻孔后扩大骨窗直径约3cm,“十”字形切开硬脑膜,进入血肿腔,直视下清除血肿,对于小血管活动性出血,可用双极电凝止血,若为渗血,可用止血纱布或明胶海绵止血。术后,血肿腔内常规放置引流管,定期复查头颅CT,观察血肿清除程度,确定拔管时间。

两组患者术后均注意保持血压稳定,预防颅内压增高,水电解质紊乱、肺部感染、上消化道出血、肝肾功能损害等并发症,必要时尽早行气管切开。继续随访6个月,评价患者的生存状态。

1.3 疗效评定指标[2]

①采用SSS量表评价术前、术后14d时,患者的神经功能变化情况;②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量表评价术后14d,术后3个月时,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变化情况;③采用Barthel指数(BI)评价术后3个月时,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变化情况。④采用ADL评价术后6个月时,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Ⅰ级:完全恢复日常生活;Ⅱ级:部分恢复或可独立生活;Ⅲ级:需人帮助,扶拐可走;Ⅳ级:卧床但有意识;Ⅴ级:植物生存状态。

1.4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其中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表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SSS、MRS、Barthel指数三种量表评分比较分析(±s)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SSS、MRS、Barthel指数三种量表评分比较分析(±s)

注:与小骨窗开颅术组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组别 SSS MRS Barthel指数术后3个月术前 术后14d 术后14d 术后3个月微创穿刺术组 12.45±4.90 29.03±6.78 3.96±0.38 1.66±0.93* 84.39±17.22*小骨窗开颅术组 12.29±5.22 28.91±6.93 4.01±0.44 2.38±1.02 69.30±19.26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SSS、MRS、Barthel指数三种量表评分比较分析

表1结果表明:两组患者术前的(SSS)神经功能评分无明显差异性,P>0.05;术后14d,两组患者的SSS、MRS评分也分无明显差异性,P>0.05;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的MRS、Barthel指数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ADL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比较分析

表2结果表明:微创穿刺术组患者术后6个月时,Ⅰ~Ⅱ级日常生活恢复良好的患者人数明显高于小骨窗开颅术组,Ⅴ级植物生存状态的患者人数明显低于小骨窗开颅术组,经统计学分析,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由此可见,微创穿刺术组可以明显提高术后6个月时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表2 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生存状态比较分析

3 讨 论

高血压脑出血是神经科常见病,严重威胁人类的身心健康。通常认为出血量在30mL以内的患者,可以选择保守治疗[3]。但是,内科保守治疗只能在一定程度上控制再出血,不能从根本上解除血肿的毒性作用,还可能由于神经功能损害,加重致残率和病死率。对于出血量在30mL以上的患者,选择手术治疗时,要尽量清除血肿的占位效应,因为血肿的占位效应是导致颅内高压和继发脑干损伤及脑疝,甚至死亡的直接原因。小骨窗开颅术是近年来脑出血治疗中应用较为普遍的术式,可以迅速清除大部分血肿,缩短患者术后清醒时间,促进患者的神经功能的恢复。而微创穿刺术具有操作简单方便、损伤小、不受年龄限制、不易损伤血管及脑组织的优点,适合大多数中等出血量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可以大大降低手术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概率。本组资料证实,微创穿刺术可以明显降低住院期间并发症的发生概率,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降低病死率,适合中等量高血压脑出血的治疗。

[1]陈祎阳,焦德让.高血压脑出血的外科治疗进展[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6,4(26):566-568.

[2]肖军.小骨窗开颅术在高血压脑出血治疗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0,20(5):42-45.

[3]李冬梅.微创穿刺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85例疗效观察与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10,16(8):79-80.

猜你喜欢
穿刺术开颅血肿
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应用于高血压脑出血治疗中的疗效
硬脑膜外和硬脑膜下血肿相关知识,你应了解吗?
产前诊断羊膜腔穿刺术改期的原因分析
小骨窗开颅高血压脑出血血肿清除12例的临床体会
浅析标准大骨瓣开颅减压术在颅脑损伤治疗中的临床效果
穿刺颅内血肿消除术在基层神经外科临床应用
CT混杂征对脑出血血肿扩大的预测价值
张震东前房穿刺联合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疗效
大骨瓣开颅联合小脑幕切迹切开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应用
阿托伐他汀联合中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