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外固定支架治疗四肢长管骨折手术的护理

2012-06-09 06:28
中国医药指南 2012年17期
关键词:针孔四肢患肢

林 文

(洞口县中医院,湖南 邵阳 422300)

临床创伤骨科中,四肢长管骨折比较多发和常见,近年来,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带动了建筑业、工业和交通运输业的发达,高能量损伤所致的四肢长管骨折发生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肢体在骨折后易遗留功能障碍,严重影响了患者的身心健康及生活质量[1]。骨外固定支架为治疗四肢长管骨折的有效方法,其中,临床护理干预是确保手术预后的关键环节。本次研究选择我院2009年5月至2011年5月收治的四肢长管骨折患者90例,均采用骨外固定支架治疗,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5例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45例采用针对性护理干预,就两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90例,男65例,女25例,年龄16~62岁,平均(34.4±2.6)岁,符合《坎贝尔手术学》中长骨骨折分类(OTA)的诊断标准,且有高能量创伤病史。致伤因素:高处坠落伤12例,交通意外伤52例,挤压伤16例,其它10例。24例为股骨骨折,43例为肱骨骨折,23例为胫腓骨骨折。开放性骨折66例,闭合性骨折2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两组在性别、年龄、病情等一般资料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均采用骨外固定支架手术治疗,对照组45例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45例在此基础上行围术期护理干预,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1.2.1 术前护理干预

①心理护理:患者多因创伤突然发生,身心均承受较大痛苦,加之对手术预后的担心及经济压力,易产生焦虑、恐惧等不良情绪。临床护理人员需主动和患者沟通,就创伤的基本知识和手术的方法、注意事项、远期效果向患者作细致的介绍,帮助患者熟悉医院陌生环境,解答问题,了解骨外固定支架技术治愈率高、愈合快、并发症少、避免二次手术、降低医疗费用、缩短住院时间等优点,树立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提高治疗依从性,积极主动配合医护全程。②术前准备:术前用夹板制动并固定患肢,防止组织损伤加重。为防止患者骨折端邻近的神经和血管损伤,减少搬动患者骨折部位的次数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严格备皮操作,因四肢皮肤有大量毛发生长,如不行细致清理,毛发中大量隐藏的细菌和污垢会引起术后伤口的感染,故术前需严格清洁皮肤,降低感染发生机会。

1.2.2 术后护理干预

①基础护理:患者返至病房后,需将患者抬高30°~40°,置于功能位,为淋巴和静脉回流创造条件,预防和消除肢体肿胀。局部肿胀在骨折早期较为明显,血管、神经因使用外固定支架可造成过度牵拉,肢端神经功能和血液循环易发生障碍。故需对患者患肢末梢皮肤的感觉、色泽、肿胀度,足趾、手指的运动情况、毛细血管回流情况做好密切观察,及时处理异常。②针孔皮肤护理:针孔感染是四肢骨折采用骨外固定支架治疗的主要并发症,故需加强对针孔皮肤的护理。每天于针孔处用75%酒精棉球轻柔由内向外擦拭消毒,后对针孔处用75%酒精纱块敷盖。禁止对针孔在护理过程中行用力擦拭,避免误撕掉纤维性包裹物。对针孔周围有无红、肿、热、痛及针孔处分泌物的色泽做好密切观察。若有少量浆液在针孔周围渗出、皮肤微痛、微红,则为轻度感染,需将患肢适当抬高,加强护理,数日后炎症可消退。若针孔分泌物为脓性,则提示重度感染,需给予抗生素治疗,以免引发骨髓炎和软组织感染的发生。③固定支架观察:患者中部分在术后行功能锻炼时,外固定支架固定针及螺丝钉易松动,需及时对固定针和螺丝钉松紧度进行调整,防止骨折部位因外固定支架松动而发生移位,对骨折的愈合造成影响。

1.2.3 病情观察

围术期加强患者生命体征监测,对肢体温度、皮肤色泽、有无腹痛、尿色、尿量进行评估,以对病情变化有效掌握,尤其是患者为股骨干骨折时,因出血较多,患者常有脂肪栓塞综合征和休克的发生,需密切观察患者脉搏、体温、神志变化,及时治疗。患者为肱骨干骨折时需对虑口区皮肤感觉和腕关节活动进行检查,以对有无桡神经损伤进行评估。患者为下肢骨折时,因需较长时间的卧床,需定时协助患者翻身,指导卧床生活方式,避免因意外导致骨折再错位发生。

1.2.4 并发症观察及预防

①便秘:因术后较长时间卧床,肠蠕动相对减慢,便秘极易发生,故需鼓励患者多饮水,饮食易含丰富纤维,定时排便,保持大便通畅,依据病情需要,必要时可用开塞露或番泻叶。②泌尿系统感染:患者行硬膜外或全身麻醉,术前需行尿管留置,术后1~2d即可拔除,对术后尿管留置较长的患者,发生泌尿系统感染的情况较高,需加强会阴部护理,鼓励患者多饮水,保持导管引流通畅,行反射性膀胱收缩功能训练,必要时用呋喃西林液体对膀胱进行冲洗。③坠积性肺炎:患者为复合损伤或合并损伤者,因卧床时间较长,呼吸道排泄分泌不畅,坠积性肺炎极易发生,需帮助患者有效排痰和咳嗽,必要时行吸痰和雾化吸入,对肺部感染进行预防。④褥疮:患者患肢在术后制动,活动受到一定限制,加之机体营养缺乏,皮肤营养状况下降,易在骨骼突出部位发生损伤,需保持床单干燥清洁,加强观察和按摩,术后6h对体位进行更换,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饮食,以使机体免疫力和抵抗力进行提高,使全身营养状况改善,降低褥疮发生率。

1.2.5 康复锻炼

术后1~2d为避免患肢活动,需以平卧于床为主,以防术后出血加重,四肢活动量不宜过大,健肢关节可行屈伸锻炼。患肢肌肉等长收缩功能活动在术后第3d~2周切口切线前开始加强,患者为下肢骨折需延续卧术时间,使四肢关节的屈伸活动渐进加大。患者为上肢骨折时可使下床活动次数增加。术后2~12周,疼痛减轻或消失,可使患肢邻近关节活动渐近加强,可拄拐在术后8周石膏去除后下地部分负重行走。12周后,因骨折达到临床愈合,活动量和下床时间可渐近增加,避免意外发生。

1.3 效果评定

行平均10个月的随访,依据长骨骨折评价标准,优:关节无畸形、无疼痛,活动范围呈正常恢复,肢体<1cm缩短;良:关节无畸形、偶有疼痛,活动范围受限少于50%,肢体呈<2cm的短缩;一般:关节成角畸形<10°,常有疼痛发生,关节活动范围受限>50%,肢体呈<3cm的短缩。并观察关节功能障碍、肢体短缩、骨折延迟愈合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行χ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观察组45例中,优26例,良17例,一般2例,优良率为95.5%;对照组45例中,优18例,良15例,一般12例,优良率73.3%。观察组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骨折延迟愈合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2.2%;对照组肢体短缩畸形3例,关节功能障碍2例,骨折延迟愈合1例,总并发症发生率为12.3%。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P<0.05)。见表1。

表1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n(%)]

3 讨 论

临床四肢长骨干骨折常伴有神经、血管损伤,肢体功能遗留有不同程度的障碍,临床多行骨外固定支架治疗,利于早期行功能康复锻炼。而围术期实施针对性整体护理干预对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确保手术成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2]。加强术前访视,对患者行心理护理,充分术前准备,术后加强病情观察、生命体征监测、合并伤的处理,对并发症行密切观察并有效预防,给予生活和饮食指导,加强术后康复功能锻炼,可促进骨折康复进程[3]。本次研究中,观察组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在骨外固定支架治疗四肢长骨骨折手术中行整体护理干预,可提高临床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1]肖军华,谢惠缄,郭汉民,等.外固定架结合拉立螺钉治疗胫骨开放性粉碎性骨折36例[J].实用医学杂志,2005,21(24):2815.

[2]王洪仙,王淑萍.四肢骨折护理干预[J].中外健康文摘杂志,2008(5):75.

[3]严素敏,韩月明,吴惠冰.骨外固定支架治疗四肢长管骨折手术的护理[J].海南医学,2010,21(3):147-148.

猜你喜欢
针孔四肢患肢
股骨髁间骨折术后患肢采用特殊体位制动加速康复的效果观察
一起来探案
跟踪导练(四)
乳腺癌病人术后患肢功能锻炼的护理干预及实施效果分析
一种水垫式患肢抬高枕的设计及应用
跟踪导练(四)
Rigid ureteroscopy in prone split-leg position for fragmentation of female ureteral stones:A case report
汽车电泳漆膜的缩孔与针孔
跟踪导练(四)
决战前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