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附注射液在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中的临床效果观察

2012-06-09 08:57赵晓明
中国医学创新 2012年17期
关键词:快速性传导西医

赵晓明

缓慢性心律失常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以心率缓慢、心室率在60次/min以下为主要特征,可导致血流动力学改变,甚至发生心源性猝死,对人类健康造成了严重损害[1]。临床上尽快对缓慢性心律失常进行纠正,并维护其稳定性是治疗的关键。笔者近年来在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联合参附注射液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现与以往常规西医治疗进行对比研究,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笔者所在医院2008年6月-2011年6月收治的82例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详细病史采集、查体及相关辅助检查明确诊断。根据临床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42例,对照组40例,所有患者均无用药禁忌证。观察组男28例,女14例,年龄18~81岁,平均(47.2±11.6)岁,心率 35~44 次 /min,平均 (40.6±3.7)次 /min,其中窦性停搏3例,窦性心动过缓6例,房内传导阻滞3例,窦房传导阻滞1例,心房静止2例,室内传导阻滞8例,房室传导阻滞12例,病窦综合征7例。对照组男26例,女14例,年龄19~80岁,平均(46.8±11.3)岁,心率36~45次/min,平均(41.2±3.5)次/min,其中窦性停搏4例,窦性心动过缓4例,房内传导阻滞3例,心房静止1例,室内传导阻滞8例,房室传导阻滞13例,病窦综合征7例。两组性别、年龄、心律失常种类及禁忌证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均在心电多功能监护下给药。对照组常规给予阿托品0.5~1 mg,静脉推注,后给予异丙肾上腺素0.5~1 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500 ml,缓慢静滴,根据患者情况适时调整滴速。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参附注射液30 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500 ml,静脉滴注,1次/d。所有患者均治疗1周,并在治疗过程中根据病因给予基础治疗。治疗1周后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及治疗后1周的复发情况。

1.3 疗效评价标准 显效:心率恢复正常且在观察期间保持稳定,心悸、胸闷、气短、头晕等症状消失;有效:心率恢复正常但不稳定,在观察期间反复,心悸、胸闷、气短、头晕等症状基本消失;无效:心率恢复正常,临床症状缓解不明显[2]。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12.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经1周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临床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2.2 不良反应及复发情况 在治疗过程中,观察组有1例(2.4%)出现快速性心律失常,对照组有8例(20.0%)出现快速性心率失常,两组快速性心律失常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出现其他严重不良反应。在治疗后的1周内,观察组有4例(9.5%)复发,对照组有11例(27.5%)复发,观察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心律失常病因复杂,西医一般认为,凡能引起心脏起搏传导系统器质性或功能性改变的一切因素,均可引发心律失常。心肌缺血缺氧是引发心律失常的主要因素,而血液流变学改变参与了缓慢性心律失常发生发展的全过程。严重的缓慢性心率失常,患者常出现心衰、心源性休克、心脏骤停等,及时处理,使心率恢复正常并维持在正常水平是临床治疗和抢救的关键。

传统的西医治疗主要以阿托品和异丙肾上腺素维持治疗为主,然而这些药物虽然能使心率加快,但同时也加重了心肌缺血,增加了心肌耗氧量,造成心脏电生理不稳定,容易出现快速性心律失常,且复发率较高,影响临床治疗效果。缓慢性心律失常属于中医学中的“心悸”“厥脱”范畴,多属心肾阳气不足。参附注射液是以红参、附片为主要成分的中成药,红参补益心气,使气旺血行,络脉自通;附片益气温阳。红参主要含人参皂甙,可有效改善心肌供血和供氧,增强心肌收缩力,同时阻滞钙离子的内流,能有效降低快速性心率失常的发生率;附片主要含去甲乌头碱,是一种β受体激动剂,能有效加速房室传导,从而起到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作用[3]。在常规阿托品和异丙肾上腺素治疗基础上加用参附注射液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不仅能有效加快心室传导,加快心率,而且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心功能,缓解由于心率加快而造成的心肌缺血和心肌耗氧量加重,降低快速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保持心率的稳定。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69.0%和92.9%,均明显高于单纯应用西医治疗的患者,且快速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缓慢性心律失常的复发率均明显低于单纯西医治疗的患者,也显示了中西医结合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优势,与相关文献[4]报道的结果相似。

综上所述,在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联合应用中成药参麦注射液能明显提高临床疗效,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复发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郭继鸿.心律失常新进展[M].北京:中华医学电子音像出版社,2010:387.

[2]刘庆国.加味炙甘草汤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110例[J].中华现代内科学杂志,2009,6(3):221.

[3]胡金玲,李风君,胡春荣,等.参附注射液对猝死复苏患者心肌保护作用的临床探讨[J].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09,18(1):73-75.

[4]高嵩山,蒋宁.参附注射液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35例[J].中国中医药科技,2002,9(1):25.

猜你喜欢
快速性传导西医
一种提升三浮陀螺标定快速性的磁悬浮结构优化设计
神奇的骨传导
充分发挥银行在政策传导中的作用
“散乱污”企业治理重在传导压力、抓实举措
四种坐标系下的多电平SVPWM快速性对比分析
浅谈心房颤动的蒙西医治疗
蒙西医结合治疗肺结核进展
蒙西医结合治疗眼底出血的临床疗效
基于遗传算法的三体船快速性仿真分析
22000kW深水三用工作船快速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