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巴喷丁治疗丘脑痛临床观察

2012-06-12 08:06魏瑞花赵燕民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2年4期
关键词:喷丁加巴丘脑

魏瑞花 赵燕民 洪 丽 王 献

河南安阳地区医院神经内三科 安阳 455000

丘脑痛(thalamic pain)是脑卒中后神经痛的一种类型,是典型的中枢神经系统源性疼痛。丘脑痛在临床并不罕见,由于丘脑痛治疗较困难,目前并没有特别有效的治疗方法。我们应用加巴喷丁治疗丘脑痛,和常规治疗组进行对照,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06-03-2010-12我院收治的丘脑痛患者52例,均经CT或MRI证实,其中丘脑出血13例,丘脑梗死39例,病程最长4a,最短10月。并经电生理检查排除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带状疱疹后神经痛、颈椎病、腰椎病等神经病理性疼痛类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26例,男14例,女12例,年龄55~80岁,平均(66.2±9.8)岁;治疗组26例,男15例,女11例,年龄52~78岁,平均(65.3±10.6)岁,2组性别、年龄、丘脑痛的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 2组均给予红花针活血化瘀、维生素B1针及甲钴胺注射液营养神经等常规治疗;并调节情绪,心理疏导治疗。治疗组于入院后12h内开始口服加巴喷丁,初始剂量为100mg/次,3次/d。每间隔2~4d增加剂量300 mg/d,直至疼痛缓解,或出现明显改善;连续观察3周。治疗期间均未应用其他镇痛药物。

1.3 疗效判断 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从0分到10分疼痛程度逐渐增强,以治疗前后VAS评分下降程度来表示治疗效果。VAS下降≥80%为显著有效;VAS下降在30%~80%为有效;VAS下降≤30%为无效。VAS较治疗前上升者为恶化。

2 结果

2.1 疼痛的VAS值改善情况 见表1。

表1 2组治疗前后VAS值的变化

2.2 疗效比较 治疗组显著有效45.91%,有效27.67%,无效26.42,总效率73.58%。对照组显著有效16.23%,有效29.74%,无效54.03%,总有效率45.97%。

2.3 不良反应 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主要为乏力、头晕、嗜睡、恶心、食欲不佳等,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不良反应逐渐减轻至消失,无明显不良事件的发生,无因不良反应而终止治疗的患者。

3 讨论

丘脑痛是一种最典型的中枢神经系统源性疼痛,通常继发于丘脑纹状体动脉或丘脑膝状体动脉供血区的脑卒中,表现为对侧身体的弥漫性、难以忍受的持续疼痛,呈爆发性加重,可因各种内脏或外界的刺激所诱发。疼痛性质各种各样,有烧灼感、针刺感、冷感和难以描述的痛感等。丘脑痛发生的机制目前仍不是很清楚,大多数学者认为,如果丘脑的传入系统出现障碍,丘脑就会从大脑皮层的抑制中被解除,伤害性感觉神经系统的活动出现活性化,因此诱发出痛觉过敏及自发痛。也有人认为,即使没有丘脑本身的障碍,特殊感觉核和非特殊感觉核间的丘脑内反应回路过度兴奋产生亢进,即髓板内核兴奋也可引起丘脑痛[2]。

综上,加巴喷丁对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具有较明显的疗效,且其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与其他药物无明显相互作用。因此,有可能成为临床上治疗疼痛前景较好的药物,值得进一步推广。

[1]陆明,朱志强 .丘脑痛疗法概述[J].辽宁中医杂志,2008,35(5):796-797.

[2]张挺杰,倪家骥 .加巴喷丁药理学及其在神经痛治疗方面的研究[J].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06,12(1):50-52.

[3]Bennett MI,Simpson KH.Gabapentin in the treatment of neuropathic Pain[J].Palliat Med,2004,18:5-11.

[4]张晓敏,胡登科,任惠 .抗癫药物对认知功能的影响[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1,14(4):92-93.

[5]李玲,李国良,肖波 .加巴喷丁在神经痛综合征中的治疗应用[J].卒中与神经疾病,2005,12(1):62-63.

[6]韩松,于万秋,刘娜 .加巴喷丁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附26例临床观察)[J].黑龙江医学,2006,30(1):7-8.

猜你喜欢
喷丁加巴丘脑
纤维母细胞生长因子3对前丘脑γ-氨基丁酸能抑制性轴突的排斥作用
加巴喷丁类药物引起的水肿
基于uAI深度学习算法分析延安地区不同年龄阶段丘脑体积与年龄的相关性
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快速测定人血浆中加巴喷丁浓度
基于丘脑血供解剖学的丘脑出血新分型与丘脑出血患者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口服加巴喷丁胶囊治疗慢性咳嗽3例疗效分析
印度 圣母节
加巴喷丁在皮肤病治疗中的应用
背侧丘脑解剖结构及其生理机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