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危机时代淮安市对外贸易转型升级研究

2012-07-04 08:52
对外经贸 2012年12期
关键词:总值淮安市进出口

张 丽

(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淮安 223003)

一、后危机时代淮安市对外贸易概述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淮安市的对外贸易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影响,但由于对外贸易总量较小,发展潜力巨大,外资的大量引进以及政府政策的扶持,淮安市对外贸易恢复增长较快。现在世界经济发展已进入后危机时代,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尚未完全消除,欧债危机持续发酵,美国经济复苏乏力,淮安市对外贸易平稳发展的难度增大。2011年1月到2012年4月,淮安市的进出口总额增长乏力,同比呈现逐月下降的趋势,进口总额从2011年1月的1.06亿美元降至2012年4月的0.54亿美元。

图1 淮安市2011年1月—2012年4月进出口额同比情况

二、淮安市对外贸易中存在的问题

(一)进出口企业主体过于集中

淮安市进出口企业发展不平衡,主要集中于外商投资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在淮安市对外贸易中所占比重很大,外贸进出口额对外商投资企业的依赖度很高。由表1可知,近年来,外商投资企业对外贸易额在进出口总值中所占的比重几乎均超过60%,是淮安市外贸经济的主力军。

表1 近几年淮安市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总值占比情况

据淮安市海关统计,以2009年淮安市按进出口总值企业排名来看,排名第一的江苏韩泰轮胎有限公司进出口总值为3.41亿美元,相当于排名第二至第八名企业的进出口额之和,占全市进出口总值的23.58%。如图2所示,排名前两位的外商投资企业江苏韩泰与富士康占进出口总额的比重达30%,进口比重高达42%。进出口企业主体的高度集中,对外商投资企业的高度依赖,使得淮安市外贸进出口面临的风险增强。

图2 2011年淮安市进出口企业主体比重构成

(二)出口市场过于集中

欧美市场是淮安市外贸企业的主要出口市场,2009年全市外贸进出口总值为21.4亿美元,其中对欧盟的进出口总值为3.36亿美元,占比达15.7%。美国为第二大贸易伙伴,进出口总值为2.8亿美元,在进出口总额中占比达13%。近年来,淮安市对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等新兴市场国家的对外贸易虽然得到了拓展,但这些新兴外贸市场尚不能代替传统外贸市场的主导地位。据淮安市商务局资料显示,2012年1—4月淮安市对欧盟、美国的出口比重仍然分别高达23.9%与24.5%。

(三)进出口商品种类单一

自韩泰轮胎与富士康投资淮安市后,机电类、天然橡胶类产品成为淮安市的主要进出口商品。2009年机电类产品进出口总值为3.24亿美元,占进出口总额的15.1%,是淮安市的第一大进出口商品。天然橡胶类产品为第二大进出口产品,进出口额为3.16亿美元,占比近15%。2012年前4月,在全市出口中排名前三位的依然是机电产品、新的充气橡胶轮胎、服装及衣着附件,分别为28.6%、22%和11.9%。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比重只占3.4%,农产品的出口比重仅有0.9%。淮安市主要出口产品多为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产品,产品的附加值不高,利润较低,并且易受劳动力资源及环境承载能力的限制。

表2 2012年1—4月淮安市部分产品出口情况

(四)加工贸易附加值偏低

淮安市加工贸易企业中外资企业加工贸易进出口总额占全市加工贸易进出口总额的90%以上,是加工贸易的主力军。这些企业虽然投资规模较大,但大部分是加工厂,其研发设计、核心技术生产环节、市场均不在淮安市,只是进行简单的加工,在产业链中处于“微笑曲线”的最底端,附加价值偏低,在产业链条上无上游配套企业,无下游市场,属于“两头在外”的生产模式,对当地经济的带动性不强。

三、淮安市对外贸易转型升级措施建议

(一)实现外贸企业主体多元化

以“招商引资”为主要手段的开放型经济发展模式得到了各地政府的青睐,淮安市也不例外,外商投资企业也成为淮安市开放型经济发展的主力军。但在后危机时代,外贸经营主体的高度集中必然使当地的开放型经济发展面临的风险增强。为此,在“招商引资”的同时,还要鼓励国有企业与私营企业积极参与到开放型经济的建设中来。在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中很多属于中小型企业,这些企业出口额约占四成,在淮安市外向型经济的发展中也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但这些中小外贸企业在与外商投资企业的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在政策、资金、人才、政府服务等方面都难以与外商投资企业相比。为此,要给这些中小外贸企业创造出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在为外商投资企业提供各种优惠政策的同时,也要从政策、融资、国际市场开拓、信息共享、政府服务等方面给予相应支持,促进中小外贸企业的发展和外贸经营主体的多元化。

(二)实施出口市场多元化战略

在世界向多极化发展,国际经济区域化、集团化加速发展的背景下,出口市场多元化有利于企业全面参与国际分工,在国际贸易中争取有利的贸易条件,提高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有助于减少贸易摩擦,分散市场风险,提高外贸整体经济效益。在后危机时代,淮安市传统的欧美出口市场需求疲软,对外贸易面临着诸多不确定的因素,故应在稳定传统市场规模、提高出口商品质量的同时,以培育竞争新优势为出发点,大力开拓东盟、非洲、中东、南美等新兴市场,加强与它们的经贸联系,针对不同市场的特点,实行差别化的国际市场开拓战略。新兴市场整体发展潜力巨大,对扩大出口具有积极意义。同时,开拓这些新兴市场也存在一些障碍和问题,如部分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低,贸易规模不大,政治经济环境不稳定等,这些都会制约对新兴市场出口的扩大。因此,应充分做好市场调研,针对市场需要,组织适销对路产品出口,在结算、融资、风险控制等政策上对新兴出口市场有所倾斜。

(三)优化出口商品结构

出口商品结构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出口贸易中各类商品的构成状况,通常用各类商品的出口贸易额在出口贸易总额中所占的比重来表示。淮安市出口商品以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产品为主,对外贸易方式以加工贸易为主,服务贸易比重很小,真正具有高附加值和高出口利润率的产品很少。淮安市三大千亿级产业之一——盐化工产业生产与出口的产品也多以初级产品为主,产品深加工程度低、附加值不高。淮安市的对外贸易得到飞速发展的同时,大多为加工贸易和外商投资企业为主的出口贸易,很大一部分是“为他人作嫁衣”,产品竞争力弱。甚至一些加工贸易90%以上的利润都被外方占有,留给我们的只是微薄的利润、环境的污染和资源的消耗。因此,我们要不断优化出口商品结构,增加高新技术产品与工业制成品的比重,提高出口商品的附加值,大力发展一般贸易与服务贸易,以促进淮安市对外贸易的转型升级。

(四)增强加工贸易科技含量

鼓励加工贸易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和创新,增加对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的研发投入,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不断提高出口产品的质量和增加附加值,促进加工贸易向产业链两端发展,延长加工贸易国内增值链。变“招商引资”为“招商选资”,引进一批具有先进生产技术与管理经验的高科技企业,优化地区加工贸易产业结构,增强产业配套能力,逐步形成产业集群,带动地方经济的发展。现阶段淮安市应以富士康集团为龙头,吸引配套企业落户淮安市,促使其将下游产业尽快向淮安市转移,真正使淮安市成为苏北IT产业高地。此外,还应利用淮安市出口加工区升级为综合保税区的优势,完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加工贸易管理政策,发挥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的政策和功能优势,引导技术水平高、增值含量大、带动配套能力强的企业入区发展。

[1]徐利.转变外向型经济发展方式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J].财政研究,2009(4).

[2]张安忠.论新型国际分工模式下我国外向型经济的转型[J].商业时代,2009(10).

猜你喜欢
总值淮安市进出口
今年上半年我国化肥进出口双双下降
前两个月我国化肥进出口量均减少
淮安市强化“三个一” 提升应急通信保障能力
进出口经理人
《进出口经理人》征订
东盟取代美国成中国第二大贸易伙伴
对淮安市城区河道生态建设的思考
淮安市
我国去年贸易额跌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