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夸美纽斯的教育适应自然原则谈高校学生工作的柔性管理

2012-07-06 09:51天津科技大学孟延红崔世海
中国轻工教育 2012年5期
关键词:受教育者天性金字塔

□ 天津科技大学 孟延红 崔世海

众所周知,教育乃国之本。就高等教育位置而言,高等教育位处教育链高端或末端,因其最直接面向社会培养,输送社会所需的各类高级人才的专业性,相对于其他教育而言,高等教育具有更直接的社会适应价值。因此,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是个“与时俱进”、常论常新的时代话题,也是摆在高校管理者面前的一项重要的时代课题。

一、当前国内高等教育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结合当前国际国内教育形势,我国高等教育面临空前的机遇与挑战。首先,国际层面,融通的国际文化引致人本思潮层层来袭,教育的国际化在深度扩展,国际办学、跨国人才流动日渐频繁;其次,国内层面,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高等教育大众化、招生就业市场化、办学主体多元化,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正在进行全面而深刻的调整。再次,生源特点,当代大学校园以90后为生力军,其鲜明的个性特点让我们不得不深入分析和特别关注。因此,在新的形势下,如何不断更新管理理念、丰富工作内容、强化服务意识,做好“与时俱进”,更好地服务于高校人才培养,积极探寻推进高校学生工作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学生工作管理模式,是摆在高校管理者面前的非常急迫的全新课题。

二、夸美纽斯教育理论的启发

夸美纽斯(John Amos Comenius,1592-1670),捷克著名的教育家,被后人称为“最注重教育实践的人和教育科学的奠基人”,在继承欧洲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人文主义教育思想的基础上,著述《大教学论》,标志着教育学科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奠定了近代教育理论基础。

夸美纽斯教育理论着眼于对人类整个教育阶段适用原则的归纳与分析,但在现代却被着重强调适用于儿童教育理念的推导与构建。事实上,按照夸美纽斯“四种学校任务的区别”——春、夏、秋、冬四季学说,“母育学校—(学龄前)使人想起温和的春季,充满形形色色的花香;国语学校(儿童期,小学)代表夏季,那时我们的眼前尽是谷穗和早熟的果实。拉丁语学校(少年期,中学)相当于秋季,因为这田野和园中的果实都已收获,藏进了我们的心灵仓库。最后,大学可以比作冬季,那时我们把收来的果实准备各种用途,使我们日后的生活能够得到充分的供养。”[1]“把果实准备各种用途”,生动形象的描绘了大学教育的职能——针对社会需求的适用性。因此,我们说夸美纽斯教育理论适用于教育的各个阶段,特别当高等教育环境情势变得纷繁复杂时更应该避繁就简,从教育理论源头求解。

1.原则一:教育要依据人的自然本性,即受教育者的天性

按照夸美纽斯教育理论,探讨被教育者本性应该作为研究教育管理方法的出发点。在夸美纽斯看来,“教师是自然的仆人,不是自然的主宰,他的责任在于培植,不在变换”。[2]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在对个人教育中,自我教育是起主导作用的方法之一。”由此可见,是否做到尊重天性,引导被教育者的内心认可直接决定着教育的成败。这里教育的成败,不能狭义的理解为仅是教育的实体内容没有被被教育者吸纳升华,同时也包括教育的形式不为被教育者所接受而导致的失败。因此,作为教育的形式,高校学生管理制度或模式优劣的评价机制不在制度本身,而在于与受教育者“天性”的契合程度,换言之,深入研究90后大学生性格特点是构建高校学生管理制度或模式的根本出发点。

2.原则二:“自然即宇宙的万事万物”,“秩序”是“事物的灵魂”

按照夸美纽斯教育理论 “自然即宇宙的万事万物”,“秩序”是“事物的灵魂”,[2]教育应当根据受教育者的“天性”探求“秩序”和“灵魂”,“万事万物”是对教育规则设计的周全性提出的要求,否定规则或制度设计本身就是对“自然”的背离。因此,高校学生管理不是要不要“秩序”或制度,而是要建立什么样的“秩序”或制度。根据夸美纽斯理论,教育管理制度设计应尊重自然的规则,遵循客观规律,这个客观规律别无二致应该与受教育者的“天性”相统一。

三、夸美纽斯理论在当代高校学生管理制度设计中的应用

1.90 后大学生“天性”特点及管理模式诉求

90后是现今大学校园的生力军,作为制度设计的基本出发点,对其“天性”即独特性格特点的研究势在必然。90后之于刚刚走出校园的80后相比较,有着独特的性格特点:他们没有包袱,思想更活跃、更朝气蓬勃,激扬的个性,常常给人意想不到的创意和惊喜;同时,优越、呵护备至的生活环境也塑造了他们的叛逆、孤傲和脆弱的性格特征,思想观念更容易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

面对当代大学生的“自然本性”,传统刚性管理制度容易忽视学生的尊严和情感,压抑学生个性发挥,制约学生的创新能力,容易造成学生对制度的厌烦和逆反,从而降低了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果。相反,相对柔和、强调互动的柔性管理模式似乎更容易换取90后大学生的制度遵从。

所谓柔性管理,是上个世纪50年代以来现代管理科学中“行为科学”派以人为中心的思想的扩展。在郑其绪先生所著《柔性管理》一书中,将“柔性管理”概括为“是在研究人们心理和行为规律的基础上采用非强制方式,在人们心目中产生一种潜在的说服力,从而把组织意志变为自觉的行动。”[3]从这一界定中,我们不难发现“柔性管理”要求把握和遵循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采用的是能打动人心的柔性方法,管理的最终目标是达到人的自觉性行动。这与夸美纽斯教育学研究起点相吻合。

2.以柔性管理视角构建高校学生管理的“秩序”体系

柔性管理在质的方面表现为模糊性,在量的方面表现为非线性,但柔性管理并不等于放纵或放弃规则设计。恰恰相反,根据夸美纽斯理论,“自然即宇宙的万事万物”,“秩序”是“事物的灵魂”。在尊重受教育者“天性”的前提下,构建合乎“自然天性”的秩序规则仍然是必要且唯一的解决途径,这种“秩序”表现为学生管理的柔性规则,或者说在构建高校学生管理制度时宜嵌入一个柔性化设计思路,以构建柔性管理制度求得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良性的遵从与贯彻。

从实践的角度来看,对于90后新一代大学生而言,如果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缺乏积极性,甚至滋生逆反和抵触情绪,刚性管理作用将受到严重制约;相反,柔性管理的人性化更利于90后的全面发展,“一种管理理论是否成功,取决于其内容和方法同特定的文化背景的耦合程度”[4]因此,高校学生多元的思维架构和较高层次的文化修养不但要求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柔性化,更要求柔性管理政策、手段和方法制度化、规范化。柔性管理并不是要摒弃规范、放弃制度,相反,我们提倡的柔性管理要尽可能的制度化,即高校学生工作的制度化和规范化管理仍然是柔性管理的基础和保障,我们所要做的是通过柔化制度来柔化管理。

首先,传统“金字塔”刚性管理模式的弊端及突破。

在过去几十年中,传统金字塔管理模式对我国高素质人才培养起过重要的积极作用。然而,随着时代变迁,以刚性管理为主要特点的“金字塔”管理模式的弊端逐渐显现,这集中表现在“金字塔”模式的信息处理能力,而信息沟通正是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基础和前提。第一,“金字塔”模式信息传递效率低下,理论上,信息传递层级越多,时间耗损越大、信息失真程度越高,如图1所示,在学生管理工作的实践中,如果每一层级的信息沟通都消耗一点时间,甚至减损一些质量,那么信息的传递效果就会大打折扣;第二,信息流向完全是“自上而下”,再加之同级别科处之间的工作协调、沟通及制约等因素的存在,信息传达的准确度受到严重挑战,而处于信息末端的基层辅导员很少有参与组织决策的机会,这既影响决策质量,又影响基层学生管理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另外,从职工整体素质而言,高校排名虽位居各行业前列,但由于长期“金字塔”管理模式所形成的思维定势,少数管理人员仍不能完成从“管理”到“服务”的职能转变,从管理理念到服务态度都掣肘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成果,其个人素质仍有待进一步提高。

图1 “金字塔”刚性管理架构模式

综上述,“金字塔”刚性架构管理模式的缺陷日益显露——既制约了学生管理工作成效,又降低了学生对学校管理的满意程度。究其根本在于该管理架构漠视了当代大学生的“天性”,背离了夸美纽斯的“自然适应”准则。因此,突破传统“金字塔”刚性管理架构,重构适合当代大学生“天性”特点的柔性管理模式势在必然。

其次,“矩阵式”柔性管理体系的优势及模拟构建。

诚如上文所述,根据夸美纽斯对受教育者天性的关注,我们得出结论:90后大学生宜采用柔性管理推进学生工作。然而,柔性管理该如何施行?夸美纽斯理论认为,“秩序”是“事物的灵魂”,柔性管理理念的推行必然倚赖一系列制度体系的协调构建。有鉴于此,探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模式的最终目的必然是建立与受教育者 “天性”“自然适应”的“秩序”体系。

根据结构学原理,金字塔型稳固有余而缺乏灵活,易损失效率,这也是我国学生管理工作“金字塔”模式效率低下的结构学原因。相反,矩阵型则并不着眼于结构的稳固而强调信息共享和融通,从形式服务于内容的角度,似乎更契合于柔性管理的理念诉求。如图2所示:

图2 “矩阵式”柔性管理架构模式

在矩阵式管理模式中,柔性管理得以系统化运作,首先,学生处力求维持下属独立部门与院系之间的权力平衡,适当委托和责任下放,鼓励矩阵组织点位成员间直接接触,协同工作,这将有助于资源共享和协调,提高工作效率。其次,完善学生工作信息化建设,以学生电子档案(E—Archives)为核心,以学生工作流为支撑,以各种业务服务为前台界面,实现学生工作全面协调的信息化管理。最后,矩阵模式有利于提升各组织点位成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互动性,从而削减对抗效应导致的效率损失,利于确立“服务”本位的学生管理理念。

四、结束语

夸美纽斯教育理论要求遵循受教育者 “自然天性”,寻求教育形式的“自然适应”,并建立教育“秩序”体系;与此研究脉络对应,高校学生管理要成就成功的教育模式,必须从研究当代大学生即90后的性格特点出发,探求与其性格特点相契合的管理模式,并建立起与该管理模式相匹配的制度体系。因此,有鉴于90后的优越、活跃、激情、创新,90后的散漫、傲慢、逆境商低、逆反心理强,刚性管理理念以及与之匹配的“金字塔”秩序的驾驭能力已濒近边缘,柔性管理的优势逐步显现,而与柔性管理相契合的“矩阵式”秩序体系正亟待丰满以便推广。

[1](捷克)夸美纽斯.夸美纽斯教育论著选[M].任宝祥,等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1).

[2](捷克)夸美纽斯.大教学论.教学法解析[M].任钟印,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6).

[3]郑其绪.柔性管理[M].济南:石油大学出版社,1996.

[4]邢凯,牛余红.“王者之政”与柔性管理的三个层次[J].济南大学学报,2000(6).

猜你喜欢
受教育者天性金字塔
“金字塔”
尊重天性 顺势而为——读《培养孩子从画画开始》有感
少数民族地区初中数学学习弱势学生的成因分析及转化对策的研究
浅谈初中语文“三段六步”教学法的策略
Great Vacation Places
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金字塔是用金子造的吗
或许,只因为天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