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时代的官员“网路”

2012-07-07 11:30程新友
检察风云 2012年7期
关键词:网路政务官员

文/本刊记者 程新友

网络时代的官员“网路”

文/本刊记者 程新友

微博等网络新媒体刚刚兴起,官员们也大多才开始学习和适应,能否发挥功效,还要看使用者的心态。网络是把双刃剑,用得如何,要看侠客是谁。

在网络时代,一条微博、一段视频、一句流行语,都是一个动力,都可能成为引起风暴的蝴蝶扇动的翅膀。

截至2011年年底,中国网民人数已达5.13亿,网络规模居世界首位,网民监督、网络反腐的力量已不可忽视。

2008年,胡锦涛总书记在人民网考察时指出:互联网已成为思想文化信息的集散地和社会舆论的放大器,要充分认识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兴媒体的社会影响力。各级干部要学习和熟悉信息网络,善于运用信息网络,提高运用信息网络进行引导和管理的能力。

网络恐惧症

近年来,已有多个政府官员因为网络舆情事件被免职,2010年,舆情热度靠前的60起影响较大的事件中,有22起官员被免职的情况出现。而免职也是目前政府部门化解社会舆情的主要手段。

传统的媒体途径有限,而网络的开放、虚拟性,发表言论不需要实名,使用方便,门槛很低,而且有互动,是监督、批评的有效平台,甚至有人认为当今“上访不如上网”了。

从2009年年初的“周久耕事件”,到2010年年初的韩峰“香艳日记”事件,网民借助互联网的技术越来越娴熟,致使一批批问题官员先后落下马来。

“深圳海事局原党组书记大骂屁民”、 “河南省新密市安监局长十不知道”、“湖南省永兴县财政局副局长摆宴敛财”、“成都交警中队长只为领导服务”……数不胜数的事件,官员都因为网友的举报、披露而迅速蹿红各大网站。

而2011年的网络事件,如“7·25”动车车祸、郭美美事件、微博打拐潮、官员微博开房、小悦悦事件、药家鑫案等,都在社会上引起极大关注。

“没有互联网该多好!”在网络的巨大力量下,已经有一些官员发出如此叹息。

为什么有些官员如此怕互联网呢?首先是网络说话有压力。网络是个大江湖,各色人等都在里面指点江山,挥洒文采,记录琐事。官员也是人,难免也有普通人的喜怒哀乐;官员又是特殊的人,网友对其有特殊的视角。无论怎么说明“仅代表个人”,网友总是把他放在所在职位上来掂量。

所以,官员发言,把握好“度”很重要。很多官员因某些话语不当,立刻在网上掀起轩然大波,甚至丢掉“乌纱帽”。

即使不说话,但如果对网络回应不及时,也容易身处被动。2011年6月,“90后”女孩郭美美,就以“中国红十字会商业总经理”的身份,通过微博炫富,引起了轩然大波。整整半个月,当“郭美美事件”搅得网络天翻地覆之时,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却没有作出及时的解释和应对。红十字会百年信誉,在此次事件中严重受损。

一些官员的新媒体素养和使用能力不足,因而对互联网技术消极回避、恐惧。

基于此,微博等新媒体被列入中央党校的培训课程,国家行政学院也专门针对官员培训开设了微博技能班。四川、广东、新疆等地,微博已被列为干部培训必修课程。在浙江,“微博与领导工作”出现在官员脱产学习班的课程表上。

微博等网络新媒体刚刚兴起,官员们也大多才开始学习和适应,能否发挥功效,还要看使用者的心态。网络是把双刃剑,用得如何,要看侠客是谁。

官员网络脸谱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2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1年12月底,中国网民达到5.13亿,其中48.7%网名使用微博,成为用户增长最快的互联网应用模式。

那些进入网络“江湖”的官员们,在用什么样的腔调和方式,来与这个世界上变动最快的人群进行沟通和交流,他们如何面对网络?

从古至今,中国官场都以低调、神秘的面目示人,而最新出现的微博,却以亦公亦私的表达方式,透露着其中的蛛丝马迹,甚至,微博已经作为一扇半掩的窗,开始表露出官员们的脾气秉性……

微博,终于开启了一个新时代。

不同的官员微博,有不同的网络表情,但受欢迎者有共同点:敢于公开、透明地面对公众。

但是,官员实名开微博起码要“过三关”:首先,本人是否洁身自好,经得起监督;其次,高调开微博的官员必然要发表个性化语言;最后,在当前的社会舆情下,特殊人群实名后稍有不慎,容易遭受舆论压力。

事实上,不少官员早就意识到微博的重要性。一部分中国官员早已走在了互联网前沿。这些官员微博的代表者给出了写好140个字的经验,带头适应微博时代对执政者提出的新的要求与挑战。

就在我们身边,上海官员微博也正成为微博大家庭中特殊的一员,他们的悄然出世,不仅续写着要求官员进一步驱魅、去光环的时代要求,也续写着官民平等交流互动、公权俯听民声的民众诉求。

2012年3月1日,中共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俞正声通过“上海发布”政务微博给沪上癌症患者家属的一封回信,迅速占领各大报刊媒体的显要位置。

微博平台上,短短的百余字,以坦诚之姿公开回应“就医难”这一民生关切,引发舆论关注。

“我们大家会尽力帮助你,……特别要在癌症晚期病人的关怀上,争取在制度上有所前进。”在获知上海高中教师秦岭陪着罹患肺癌的老父辗转多家医院的艰难就医经历后,俞正声在微博中这样写道,“你的心痛也是大家的心痛,大家的共识会推动我们前进。”

要论篇幅,此信并不长,172个字中仍可见俞正声修改过的痕迹;要论反响,该微博掷地有声,反映出政府积极与民众沟通的愿望,而这与政务微博的初衷不谋而合。

3月10日,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海代表团小组审议现场,全国人大代表杜斌谈到“人大代表开微博”的话题时,作为回应,全国人大代表、上海市长韩正表示:“不开(微博),怎么关注?”他现场表示,自己开了微博,一直在“潜水”关注网络舆情。

对于高级官员来说,网络是体察民情、回应民生的很好途径,他们在网络的一举一动影响也大。但是对于一般的公务员来说,特别是基层公务员,他们是如何回应网络的呢?

网名“jsga刘警官”,真实身份是上海某公安分局宣传科科长的刘威(化名),2010年年底就注册微博,但是一个“潜水者”。之所以潜水,因为自己是个“不自由”的人。这种“不自由”根植于他的身份——公务员。

在当下的微博大潮下,他不可避免地要与之产生联系。一半是好奇,一半是工作需要,当时,受到云南某地首次开通政务微博的启发,想尝试一下公安工作是否也可以通过微博来拓展一个警民沟通的新渠道,所以先注册了解一下。

他产生了一种念头,“把微博当窗口,看看社会都关心些什么,讨论些什么。”

后来,他想到,作为一个宣传工作者,他可以利用微博作为新的警民互动形式。于是,他实名注册微博。

通过一年来的实践,他认为,公务员实名微博,可以通过即时的信息发布让网民了解工作动态,遏制网络谣言的传播;在网民咨询、求助方面可以快速地提供解答和服务,也可以更多地了解到群众对部分措施、工作开展后的总体反响,有利于进一步改进工作,从换位思考的角度去完善一些工作的不足。

实名开通以来,他以理性、平和应对网络舆论。对于网络舆论,他认为最重要的是能够在第一时间发布准确信息,回应网民的期待,树立微博的公信力。在网络上会有人质疑,但这个时候不是通过争论能解决的,需要理性看待网民的评论转发,有些网民是因为获取的信息不全面所以会片面看待一件事,有些网民是不理解所以发表自己的看法,这个时候对公务人员来说不能认为是困扰,而是对其耐心的考验,要认真对待网民的意见和建议,耐心才能解决问题。

官员个人微博既表达着某些公共身份的信息,又带有鲜明自我特征,如此便捷、直接、个性、无障碍的网络互动,让近乎千篇一律的官员形象变得生动活泼起来,让似乎高高在上的官员变得触手可及,至少在心理层面,现实的隔墙正被改建为透明的玻璃。

湖南省纪委预防腐败室副主任陆群就是官员实名微博的优秀代表,他以微博的形式,声讨警方殴打讨薪民工,并称有过错的一方“立即辞职以谢天下”。在微博上,他将打人者斥为“暴徒”、“败类”,率先披露特供农场,他还号召领导干部关注食品安全。在网络中,他为民请命,引起巨大反响,获得网友的一致好评。

在微博里,他实现了在现实中不可能实现的自由,当了一回“御史”。

但是,公务人员的实名微博,也会遇到困扰,如网名为“乔大眼警官”,实际身份为上海闸北区民警的乔黎明,结合自身经历,认为公务人员实名如果言语不当容易招惹是非,引起他人非议,由于目前政务微博还在起步阶段,因此很多事情还需要磨合。

总体而言,官员个人微博的兴起,使传统公权力从高高在上走向平民大众,从威严肃穆走向亲切和蔼。

“微”言有魅力

在官员个人微博兴起的同时,政务微博也如雨后春笋般地建立起来。

及至今日,从越来越多官员实名开微博,到一些政府部门要求公务员“开微博”成必修课,从“信息开放、官民互动”到“公民监督与参与”。

2011年11月28日,由上海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发起的“上海发布”政务微博正式上线。至此,中国四大直辖市(北京、上海、天津、重庆)的官方微博齐聚互联网。

虽然“上海发布”是四个直辖市官方微博中的新兵,却在短短十余日虏获超百万“粉丝”,堪称政务微博佼佼者。

此外,“上海发布”的子栏目“早安上海”、“上海新闻”、“午间时光”、“灯下夜读”等,以及由公安、交通、旅游、环保等政府机构组建的微博群也突显“集团效应”,整齐划一亮相的同时,也积极塑造形象鲜明的个性化表达。

“每周菜价”这个颇具民生味儿的发布,是“上海发布”的第一条微博:“花菜降幅最大,达25%;青菜、鸡毛菜价格均下降;茄子涨幅最大,达31%……”

连日来,上海受困于低温阴雨,人们发现,就连提供服务资讯的“早安上海”也以改编的宋词面目出现尽显趣味:“十天阴雨势难挡,不思量,心自伤。千里雨幕,无处觅暖阳。纵使感冒很猖狂,裹严实,应无恙。今天阵雨轧闹猛,缓升温,不算凉。江边沿海,唯有雾茫茫。料得周末雨难休,齐撑伞,共盼sun。”

在权威、时尚、创新的定位中,“上海发布”不仅有其诙谐、浪漫的一面,更执著于一份严谨与诚恳,呈现出与外界务实沟通、高效反馈的另一面。

2011年9月27日,上海地铁10号线发生追尾事故,上海地铁在第一时间通过官方微博致歉,并称,“今天是上海地铁运营有史以来最黯淡的一天。”27条微博,大胆的用词、诚恳的话语,传递出积极的姿态,最终缓和了指责。

而在不久前,上海市政府更首次以微博发布的形式,公布了浦东康桥地区部分儿童血铅超标事件的调查结果。这一次发布,没有选择传统的新闻发布厅,不见了正襟危坐的新闻发言人,少了传媒程序式的问答,取而代之的是网络化的高效传播,以及网友的互动。

眼下,这般官民之间良性互动的社会氛围,以及颇具特色的微博问政生态体系,正开辟出社会化管理的新渠道,亦越来越为民众所接受。

微博的“微言”相当有魅力,扩展到各个部门,并且在微博上与网友们互动频繁,打造“集团效应”、“警民直通车”、“交通港航”、“上海地铁shmetro”、“上海杨浦”、“上海虹口”、“金山传播”……目前经过实名认证的上海各级政务机构微博约600个、各级政府官员微博约300个。

这股“微”政务风暴已经渐成气候,还在逐渐扩散当中……

网络倒逼社会管理创新

力提出挑战,对公务员素质也提出新的要求,当然这也带来新的机遇。

面对网络发展的新形势,政府开始提高虚拟社会管理水平,越来越鼓励政府机构和个人使用微博,利用微博的影响力,利用网络的力量,推进政府信息公开。

与之相对应的是,政务微博从2011年初的5700多个,迅速发展到年底的5万多个。其中,政府机构微博在年初为4900多个,到年底增长到3.2万个;个人政务微博年初为810个,年底达到1.8万个,增长率超过了2100%。

政务微博为官民之间的沟通、互动,减少官民之间的隔阂、对峙以及相当程度的误判,开通了一个直通车,提供了一个“打捞沉默声音的平台”。

网名为“御史在途”,实际身份为湖南纪委预防腐败办公室副主任的陆群也认为,政务微博和官员实名微博,都是创新社会管理的方式。在现阶段,利用微博这么一个现代媒介搭建政府与群众的桥梁,成本是最低的,效率是最高的。

网络透明、快速的特点,要求政府应该在第一时间发出权威声音,公开政务信息,回应社会关切,压缩谣言传播空间。而官员实名微博,则要求其说真话,不搞假大空,善于与网民互动,观点和个性鲜明,彰显人格力量。这些都改变了传统的社会管理方式。

“政务微博的发展是一种新型的载体,确保民众的声音被政府听见,促进一些个案的解决,释放社会的焦虑,促进了官民的沟通。”人民网舆情监测室秘书长祝华新表示:网络社会逐渐形成,倒逼现实社会,促使政府施政方式适度调整,以适应网络社会透明、快捷的新要求。

政务微博已进入了快速发展的阶段,尤其是近期政府官方信息发布平台“政府发布”,涌现了一系列多元宣传的政务与官员个人微博应用新模式。但如何规范其使用、健全管理机制、提高应用水准,充分发挥其服务大众和社会的作用,仍值得深入探讨。

网络化程度越来越高,对政府施政能

编辑:程新友 jcfycxy@sina.com

猜你喜欢
网路政务官员
无线自组织网路由算法研究
基于桩网路堤简化分析方法的参数研究
政务
政务
政务
政务
官员在线
官员在线
官员在线
官员晒书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