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国家科研管理体制机制解决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瓶颈问题

2012-07-07 11:37全国政协委员天津麦德森生物健康产业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执礼
中国科技产业 2012年4期
关键词:科技事业科研项目创新能力

◎ 全国政协委员、天津麦德森生物健康产业有限公司董事长 王执礼

党和国家始终高度重视科技事业发展,2009年,温家宝同志在中国科学院建院60周年纪念大会上发表题为《让科技引领中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讲话,实行了一系列抢占未来国际科技经济制高点的政策措施,在许多领域取得重大进展和突破。中国科技实力、创新能力大幅提升,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和引领作用明显增强。

同时,也要看到,目前中国科技事业总体发展水平仍然落后于世界发达国家,自主创新能力还不强,总体上经济发展技术含量不高,很多关键技术和核心技术受制于人,先导性战略高技术领域科技力量薄弱,使得新技术、新产品的推出速度较进口品牌落后很多,重要产业对外技术依赖程度仍然较高。

这种情况与中国的综合国力极不相符,与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在科技事业发展方面的投入极不相符。根据GERD的走势可预测中国将会在2013年超过美国,成为世界R&D投资领域里新的领头羊,然而,却很难产生与之相适应的高水平、高质量的尖端自主创新科研成果,研究分析其中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问题。

首先,中国的科研管理体制机制存在弊端。真正有价值的科研,要么着重于基础理论性研究,要么专注于社会实用领域研究,而这些科研课题,大多需要十年磨一剑的功力才能取得有价值的成果,而不是一朝一日一年两年就能完成的。

其次,中国的科研项目审批制度亟待改进。现在国家把大量的科研任务交给政府科研机构承担,实行科研项目立项逐级申报、成果鉴定逐级审批,缺乏公平、公正、开放的竞争机制。

第三,中国的科研经费使用管理需要规范。这些资金管理使用的情况既是国家关注、群众关心的热点,也是监督部门监督的重点。

改革开放30余年,中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发展成就,GDP总量跃升世界第二位,外汇储备位居世界前列,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中国还不是完全意义上的强国,世界尖端科学技术是金钱买不到的,只有经济总量而没有抢占科学技术制高点,中国永远要受制于人。因此,中国要高度重视建设科技强国,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高科技事业发展水平,为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坚实基础。为此,建议如下。

一是加大科研管理体制改革创新力度,营造让更多科学大师不断涌现的机制环境,尖端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物的成长需要创新的体系,创新的环境;二是大力度改革科研项目立项、成果审批和经费管理制度,促进更多优秀科研创新成果产生,建议对现有科研管理制度进行疏理,对妨碍科技创新的规章制度和管理方式进行修订完善;三是建立科研经费支出绩效评价制度,目前中国主要注重的是科研结果的评价,而对科研投入与产出的对比关系、科研支出目标的实现程度,很少有人将其纳入其中进行评价;四是鼓励民间科技创新,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有力支撑,民间科技事业是社会主义科技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本刊记者摄

猜你喜欢
科技事业科研项目创新能力
Therapeutic efficacy and safety rating of Tui-Pushing chest-back manipulation for children with cough variant asthma
拓展探究实验 培养创新能力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围绕科研项目建立定密管理框架的探讨
航天科研项目评审工作的思考与探索实践
科研项目需求变更与风险管理
推进软件产业创新能力提升
老科学家的爱国观探析及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