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壁市畜牧产业的转型升级

2012-07-11 08:02张小雷吴树文陆华强河南省鹤壁市畜牧局
中国畜牧业 2012年6期
关键词:鹤壁市龙头企业畜牧业

文│张小雷 吴树文 陆华强(河南省鹤壁市畜牧局)

朱万江(河南省浚县畜牧局)

孙国保(河南省淇县畜牧局)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科技创新机制创新为动力,以安全高质量为核心,整合资源,优化结构,发展标准化规模养殖和产业化经营,推进种养结合,转变发展方式,实现产业转型升级,把鹤壁市建成全国畜牧业现代化先行区。

鹤壁市是河南省畜牧产业发展的典范。按照人均牧业产值、肉蛋奶产量四项指标综合评定,鹤壁市连续21年位居全省18个省辖市之首;肉鸡规模化产业化水平全国领先。为全面了解鹤壁市畜牧产业发展现状,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为全省乃至全国树立新标杆新样板,我们深入县区、企业以及相关地市进行了专题调研。

一、特点与成效

鹤壁市畜牧产业发展的特点和取得的成效可以概括为“一早三高一强一快”。

一是起步早。20世纪80年代中期,鹤壁市畜牧业规模化、专业化生产蓬勃兴起,大中型专业养殖场户纷纷涌现,全省最早的笼养蛋鸡养殖场就出现在鹤壁市。

二是起点高。鹤壁市始终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水平管理、高质量服务、高效益产出”,全过程、全产业链规划畜牧业发展。全市所形成的肉鸡、肉鸭、肉鹅、肉鸽、蜜蜂、肉兔、奶牛、蛋鸡等畜禽产业,从养殖到加工、销售,全部实现了产业化经营。

三是畜牧业产值比重高。2010年,全市畜牧业产值达46.8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54.5%,比全省的31.5%高23个百分点,位居全省首位。按人均畜牧业产值、肉蛋奶产量四项指标综合评定,鹤壁市连续21年位居全省首位。2011年继续保持全省领先地位。

四是产业化经营水平高。全市种畜禽场达到69个,其中,一级种畜禽场5个,已成为豫北最大、河南省重要的良种畜禽繁育基地。规模养殖场户达到了6500余户,其中,国家级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8个,主要畜禽的规模饲养比重达到了90%以上。市级以上畜牧龙头企业达到97家,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3家,占全省11%;省级龙头企业16家,占全省22%。畜产品加工业产值90亿元,产品畅销国内30个省、市、自治区以及香港特别行政区,并出口到日本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

五是科技创新能力强。依托大用公司建成了“国家禽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永达公司技术中心是“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是全省惟一一家禽肉调理食品工程技术中心。大用、永达公司“速冻调理禽肉熟食品”双双荣获“中国名牌产品”称号,“永达”商标成为“中国驰名商标”,“永达”牌清真鸡肉系列产品被评为“中国名牌农产品”。全市肉、奶、蛋加工制品已发展到16大系列500多个品种。

六是特色养殖发展快。近年来,鹤壁市大力发展肉鸭、肉兔、肉鹅、肉鸽、蜜蜂等特色畜牧产业,培植了新的增长点。浚县至真公司年屠宰3600万羽肉鸭项目已建成投产,年产10万吨清真速冻调理食品项目正在建设;和谐鹅业公司600万只肉鹅深加工项目正在安装调试设备;淇县邵氏公司、浚县瑞贝特公司两个年加工1000万只肉兔的设备均已安装结束;淇县欣瑞公司年屠宰加工1000万只肉鸽项目,主体工程已经建成,正在安装设备。

二、机遇与挑战

1.发展机遇。政策环境优化。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畜牧业发展,党中央、国务院明确提出增加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必须培育发达的畜牧业,支持河南省建设全国重要的畜产品生产和加工基地,国家、省、市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为畜牧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产业基础良好。鹤壁市拥有大用、永达、柳江等全国知名品牌,拥有成熟的可供借鉴推广的畜牧业产业化经营模式,广大畜牧养殖从业人员整体素质较高,具备产业转型升级的良好基础,具备在全省中原经济区建设中“三化”协调科学发展先行先试的基础。

资源优势明显。通过新品种的引进、繁育、推广,建立完善了畜禽良种制种供种体系。鹤壁市饲草饲料资源丰富,常年粮食产量在100多万吨,农作物秸秆产量150万吨(干重)。全市各类饲料加工企业56家,年加工饲料55万吨。

区位优势突出。鹤壁市地处中原,资源丰富,气候温和,适宜畜禽繁殖生长,交通便利,物流成本低。

市场前景广阔。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消费结构的逐步升级,肉、蛋、奶及其制品的消费呈刚性增长,需求空间巨大。

2.面临的挑战。部分龙头企业“出走”。据调查,鹤壁市大用、永达、柳江公司三大龙头企业已先后到河南省焦作市修武县、周口市西华县、开封市杞县、安阳市汤阴县、滑县、信阳市光山县、济源市和贵州省安顺市等地,或全过程系列化“克隆”新体系,或创建新模式、发展新基地、打造新品牌,并取得了明显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

规模扩张相对减速。优惠的招商政策、成熟的产业模式和强大的融资能力使部分龙头企业在异地大显身手,扩张速度惊人。大用公司到周口市和开封市的每一个项目的肉鸡养殖加工规模均为1亿只,永达公司到安阳市滑县的肉鸡养殖加工规模也是1亿只。调查中发现,河南省新郑市的雏鹰农牧公司到三门峡市的生猪养殖年出栏量就达到了100万头。同时,蒙牛集团入驻焦作市、伊利集团入驻济源市,也将极大提速这两个地市的奶牛产业。相对于这些地市这些项目的超速“克隆”、扩张,鹤壁市畜牧业的发展速度在比较中“减速”。

“四难”问题更加突出。鹤壁市地域面积小、载畜量大,加上“发展大工业,建设大城市”战略的顺利推进,畜牧业规模化生产用地难、融资难、用工难和粪污治理难等问题更加突出。

发展方式相对滞后。随着相关地市在新起点上的超速发展,鹤壁市过去的一些老布局老场房老设备等基础设施条件已经不能适应现代畜牧业发展的新要求,况且鹤壁市小规模低水平的养殖方式仍占一定比重,相对滞后的生产方式制约了鹤壁市畜牧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支撑体系尚不完善。一是产业体系不健全。鹤壁市缺少生猪、奶牛、蛋鸡等大型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二是服务体系不完善。良种繁育、饲草饲料、疫病防控、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检验等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技术装备水平不高,服务保障能力不强。

三、思路与任务

1.发展思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科技创新机制创新为动力,以安全高质量为核心,整合资源,优化结构,发展标准化规模养殖和产业化经营,推进种养结合,转变发展方式,实现产业转型升级,把鹤壁市建成全国畜牧业现代化先行区。

2.主要任务。根据鹤壁市不同县区的畜种特点、产业基础、发展趋势,坚持向资源节约型、技术密集型、环境友好型和质量效益型转变的原则,突出重点领域、重点环节,着力提升鹤壁市畜牧业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品牌化水平。

四、对策与建议

1.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一是调整畜禽结构,提升鸡猪产业核心竞争力,扩张肉鸭肉兔肉鹅等特色养殖,壮大牛羊生产。二是调整产品结构,加快畜牧业产品向更高层次的精深加工产品转变。三是加快生产方式转变,针对不同畜禽品种,确定不同的转型升级模式。四是加快经营方式转变,总结探索更加完善有效的产业化运行机制。五是加快畜牧业增长方式转变,着力增强科技创新对现代畜牧产业发展的支撑作用。

2.坚持科技兴牧,增强服务能力。围绕产业转型升级,加强源头创新,研究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技术新产品,不断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推进产学研结合、牧科教协作,在良种繁育、饲料营养、疫病防控、畜牧机械、畜产品加工储运、质量安全、废弃物综合利用等关键环节联合攻关、取得突破;加强畜牧兽医技术推广队伍建设,创新推广机制,提高服务能力。

3.创新体制机制,提升产业层次。加强畜牧企业内部管理,实行股份制改造,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加快大用、永达、柳江、谊发、永昌公司等畜牧龙头企业的上市步伐,尽快破解产业转型升级的融资难题。到2015年,争取1~2个畜牧企业上市。

总结创新“政府+龙头企业+金融机构+担保机构+经合组织+养殖场户”等多种形式的产业化运行模式,拓展融资渠道,膨胀生产规模,保障产业高效稳健运行。创新金融担保机制,探索保单抵押和畜禽圈舍、活体抵押等贷款方式,鼓励支持龙头企业为畜牧业经合组织、养殖场户提供贷款担保。构建畜牧业政策性保险体系,增强畜牧业抵御市场和自然风险的能力。

创新科技研发机制,创建高标准自动化或高标准生态化的健康养殖模式,创新循环经济模式,实现畜牧产业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鹤壁市龙头企业畜牧业
映像畜牧业
吕梁两企业入围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百强
山西省级扶贫龙头企业和扶贫农民专业合作社名单出炉
畜牧业也要打好“翻身仗”
挥毫泼墨
鹤壁市地下水保护条例
鹤壁市
映像畜牧业
映像畜牧业
2018年全球农化产品销售前20名的龙头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