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电开发成为助力凉山发展的“引擎”

2012-07-12 00:33四川省凉山日报李友明
中国三峡 2012年11期
关键词:溪洛渡雷波金沙江

四川省《凉山日报》 李友明 杨 艳

金沙江流经青、藏、滇、川、贵五省区,石鼓以上河段为上游,石鼓至攀枝花为中游,攀枝花至宜宾为下游。沿江流域生活着汉、藏、彝、纳西、白等民族。千百年来,各民族在此生息、繁衍、融合,创造了丰富、灿烂、迥异的民族文化。

2002年,本报记者曾“春走金沙江”,一方面为金沙江雄奇、瑰丽的自然风光和绚丽多姿的民族文化所折服,另一方面,却不得不感叹金沙江沿岸的干旱与贫瘠。

金沙江区域虽然水能资源丰富,矿产资源富集,但山高路陡,江势惊险,交通闭塞,信息不畅。千百年来,一江春水白白付之东流,世居两岸的人民,贫穷而坚定地守望着这滔滔江水。水电开发打破了“千古闭塞之江”的寂静。

2005年12月26日,我国第二大水电站——溪洛渡水电站工程正式开工,2006年11月,向家坝水电站正式开工,金沙江干流水电梯级开发迈出了实质性步伐。

大项目、大投资,带来地方经济大发展。每天,溪洛渡、向家坝水电开发投资多少?整整4000万元,这是何等的惊人!这种前所未有的强势投资,对区域间的GDP贡献率和经济拉动作用不言而喻。

川、滇五市州舞起了水电开发的龙头,在产业、交通、城镇化、旅游等发展上方兴未艾,大展宏图,构建起了金沙江下游经济带,呈现出欣欣向荣的锦绣前程。

天堑变通途

解放初期,世代居住在金沙江畔的人们就常感叹,被称之为“流金淌银的金沙江”的江水何时才能像金子一样闪闪发光,为沿岸的老百姓带来富裕的生活。

金沙江并不缺物产。相反,这里农产品品种丰富、矿资源蕴藏积聚、古文化历史悠久。然而,“一天翻一座山,一天过一道弯”的现实状况,成为严重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

要发展,交通是先行官。随着浩浩荡荡的水电开发热潮,这片沉睡了千百年的江水沸腾了起来,人们摩拳擦掌想要借助大项目带动大发展。发展靠什么,靠什么发展,没有交通,没有道路,巨大的资金投入、大量的人流物流,如何才能引进过来。

于是,平静流淌着的金沙江岸,一夜间醒了,依托水电开发的巨大拉动力,以交通促发展的思想贯穿在了每个人的心里。

库区人民加紧建设“向家坝溪洛渡两站”库区县乡复建公路。 摄影/吴启昌

金沙江大峡谷中的山村。 摄影/汪顺陵/CFP

金沙江在凉山境内流长598公里,流经雷波、金阳、布拖、宁南等6县,在这流经的6个县域中,交通的发展曾经都是“让人最头疼的事”。

拿雷波县来说,解放初期的雷波县没有一条公路,唯一的办法就是“人背马驮”。直至1978年改革开放前,雷波县仅有公路625公里,且全是弯弯曲曲、凹凸不平的碎石路和土路,没有一条等级路。

2010年的盛夏时节,记者曾以“十年新西部,俯瞰金沙江下游经济圈”为主题沿着金沙江下游深入采访了一圈。当时最直观、感受最深的,就是交通。

确切地说,2010年时,整个金沙江下游地区的多数县域正处在交通发展的“高速期”,记者行走的每一处,几乎都在大力改善交通状况,当时还只能在尘土飞扬中瞥见未来通达道路的雏形。

两年后的今天,记者再次行走在金沙江下游地区,交通的飞速变迁,是此次采访的最大感受。之所以称之为“变迁”,而不是“变化”,是因为两年前曾沿江行走的路线,现在已经用不上了。整个金沙江下游地区,如同铺网般地架设起了高速公路,从金沙江下游的宜宾为起点,可以直接经“水麻”高速,再经溪洛渡对外交通公路到雷波、永善等金沙江沿岸的县市。处处可以看到一条条崭新、宽阔的道路蜿蜒在整个金沙江下游。

在金沙江下游地区县市采访时,每到一处都能感受到交通大力改善。在收集的材料当中,最多的也是关于未来交通发展的规划设计。

在这一个个交通规划蓝图中,以金沙江下游四座水电站为契机,规划构建的公路、水路等发展报告数不胜数。可以这样说,金沙江下游区域的县市,都以水电开发为支点,撬动了区域经济发展的“开山石”——交通。

凭借金沙江水电开发的东风,雷波迎来了前所未有的交通发展机遇。雷波县委、县政府把构筑跨世纪公路网作为振兴雷波经济的重中之重来抓,以“拓宽省道S307线出口通道为突破口,以提高干线公路等级为重点,以修建乡村公路为基础,全方位发展公路交通事业”为奋斗目标,举全县之力投入交通基础建设中。

截止“十一五”末,雷波有省道153公里、县道342.1公里、乡道163.888公里、村道629.57公里、矿山公路27.5公里、林区专用公路462.5公里、溪洛渡电站专用公路70公里,全县通车总里程达1848.558公里。全县49个乡(镇)全部通公路,实现了100%乡通公路。

县域的交通得到了改善,凉山州委、州政府也同时提出了加快交通建设是凉山基础设施建设的重中之重,要把交通建设与区域布点和经济流向有机结合起来,科学制定全州交通发展跨越的规划,以沿江沿线沿资源开发区为重点,加快交通骨干网络建设,加快构建包括铁路、公路、航空、水运及其它运输方式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强化交通先行,强化枢纽意识,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突出凉山的区位优势,着力将凉山打造成为川、滇、黔结合部的交通枢纽,形成公路、航空加水运的立体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以交通跨越发展带动凉山全州经济社会跨越发展。

短短的10年间,交通的改善让金沙江畔的人们看在眼里,喜在了心头。

雷波港:攀西桥头堡

“金江自古不通舟,水急天高一望愁。何日天人开一线,联樯衔尾往来游。”这是出自清朝乾隆年间,东川府参将缪弘在督察开辟金沙江下游航道时写下的诗,清晰直接地道出了金沙江水道的险峻——弯道众多、水流湍急、礁石成群,和自古以来人们对开通金沙江航运的热烈期盼。这个延续了几百年的金沙江航运梦,就因金沙江的“险”一直未能如愿。

众所周知,川滇两省矿产、水力、农产品等资源高度集中,是我国钢铁、有色金属和能源基地,也是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要主战场。

雷波境内的金沙江。 摄影/钟玉成

而金沙江下游地区山高谷深,受对外交通条件的制约,资源性产品无法得到有效的开发和利用,大量的资源想要运出去,仅靠公路和少量的铁路,根本不能满足需求。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沿江而居的人们更加清晰地认识到,开发水运,是符合金沙江下游地区发展的最好路子。

水运是一项成本比公路和铁路都低的运输方式,有利于沿江城市通过航道融入长江经济范围。加强金沙江下游航运建设,是建设沿江地区综合运输系统的需要,也是节省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的需要,又是降低运输成本的需要。

长期以来,由于对金沙江水运资金投入严重不足,其航道、港口、通航保障系统等航运基础设施落后状况没有发生根本性改变。航道大多处于天然状态,航道等级低,通航保障率小;港口码头规模小、货物通过能力不足、设备和工艺落后,许多码头都是利用自然岸坡进行人工装卸作业,效率不高;船舶技术状况落后,标准化和专业化程度低,运力不足,货运量小;运输企业规模较小,效益不高;航运保障设施落后,港口集疏运不通畅。水运优势未能得到充分发挥,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终于,当国家宣布在金沙江下游开发向家坝、溪洛渡、白鹤滩和乌东德四座梯级水电站时,也适时为沿江城市的水运,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在凉山境内有近900公里的金沙江河道,其中在雷波县境内流经135公里。

雷波港建设的提出,得益于向家坝和溪洛渡两大水电站的建设。金沙江在雷波县域流经的地方共建有向家坝和溪洛渡两座巨型水电站,特殊有力的区域优势,让雷波成为了金沙江下游区域凉山段港口建设的不二之选。

凉山境内流金淌银的金沙江。 摄影/钟玉成

其实早在1980年,雷波县便成立有轮船分公司,当时有机动船一艘,钢驳船6艘1500吨。1981年至1986年在川内运输,下航重庆等地载运木材,上航载运百货和农资化肥。1994年至1996年,由于水运疲软,私船增多,竞争激烈,加之国家实施天然林保护,雷波林业局和伐木场停伐木材多方面原因,2000年10月,雷波县轮船公司申请破产,宣告结束。

当时的雷波人并没有想到,机遇这么快就又降临在这个小县城中。

2003年,随着溪洛渡水电站的开工建设,雷波又迎来了发展的春天。当时间指向2012年时,雷波早已底气十足。

雷波县是攀西经济区东进四川盆地的重要门户。凭借金沙江流域得天独厚的矿产资源、特色旅游文化和区位经济优势,雷波发展潜力巨大。

此外,向家坝及溪洛渡水电站将分别于今明两年下闸蓄水,蓄水后金沙江雷波段将形成较开阔的水面,以及足够的水深。向家坝水面平均宽度300米,正常蓄水位380米;溪洛渡库区平均宽度达到800米,正常蓄水位600米,大部分礁石和浅滩将被淹没,岸线利用价值将得到有效提升。雷波水运条件不断提升,县境内的金沙江航道等级将提升为库区Ⅲ级航道,为凉山内河水运发展开辟了道路,雷波顺势加快港口建设的铿锵步伐。

今年4月,雷波县政府与宜宾县文富港务有限责任公司签订金沙江雷波港区项目投资合作协议,标志着凉山港雷波港区建设和航运开发正式启动。

同时,今年初凉山州政府正式批准了《凉山港雷波港区总体规划》,这是我省民族地区编制出台的第一个港口总体规划。规划雷波港有下河坝、回龙场、顺河、大河湾、金沙口、抓抓岩、沙坪、卡哈洛8个作业区10个码头,势把雷波港区建设成凉山州乃至攀西地区“通江达海”的桥头堡。

根据规划,凉山港雷波港区被定性为发展化工、磷矿等大宗货物为主,辅助相应的集装箱以及库区旅游和中转换乘,具备陆水联运的现代化综合性内河港口。根据腹地经济社会发展、生产力布局和综合交通等综合分析,预测雷波港区2015年、2020年和2030年货物集疏运量分别为690万吨、980万吨和1200万吨。

雷波港区建成后,长江黄金水道将延伸到雷波,金沙江内河航运也将通过雷波延伸到攀枝花。

千百年来金沙江畔的水运路,终于不再是梦!

唤醒沉睡千年的“宝藏”

金沙江下游不仅蕴藏着丰富的水能,并且还拥有着绚丽多彩的自然旅游资源和文化旅游资源,其优美的自然景观、悠久的历史文化、独特的民族风情和众多的工农业旅游资源是中国西部旅游资源最富集的地区。但由于过去交通不便,基础设施落后,缺乏大项目的有力带动及宣传,并不为世人所知。

西部大开发十年以来,国家声势浩大地大力开发金沙江下游梯级水电,金沙江下游所涉及的县、市也抓住了这千载难逢的大好机遇,大力发展环境友好型的生态旅游,旅游通达条件不断改善,旅游产品及设施不断完善,旅游品牌的形象逐步提升,旅游产业快速发展,带动了金沙江下游旅游业及经济的迅速发展,成为了新兴的生态旅游圈。

向家坝、溪洛渡、白鹤滩、乌东德四座电站,间距约为200公里左右。待四座电站建成后,800公里的金沙江水路,将出现四个层次的“高峡出平湖”美景。

凉山雷波境内有秀丽的马湖、乐水湖、麻咪泽动植物基因库、城墙岩原始森林、溶洞奇观等自然生态景观,有三国文化遗址、彝族向天圆坟等历史人文景观,特别是未来溪洛渡巨型水电站观光,使特点鲜明、优势凸现的雷波旅游资源内容更加丰富,优势更加突出。旅游,正在成为雷波未来经济发展的亮点。

2013年溪洛渡水电站蓄水发电后,雷波县还将充分利用水运交通改善的有利条件,适时开辟溪洛渡、金沙江水上旅游及峡谷观光旅游主线。

溪洛渡电站在金沙江下游四座梯级水电站的建设中,是属较早开工建设的巨型水电站。溪洛渡水电站施工区所处的雷波县在2003年前,还是我州经济欠发达的贫困县之一。

随着金沙江下游水电开发,随着溪洛渡电站的开工建设,雷波也迎来了县域发展的春天。

雷波磷矿资源得天独厚,储量高达22亿吨,位居全国第三,被誉为“磷矿富县”。然而,千百年来,遍布雷波山峦的磷矿却是“藏在深闺人未识”,尚未得到规模开发。

如今,雷波充分利用丰富的磷矿资源和水电资源,走电冶结合之路,倾力打造“西南最大的磷化工产业基地”。以项目为抓手,雷波在优化投资环境上下功夫,招商引资成效明显。

放眼世界,区域经济已成为世人关注的热门话题;纵观全国,区域协调发展进入国家发展战略视野。

凉山、攀枝花、宜宾、昭通、昆明等金沙江下游区域州市虽然跨省相邻,一衣带水,顺江而生,相依相存,过去有民间往来交流,但跨行政区域的合作甚少。

然而五地资源、地理、交通、地缘相接,人文相亲、民俗相融的优势成就着“金沙江下游沿江经济带”这一概念的基础。

随着区域内各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发展基础的不断改善,以及国家推进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建设攀西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支持乌蒙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等机遇叠加,为打造四川省金沙江下游沿江经济带奠定了坚实基础。

今年5月4日,四川省发改委在西昌市召开四川省金沙江下游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座谈会,听取凉山、攀枝花、宜宾三州市对《四川省金沙江下游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的意见和建议。

《四川省金沙江下游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的规划范围包括凉山会理县、会东县、宁南县、布拖县、金阳县、雷波县,攀枝花市仁和区、西区、东区、盐边县,以及宜宾市屏山县、宜宾县、翠屏区等13个区县。规划期为2012年至2015年,展望到2020年。

规划的编制,旨在依托金沙江下游水电梯级开发,加快优势特色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积极培育沿江特色产业带,加强以交通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加大综合扶贫攻坚力度,增强自我发展能力,着力改善民生,扩大开放合作,加强生态屏障建设,促进四川金沙江下游沿江地区跨越发展。

目前,凉山在制定发展方针时,已把主动融入金沙江下游沿江经济带放在了重要位置。东风吹来处处春。借助金沙江水电开发的东风,借助四座大型水电站的建设机遇,凉山用适合自己区域的发展思路,坚持抓资源优势,打造以金沙江下游为产业圈的发展模式,促进金沙江下游地区的跨越发展。

四川凉山彝族火把节。 摄影/CFP

猜你喜欢
溪洛渡雷波金沙江
综合流量法在金沙江下段水文测报中的应用
金沙江大酒店装修项目机电工程全过程造价管理与控制探讨
溪洛渡电站工区泥石流区域特征参数计算
雷波RMI泵站大修的技术控制点探析
比利时:对父母收更名税
溪洛渡工程:国际工程咨询领域的“诺贝尔奖”如何摘取
在施工中培养施工企业的人才
写实与抽象:金沙江岩画考古认知
金沙江支流东川玉碑地遗址
他把“臭生意”做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