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过程视角的创业学习研究述评

2012-07-16 11:12宋正刚
华东经济管理 2012年9期
关键词:创业者建构个体

孙 菲,宋正刚

(1.天津国际商务学校,天津 300221;2.南开大学 创业管理研究中心,天津 300071)

一、引 言

创业者是如何成功创建新企业并带领企业获得持续成长的?一直是创业研究的核心问题。早期创业研究认为,成功创业主要源于创业者的人格特质。但经过长达20余年的探索,特质论研究并没有取得令人满意的成果。直到上世纪末,Deakins等人在借鉴组织学习、发展经济学以及小企业关系网络等相关理论的基础上,首次提出了创业学习的概念,并认为“学习是创业的核心”(Smilor,1997;Deakins和Freel,1998)[1-2]。此后十余年创业学习研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2005年,创业领域的权威杂志《创业理论与实践》首次推出了一期关于创业学习的专刊,对创业学习研究进展进行了系统的梳理。

与以往根据学习层次或学习来源为线索对创业学习文献进行综述不同,本文透过过程这一角度,将创业学习视为创业者在创业情境下的适应性机制加以考察,而学习方式的选择则体现了创业者与创业环境之间的交互作用。本文通过对最近10年发表在《创业理论与实践》(ETP)、《小企业管理杂志》(JSBM)以及《企业创业学杂志》(JBV)等有影响力的创业管理专业期刊中,有关创业学习过程研究的文献按照行为学习、认知学习和情境学习(Greeno,Collins和Resn⁃ick,1996)[3]三个不同的视角进行梳理,发现已有研究对于创业学习过程有着不同的认识,并且研究取向也表现出较为明显的差异;基于不同视角的创业学习过程研究正在从分化、对立走向整合、互补,这对深入剖析创业学习发生的内在机制,把握其未来研究方向具有重要启示。

二、创业学习过程研究的三个视角

(一)行为学习视角

行为主义认为学习是“刺激—反应”模式。早期创业学习研究借鉴了这种模式,用“实验学习”、“试错”、“做中学”等方式来描述创业者的学习过程。研究认为在“刺激—反应”模式下,创业学习是直接的、无中介的。Gartner(1988)最早从这一思路出发明确了创业行为研究的理论导向。

Gartner(1988)认为,创业研究应该关注创业者在创建新企业过程中的行为及其内在规律。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认识“创业者是如何创办出新企业”。Gibb(1997) 对此曾明确指出“创业者主要采取行动导向的方式展开学习,他们向同事学习,在行动中学习,从客户和供应商的反馈中学习;通过模仿的方式学习;通过实验的方式学习;在问题解决和机会捕捉的过程中学习;以及在错误中学习”。这种“行动本身就是学习”(Hutton,1989)的理念陆续被创业研究者接受,并得到了广泛的回应(Smilor,1997;Minniti,2001;Petko⁃va,2008)[4-5]。

Smilor(1997)曾指出通过反复执行同样的任务,不仅能够降低错误发生的概率,而且会使个体有机会发现执行任务最有效率的方式,并熟练掌握完成任务所需要的技巧。Minniti和Bygrave(2001) 在总结已有关于“成功”与“失败”学习研究的基础上,首次提出了基于行为学习视角的创业学习动态模型,该模型将创业学习描述为一种重复既有成功行为并规避错误行为的校正机制。并且指出,在创业过程中,创业者需要通过不断的“试错”来更新知识、积累经验,从而增加正确决策的机率。后来,Petkova(2008)对“错误”学习过程作了进一步细分,他按照错误信息的处理流程将创业学习划分为错误信息检测、错误修正、学习成果产生三个典型阶段。最后指出创业者正是在学习处理“错误”信息的过程中完成了对已有知识结构的更新。

Minniti(2001)和Petkova(2008)的研究都突出强调了“错误”事件对于创业学习的重要意义,后者还详细刻画了创业者纠正“错误”的学习过程。但两者对于学习发生的内在心理机制、创业者的认知特征、学习情境等影响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却没给于足够的关注。另外,行为学习视角的创业学习研究,虽然表明针对“错误”的学习能够帮助企业建立起规范化的操作流程,为企业带来竞争优势。但在目标不明确、环境高度不确定、资源普遍匮乏的创业情境下,创业者很难找到某个确定的标准或模式来衡量其行为的有效性;况且即使找到这样的模式与标准,在高度不确定的市场环境下也很难被执行。因此,相对于创业企业来说,行为学习方式更适合于结构稳定、目标明确的成熟企业组织。

(二) 认知学习视角

创业认知学习源于社会认知和社会学习理论,它将创业学习视为创业者获取并建构创业知识的内部活动,具体包括意识、反思、联系和应用等心理体验。作为一种重要的认知发展机制,创业认知学习受到创业者的态度、情感、动机和人格特征等一系列心理因素的影响(Young和Sexton,1997)[6],并将导致其潜在行为的改变 (Timothy,2004)[7]。因此,相对于行为学习,认知学习更突出创业者主动的心理建构过程,并在近年来成为创业学习研究的主流趋势。研究者分别从学习风格、学习的不对称性以及认知发展等角度对创业学习展开了深入的探讨(Politis,2005,2008;Cor⁃bett,2005,2007;Holcomb,2009)[8-12]。本文根据Lumpkin(2003)等人对认知学习概念内涵的界定,在Google学术中检索相关文献,发现Politis(2005,2008)、Corbett(2005,2007)以及Holcomb(2009)等人关于创业认知学习的研究影响最为广泛。

Politis(2005)的研究首先将创业学习视为一个机会识别与克服新进入缺陷的经验学习过程。Politis(2005)指出,由于创业者经验学习能力的不同,导致了他们创业知识水平的差异;其次,创业者通过探索式和开发式两种不同的学习方式将先前经验转化为创业知识,转化过程主要受到既有创业结果、主导逻辑以及职业导向的影响。Politis(2005)模型从知识转换角度为创业学习提供了一个完整的分析框架,并首次明确指出创业学习的目的是为了获得与机会识别,以及克服新进入缺陷相关的创业知识。但何种因素诱发了经验的转换?除了经验学习以外创业者是否还有其他方式获取创业知识?Politis(2005)模型没有给出有说服力的解释。

与Politis(2005)研究类似,Corbett(2005,2007) 也将创业学习视为一个经验学习的过程,但与前者不同的是,Corbett的研究更强调了学习“不对称性”的作用。Corbett(2007)指出,创业机会的识别与开发作为一个连续的阶段性学习过程,包括准备、孕育、评估与实施四个阶段,不同人力资本类型(通用人力资本和专用人力资本)的创业者在机会开发的不同阶段需要采取相应的学习方式,并且两者之间的匹配程度决定了机会开发的数量与质量。

Corbett(2007)模型突破了已有“特质论”观点对于机会开发问题的认识局限,将创业机会的识别与开发描述为一个可以控制的阶段性学习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创业者只要明确自己的人力资本类型以及所面临的阶段性学习任务,就会找到最佳的学习方式来完成与机会开发有关的阶段性学习任务,这为创业机会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但Corbett(2007)模型仍然建立在对机会客观性认识的基础之上,而忽略了情境的高不确定性以及创业者所独有的某些认知特征的影响。因此Corbett(2007)模型虽然深化了已有关于创业过程作为一种经验学习的探索,但在解释创业学习独特性方面却仍然暴露出许多缺陷与不足。这些问题在Holcomb(2009)的学习模型中得到了较好的解决(见图1)。

图1 Holcomb模型

与主流的经验学习范式不同,Holcomb(2009)模型首次强调创业者不但以亲身经历的方式获取创业知识,同时也会通过观察他人行为与行为结果的方式来获取创业知识。Holcomb认为,单纯的直接经验学习容易导致知识累积的路径依赖,而间接经验学习作为直接经验的一种重要补充,可以帮助学习者有效地降低学习成本、提升学习效率,更重要的是这种间接经验的累积可以为创业者涉足某些陌生领域提供更多有价值的参考。其次,Holcomb(2009)认为,与成熟企业的管理者相比,创业者面临的市场环境不确定性更高,决策的时间压力也更大,因此不可能对所有问题展开充分的论证和全面的分析,而往往是根据自身偏好将一些不确定的线索联系起来,用直观推断的方式做出可以接受的选择。虽然这种决策方式一方面可能导致偏见的产生甚至决策失误,但另一方面也会进一步强化创业者对已有知识的路径依赖,削减知识的流失(Chi等,1988)。再次,直观推断会通过影响决策进一步影响创业者的行动模式,并在创业学习过程扮演起诱导者与决定者的双重角色。此外,创业者的直观推断行为,不但具有随时间变化的动态性特征,同时还表现出随着知识的累积而逐渐增强的加速效应,这对于揭示创业学习行为的特殊性规律具有重要启示。

(三) 情境学习视角

与行为视角和认知视角将学习假定为一种个体行为不同,情境学习理论认为创业者的学习是一项社会化的实践活动,其本质是创业者通过每天的生活实践逐步融入实践共同体的过程(Jean Lave和Etienne Wenger,1991)[13]。因此创业情境学习更关注创业者与创业情境之间的互动作用机制。情境学习研究认为,创业者的学习大多是建立在亲身经历的基础上(Rae和Carswell,2001)[14],并且主要通过“做中学”的方式来实现(Cope和Watts,2000; Smilor,1997)[15]。但情境学习并非只满足于具体问题的解决以及个体认知发展的需要,更重要的是它在关注个体与所嵌入的情境之间的动态联系。此时的“情境”已不再是简单的、调节个体学习成果的一个影响因素,而是融入到学习过程本身,甚至成为学习中的关键部分。Rae最早从创业者与社会情境之间的互动关系出发,探讨了创业者的学习问题(见图2)。

图2 Rae模型

Rae模型以社会学习理论和社会建构理论为基础,认为创业是一个基于机会创造、认知和行动三者之间相互作用的连续过程。创业学习的目的不是简单的积累创业知识,而是通过融入特定的关系网络,实现意义的重新建构以及创业者的自我更新。Rae模型首次从社会建构的视角来解释创业学习现象,这突破了已有理论对“创业知识”客观性、静态性的认识,而是将创业知识的产生纳入到了一个更宏大的社会系统之中,从而体现出对创业现象更深刻的洞察。

在借鉴Deakins(1998)、Rae(2000,2002) 、Minniti(2001)等人研究基础上,Cope(2005)对创业学习动态过程做了更深入的剖析,并在近10年的时间里发表了一系列关于创业学习的专题文章 (Cope,2003,2005,2010)[16-18]。Cope认为,创业学习过程由一系列关键学习事件和一般学习事件交替构成,并重点强调了关键学习事件的作用(Cope和Watts,2000; Deakins和Freel,1998)。Cope提出的创业学习动态模型整合了已有行为视角与认知视角的研究,但又与这两者有着本质的不同。Cope认为创业者在多元与交错的社会背景下展开复杂的知识学习和经营活动,其学习具有显著的情感特征和社会属性。这为创业学习研究提供了一个更具综合性和总体性的分析框架。

此外,Cope(2010)在最近的一项关于创业失败学习的研究当中,对创业者的动态学习机制做了进一步验证。Cope利用解释现象学分析方法对8位经历失败的创业者展开了深入的定性研究,通过对创业失败的成本、失败恢复过程以及失败学习成果的考察,深入剖析了创业失败作为一个学习经历的详细过程。与以往关于创业失败的研究不同,Cope认为创业失败除了会给创业者带来财务损失和情感创伤之外还会连带地产生关系成本,但随后出现的社会支持或补偿机制不仅能够有效地帮助创业者获得情绪的恢复,而且还会产生一系列其他学习成果。Cope的研究从更微观的视角分析情境因素与创业学习之间的联系,从而将情境学习研究推进到了一个新的水平。

在Cope动态学习理论基础上,Sardana(2011)[19]提出了描述创业团队学习的研究模型。Sardana模型从团队成员之间的交互作用入手,关注企业能力的提升问题。研究一方面揭示了关键事件作为一种特殊情境对于激发创业学习的重要作用。另一方面,研究认为创业学习在增进成员之间信息交流的同时,也带来了团队成员思维方式、行为以及人际关系之间的深刻改变。与传统学习理论所认为的知识只存在于个人头脑当中不同,Sardana认为创业学习的价值不再局限于增加某个个体的知识存量,而是体现于学习者相互之间互动交流的过程当中。创业团队或实践共同体成员,正是通过彼此之间的相互学习与交流建构起一个动态演化的知识系统,这种围绕集体共同目标而展开的学习活动,削弱了以个体为中心关系网络的影响,并且使创业学习表现出更明确的问题导向和知识建构的属性。

三、不同视角创业学习过程研究的演进

回顾三种不同视角的创业学习研究,不难发现它们对创业学习的理解与认识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接下来本文将从学习本质、学习任务、学习方式以及学习来源等方面对三种类型的创业学习做详细的阐述。

(一)创业学习的本质:从行为改进、获得知识到参与实践

创业学习的本质是什么?这是任何创业学习研究者都需要回答的根本性问题,不同视角的创业学习理论对学习本质的认识存在较大分歧。行为学习理论认为,创业学习的本质在于通过“试错”建立刺激与反应之间新的联系,从而改变创业者现有的行为方式;认知学习则更强调创业学习是创业者通过识别和改造已有的认知模式,产生新知识、新行动的过程。情境学习与前两种学习理论最大的区别在于,它认为学习的本质是创业者将通过学习修正自己已有的信念和假设,并实现对情境的改造。

从改进行为的行为学习,到获得认知发展的认知学习,再到参与实践的情境学习,学习方式的转换隐含了认识论的变迁[20]。行为学习和认知学习研究展开的前提是主观/客观二元论,也就是说尽管两者都承认创业者与创业情境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关系,但它们本质上是彼此独立的,创业者的行为、学习与思维发展等都源于个体行为,情境因素仅仅是影响学习的调节变量。因此,学习更多地体现为创业者通过具体行动和认知活动,将外在于个体的信息或知识转化为自己的认知体验或行动。在这种情况下,作为客观存在的创业知识是独立于创业者个体而存在的,并不会因创业者的不同而发生变化。创业学习的过程本质上就是创业者通过亲身经历或者观察模仿累积客观创业知识的过程。

情境学习的认识论则更多地体现了一元论和建构主义的思想,即一方面学习作为一个整体,需要通过创业者与情境的交互作用来建构,而创业者、创业行为、创业者的心理活动以及创业情境等因素既是学习建构的主体,同时也是被建构的对象。另一方面,创业学习体现于创业者与创业情境的动态适应过程,而不是创业者在试图寻找某种固定的行为方式或认知模式来准确地匹配客观情境。因此,创业学习既非源于创业者或情境某个单一方面的需要,也不是创业者对外部情境因素的被动反映,而是需要通过创业者主动的参与实践并与情境保持积极的互动来实现,比如:创业者需要通过融入外部关系网络、组建创业团队等方式来利用环境资源进行学习或解决问题;需要通过与企业内部员工以及行业其他成员之间的协调、互动,完成个体的社会角色建构与身份转换,诸如此类的社会化行为构成了创业学习活动的核心(Rae,2001,2005)。

(二)创业学习的任务:从行为能力、认知能力取向到实践能力和社会化取向

由于上述三种理论对学习本质的不同理解,在学习任务的界定上也相应表现出不同的倾向。行为学习理论认为,创业学习的任务是改进创业活动的效率,实现既定目标;认知视角的创业学习研究则认为,直观推断、归因风格、学习风格、自我效能、角色认同等个体的认知特征是构成创业学习过程的关键要素,它们不仅有助于学习者扩展知识的数量、改进行为效率,同时也是创业者认知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与行为理论、认知理论不同,实践学习理论认为行为能力与认知能力固然重要,但如果学习脱离开具体的情境因素,一方面创业者的行为能力与认知能力很难真正形成;另一方面即使形成,也很难体现出其价值。对于创业者来说,学习始终是以形成个体创业实践的能力,并在实践中对所在团体做出自己的贡献为根本目的。创业者的实践能力既表现为与组织内成员的有效互动,也表现为与社会环境之间广泛的动态联系。虽然团队成员在不同的情境中可能会以不同的方式进行互动,但成功互动所需要的基本要素却基本相似,如主动地识别创业机会,克服新进入缺陷等。创业者在与情境进行互动的过程当中,建构起团队整体的价值观体系与行为规范,进而加速了团队中每个成员的社会化进程。

(三)创业学习的方式:从个人建构到实践共同体

创业者需要学习的内容或结果不同,其相应的学习方式也会产生差异。鉴于行为理论、认知理论与情境理论在学什么的问题上各有侧重,三者在如何学方面也略有不同。行为理论强调创业者应该通过建立新的“刺激—反应”联系,来学习新的技能,并且这种联系的建立主要通过“试错”的方式来实现,而与创业者内部的心理活动和外部的情境因素关系不大。与行为理论不同,认知理论强调创业者通过主动的心理建构来获得能够真实反映客观规律的认知结构,并形成有效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通过直观推断、探索式与利用式学习等一系列合理、有效的心理加工程序对信息进行转换、编码、储存、提取与应用。但无论是直接指向学习过程的建构方式,还是间接影响学习过程的建构方式,都体现出创业者行为能力与认知能力的形成取决于创业者的个人建构。

而情境理论则认为,脱离创业的真实情境来谈论学习或能力的提升毫无意义,创业者与情境的相互作用是创业者形成能力以及完成其社会建构的必要环节。情境理论特别强调创业团队不是为完成某项具体任务而临时组成的松散结构,而是有共同的文化积淀,共同的目标、价值系统和实践活动的实践共同体。在创业过程中,一方面创业团队通过各种直接或间接的方式来传递集体的经验与规范,使个体不断增强实践能力,建构自己在团体中的身份与关系。另一方面,团队中的个体也以自我建构的方式,不断塑造和发展着团队,并且通过这种持续、循环的相互作用,使个体和团队不断发展、进步。

(四)创业学习的来源:从显性的内容与结构到隐性的规范与信念

行为学习理论认为创业者需要通过“试错”的方式,帮助企业建立起规范化的操作流程,因此创业过程中的“错误”就成为行为理论中学习的主要来源。与行为学习不同,认知学习关注的不仅是学习者的行为表征,同时也包括其内部的心理机制等因素。具体来说包括创业者已有的知识与资源,以及对这些知识和资源系统化的处理能力两个方面。

同前两种学习方式相比,情境学习更体现了学习的适应性特征,情境学习的一个关键性作用就是在个体与组织之间形成对约束规则的相互承诺,也就是说一方面,创业者需要在实践中修正自己已有的信念和假设,另一方面也将实现对情境因素的改造,建立起一种更加透明开放和更具包容性的组织文化。情境学习主要关注价值观以及组织成员的相互作用,并通过对既有认知的修正促进组织能力的提升。因此我们说情境学习本质上实现了行为学习和认知学习的融合,并最终导致了企业资源的整合,以及组织成员价值观、行为方式与组织氛围等方面的深刻改变。

综上所述,本文将不同视角创业学习研究的比较归纳如表1。

表1 不同视角创业学习研究的比较

四、结论与未来研究展望

自上个世纪末Deakins等人提出创业学习概念以来,基于过程视角的创业学习研究就在沿着行为学习、认知学习与情境学习三个不同的视角展开。行为学习视角首先从“刺激—反应”模式出发,将创业学习视为创业者通过“试错”建立信息之间的联系,并获得创新体验的过程。此类研究虽然考虑了学习的适应性功能,但它忽视了对学习者主观能动性的考察,因此遭到广泛的批评。与行为学习论者不同,持认知观点的研究者指出,创业学习本质上是创业者主动进行心理建构的过程。这为创业学习研究提供了更深入的分析视角,直到现在认知学习仍然占据着创业学习研究的主流地位。其次,无论是行为学习还是认知学习研究都试图从个体的角度来探讨创业者学习的过程,但对于具有情境化特征的创业知识是如何建构的这一重要问题的认识仍然非常有限,情境学习理论无疑在这方面表现出更强的优势。

情境学习理论虽然也被较早提出,但仍处于初级阶段,许多方面有待做进一步的完善与提升。但从对创业学习的认识来看,情境学习理论则明显表现出比其他理论更大的包容性和可拓展性。比如,认知学习理论强调从个体内部认知结构及其形成的角度来研究学习,包括先前经验、信息转换以及知识应用等具体过程。情境学习理论则更关注创业者学习活动得以展开的系统,关注由个体、团体以及环境资源等构成的系统的特征,关注系统中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再比如,认知学习理论适合对某一特定领域概念与原理的理解,而情境学习理论则超越某一特定领域的具体知识,将研究指向更广阔的范围,从而更便于从多元化视角展开对复杂创业学习现象的探究。因此,在创业背景下情境学习理论可以作为一个更具包容性的理论框架,将认知学习,甚至行为学习整合进来,对创业现象展开更深入的剖析。

虽然情境学习理论在某些方面比认知学习更为合理,但由于理论本身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许多方面仍需做更深入的探索。比如,学习网络的建构、学习网络中知识的传播机制、网络结构与网络范围对学习效率的影响等问题都值得做进一步研究。此外,虽然现实中某些复杂问题的解决有助于创业者实践能力的提高,但由于创业者已有经验、动机水平、认知特征等方面个体差异的存在,导致并非所有的创业者都能从实践中获得知识与能力的提升。总之,应该对情境学习进行更多的研究,并把认知学习理论和行为学习理论中的有效学习补充到情境学习理论中来。

[1]Smilor R W.Entrepreneurship:Reflections on a subversive activity[J].Journal of Business Venturing,1997,12(5):341-346.

[2]Deakins D,Freel M.Entrepreneurial learning and the growth process in SMEs[J].The Learning Organisation,1998,5(3):144-155.

[3]Greeno J G,Collins A M,Resnick L B.Cognition and learning[M]//D C Berliner,R C Calfee.Handbook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New York:MacMillan,1996.

[4]Minniti M,Bygrave W.A dynamic model of entrepreneurial learning[J].Entrepreneurship Theory and Practice ,2001,25(3):5-16.

[5]Petkova,Antoaneta.A theory of entrepreneurial learning from performance errors[J].The International Entrepreneurship and Management Journal,2008,5(3):144-155.

[6]Young J E ,Sexton D L.Entrepreneurial learning:A conceptu⁃al framework[J].Journal of Enterprising Culture,1997,5(3):223-248.

[7]Timothy B.Analysis of young,small firms that have closed:delineating successful from unsuccessful closures[J].Journal of Business Ventuing,2004,20:343-358.

[8]Politis D.The process of entrepreneurial learning:a conceptu⁃al model[J].Entrepreneurship:Theory and Practice,2005,29(4):399-424.

[9]Politis D.Does prior start-up experience matter for entrepre⁃neur's learning?A comparison between novice and habitual entrepreneurs[J].Journal of Small Business and Enterprise Development,2008,15(3):472-489.

[10]Corbett A C.Experiential learning within the process of op⁃portunity identification and exploitation[J].Entrepreneur⁃ship:Theory and Practice,2005,29(4):473-491.

[11]Corbett A C.Learning asymmet ries and t he discovery of ent repreneurial opportunities[J].Journal of Business Ventur⁃ing,2007,22(1):97-118.

[12]Holcomb T,R Ireland,R Holmes,et al.Architecture of Entre⁃preneurial Learning:Exploring the Link among Heuristics,Knowledge and Action[J].Entrepreneurship Theory and Practice ,2009,33(1):167-192.

[13]Lave J,E Wenger.Situated Learning:Legitimate Peripheral Participation[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1.

[14]Rae D,Carswell M.Towards a concept ual understanding of ent repreneurial learning[J].Journal of Small Business and Enterprise Development,2001,8(1):150-158.

[15]Cope J,Watts G.Learning by doing:an exploration of experi⁃ence,critical incidents and reflection in entrepreneurial learning[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trepreneurial Behav⁃iour and Research,2000,6(3):104-124.

[16]Cope J.Entrepreneurial learning and critical reflection:dis⁃continuous events as triggers for higher-level learning[J].Management Learning,2003,34(4):429-450.

[17]Cope J.Toward a dynamic learning perspective of entrepre⁃neurship[J].Entrepreneurship:Theory and Practice,2005,29(4):373-398.

[18]Cope J.Entrepreneurial learning from failure:An interpreta⁃tive phenomenological analysis[J].Journal of Business Ven⁃turing,2010,26(6):604-623.

[19]Sardana D,Scott-Kemmis D.Who Learns What?-A Study Based on Entrepreneurs from Biotechnology New Ventures[J].Journal of Small Business Management,2010,48(3):441-468.

[20]姚梅林.从认知到情境:学习范式的变革[J].教育研究,2003,277(2):60-64.

[21]Lumpkin G T,Lichtenstein B B.The role of organizational learning in the opportunity-recognition process[J].Entre⁃preneurship Theory and Practice,2005,29(4):451-472.

猜你喜欢
创业者建构个体
郭江涛:一个青年创业者的“耕耘梦
消解、建构以及新的可能——阿来文学创作论
残酷青春中的自我建构和救赎
关注个体防护装备
建构游戏玩不够
让创业者赢在起跑线上
互联网创业者
紧抓十进制 建构数的认知体系——以《亿以内数的认识》例谈
个体反思机制的缺失与救赎
How Cats See the Worl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