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服务业的结构变迁——基于1997—2007年投入产出表的实证分析

2012-07-16 11:11武晓霞任志成
华东经济管理 2012年9期
关键词:投入产出第二产业服务业

武晓霞,任志成

(南京审计学院 a.金审学院;b.经济学院,江苏 南京 210029)

一、引 言

20世纪80年代以来,伴随着国际分工的日益深化,全球产业结构迅速调整,呈现出“制造经济”向“服务经济”转型的总趋势,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增加值逐渐增大,已成为国民经济中最大的产业和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根据发达国家的发展经验和世界经济的发展趋势,今后我国经济增长的重心将逐渐向服务业倾斜,从而形成新的产业分工模式。与传统的“水平分工”和“垂直分工”不同,新的产业分工是以“微笑曲线”为代表的分工模式。

江苏作为中国的经济大省,服务业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不容忽视,然而,江苏服务业仍然存在发展相对较慢、发展层次不高、总部经济发展不足和开放程度不高等问题。当今发达国家有三个70%:服务业附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70%左右,生产性服务占服务业增加值70%左右;服务业就业人员占总就业人员70%左右。而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已超过4000美元的江苏省,以2007年为例,服务业所占比重为33.05%,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44.5%,吸收就业人口比重达36.8%,生产性服务业占服务业比重为32.5%左右[1]。与国外比差距很大,与广东、上海等地的差距也主要体现在服务业尤其是现代服务业上。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江苏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仍有巨大的空间,服务业的发展需要更多的重视和扶植。因此,服务业的发展及其在经济增长和结构调整中的作用问题,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高度关注。

国内外许多学者分析了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Fuchs分析了美国1947—1958年的投入产出表,发现在此期间作为对农业和制造业中间投入的各主要服务行业占全部产值的百分比提高了。其中,金融服务和商业性服务提高最快[2]。Antonelli分析了意大利、法国、英国和德国20世纪80年代的投入产出表发现,信息和通讯技术与知识密集型商业服务业之间具有协同演进的关系,而且它们还具有较高的产出弹性[3]。Guerrieri和Meliciani采用OECD国家20世纪90年代的投入产出表研究影响FCB服务(Financial、Communi⁃cation和Business services)专业化和国际竞争力的因素,发现各国的FCB服务用于中间投入的比重增长很快,制造业和服务业的需求以及信息和通讯技术是影响FCB服务国际竞争力和专业化的战略性因素[4]。程大中采用投入—产出法并基于截面数据,对中国和13个OECD经济体的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水平、部门结构及其影响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发现:中国国民经济及其三次产业中的物质性投入消耗相对较大,而服务性投入消耗相对较小;中国生产性服务的一半以上投入到了第二产业;中国服务业的增长不仅不能对国民经济产生应有的带头作用,其本身受其他部门的需求拉动作用也不大[5]。杨玲运用投入产出法分析了美国1997年、2002年、2007年的生产者服务的发展现状,发现美国生产者服务业在产业比重不断增加的同时,表现出与制造业分离的现状,对实际制造业投入率的趋小使现有的生产者服务业不再对美国制造业的进步起到如初的作用[6]。陈伟达,冯小康基于我国1987、1992、1997和2002年的投入产出表,选取13个制造业细分行业和历年的生产者服务业细分行业,对我国生产者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互动演化规律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我国生产者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演化的工业化阶段已基本完成,信息化阶段正在逐步深入。相比于美国,我国生产者服务业对制造业的中间投入率较低,而制造业对生产者服务业的中间投入率却偏高[7]。

综上所述,将投入产出法用于分析服务业的发展水平,能够清楚地反映出一定时期内,各个服务业部门间的依存关系及产业关联关系。本文的研究同样是基于投入产出法,但有两点不同:第一,基于省级层面的动态分析。现有文献基本上都是基于国家层面,比较某一年不同国家服务业的状况或分析一定时期内某个国家服务业的变迁。本文则具体到江苏省,依据不同年份的投入产出表进行纵向比较,从而找出江苏省服务业变迁的趋势。第二,进一步分析了服务业内部各产业之间的协同演进,从而能够进一步分析出江苏省服务业的主导产业,明确服务业的发展重点及发展方向。

二、分析方法与数据来源

(一)分析方法

投入产出法通过编制投入产出表和构建投入产出数学模型来反映一个经济系统各部分投入与产出之间的数量依存关系。本文的分析涉及到以下相关指标。

1.直接消耗系数

又称技术系数,记为aij(i,j=1,2,…,n),指第 j部门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单位总产值直接消耗第i部门产值的数量。计算公式为:

其中,xij为第j部门在生产经营活动中所直接消耗的第i部门的产品和服务的产值;Xij为第 j部门的总投入;aij为i、 j两部门之间生产技术联系的强弱程度。

2.影响力系数

影响力系数Fj表示第 j部门增加一个单位最终产品时,对国民经济各部门所产生的需求拉动波及程度,又称为“拉动力系数”、“后向关联系数”。计算公式为:

Fj越大,第 j部门对其他部门的拉动作用就越大,这样的部门应该重点发展。

3.感应度系数

感应度系数Ei表示当国民经济各部门均增加一个单位最终使用时,第i部门由此受到的需求感应程度,即第i部门对各部门生产的供给推动程度,又称为“推动力系数”、“前向关联系数”。计算公式为:

Ei越大,表示国民经济发展对该部门的拉动作用就越大,这样的部门往往是国家的“瓶颈”部门,应该优先发展。

4.其他指标

除此之外,文中还涉及到以下几个指标:

(1)国民经济增加值率。增加值占总投入的比率,是从总体上度量一个经济体投入产出效益的综合指标,也是一个经济体的增长质量指标。

(2)国民经济中间投入率。中间投入占国民总产出的比重。显然,增加值率和中间投入率之和为1,也就是说两者的变化方向相反。

(3)服务中间投入率。服务中间投入占国民总产出的比重,衡量国民经济对服务的消耗程度。

(二)数据来源

分析服务业时,无法回避的问题是如何确定服务业的范畴,本文主要把投入—产出表中包含的中间投入作为研究对象。但投入产出表不是每年都编制,江苏省1997年、2000年40部门的投入产出表中涉及到13个服务部门,而2002年、2005年、2007年42部门的投入产出表涉及到16个服务部门,为了便于比较,本文部分分析仅考虑最近3张投入产出表,并且按照国家统计局对产业的定义,把16个服务业部门整理合并成7个部门。合并方法如表1所示。

表1 服务业的部门分类

三、服务业的总体水平及结构分析

(一)服务业的总体水平

由表2可以看出江苏省服务业的总体发展水平呈现的特点。

1.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稳中有升

就1997—2007年总体而言,江苏省国民经济增加值率呈上升趋势,但在2005—2007年间,这一指标是下降的,表明江苏经济的增长质量在这一期间有所下降,这与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的变动规律相同。因此,可以从服务业增加值的角度来分析国民经济增加值率变动的原因。

20世纪90年代以来,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以及亚洲“四小龙”等新兴工业化国家或地区将不再具有竞争优势的产业向以中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转移。江苏省在这次产业转移浪潮中积极承接了制造业的国际转移,Guerrieri和Meli⁃ciani对OECD六个代表性国家的投入产出分析表明,制造业是生产者服务业产出的主要需求部门,它决定着生产者服务业的发展程度和国际竞争力水平。因此,服务业也逐渐成为江苏省承接国际转移越来越重要的行业和新重点,服务业增加值不断上升。在此过程中,优越的地理区位和政府的政策倾斜使得苏南地区的经济发展速度远远超过了苏中和苏北,地区收入差距不断扩大。尽管制造业的发展对于服务业的增长具有很大的驱动作用,并促进了服务业的高速增长。但是,李勇坚认为收入差距的不断扩大导致服务消费出现了断层,服务业的发展势头受到了收入差距的遏制,一方面相当一部分人处于最基本生活需求的边缘,这部分人对服务业的需求尚未达到相应的临界点,收入差距导致服务业的需求不足。另一方面,由于存在庞大的相对富裕阶层,这个阶层支撑着一些奢华性的服务业畸形发展,中低收入阶层所需求的质优价廉的基本需求性服务业无法得到充分的发展,因此,服务业的有效需求相对不足[8]。此外,江苏,特别是苏锡常作为国家制造业基地,近十几年来,工业一直相当发达,增速高于服务业的增长速度,工业处于高比重(苏锡常已经连续多年二产占60%以上),在一定程度上“挤占”了服务业比重。最终,江苏服务业比重在收入快速增长的同时,并没有获得明显的提高。江苏服务业发展的这一特点也是符合经济发展规律的,江苏目前处于工业化后期发展阶段,服务业比重的回落与经济发展所处阶段的规律性特征相吻合①。

2.经济发展仍然过度依赖物质消耗,服务业对经济的贡献率依然相对较小

国民经济增加值率先升后降,对应地,国民经济中间投入率先降后升,而且总体水平是下降的。这里可以把国民经济中间投入率进一步分解为物质中间投入率与服务中间投入率。由表2可知,服务中间投入率先上升,后下降,在2005年的时候甚至下降到10%以下,远远低于中国的同期水平14.12%[9]。虽然之后有所回升,最终2007年比1997年低了5.42个百分点,而物质中间投入率则与之相反,先下降,后上升,再下降,最终提高了4.63个百分点。这说明,江苏国民经济中的物质性投入消耗相对较大,而服务性投入消耗相对较小。

究其原因,长期以来,制造业发展一直是江苏经济发展的重心,是江苏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而考虑到江苏经济发展所处的历史阶段和整体技术水平,其制造业的主要特征是接受FDI的外资加工贸易,这些处于产业链低端的生产、加工和装配环节,具有的基本特征就是对资源的高强度消耗和高密集化使用。最终导致其经济增长主要依靠增加生产要素的投入和物质消耗来推动,经济发展呈现出高投入、高增长、低效益和高污染的典型粗放式增长特征。与此同时,梁曙霞等认为,江苏省外资制造业与本地现代服务业的产业关联薄弱:外资制造业中加工型、出口型、生产型企业居多,而且大多属于跨国公司全球生产组织体系中的封闭环节,产品线和产业链延伸不足,对本地金融机构的信贷服务依赖程度低,对本地研发或技术服务需求少,产品设计、关键技术、零部件依赖于进口,产品直接出口多,而且多进入跨国公司营销体系[10]。因此,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服务中间投入率。

此外,服务投入占服务业总产出的比重由1997年的70.64%下降到2005年的42.79%,下降了27.85个百分点。说明江苏省服务业的发展水平随着整体服务业的发展水平而降低,直到2007年才又继续上升。

表2 1997—2007年服务业相关经济指标的总体比较

(二)服务业的结构分析

本部分将服务业内部行业结构进一步细化,主要分析两个问题:第一,服务业中间投入的去向——产业结构;第二,服务具体由哪些部门提供——部门结构。

1.服务业的产业结构

整体来看,表3中的数据类似于服务业中间投入的分配去向,可以发现,只有批发和零售业一直都将大部分服务提供给第二产业。从动态角度来看,2002—2007年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房地产业、营利性服务业和非盈利性服务业四个行业对第二产业的投入逐年增多。其中非营利性服务业,从2002年的24.10%增加到2007年的70.96%,几乎是原来的3倍。而房地产业2007年对第二产业的投入比重虽然仅有39.18%,但是与2002年比,增长了4倍多。此外,住宿和餐饮业、金融业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波动形式,但总体趋势还是增加的。

表3 服务业内部各行业的产业结构(%)

总的分析表明,江苏服务业越来越多地投向第二产业,第二产业的产品越来越融生产和服务于一体,其对服务业的依赖程度日益加深,各种服务活动是第二产业增长的基本源泉。江苏目前正处于工业化后期,这一时期以现代服务业为代表的服务业正加速向制造业生产前期研发、设计,中期管理、融资和后期物流、销售、售后服务、信息反馈等全过程渗透,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发展已经成为产业经济发展的主流和趋势。通过产业融合,能够有效提升制造业对服务业中间投入产品的需求,从而扩大服务业特别是生产性服务业的产业规模,打破产业发展中的“棘轮效应”,即制造业越是发展得多就越是发展,由此导致制造业的发展挤压服务业发展的效应[11]。

2.服务业的部门结构

按照要素密集度,可以把服务业分为传统服务业和现代服务业。前者主要包括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交通运输和仓储业,后者主要包括金融业、房地产业、营利性和非营利性服务业等带有较高技术、知识与人力资本含量的服务部门。

其实,表4中的数据就是分三次产业计算对服务业各部门的直接消耗系数。由表4可知,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所需服务主要由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批发和零售业以及金融业提供。虽然2007年批发和零售业为第一和第二产业提供的服务下降了一半以上,但相对于第三产业的其他行业而言还是相当高的。从2002—2007年,金融业、房地产业、营利性服务业和非营利性服务业对第一产业的投入分别增加了大约2.5倍、10倍、4.4倍和9.7倍,对第二产业的投入分别增加了1.4倍、9.3倍、2.4倍和6.2倍。这说明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对现代服务业的依赖度大大提高。就服务业本身而言,2002年所需服务主要由传统服务业和营利性服务业提供,到了2005年和2007年传统服务业比重有所下降,房地产业和营利性服务业等现代服务业比重逐渐上升。

这说明,江苏的服务业中间投入已经逐步由传统服务业这样的劳动力密集型产业部门向带有较高技术、知识与人力资本含量的现代服务业部门转变。

表4 服务业内部各行业的部门结构(%)

四、服务业的市场化程度分析

服务业的市场化水平反映在两方面:一是与其他产业之间的分工水平,二是服务业自身专业化分工的广度(服务门类或种类)和深度(服务质量与效率)。在“制造经济”向“服务经济”转型的过程中,服务业的市场化体现在服务外包趋势的逐渐增强和研究、销售、物流等服务附加值的提高上,以“微笑曲线”为代表的分工模式更加凸显[12]。

本文采用直接消耗系数来揭示江苏省7个服务行业分别对第一产业(Ⅰ)、第二产业(Ⅱ)、服务业(Ⅲ)及其自身(JY-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PL-批发和零售业、LC-住宿和餐饮业、JR-金融业、FDCH-房地产业、YLX-营利性服务业、FYLX-非营利性服务业)的技术依赖,以此来衡量江苏省服务业的市场化发育程度。

(一)服务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对第一产业依赖性较小,主要依赖第二产业和服务业本身

从不同年份服务业对单个产业以及单个部门的直接消耗系数来看,除住宿和餐饮业以外的6个部门对第一产业的依赖性都很小。其中,批发和零售业、金融业和房地产业对服务业整体的依赖程度逐渐超过了对第二产业的依赖。而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住宿和餐饮业、营利性服务业和非营利性服务业则主要依赖第二产业。

究其原因,第一,在美国等发达国家,服务业的发展日益依靠技术、知识和人力资本,逐渐从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向知识密集型过渡,呈现出知识化趋势。而现代服务业显著依赖于专业性知识和技术,向社会提供以知识为基础的中间产品或服务。因此,那些知识和技术占主导地位,且能带来高附加值的金融等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发展十分迅猛。第二,江苏省的产业发展居全国前列,虽然其产业结构逐渐从低加工度产业转向高加工度产业,从劳动密集型产业转向资金技术密集产业,但由于是以低端方式加入全球价值链,资金密集型产业的经济效应和国际竞争力依然低于劳动密集型产业,没有发生相应的转变。从而为传统的劳动密集型服务业提供了发展空间[13]。第三,住宿和餐饮业之所以对第一产业的消耗系数较大,是因为餐饮业需要用农产品作为原材料,这就从侧面反映出服务业和农业、工业之间是相互依存、共同服务于经济增长的。

(二)服务业内部各行业的市场化程度具有层次性

比较江苏省7个服务行业对不同产业和部门的直接消耗系数发现,批发和零售业、金融业、房地产业对第三产业的直接消耗逐渐超过了对第二产业的直接消耗,这说明江苏省这三个行业与其他服务行业的联系更加紧密,这与三个行业较高的开放程度、较为激烈的竞争有着重要的关系。沃尔玛、家乐福、麦德龙等外资大型连锁零售企业以及以北京华联、上海联华、时代超市等为代表的省外连锁商成功进入江苏的批发和零售业,带来了技术外溢效应,提高了整体管理水平,但同时也加剧了该部门的竞争;国内金融部门已形成四大国有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等多层次的银行体系,保险业的市场开放进程也较快,行业间竞争日益加剧,市场较为成熟;房地产的市场化程度主要依赖住宅的市场化,随着江苏经济持续快速的发展,经济国际化、新型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居民收入、消费水平以及消费需求逐渐提高,共同构筑了房地产市场繁荣的社会基础。

(三)服务业尚未形成专业化分工

发达国家的服务业对其自身直接消耗系数存在着“峰值”现象,某一部门对其自身的直接消耗系数体现的是这一部门在生产过程中直接消耗该部门本身产品的价值量,从而可以体现出该部门的内部分工情况。对自身的直接消耗系数越高,说明该部门是自身依赖比较大的高层次服务行业,其专业化分工发展也就成熟。

图1 2002年、2005年和2007年产业内直接消耗系数

在图1中,江苏省仅在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以及营利性服务业中出现了“峰值”,分别为0.14、0.10、0.07以及0.11、0.14、0.07。前者均低于同期美国物流业的“峰值”。这说明,虽然江苏省的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已经出现了部门内分工,但其分工程度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因此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的发展还有待加强。

五、服务业的产业波及效应分析

产业波及可分为受关联产业的波及作用和对其关联产业的波及作用两种,对产业波及效应进行动态分析的有力工具是影响力系数和感应度系数。

(一)影响力分析

从服务业内部细分行业来看,根据表5,影响力系数一直大于1且持续稳定增长的行业有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它对其他部门所产生的波及影响程度超过全社会平均水平,对国民经济发展具有较强的拉动作用。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消费水平的迅猛提高,对交通运输的需求空前增大,江苏加大了对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用于全省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高达3807亿元,2003—2007年5年就达2406亿元。大投入带来大发展,贯穿南北、纵横东西的江苏综合交通网络得以完成,海陆空交通运输网络体系进一步完善,充分发挥了交通运输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先行作用。

营利性服务业的影响力系数也一直大于1,而且保持稳定状态。原因可能有两个:第一,江苏近年来加快了结构调整,服务外包发展迅速,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软件产业需求明显增加,因此大力推进了软件产业基地的建设。目前,全省已经拥有了5个国家级软件园,2008年其软件产业规模达到680亿元,占全省的54%。软件园已成为全省软件产业的主要集聚地,2008年软件与信息服务外包服务销售收入达到247.9亿元,比2007年增长60.6%。第二,江苏近年来全面发展旅游市场,利用国际旅游交流平台不断拓宽旅游宣传促销载体,有的放矢地推广旅游资源和旅游产品,形成了观光、度假、休闲及特色旅游产品系列品牌。2008年全年国内旅游收入3449.5亿元,比2007年增长17.6%。国际旅游外汇收入40.2亿美元,增长3.5%。旅行社组织公民自费出境旅游34.4万人次,下降2.7%[15]。

此外,四个部门(批发和零售业、金融业、房地产业、非营利性服务业)的影响力系数呈上升趋势。由此可见,现代服务业在江苏经济增长中的重要性逐渐上升。

(二)感应度分析

表5的计算结果表明,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的感应度系数在2002年和2005年都大于1,虽然在2007年的时候降到1以下,但在所有部门中仅次于非营利性服务业。这说明该部门对江苏经济的高速增长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也就是说当经济高速增长时,该部门受到的需求压力也最大,可能会成为制约江苏经济发展的“瓶颈”。

还可以看出,批发和零售业、非营利性服务业的感应度系数一直在上升,越来越接近全社会的平均水平。而感应度系数最小的却是“营利性服务业”,而且从2002年到2007年基本上都是最小的,从侧面反映了对于江苏来说,近三十年来正在加速发展的软件产业和旅游业受到的需求压力反而较小,其生产性服务的功能也相对较弱。此外,房地产业感应度系数直线下降,住宿和餐饮业、金融业感应度系数先上升、后下降,总体呈增长态势。

综合来看,从2002—2007年江苏服务业只有一个部门的影响力系数和感应度系数一直都比较大,那就是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这说明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对江苏整个经济体系具有辐射性、制约性双重性质,已成为江苏国民经济体系中重要的产业部门,它的发展直接影响和决定着江苏服务经济的整体质量。

表5 服务业分部门的影响力系数和感应度系数:各部门的产业波及效应比较

六、基本结论

综上所述,本文得到以下几点结论:

第一,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稳中有升,但经济发展仍过度依赖物质消耗,服务业对经济的贡献率依然相对较小。制造业是江苏经济发展的重心,而制造业处于产业链低端,基本特征是对资源的高强度消耗和高密集化使用,最终导致经济增长主要依靠增加生产要素的投入和物质消耗来推动,经济发展呈现出高投入、高增长、低效益和高污染的典型粗放式增长特征。

第二,江苏服务业逐渐倾向于投入到第二产业,已经出现了制造业和服务业的融合。这说明两点,一方面第二产业的中间投入品中服务业所占比例日益提高,另一方面,第二产业对服务业的依赖程度日益增强,制造业服务化的趋势逐渐明显。许多学者认为,随着信息通讯技术的发展,服务业和制造业的边界越来越模糊,两者将呈现融合发展的趋势,这也是符合现代产业演进规律的。

第三,虽然具有较高技术、知识与人力资本含量的现代服务业对江苏经济的拉动效应逐渐增强,但服务业内部各行业的市场化程度还有待提高。和工业制造业相比,江苏服务业市场化程度偏低的深层次原因在于体制陈旧、管理落后,因此进一步发展服务业必须深化服务业体制改革与管理创新,进一步推进服务业发展市场化,但是这种市场化应是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和国际惯例接轨、规范化的市场化,做到服务市场活而不乱。

第四,服务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主要依赖第二产业和服务业本身,而且服务业尚未形成专业化分工。从目前的实践来看,大力发展制造业外包,大力发展服务业外包,有利于促进江苏服务业走专业化分工与协作之路,外包将成为提升制造业与服务业发展的推动力。

第五,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点部门和“瓶颈”部门。从各国发展经验来看,运输与仓储的需求主要来自制造业和服务业,这两个产业在江苏GDP中占了很大的比重。尤其是2004年以来,运输与仓储服务的大部分领域全面对外开放,已经不再存在市场准入方面的障碍。许多外资企业依靠其先进技术,发挥其国内与国际市场对接的优势,为江苏运输仓储业的发展带来合作机会。因此,江苏省一方面要优先和重点发展这类部门,另一方面还要努力实现从传统运输仓储业到现代运输仓储业的转变。

[注 释]

①经济发展的阶段特点是:“一二三”—“二一三”—“二三一”—“三二一”,江苏正处于“二三一”的阶段。

[1]江苏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促进江苏服务业更好更快发展[EB/OL].(2009-01-05)[2012-01-29].http://www.jsdpc.gov.cn/pub/jsdpc/ldzz/mwm/zyjh/200901/t20090105_128360.htm.

[2]维克托·R·富克斯.服务经济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7:92-115.

[3]Antonelli C.Localized Technological Change,New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the Knowledge-based Economy:The Eu⁃ropean Evidence[J].Journal of Evolutionary Economics,1998,8(2):177-198.

[4]Guerrier,Meliciani.Technology and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J].Structure Change and Economic Dynamics,2005,16(4):489-502.

[5]程大中.中国生产性服务业的水平、结构及影响[J].经济研究,2008,(2):76-88.

[6]杨玲.美国生产者服务业的变迁及启示——基于1997、2002、2007年投入产出表的实证研究[J].经济与管理研究,2009,(9):88-95.

[7]陈伟达,冯小康.生产者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互动演化研究——基于我国投入产出表的实证分析[J].华东经济管理,2010,(1):54-59.

[8]李勇坚.经济增长中的服务业:理论综述与实证分析[J].财经论丛,2005,(5):1-7.

[9]顾国达,周蕾.全球价值链角度下我国生产性服务贸易的发展水平研究——基于投入产出方法[J].国际贸易问题,2010,(5):61-69.

[10]梁曙霞,祖强.江苏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的产业融合[J].唯实,2008,(12):63-67.

[11]郁明华.产业融合与江苏服务业发展思考(上篇)[EB/OL].(2007-12-25)[2012-01-25].http://www.jssb.gov.cn/jstj/fxxx/tjfx/200801/t20080107_96806.htm.

[12]庄惠明,陈洁.我国服务业发展水平的国际比较——基于31国模型的投入产出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2010,(5):53-60.

[13]周彩红.产业价值链提升路径的理论与实证研究——以长三角制造业为例[J].中国软科学,2009,(7):163-171.

[14]江苏省统计局,国家统计局江苏调查总队.江苏省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EB/OL].(2010-02-26)[2012-01-30].http://www.jssb.gov.cn/tjxxgk/xwyfb/tjgbfb/sjgb/201002/t20100226_15970.html.

猜你喜欢
投入产出第二产业服务业
自动化正悄然无声地重塑服务业
无锡高新区制造业投入产出分析
服务业:从一二三到三二一
国内生产总值指数
我国第三产业发展研究
我国第三产业发展研究
基于DEA模型的省域服务业投入产出效率评价
生产性服务业与第二产业之间的互动机制
2014上海民营服务业50强
2014上海服务业50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