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早期文字骨刻文的释读方法

2012-07-19 12:43刘凤君
关键词:昌乐彝文骨头

刘凤君



中国早期文字骨刻文的释读方法

刘凤君

骨刻文; 早期文字; 释读方法

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骨刻文就常在文物考古工作者手铲下出土,后被许多文物爱好者收藏,2005年以后通过笔者鉴定研究,被认定是中国早期的一种文字。整个过程长达半个多世纪。发现一种古文字很重要,把它释读出来同样重要。根据骨刻文的字体造型,结合前人的释读经验,笔者认为,骨刻文的释读主要有考古类比直读图像解形法、历史考据法、指事组合破译法、与甲骨文金文比较顺读法、与彝文比较释读法五种方法。

一、中国早期文字骨刻文

2005年春天,笔者在济南文物爱好者手中发现一块上面刻着花纹的小骨头,当时笔者认定,这是一件很重要的文物,上面刻划的应该是中国早期文字。这在社会上产生了较大影响。2007年,笔者发现和鉴定了昌乐的一批有刻划符号的骨头,认定这是山东龙山文化时期的遗物,属东夷文字,是中国早期的图画象形文字。2008年,笔者据此出版了《昌乐骨刻文》一书①刘凤君编著:《骨刻文发现与研究丛书·昌乐骨刻文》,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2008年。。 2009年下半年,在昌乐骨刻文的研究基础上,笔者将其定名为“骨刻文”。

骨刻文的发现,引起了国内外学界的极大关注,被认为是本世纪初的惊世发现,《大众日报》、《光明日报》和新华网等均有报道*卞文超:《刘凤君:解码昌乐骨刻文》,《大众日报》2008年9月5日;赵秋丽、吕善锟:《昌乐骨刻文被破译出哪些信息》,《光明日报》2008年12月12日;新华网山东频道:《研究早期文字的奠基之作〈昌乐骨刻文〉面世》,《新华网山东频道》2008年12月16日。。2008年12月12日,《光明日报》刊发了《昌乐骨刻文破译出哪些信息》一文。文中说:昌乐骨刻文“比殷墟甲骨文要早1000年左右。这意味着中国古文字出现时间将大大向前推进,甚至已知的中国文字发展史也有可能发生改变。”2010年2月25日,山东大学举办了“骨刻文座谈会”,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山东师范大学齐鲁文化研究中心首席专家王志民教授、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原所长张学海研究员等与会专家认为,骨刻文的发现与研究“是一个国际性的课题,具有国际意义。”*刘凤君编著:《骨刻文发现与研究丛书·寿光骨刻文》,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2010年,第125页。当然,目前学界也还有一些不同意见。有的认为,这些骨头上的符号,不是人工刻划,而是虫蛀或草根腐蚀的;有的认为,这些刻划是符号并不是文字,如中国社科院历史所研究员王宇信就明确指出,昌乐骨刻文是“骨头上刻一些花,那绝对不是文字”*中国新闻网:“网络时代的汉字文化”视频访谈,2010年10月28日。。等等。目前对骨刻文的认识虽还未取得较为一致的看法,但继续深入研究和释读骨刻文非常重要。

二、骨刻文的释读方法

从目前所掌握的一千多块刻字骨头和属于骨刻文时期的几件刻字玉石器和刻字陶片来看,骨刻文约有3000多个字符。其字体造型大体可分为写实物象型、主干分枝型和中心圆型或近似圆型三大类,这为我们释读骨刻文提供了较科学的依据。

“汉字自古至今因袭发展,几千年来一直延续使用。但是,由于古今异世,汉字无论是字形、字音或字义,都已发生了重大变化。同字而不同时代的形体,有时差别很大。有的字因时代变迁已失去使用意义,成了死文字;今天虽又重新发现,但音义俱失,难以辨认。因此,有很多古字必须经过科学的考释才能认识。”*高明著:《中国古文字学通论》,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第167页。所以对骨刻文的释读很重要。因为只有把它准确地释读出来,我们才能得知古人所要传递的信息。根据骨刻文的字体造型,结合前人的释读经验,我们认为,释读骨刻文可采用考古类比直读图像解形法、历史考据法、指事组合破译法、与甲骨文金文比较顺读法、与彝文比较释读法五种方法。

(一)考古类比直读图像解形法

(二)历史考据法

(三)指事组合释读法

(四)与甲骨文金文比较顺读法

(五)与彝文比较释读法

三、结论

骨刻文的释读是一项科学、细致的工作,需要综合多方面的知识。在骨刻文释读方法的运用上,常常是以某一种方法为主,然后配合其他一种或几种方法共同释读一个字或一个词组,而很少单独运用。另外还应该注意,释读一块骨头上的文字,不应该看到哪个字像什么就单独释读这个字,应该全面考虑和尽可能把一组文字进行总体释读和说明。

总之,骨刻文的发现,把长期以来关于东夷西夏高度发展文明的研究和争论引向了深入,也把长期以来关于中国文明起源和产生时间的争论作了实实在在的诠释。骨刻文的发现证明,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不容置疑。

[责任编辑:丁秀菊]

MethodsofDecipheringtheEarliestChineseCharactersCarvedonBones

LIU Feng-jun

(School of History and Culture, Shandong University, Jinan 250100, P.R.China)

Gukewen(bone inscription); early Chinese characters; five methods of interpretation

山东大学自主创新基金项目(自然科学)“骨刻文的计算机辅助分析技术研究”(项目编号2010DX001)的阶段性成果。

刘凤君,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济南 250100)。

猜你喜欢
昌乐彝文骨头
彝文经籍《祭龙经·祭彩虹经》中的敬畏自然观研究
惊人的骨头
惊人的骨头
震惊!这是谁的骨头
Long A Sounds
拧瓶盖的男生
Flow structures and hydrodynamics of unsteady cavitating flows around hydrofoil at various angles of attack *
爱不爱吃肉?看看骨头就知道了
贵州彝文信息技术研究概述
昌乐方言词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