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主题探究教学模式的设计——以《英语测试》课程考试成绩分析为例

2012-07-24 06:42乔惠娟1魏贵娟2
衡水学院学报 2012年3期
关键词:考试成绩测试探究

乔惠娟1,魏贵娟2



网络主题探究教学模式的设计——以《英语测试》课程考试成绩分析为例

乔惠娟,魏贵娟

(1.运城学院 外语系,山西 运城 044000;2.衡水学院 外国语学院,河北 衡水 053000)

网络主题探究教学模式(WebQuest)即学生通过网络来寻求某个问题的解决方案。该设计把现代教育技术——网络教学资源融入传统的《英语测试》课程中,以“考试成绩分析”的主题为例,研究网络主题探究教学模式及设计方法,通过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探讨网络主题探究教学模式对学生及其自主学习的影响。

网络主题探究;《英语测试》;自主学习;考试成绩;教育技术

英语教育专业的《英语测试》课程教学长期以来采用以教师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以讲授法为主,教学组织形式是集体授课,教学资源只是教科书的文本内容,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得不到发挥。随着现代教育理论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一种新的教学模式——网络主题探究教学模式(WebQuest教学模式)受到国内外众多教育工作者的关注。网络主题探究教学模式的意思是“网络专题调查”,“Web”是“网络”的意思,“Quest”是“寻求”“探究”的意思,即学生通过网络来寻求解答某个问题的相关材料或者解决方案。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教育规划纲要》),提出今后10年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目标是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和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教育规划纲要》第十九章指出:“加强网络教学资源体系建设。引进国际优质数字化教学资源。开发网络学习课程,创新网络教学模式。”针对《教育规划纲要》的新理念,笔者在英语教育专业的《英语测试》课程中开展了网络主题探究教学模式研究,用教育现代化技术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以期《教育规划纲要》中的教育理念得到生动体现和有效实践。

一、网络主题探究教学模式

网络主题探究教学模式是由美国圣地亚哥州立大学教育技术系伯尼·道格(Bernie Dodge)和汤姆·马奇(Tom March)于1995年开发的一种教学活动模式,也就是把因特网作为教学的一部分,是在网络环境下的一种任务驱动式的学习活动,它可以应用于任何阶段的任何课程。WebQuest由绪言、任务、过程、资源、评价和结论6个模块组成。

国外有的学者认为WebQuest作为一种组织语言学习的活动形式,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指导学生进行探索活动(Starr,2002)。国内也有学者认为WebQuest是一种新颖的语言学习活动形式(陈珊,2002)。陈炼(2005)认为WebQuest能够向学生提出一些本质性问题,提供探索的机会,努力让学生在较高的水平上思考,从而为教育的可持续性发展注入新的生机。

二、网络主题探究教学模式在《英语测试》课程中的设计实例

WebQuest一般有两种形式,即短期和长期。短期的为时1~3课时;长期的为时1周~1个月的教学时间(Dodge,1995)。下面以设计长期的WebQuest为例,重点阐述教学设计的具体步骤。根据所制定的WebQuest教学计划、教学内容和从网上所收集的资源,设计一个WebQuest教学模式。现在以《英语测试》课程中的“考试成绩分析”主题为例,介绍如何设计一个为期2周的《英语测试》课程的WebQuest教学模式的全过程。

1. 绪言模块

根据“考试成绩分析”的主题内容及事先为学生准备好的学习资源,以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供背景信息为目的进行设计。例如:

绪言:经过前几章的学习,我们知道考试只是一种测试手段,通过考试我们可以了解一些重要的信息,如教学效果、学生的英语水平、考试命题质量等等,这些信息的首要来源就是考试成绩,如何整理一组杂乱无序的分数呢?如何分析学生的考试成绩从而得到上述的重要信息呢?比如某考生的英语听力成绩为75分,阅读成绩为82分,该考生哪方面更强一些呢?从分数来看,阅读比听力高出7分,能不能说该生的阅读能力要比听力强呢? 这要视不同情况而定。如果班上其他学生的听力成绩都在70分以下,阅读成绩都在82分以上,相比较而言,该生的听力成绩要强于阅读成绩。通过本章的探究和学习你就会知道如何正确判断学生的水平。

2. 任务模块

这个模块是教学目标的具体化,要求根据主题布置任务让学生探究。首先给学生分组,每组学生抽取自己的角色,了解在学习结束时他们应该完成的任务,这样学生从一开始就清楚自己要做什么以及最终要完成的任务是什么样子,就可以有针对性地展开探究活动。老师将分配不同的任务给各组,并提供网络资源帮助。每组学生通过探究形成各自的调查报告,以presentation的形式在课堂上展示。例如:

任务:学生的考试成绩是一组杂乱无序的分数,其实分数并不是一个孤立的数字,而是与考题、评分标准、考试科目、考试对象等方面息息相关的综合问题。要形成这样整体性的认识,需要我们收集一定数量的相应文章,归纳有关论点,并从多个视角进行讨论。这就是你在本次活动中的任务。

在本活动结束时,你和你的小组将就以下问题给出自己的回答:

1) 如何初步整理一组杂乱无序的分数?什么是分数的频数分布?

2) 通过哪些方法我们可以得知分数的集中趋势?

3) 通过哪些方法我们可以了解分数分布的离散程度?

4) 通过分数我们如何区分不同水平的学生?

3. 过程模块

将完成任务的过程分解成几个步骤,每一个步骤都应有明确具体的任务要求,告诉学生如何安排自己的时间、收集数据以及如何以团队的形式来完成此任务。这些步骤可以将令人望而生畏的任务打碎成若干个片段,引导他们逐步实现高水平的认知。例如:

过程:本项目设计活动为时两周共4个课时。

1) 第一课时:分组和收集信息。首先学习者抽签分组,6人一组,全班共分为10个小组,每个参与者将拿到一张工作纸,回答上面给出的问题。然后运用搜索引擎等网络手段,收集相关信息。

2) 第二课时:资料整理和小组交流。首先整理收集到的文章,并且归纳出核心观点;然后在小组中交流各自收集到的信息以及主要观点,同时小组组长记录讨论过程,形成属于小组的对于“考试成绩”的认识,并整理成文,用Powerpoint制成演示文稿。

3) 第三课时:大组交流。各小组派代表向全班同学报告小组的研究成果,这个报告用Powerpoint演示文稿作为辅助,同时小组全体成员接受其他学员的质询。

4) 第四课时:活动总结。老师总结各小组的研究成果,同时要求各小组将整理后的演示文稿一起作为小组作业提交。

4. 资源模块

此模块是为学生提供为完成一项任务所需的信息资源。在设计WebQuest时,教师为学生指出他们能够利用的一系列网络链接,提供完成任务可能需要的信息,这些信息资源可以是网站上的内容也可以是影音材料和印刷材料,如:录像、录音、图书、海报地图等。这样就可以避免学生在网上无目的地瞎闯。

例如:有关本次任务的相关网站如下:

http://www.docin.com/p-51094558.html

http://club.topsage.com/thread-570848-1-1.html

http://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HJTS200911057.htm

http://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FSDX199904016.htm

5. 评估模块

这个模块可以制定一个评价量表来评价学生的学习,强调学生对学习活动和成果进行自评,标准必须是清晰的和一致的,并且适合特定的任务。学生自觉以此校准自己行为与目标之间的差距,从而更快、更好地实现目标,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教学“考试成绩分析”时可以制定相应的评估量表(表1)。

表1 学生学习活动和成果评价量表

6. 结论模块

此模块是让学生对学习过程进行反思,回顾和总结所学到的知识,鼓励他们继续本主题的研究,同时扩展与本主题相关的研究和探索。根据本文讨论的主题,我们可以这样写总结模块的内容:

结论:“考试成绩分析”这一章节是基于网络的综合实践活动。经过你们主动性的、创造性的学习活动,不仅知道如何对考试成绩进行分析,最重要的是促使你们综合素质的形成和提高,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终身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三、网络主题探究教学模式对学生的影响

以“考试成绩分析”为主题的WebQuest教学模式结束之后,对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探讨这种教学模式对学生的影响,发放问卷60份,收回60份,回收率为100%。

调查问卷的设计采用了Likert五级量表的形式,每一题有从“完全不符合我的情况”到“完全符合我的情况”5个选项,表2显示了此次调查的结果。

表2 问卷调查结果 %

问卷的第1,2,3题是关于主题探究模式对学生性格的影响问题。80%的学生认为主题探究模式可以调动学习主动性,这有利于培养他们做事主动的性格。72%的学生认为小组的研究成果可以增强他们的学习自信心,可见这有利于培养他们自信的性格。78%的学生认为小组间的交互和讨论可以培养交际能力和团队精神。

第4,5,6题是关于主题探究模式对学生兴趣的影响问题。83%的学生对利用主题探究模式完成学习任务很感兴趣,这可能与他们刚刚接触到这种新的模式有关,仅有37%的学生认为主题探究模式让他们的课堂学习不紧张,而认为主题探究模式让他们对学习更感兴趣的学生则很少,只有26%,绝大多数学生的态度是不确定,看来这种模式还需要经历时间的考验。

第7,8题是关于效果评价的问题。有85%的学生认为模式中的评估方式更好,89%的学生认为主题探究模式是个很好的学习模式。可见多数学生认可这种新的模式及其评估方式。

第9题是关于学习时间的问题。79%的学生认为主题探究模式增加了学习时间,因此这种模式可能会增加学习成本。

第10题是关于自我发展问题。75%的学生认为运用搜索引擎等网络手段收集相关信息是今后自我发展必备的一项基本技能。

此次调查发现,主题探究模式在《英语测试》课程有很多优势,它的学习方式是学生主动参与,提高了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和学习兴趣,增强了的学习自信心,同时它也培养了学生的交际能力和团队精神,但在这种模式下,学生会花大量的时间上网,可能对网上太多的资源无法挑选,从而增加了学习时间和学习成本。

四、网络主题探究模式下的自主学习成果分析

主题探究模式结束后,分析各小组的自主学习成果,也就是各小组整理后的演示文稿,探讨主题探究模式在《英语测试》课程中的有效性。

第一小组的学生把“考试成绩分析”这一章节分为5个部分:语言测试的评估原则,语言测试结果的分析方法,各项试题的分析方法,语言测试的发展和测试学理论指导下的测试结果分析的启示。在第二部分“语言测试结果的分析方法”中,介绍了考试成绩分析采用集中趋势和离散趋势两种分析方法,这说明他们在主题探究模式下,通过小组的自主与合作学习,掌握了“考试成绩分析”这一章节的主要内容。从其余部分的内容可以看出这个小组的同学不仅看了老师所提供的资料,还在网上浏览了其他资源,例如他们介绍了“语言测试的评估原则”,但是这一部分内容并不属于本章节的主要内容,可见这种新的模式有时给予学生太多自由,对网上太多的资源无法挑选,因此如何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还待进一步的研究。

第六小组的学生把“考试成绩分析”这一章节分为4个部分:试卷的结构分析,答卷情况描述,试题及解答情况分析,试卷质量分析。这组学生自主学习的内容比较全面:知道用频数分布表来初步整理一组杂乱无序的分数,用平均分和标准差对考试成绩分析,并用考试成绩对考试题目进行难度和题目区分度分析,使试题最大限度区分学生的学习能力。虽然这组学生自主学习的内容分类方法与《英语测试》教材中的分类方法有很大的差异,但是也能够对考试成绩进行完整的分析,完成主题探究模式所提出来的学习任务。可见这种新的模式充分发挥学习者自主探究资源的能力,满足学习者对学习内容的自我选择和管理。

第十小组的学生对“考试成绩分析”这一章节的内容总结得比较全面,不仅对英语测试成绩进行统计分析,而且还研究了英语测试与评价的发展趋势和主要作用,在这一章的核心部分——考试成绩分析中,不仅研究了基本的分析方法,计算全距,算术平均数和标准差,还介绍了及格率、优秀率、实考率和缺考率,这些都是教材中没有出现的知识,他们通过这种新的模式,向其他组的同学介绍了这些新内容。因此可以说这种新的模式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探索能力,学到课堂以外的知识。

五、结语

本研究发现WebQuest教学模式冲破了传统模式的制约,使自主学习在时间和空间上得以延伸,有助于构建开放的英语学习和交流平台,弥补课堂交互不足,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和自信心,有效提高他们的学习探索能力。作为一种互联网教学模式,它能够充分发挥网络教学的特点和优势,在提升学生能力的同时,也提升了教师自身的业务能力。本文是把WebQuest应用于语言教学中的一次实践与尝试,如何将传统教学和网络教学之间的优势进行互补将是英语教学要解决的重要课题。

[1] Dodge B J, March T. Some Thoughts About Web-Quests [EB/OL].(1997-03-26)[2011-11-20].http://edweb.sdsu. edu/courses/edtec596/about_webquests.htm1.

[2] 陈珊.WebQuest:一种新颖的语言学习活动形式[J].外语电化教学,2002(3):43-46.

[3] 陈炼.促进大学英语教学的新途径——网络主题探究教学(WebQuest)[J].山东外语教学,2005(3):58-60.

A Design on Web Quest Instruction in English Testing Course——Taking the Analysis of Test Scores for Example

QIAO Hui-juan, WEI Gui-juan

(1.Department of English, Yuncheng University, Yuncheng, Shanxi 044000, China; 2.College of Foreign Languages, Hengshui University, Hengshui, Hebei 053000, China)

Web Quest instruction is an inquiry-oriented instruction in which learners are required to find out solutions to a certain problem by web. The design integrates modernized educational technology——the online teaching resources——into traditional English testing course. Taking the analysis of test scores for example, it not only studies Web Quest instruction and its design method, but also explores the impact of Web Quest instruction on the students and their autonomous learning by both quantitative and qualitative analysis.

Web Quest; English testing course; autonomous learning; test scores; educational technology

(责任编校:卫立冬 英文校对:吴秀兰)

G642.0

A

1673-2065(2012)03-0123-04

2012-02-16

乔惠娟(1974-),女,山西运城人,运城学院外语系讲师,教育硕士; 魏贵娟(1965-),女,河北深州人,衡水学院外国语学院教授.

猜你喜欢
考试成绩测试探究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幽默大测试
考试成绩转换成偏态分布量化成绩的算法
“摄问”测试
“摄问”测试
“摄问”测试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因子分析法在高中地理考试成绩分析中的应用